河南省开封市东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东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题1分)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北京猿人B.森林古猿C.南方古猿D.元谋人
2.(本题1分)下列有关某地青春期男女生身高增长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始终比男生快 B.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始终比男生慢 C.女生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早于男生 D.女生和男生12.5岁后身高都不再增长
3.(本题1分)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B.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与性激素无关 C.形成受精卵的位置是母体的子宫 D.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4.(本题1分)人体是一座奇妙的宫殿,它的很多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有关这一生物观点的例证中,不正确的是() A.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是为了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B.心脏壁主要有肌肉组织组成,能收缩和舒张,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C.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可容纳更多血红蛋白,利于携带氧气 D.小肠绒毛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消化营养物质
5.(本题1分)早在2002年我国政府就已经启动了“酱油补铁工程”,它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成年人患()
A.乏力和头晕、夜盲症 B.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 C.骨质疏松症、脚气病 D.骨质疏松症、地方性甲状腺肿
6.(本题1分)为做到合理营养,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
A.青少年应多吃一些三、四层的食物 B.五层食物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C.一层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脂肪 D.每天中各层的食物都要等量摄取
7.(本题1分)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和肺密切相关。图一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肺的变化示意图;图二表示肺内外气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膈顶下降,气体呼出B.甲过程对应曲线上的bd段 C.乙过程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肺扩张D.乙过程开始的瞬间对应图二的c点
8.(本题1分)近年来,一旦到了天气炎热时,就要下发通知强调严禁学生随意下水游泳,以避免溺水。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亡,主要影响了呼吸的哪个环节()
A.肺通气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9.(本题1分)如图为肺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乙的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10.(本题1分)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工厂”,如图为骨髓造血图,则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
A.a过程主要涉及细胞的分裂 B.b过程主要涉及细胞的分化 C.血小板具有吞噬病菌的功能 D.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11.(本题1分)下列描述不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A.鼻腔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B.肺由大量肺泡构成,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大大增加了运输氧气的面积 D.动脉血管的管壁厚、弹性大,利于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
12.(本题1分)下列关于动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心房相连B.管壁薄,弹性小
C.大多分布在身体的浅层D.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13.(本题1分)下列成语中,包含排泄现象且与排泄器官搭配正确的是()
①汗出如浆——皮肤②吐故纳新——肺③屁滚尿流——肾脏④垂涎三尺——口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本题1分)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一个生物学模型。①②表示血管,A表示人体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A为脑,①中流静脉血②中流动脉血 B.若A为肾脏,②中血液的尿素含量高于①, C.若A为肺,则与①相比,②中的氧气含量增多
D.若A为小肠,则与①相比,②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15.(本题1分)具有运输体内物质功能的系统是()
A.运动系统B.循环系统C.呼吸系统D.泌尿系统
16.(本题1分)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走进大自然,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美景,萦绕耳畔的是婉转动听的鸟语。有关眼、耳的说法错误的是()
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B.近视眼的人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到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C.眼球最前面的结构是瞳孔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或闭口捂耳,以免震破鼓膜
17.(本题1分)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借助网络,在“空中课堂”与老师相见。同学们在线学习时的听觉感受器、视觉和听觉的形成部位及视觉感受器分别位于下图中的()
A.a、e、6B.c、e、3C.c、f、4D.d、g、4
18.(本题1分)2023年短道速滑世锦赛中,中国队在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夺得首金。颁奖仪式上,队员们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唱着国歌,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队员们看到五星红旗,听到国歌,视觉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在视网膜和耳蜗 B.队员们情绪激动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C.队员们情绪激动时体内肾上腺素减少 D.国旗升起时,队员不由自主地唱国歌是人的本能,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19.(本题1分)下列关于下图“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两个试管置于恒温水浴锅中模拟的是人体体温 B.甲试管应比乙试管多滴加几滴碘液使现象更明显 C.保温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乙试管会变蓝色
D.实验结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20.(本题1分)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全社会都做生态文 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B.垃圾分类投放,资源回收利用 C.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加高工厂烟囱能消除有害废气对空气的污染
二、综合题(共24分)
21.(本题6分)请仔细分析下面一组二图,其中,A为气体交换示意图,B为心脏结构与血液流向示意图,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注:“[]”填字母或数字,“ ”填文字)
A图中的肺泡壁是由 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的,此结构有利于气体交换。与血管⑥相比血管⑦内明显减少的成分是。当膈肌处于状态时,肺泡内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血管⑦中的氧随血液流经B图中的血管[ ]进入心脏,继续参加血液循环。
小肠吸收入血液的营养物质随血液流经B图中的血管[①]进入心脏,继续参加血液循环。 (3)在B图心脏的e与f两腔之间具有能开闭的瓣膜,其作用是。
22.(本题6分)人体每时每刻都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在此过程中,病毒等会随着空气进入呼吸道和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如鼻腔前部生有 的鼻毛、鼻黏膜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胸廓的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填“小于”或“大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图一为支气管与肺泡结构示意毛细血管图,图二为肺泡的局部剖面图。
①观察图中肺泡的结构,有利于肺泡毛细血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肺泡壁等
(写出一点即可)。
②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后,其发生的变化是。
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患者会出现呼吸肌疲劳,肺部纤维化,肺泡弹性下降、被液体填充,导致 (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字母填写,多选)过程受阻,使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23.(本题5分)《黄帝内经》中有“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等”的论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有协调配合,循环系统则是体内繁忙的交通运输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B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通过C系统可被组织细胞利用。
中医提出“笑能清肺”,笑能使肺吸入大量的“清气”,呼出废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使A系统中肺内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 入。
某人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若肾脏发生病变,则具体病变结构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排出体外的整个过程要靠图中 (填字母)这些系统共同协调配合完成。各个系统间能协调配合地进行生理活动,主要依赖于系统的调节作用。
24.(本题7分)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
心脏主要由组成,推动着血液在人体内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
在图1所示心脏四腔中,AB一侧收集来自的血液,再将这些血液泵入。
当心肌功能发生障碍时,不能将血液充分泵出心脏,发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脏移植是治疗重症心衰的一种有效救治方法,但寻找合适供体困难重重。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款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中国心”。“中国心”中设计有单向“阀门”,是模拟 (填结构名称)可防止血液倒流,提高泵血效率。
根据图2可知,该患者的心衰发生的位置在(填心脏腔室名称)。此位置“中国心”将血液泵出,通过人造血管送入(填血管名称),开始正常进行(填“体”或“肺”)循环,进而向全身组织细胞供血。
三、实验探究题(共6分)
25.(本题6分)为了探究甲状腺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某生活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②在A缸和B缸中分别加入2000ml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
③A缸隔天加甲状腺素5mg,持续5次,B缸不加甲状腺素,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④每两天换1000ml河水,每天喂几粒饭或少许熟蛋黄粉和少许切碎的菜叶。实验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步骤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该兴趣小组进行本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的问题是。
实验中A缸和B缸的规格、水量、蝌蚪的数量、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这是遵循
原则;其中A缸作为组,B缸作为组;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甲状腺素是由分泌的。实验要素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A缸
4
7
26
0.7
B缸
5
9
37
1.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东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