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六单元 第二十九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x
    • 教师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版).docx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3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4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5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6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7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8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师版)第1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师版)第2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师版)第3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版)第1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版)第2页
    第六单元 第29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版)第3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六单元 第二十九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第二十九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文件包含第六单元第29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x、第六单元第29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师版docx、第六单元第29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考点一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考点三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R型细菌无致病性, S型
    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2.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可以促进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用蛋
    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仍然具有转化活性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经DNA酶
    1.在格里菲思实验中,格里菲思对S型细菌进行加热(65℃)处理,仅仅使蛋白质永久变性,而DNA在缓慢降温后仍然可以复性,使单链重新聚合,恢复双螺旋结构。
    2.R型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分泌感受态因子,这种因子会诱导感受态特异蛋白质(如自溶素)的表达,它的表达使R型细菌具有与DNA结合的活性。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遗留下来的DNA片段会与感受态的R型活细菌结合,从而进入细胞,并通过同源重组以置换(基因重组)的方式整合到R型细菌的基因组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1)S型细菌与R型细菌存在致病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细胞分化(  )
    (2)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从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细菌(  )
    (3)由格里菲思实验可以推断,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的DNA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
    (4)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不能稳定遗传(  )
    (5)在艾弗里的实验中,实验组分别加入了相应的水解酶,这是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
    (6)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1.在格里菲思实验中如果没有第三组实验(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后小鼠不死亡),能否得出结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提示 不能;因为无对照实验无法排除“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也能导致小鼠死亡的可能,因此不能说明实验结论。
    b之前,已有少量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型细菌大量繁殖
    2.在格里菲思第四组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1)ab段R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段R型细菌数量增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型细菌数量减少
    (3)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4)在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所需转化因子、原料、能量分别由哪方提供?
    提示 转化因子来自S型细菌,而原料和能量均来自R型细菌。
    3.某同学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完成了如下第五组实验:将加热致死的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第六组实验:将活的S型细菌和加热致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该同学由此得出了实验结论:S型细菌未转化为R型细菌,R型细菌体内没有“转化因子”。 该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的证据充足吗?如不充足,应如何补充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提示 不充足;应补充第七组实验:抽取第六组实验中死亡小鼠的血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记录菌落特征。
    考向一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及过程分析1.(2024·长沙高三月考)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会释放自身的DNA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和R型活细菌表面的感受态因子结合后,双链被解开,其中一条链被降解,另一条链进入受体细菌,和R型细菌的部分同源区段配对,切除并替换相应的单链片段,形成杂合片段(如图所示),使R型细菌(无荚膜多糖)转变成S型细菌(有荚膜多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和原S型细菌的遗传信息不同B.转化过程中会发生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C.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受受体细菌状态等的影响,只有少数R型细菌能转化成S型细菌
    由于S型细菌DNA片段双链被解开后,一条链被降解,另一条单链进入受体细菌,和R型细菌的部分同源区段配对,
    切除并替换相应的单链片段,形成杂合片段,可见,由R型细菌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和原S型细菌的遗传信息不同,A正确;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错误。
    2.S型肺炎链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研究“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底物完全水解B.步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不影 响实验结果C.步骤④中,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D.步骤⑤中,通过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得到实验结果
    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要足够长,以使底物完全水解,A错误;步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
    属于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步骤④中,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C错误;
    S型细菌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步骤⑤中,通过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
    胞形态,判断是否出现S型细菌,D正确。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1)T2噬菌体的模式图
    2.实验方法 技术,用 、 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4.实验结论(1)直接证明: 。(2)间接证明:DNA能够 ,使生物体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维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NA能够控制 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体的代谢和性状。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1)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1)分别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  )
    (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离心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  )
    (3)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噬菌体,可使实验更具说服力(  )
    (4)在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5)用1个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32P(  )
    (6)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链球菌导致其裂解(  )
    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若用14C和18O进行标记,由于蛋白质和DNA分子中都含有C和O,且18O不具放射性,是稳定同位素,因此无法确认被标记的是何种物质
    位素分别对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而不用14C和18O标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科研小组在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经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实验中选择32P和35S这两种放射性同
    (2)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如图2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 (填编号)。
    (3)图1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清液中的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部分被32P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
    有约20%的噬菌体没有
    (4)T2噬菌体和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强度的可能关系如图3(甲组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下列关系中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A.甲组—上清液—① B.乙组—上清液—②C.甲组—沉淀物—③ D.乙组—沉淀物—④
    (5)如图4为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RNA与T2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曲线 (填“a”或“b”)最可能表示放射性RNA与大肠杆菌DNA杂交的结果,出现该趋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肠杆菌DNA为模板合成的放射性RNA减少
    考向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过程分析3.(2022·湖南,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会发生A.新的噬菌体DNA合成B.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C.噬菌体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NAD.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
    4.(不定项)(2024·济南高三模拟)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 性强度减小B.改用14C标记噬菌体,可以证明噬 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胞C.细菌裂解后得到的所有子代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D.该实验保温时间过短对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大小几乎无影响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只由 组成)、烟草(高等植物)。(2)实验过程:
    (3)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不是 。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所以说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探索“遗传物质”的3种方法
    (1)在真核生物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2)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
    (3)乳酸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
    (4)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
    某科研小组在某动物体内发现一种新型病毒,为了确定该病毒的分类,科研工作者们进行了不同研究,得出了不同结论。1.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甲方法是检测病毒增殖时产生酶的种类,若有DNA聚合酶,则为DNA病毒。
    提示 错误;对于逆转录病毒,在其增殖的过程中,先进行逆转录,形成DNA,再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若增殖过程中产生了DNA聚合酶,只能说明该病毒在增殖过程中,进行了DNA复制过程,并不能判定其遗传物质为DNA。
    (2)乙方法是检测病毒核酸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数量,若嘌呤数≠嘧啶数,则一定为RNA病毒。
    提示 错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而DNA通常为双链,RNA通常为单链,但在少数病毒体内也发现了单链DNA和双链RNA,根据嘌呤数≠嘧啶数,不能判定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3)丙方法是分析该病毒的变异频率,若病毒的变异频率较低,则该病毒为DNA病毒。
    提示 错误;双链DNA或RNA的变异频率低于单链DNA或RNA的变异频率,因此,变异频率只能作为判定核酸是双链或单链的证据之一,不足以确定核酸的类型。
    2.若该科研小组计划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究该新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请简述该实验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含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分别培养活细胞,再用上述标记的两种细胞培养该病毒,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子代病毒中是否出现放射性
    考向三 探究遗传物质的思路和方法5.为了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1为空白对照组,以消除无关变量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的可信度B.根据实验1、2、3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C.实验4是利用“加法原理”设计的一个补 充实验组,可以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D.该实验是设法将核酸和蛋白质分开后分别研究各自的作用
    6.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病毒的一种,在全球占比较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者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以体外培养的肝脏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组实验,以确定该病毒的核酸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设置了空白对照组B.HBV病毒复制所需的原料、模板和酶都来自肝脏细胞C.本实验应选用35S、32P分别标记该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D.本实验应先将甲、乙两组肝脏细胞分别培养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 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再培养HBV病毒
    1.(必修2 P43)格里菲思实验中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能转化产生S型活细菌的原理是     ;实验结论是在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     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必修2 P44)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用到了自变量控制中的 ,实验结论是 。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必修2 P45)赫尔希和蔡斯利用了 技术,设计并完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实验,因噬菌体只有头部的 进入大肠杆菌中,而 外壳留在外面,因而更具说服力。4.为使得噬菌体带上32P标记,其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在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
    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较高放射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是 ,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6.(必修2 P45)搅拌的目的是 ,离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7.仅有如图的实验过程 (填“能”或“不能”)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只能说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不能证明DNA进入细菌体内并发挥遗传物质的作用,需要标记DNA继续进行实验
    8.冠状病毒的增殖过程不是简单地将其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内,而是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最后病毒核衣壳蛋白和核酸一起进入宿主细胞,完成感染过程。新合成的病毒通过囊泡排出细胞。 (填“能”或“不能”)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标记RNA和蛋白质的冠状病毒,侵染人肺细胞的方法来探究该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还是蛋白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冠状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核衣壳蛋白和核酸通过胞吞作用一起进入宿主细胞,无法确定放射性来源于蛋白质还是RNA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1·全国乙,5)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R型细菌相比,S型细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细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细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细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细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细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细菌
    2.(2024·大连高三调研)如图表示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中相关含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 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可 用图甲表示B.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 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C.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中添加酶利用了加法原理D.将去除蛋白质的S型细菌提取物加入到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可用 图乙表示
    3.(2024·徐州高三预测)为了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研究者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了未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在短时间保温后进行离心(未搅拌),测定了上清液中的放射性,结果如表。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注:DNA酶与噬菌体同时加入;离心后长链DNA出现在沉淀物中、短链DNA出现在上清液中。
    A.用32P和35S分别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细菌被杀死后会促进噬菌体DNA被DNA酶降解C.DNA被降解后产生的片段离心后会出现在上清液中D.由实验结果中可知,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4.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的R型细菌分为R1和R2型,R1型细菌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S1型,R2型细菌也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S2型。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组实验,甲组为R1型活细菌与S2型死细菌混合培养后产生S2型活细菌;乙组为R1型活细菌经紫外线照射后产生S1型活细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目的是证明甲组中S2型细菌是受转化因子作用产生,而不是基因突变 形成B.甲组实验也可设计为R1型活细菌与S1型死细菌混合培养后,产生S1型活细菌C.若增设R2型活细菌经紫外线照射产生S2型活细菌作对照组,则更有说服力D.乙组实验可以排除S2型活细菌的产生是R1型活细菌基因突变导致的
    5.(2022·海南,13)某团队从下表①~④实验组中选择两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A.①和④ B.②和③C.②和④ D.④和③
    6.(2024·怀化高三模拟)在进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含14C标记的尿嘧啶培养基培养细菌,待细菌裂解后,分离出含有14C的RNA。实验人员把该RNA分别与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DNA杂交,发现RNA可与噬菌体的DNA形成稳定的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但不能与细菌的DNA形成杂交分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含14C的胸腺嘧啶代替尿嘧啶进行实验,结果完全相同B.含14C标记的RNA的模板是噬菌体的DNA分子C.获得14C噬菌体,需先用含14C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细菌D.据结果推测,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体内合成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
    7.科研人员将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叶片的提取液分成甲、乙、丙、丁四组,甲组不作处理,乙组加入蛋白酶,丙组加入RNA酶,丁组加入DNA酶。然后分别接种到正常烟草叶片上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烟草叶片上病斑的数量。能正确表示结果的图示是
    8.(2024·无锡高三模拟)烟草花叶病毒(TM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具有S和HR等多种株系。科研人员分别提取了S株系和HR株系的RNA和蛋白质,进行了如表所示的重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培养基上不同的菌落特征鉴别TMV的不同株系B.将TMV的遗传物质与二苯胺水浴加热,溶液会变成蓝色C.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TMV的RNA控制其蛋白质的合成D.该病毒在增殖时,催化其RNA合成的酶由宿主细胞的基因控制合成
    9.科学家发现一种称为朊粒的病原微生物(PrPS),其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能够侵染牛脑组织,并将牛脑组织中的PrPC蛋白转化为PrPS,二者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完全相同,但后者具有感染性,可以诱导体内更多的PrPC蛋白转变成PrPS。科研小组欲模拟蔡斯与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35S标记的朊病毒侵染牛脑组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先用含35S的培养液培养牛脑组织,再用朊病毒侵染牛脑组织,一段时间后获得35S标记的朊病毒B.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不同的是,模拟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搅拌C.离心后获得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D.上述实验说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10.(2024·盐城高三模拟)研究发现,细菌被T4噬菌体(DNA病毒)侵染后,自身蛋白质合成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为探究细菌核糖体是否是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研究者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实验运用了微生物培养技术和 密度梯度离心技术B.被T4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没有 合成新的核糖体C.离心结果表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与“重”核糖体结合D.细菌为子代噬菌体的形成提供了模 板、原料、酶、能量等
    11.已知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侵染烟草叶片,且两者都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如图是探索HRV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RNA的操作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烟草叶片上出 现的不同病斑B.杂交病毒1和杂交病毒2产生的原 理是基因重组C.该实验只能说明TMV、HRV的遗传物质是RNAD.若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则可以选择15N进行标记
    12.现有新发现的一种感染A细菌的病毒B,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两种方法来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子代病毒B的放射性和丙、丁两组子代病毒B的产生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同位素标记法中,若换用3H标记上述两种核苷酸不能实现实验目的B.酶解法中,向丙、丁两组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应用了加法原理C.若甲组产生的子代病毒无放射性而乙组有,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D.若丙组能产生子代病毒而丁组不能产生,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13.(2024·威海高三月考)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质如下:处于特定生长期的R型细菌分泌感受态因子诱导自身产生细胞壁自溶素,从而使自身细胞壁局部缺失而呈感受态(一种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S型细菌中控制多糖荚膜合成的相关基因进入R型细菌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分子上进而表达。随着细菌的繁殖,后代出现S型细菌和R型细菌两种类型的细菌后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R型细菌分泌的细胞壁自溶素可用于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B.将R型细菌的DNA与S型细菌混合,不能产生R型细菌和S型细菌两种细菌后代C.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这种可遗传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题干中细菌后代中的S型细菌主要来源于R型细菌的转化
    14.(2024·烟台高三模拟)为了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研究人员分别用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研究人员预测的上清液放射性强度随保温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搅拌是否充分会影响两组实验上清液的放射性B.理论上35S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沉淀物无放射性C.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与保温时间的关系如图aD.35S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与保温时间的关系如图c
    15.(2024·衡阳高三模拟)S型肺炎链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细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型细菌和R型细菌进行下列实验。下列对其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 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 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D.丁组中无菌落生长

    相关课件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六单元 第1课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六单元 第1课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自查,转化因子,T2噬菌体,同位素标记,蛋白质和DNA,2侵染细菌,S蛋白质外壳,宿主细胞,DNA,DNA或R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必修2复习课件:第22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必修2复习课件:第22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重温真题经典再现,限时强化练,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基础·精细梳理,疑难·精准突破,典例·精心深研,情境推理·探究,重点难点·透析,考点速览·诊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死亡,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四种脱氧核苷酸,大肠杆菌的氨基酸,没有进入,上清液,吸附在细菌表面,沉淀物,还没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