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重庆市大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1. 火的使用促进了古人类脑的发育。下列叙述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 火能烤熟食物有利于营养吸收B. 火与烟能提供地理位置信息
C. 火能驱赶威胁人类的大型猛兽D. 火能取暖以抵抗寒冷的环境
【答案】A
【分析】早期的人类用火烤制食物来吃,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能力。
【详解】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脑容量不断增加。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能够用火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差别,早期的人类用火烤制食物来吃,使食物易于吸收,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A符合题意。
故选A。
2. 卵细胞成熟后,由什么器官排出( )
A. 睾丸B. 输精管C. 卵巢D. 输卵管
【答案】C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详解】A.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错误。
B.输精管的主要功能是把精子从附睾输送到尿道,它是将成熟精子从附睾输送到前列腺部尿道的唯一通道,B错误。
C.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C正确。
D.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D错误。
故选C。
3. 人体血液呈现红色的原因是( )
A. 血液中含有二氧化碳B. 血液中含有蛋白质养料
C. 血液中含(溶解)有氧气D.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质
【答案】D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人体血液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男、女体形变化越来越明显。原因是( )
A. 男、女身高发育时间不一致B. 男、女平均身高不一致
C. 性器官质量在12岁时基本相等D. 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不同
【答案】D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详解】A.根据A某地男女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可知,男、女身高发育时间不一致,而且女比男的早、快,但这不是男、女体形变化越来越明显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根据A某地男女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可知,男、女平均身高不一致,男的平均身高比女的高,但这不是男、女体形变化越来越明显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
C.根据B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图可知,睾丸和卵巢的重量曲线在12岁时相交,性器官质量在12岁时基本相等,但这不是男、女体形变化越来越明显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得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发生很大的变化,男孩身高突增,出现喉结、腋毛、阴毛以及声音变粗等,女孩也是身高突增,其次乳房增大,脂肪积累增多,身体丰满,臀部变圆等,D符合题意。
故选D。
5. 在子宫内膜组织坏死脱落形成的“月经”中,不包含下列( )
A. 血细胞B. 铁等无机盐
C. 受精卵细胞D. 水等含氮废物
【答案】C
【分析】月经,又称作月经周期,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育龄妇女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月经。女性月经周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调控卵巢功能的上级机构(下丘脑和垂体)与卵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详解】ABD.月经血的成分跟其他器官当中的血液成分基本相同,主要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另一部分就是血浆,血浆90%以上都是由水分组成,其中还含有一些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以及凝血因子、钾离子、钠离子、磷离子、镁离子还有氯离子等,此外还含有无机物,包括尿素、肌酐、胆红素,由以上物质组成血液,月经血的成分也是如此,ABD不符合题意。
C.若卵细胞未受精,卵巢会减少有关激素的分泌,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组织坏死脱落,血管破裂出血,即月经来潮,在子宫内膜组织坏死脱落形成的“月经”中,不包含受精卵细胞,C符合题意。
故选C。
6. 黄豆、瘦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能转化成抵抗新冠、甲流等病毒使人体致病的“抗体”,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除此外,蛋白质还有的功能是( )
A. 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B. 为老年人提供生长发育的物质
C. 提供生命活动的维生素D. 提供雌、雄性激素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蛋白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详解】黄豆、瘦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能转化成抵抗新冠、甲流等病毒使人体致病的“抗体”,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除此外,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离不开蛋白质,但老年人基本停止生长发育,只能有助于老年人对自身免疫系统的维持和稳定,因此蛋白质不能为老年人提供生长发育的物质,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且蛋白质不能提供生命活动的维生素和雌、雄性激素,A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肪酶能催化和乳化脂肪
B. 唾液腺是上皮组织构成的器官
C. 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D. 麦芽糖能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A
【详解】A.脂肪酶能催化和分解脂肪;胆汁内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A错误。
B.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唾液腺是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的器官,B正确。
CD.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CD正确。
故选A。
8. 肺泡以及其外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气体物质穿过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主要由肺泡向血液转运
B. 氧气主要由血液向肺泡转运
C. 氧气主要由肺泡向血液转运
D. 人工呼吸时施救者首先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人吸气时,吸入的气体体积分数比例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水(0.07%)、其它(0.9%)。
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体积分数比例为:氮气(78%)、氧气(16%)、二氧化碳(4%)、水(1.1%)、其它(0.9%)。
【详解】ABC.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进行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与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AB错误、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人工呼吸时施救者呼出的是混合气体,不仅仅是二氧化碳,还有氧气、氮气等,D错误。
故选C。
9.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无细胞核有利于运输氧气
B. ③能释放凝血物质
C. ②有细胞核寿命长且能吞噬病菌
D. ①寿命短是因为有细胞核
【答案】D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
【详解】A.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图中①红细胞,无细胞核有利于运输氧气。,A正确。
B.③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B正确。
C.②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C正确。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②红细胞寿命短是因为它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10. 心房、心室都是由自动有节律收缩和舒张的心肌细胞构成。下列结构收缩力最强的是( )
A. 左心房B. 左心室C. 右心房D. 右心室
【答案】B
【分析】心脏结构示意图:
【详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可见,收缩力最强的是左心室,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 一般情况下给A型受血者输血。下列叙述不符合该情况的输血原则的是( )
A. 应接受O型血B. 不能过快输血
C. 应接受A型血D. 不能大量输血
【答案】A
【分析】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型血可以少量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详解】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所以一般情况下给A型受血者输血,能够大量接受A型血,输血的速度不能过快,如果有同型血就不要接受O型血,A符合题意。
故选A。
12. 通过模拟肾脏工作原理,血液透析能及时排出血浆中的废物。关于血液透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排出尿素等废物B. 透析液相当于血浆
C. 用过的透析液相当于尿液D. 半透膜滤不过血小板
【答案】B
【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详解】A.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代谢产生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A正确。
BC.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用过的透析液含有血液中过滤出来的废物,相当于人体的尿液,B错误,C正确。。
D.半透膜的具体作用是使血液中的废物通过半透膜渗透到膜外透析液中,同时,透析液还向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所以类似于肾小体中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因此半透膜不能过滤血细胞,D正确。
故选B。
13. 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是神经中枢
B. ①是效应器,如心脏等
C. 若④被切断,受刺激后无反应
D. 若⑤被破坏,受刺激后无反应
【答案】B
【分析】图中反射弧的结构: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详解】A.神经中枢是指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结合分析可知,③是神经中枢,A正确。
B.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所在感受器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①是感受器,B错误。
C.④传出神经切断以后,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引起反射,因此若④被切断,受刺激后无反应,C正确。
D.⑤效应器被破坏,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完成,因此若⑤被破坏,受刺激后无反应,D正确。
故选B。
14. 在飞机起降或遇到巨大爆炸声响时,应微微张开口,其目的是避免( )
A. 损伤大脑的听觉中枢B. 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
C. 损伤听觉神经和脑干D. 损伤脑神经和神经纤维
【答案】B
【分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气压(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详解】在飞机起降或遇到巨大爆炸声响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故在飞机起降或遇到巨大爆炸声响,将口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即: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气压差击穿鼓膜。
故选B。
15. 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其中胰岛素能调节血液中的( )
A. 氨基酸浓度B. 葡萄糖浓度
C. 钠、钙等无机盐浓度D. 氨等含氮废物浓度
【答案】B
【分析】胰岛素的作用: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胰岛素是身体里重要的物质,是身体里唯一能够降血糖的物质,胰岛素能够维持身体血糖在正常范围之内。正常人每天进食食物以后变成葡萄糖吸收入血,这会让血糖增高,这个时候增高的血糖会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以后能促进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身体里的血糖。同时还能减少糖原,糖原是葡萄糖储存的一种形式,减少糖原的分解,也能够减少、降低血液里的葡萄糖,B符合题意。
故选B。
16. 经测量,一般稻田的PH在6.5左右,天然水的PH在7.0-8.0之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硫等气体能形成酸雨
B. 酸雨会危害水稻的幼芽和叶
C. 饮用天然水一般不会危害人、畜健康
D. 酸雨只危害浸入水里的水稻根
【答案】D
【分析】酸雨的危害: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使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详解】A.二氧化硫等气体能与大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形成硫酸,这些物质会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A正确。
B.酸雨的酸性物质会危害水稻的幼芽和叶,影响其生长和发育,B正确。
C.由于天然水的pH在7.0~8.0之间,属于中性或弱碱性,因此饮用天然水一般不会危害人、畜健康,C正确。
D.酸雨不仅会危害浸入水里的水稻根,还会通过土壤、地下水等途径,对其他植物和动物造成伤害,同时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肥力,D错误。
故选D。
17.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单位是( )
A. 脊髓B. 神经元C. 神经末梢D. 突起
【答案】B
【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A符合题意。
BC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长的突起外面套着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手接触到“烫”的物体时会迅速缩回是一种复杂反射
B. 原尿在肾小管中可被重吸收
C.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扩散作用
D. 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A
【答案】A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当手接触到“烫”的物体时会迅速缩回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A错误。
B.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原尿是在肾小管内中被重吸收的,B正确。
C.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C正确。
D.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可通过食用肝脏、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A。虽然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D正确。
故选A。
19.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生长发育,如果成年人缺乏该激素不会出现呆小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激素对已发育完成的运动系统形态结构无影响
B. 该激素对已发育完成的神经系统形态结构无影响
C. 该激素对已发育完成的循环系统形态结构无影响
D. 该激素对成年人的身体胖、瘦、情绪等影响不大。
【答案】D
【分析】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具有摄取碘以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虽然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很少,但它在调节人体的生理代谢,维持机体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详解】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儿童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出现呆小症,如果成年人缺乏该激素不会出现呆小症,因为该激素对已发育完成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形态结构无影响。但如果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人就会消瘦,且情绪容易激动。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2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动脉血管里流动的着静脉血液
B. 吸收营养后的小肠的静脉血液,流向肝脏
C. 重吸收后汇集成的肾静脉血液,流向肝脏
D.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将光能转变成神经兴奋(电能)
【答案】C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详解】A.并不是所有的动脉内都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不是所有的静脉内都流静脉血,如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A正确。
B.肝门静脉,又称门静脉,由消化道(胃、肠、胰脾等)的毛细血管汇集,从肝门处入肝的一条粗大静脉。肝门静脉的特点是两端都与毛细血管相连。肝门静脉入肝后,逐渐分支形成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然后经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可见,吸收营养后的小肠的静脉血液,流向肝脏,B正确。
C.重吸收后汇集成的肾静脉血液,经过各级静脉,汇集到下腔静脉,流向心脏的右心房,C错误。
D.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将光能转变成神经兴奋(电能),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实验课上,同学们通过观察某哺乳动物的心脏,认识了心脏的各部分结构及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1)心脏位于人体胸腔正中偏左下方,心脏壁主要由_________组织构成,图中_________(填结构名称)能阻止血液从肺动脉血管倒流到右心室。
(2)为探究心脏内部的血流方向,实验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了心脏的注水实验。记录水注入和流出的位置,结果如下表。
请在图中,用箭头表示C组所示血液流动方向。
(3)从结构解释D组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从功能解释D组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①. 肌肉 ②. 动脉瓣
(2)
(3)①. 左心室和主动脉处具有动脉瓣 ②. 动脉血管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分析】图中: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左心室,⑤右心房,⑥右心室,⑦下腔静脉。
【小问1详解】
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有节律的不断收缩和舒张,促使血液在心血管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部分。使得心脏分成了四个心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同侧心室与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这有利于保证血液按照心室到动脉的方向流动。可见,图中动脉瓣能阻止血液从肺动脉血管倒流到右心室。
【小问2详解】
用箭头表示C组(上腔静脉→肺动脉)所示血液流动方向如下图所示:
【小问3详解】
同侧心室与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这有利于保证血液按照心室到动脉的方向流动。动脉血管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大多动脉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可见,从结构解释D组现象的原因是左心室和主动脉处具有动脉瓣,所以从主动脉注水,从动脉出来。从功能解释D组现象的原因是动脉血管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所以从主动脉注水,从动脉出来,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22. 肾脏健康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研究发现,儿童期至成年期的体重指数变化与成年期肾损伤的发生有关。
(1)图1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入球小动脉是_________(填序号)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小分子物质进入到_________(填序号)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后,全部的___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_________后形成尿液。
(3)尿白蛋白/肌酐比是肾功能评估指标之一,比值增高肾功能异常的风险增大。由图2可知,随着儿童期至成年期体重指数增加量_________,尿白蛋白/肌酐比成_________趋势,由此可推测,肥胖可能影响肾单位中的_________功能,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4)根据上述研究可知,从儿童期开始保持正常的体重增长非常重要,下列不利于青少年控制体重的生活方式有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答案】(1)① (2)①. ② ②. 葡萄糖 ③. 肾小管重吸收
(3)①. 增加 ②. 升高##上升 ③. 肾小球
(4)不运动(或大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等)
【分析】图1表示肾单位结构: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出球小动脉;④肾小球;⑤肾小管;⑥肾静脉。
图2:据坐标图示可知,随体重指数的增加,尿白蛋白/肌酐比呈升高趋势。
【小问1详解】
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结合题图可知,图1中,入球小动脉是①,出球小动脉是③。
【小问2详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结合题图可知,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小分子物质进入到②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后,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小问3详解】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由图2可知,随着儿童期至成年期体重指数增加量增加,尿白蛋白/肌酐比成上升趋势,由此可推测,肥胖可能影响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功能,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小问4详解】
身体发胖,一方面与缺少运动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摄入的糖类和脂肪过多。不经常运动、大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都会导致身体肥胖。可见,不利于青少年控制体重的生活方式有不运动(或大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等)。(写1条,合理即可)
23. 请根据眼球的基本结构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③_________ (填结构名称)透明而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使光线发生_________从而形成物像。
(2)图中⑦_________(填结构名称)也能使光线折射参与物像的形成。假性近视该结构的形态正常,它与结构③一同处于_________环境里,这有利于折射光线形成物像。
(3)⑨的黄斑区域分布有大量对光_________的细胞,能吸收光能转变成神经兴奋(电能),神经兴奋经_________(填序号)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答案】(1)①. 晶状体 ②. 折射
(2)①. 玻璃体 ②. 平行
(3)①. 敏感 ②. ⑩
【分析】图中:①角膜、②房水、③晶状体、④虹膜、⑤巩膜、⑥睫状体、⑦玻璃体、⑧脉络膜、⑨视网膜、⑩是视神经。
【小问1详解】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图中的③晶状体透明而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使光线发生折射,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小问2详解】
图中⑦是玻璃体,玻璃体是填充在晶状体后的透明胶状物质,它占据了眼球的大部分空间。玻璃体对光线起到折射作用,参与物像的形成过程。假性近视时,玻璃体的形态正常,它与结构③晶状体一同处于平行环境里,这有利于折射光线形成物像。
【小问3详解】
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陷区,称为黄斑,这是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无血管,有大量的视锥细胞,故它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视觉形成的过程是: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可见,⑨视网膜的黄斑区域分布有大量对光敏感的细胞,能吸收光能转变成神经兴奋(电能),神经兴奋经⑩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4. 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其分解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后会发生物理变化呈蓝色,而麦芽糖则不会。下列是探究淀粉是否会分解成麦芽糖的实验,请仔细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示未加入该项物质。
(1)1号试管与2号试管互相对照,它们之间的差别是“是否有”唾液。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试管1溶液变成了蓝色,原因是该溶液中没有_________,淀粉湖中的淀粉未水解成_________。
(2)若向蓝色的1号试管再加2ml唾液进行前后对照,则1号试管溶液的颜色会_________,这是因为1号试管变蓝的物质仍然是_________。
(3)2号与3号、3号与4号、2号与4号对照,都只有温度不同,但只有在37℃时试管中溶液没有变化(不变蓝)。这可能是人体口腔唾液淀粉酶,在人体体温条件下才有催化功能。3号再降温、4号再升温到37℃体温条件时,实验现象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填试管编号)。
【答案】(1)①. 唾液 ②. 麦芽糖
(2)①. 变浅 ②. 淀粉 (3)4号
【分析】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故向溶液中滴碘液,可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淀粉。
小问1详解】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1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糊中的淀粉没有转化成麦芽糖,因此1号试管溶液遇碘液后变成了蓝色。
【小问2详解】
因为能使1号试管变蓝的物质仍然是淀粉,因此若向蓝色的1号试管再加2ml唾液进行前后对照,唾液会慢慢分解其中的淀粉,导致1号试管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
【小问3详解】
2号与3号、3号与4号、2号与4号对照,都只有温度不同,但只有在37℃时试管中溶液没有变化(不变蓝)。说明人体口腔唾液淀粉酶,在人体体温条件下才有催化功能。3号的初始水浴温度为96℃,唾液淀粉酶会因高温失去活性,因此再降温到37℃体温条件时,实验现象也不会发生变化。而4号初始水浴温度为0℃,唾液淀粉酶没有被破坏,再升温到37℃体温条件时,淀粉会被转化成麦芽糖,蓝色会变浅,因此实验现象会发生变化。
25. 如图所示肺泡中的气体交换,和探究呼出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实验。请仔细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示无物质,“+”表示有物质
(1)绝大多数陆生生物都有肺器官。肺泡壁和其外毛细血管壁都是由_________层上皮组织细胞构成的,有这利于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该实验还可增加一组“用口吹气、加入5m蒸馏水”,以验证实验中的__________这种物质是否纯净。
(2)为了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的组成变化,_________组能证明二氧化碳进入了肺泡,I、II组对照证明了该二氧化碳并非来自于_________。
【答案】(1)①. 一##1 ②. 澄清的石灰水
(2)①. Ⅱ ②. 空气
【分析】图中①表示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②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Ⅰ、Ⅱ两组实验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小问1详解】
肺泡壁和肺泡外面的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实验增加一组“用口吹气、加入5mL蒸馏水”,可以与Ⅰ组实验形成对照,以验证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这种物质是否纯净。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Ⅱ组实验的现象说明从肺泡内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因为Ⅱ组实验的现象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Ⅰ、Ⅱ组对照证明了该二氧化碳并非来自于空气,因为Ⅰ组通入空气,澄清石灰水未变化,Ⅱ组通入呼出的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组别
A
B
C
D
水注入部位
肺静脉
肺动脉
上腔静脉
主动脉
出水部位
主动脉
动脉
肺动脉
主动脉
试管编号
淀粉糊
清水
唾液
水浴温度
试剂
现象
1
2mL
2mL
-
37℃
碘液2滴
变蓝
2
2mL
-
2mL
37℃
碘液2滴
不变蓝
3
2mL
-
2mL
96℃
碘液2滴
变蓝
4
2mL
-
2mL
0℃
碘液2滴
变蓝
分组
通入空气
用口吹气
澄清的石灰水
现象(10秒后观察)
I
+
-
5mL
未变化
II
-
+
5mL
变浑浊
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血液里的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大足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大足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