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连云港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连云港专用)第1页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连云港专用)第2页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连云港专用)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连云港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连云港专用),共17页。
    (本卷共16小题,满分6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N-14 Na-23 Ca-40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下列做法中能够助力完成这一任务的是
    A.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B.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D.抽取大量水漫灌农田
    2.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酸:、B.碱:纯碱、烧碱
    C.氧化物:、D.混合物:空气、冰水混合物
    3.《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洧水”即为石油。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可燃性B.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纯净物
    C.其成分中主要含有C、H元素D.其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可用于制墨
    4.如图所示某学生在配制a%的NaOH溶液时的实验操作步骤,其中完全正确的操作是
    A.取固体B.称量固体
    C.量取水D.溶解
    5.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B.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
    C.小苏打受热易分解,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用于除锈
    6.春晚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年夜饭”,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以诗歌、汉服、舞狮舞龙、沉香等形式的国潮表演,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沉香中含有沉香螺醇(),下列有关沉香螺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沉香螺醇分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沉香螺醇属于有机物
    C.沉香螺醇含有26个氢原子
    D.沉香螺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6∶1
    7.归纳法是学习化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8.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碱溶液中都含有OH⁻,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科学思维:Al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所以Fe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分别加入10ml水和汽油中,探究高锰酸钾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D.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和空气混合在一起,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加油站、面粉厂要严禁烟火
    9.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淀粉,是实现碳的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是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B.和生成甲醇()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C.为使反应持续发生,反应Ⅰ不需要补充以提供氧气
    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1.下列选项与图示中所反映的变化关系不对应的是
    A.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粉、锌粒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C.在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分解制O2
    D.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12.某品牌熟石灰粉主要成分为Ca(OH)2,所含杂质为CaO、CaCO3。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含量,兴趣小组称取10g样品置于氮气流中加热至1000℃,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Ca(OH)2和CaCO3均能于高温下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分解所需最低温度分别约为580℃、825℃;CaO在1000℃内不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CaO、CaCO3
    B.若10g该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可生成0.88gCO2
    C.样品中CaCO3与CaO的质量之比为25:14
    D.加热时,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6分。
    13.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I.航天材料
    (1)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使用的聚氨酯橡胶是 (填“隔热”或“导热”)材料。
    (2)太阳能电池板需要使用铝合金箔片,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II.生命保障
    (3)航天食品中包含牛肉、米饭、蔬菜,其中主要为航天员提供蛋白质的食品是 。
    III.能源系统
    (4)长征二号遥十八运载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
    ①下列火箭发射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吊装上塔 B.瞄准定位 C.关闭舱门 D.点火发射
    ②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5)太空舱使用锂电池。可以通过与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气体,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用作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
    (2)若用A装置制取,装入药品前的操作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B装置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b”或“c”)端进入。
    (4)若将燃烧的镁带迅速伸入盛有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镁带在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单质,瓶壁上沾附着白色物质,该白色物质为氧化物,该白色物质的化学式为 ;
    (5)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实验室常用在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的方法来快速制取氨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验满时,可在集气瓶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红色石蕊试纸变成 色,证明已集满。
    15.化学兴趣小组课外实验时,取出镁条,发现久置的镁条有一层灰黑色 的“外衣”,他们把该镁条放入试管中,倒入一定浓度的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于是对 此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一:H2、CO2和水蒸气 猜想二:H2、CO2、水蒸气和 HCl气体
    【设计实验】为检测产生的气体成分,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气体产物均完全被吸收):
    (1)①B 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
    ②C 装置的作用是 。
    ③甲同学观察到E 装置中无水CuSO4由白色变为蓝色,于是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H2。乙同学对此提出质疑,理由是 。
    ④若颠倒 B 装置和C 装置的安装顺序,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原因是 。
    近年来,自热食品种类繁多,外出旅行能方便快捷享用热的美食,很受年轻人的热棒。实验小组的同学买来一份自热食品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I、该食品发热包中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铝粉、碳酸钠;
    Ⅱ、铝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偏铝酸钠能溶于水。
    【实验探究】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2)小组同学取出发热包,撕去塑料膜,放入适量凉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固体迅速膨胀,同时还可观察到发热包内固体变硬结块,其可能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探究二:反应后混合物中的部分成分(见上图)
    【实验分析】
    (3)根据现象I 得出:滤液 A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
    (4)根据现象Ⅱ、Ⅲ分析得出;固体 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③综合分析得出:现象Ⅲ中产生的气体,其成分的组成可能为 。
    【拓展提升】
    (5)通过探究,大家进行反思总结,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B.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C.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明火D.禁止用湿手接触发热包
    16.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盐,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如图探究。
    I.探究碳酸氢钠的性质
    (1)室温下(20℃),向盛有0.5gNaHCO3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测得溶液温度为18.5℃。由此可知,NaHCO3固体溶于水时 热量。
    (2)取少量所配NaH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加入足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红色褪去。
    已知:①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HCO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
    变化a:HCO+H2O→H2CO3+OH-,变化b:HCO→CO+H+。
    ②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
    ①NaHCO3溶液显 (填“酸”“碱”或“中”)性;结合上述资料,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
    ②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将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NaHCO3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准备】①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实验验证】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验证NaHCO3能与NaOH反应:取少量NaHCO3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实验方案包括操作和现象,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C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II.制备碳酸氢钠
    利用图1所示装置,通过反应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制取NaHCO3(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将滤渣洗涤、低温烘干得NaHCO3。
    (4)烧杯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 。
    (5)过滤后,控制较低温度将滤渣烘干的原因可能是 。
    【拓展延伸】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3所示。
    (6)已知: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则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对微粒的认识.
    B.对用途的认识
    ①铁由铁分子构成
    ②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③硝酸铵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①洗涤剂除去油污是乳化作用
    ②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作为调味品
    ③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C.对常识的认识
    D.对概念的认识
    ①区分羊毛线和棉线,火上灼烧闻气味
    ②区分双氧水和水,加二氧化锰
    ③区分黄铜和黄金,加硝酸银溶液
    ①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一定是碱溶液
    ②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任何溶质
    ③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取样,分别点燃,闻气味
    C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D
    证明CH4中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是有限的,施用较多的化肥,不但作物不能完全吸收,造成经济浪费,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
    B、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正确;
    C、使用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破坏植被,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错误;
    D、抽取大量水漫灌农田会浪费水资源,故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HNO3属于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Ca(OH)2属于碱,故A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氧化铁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洧水”即为石油,石油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洧水”即为石油,石油中主要含有C、H元素,不符合题意;
    D、石油中含碳元素,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炭黑可用于制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 用药匙取氢氧化钠固体,瓶塞要倒放,此选项错误;
    B. 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能放在纸上,氢氧化钠固体有腐蚀性,不能放在纸上称量,此选项错误;
    C. 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选项错误;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此选项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B、铝属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呈弱碱性,能与胃酸中过多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于除锈,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根据化学式,沉香螺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一个沉香螺醇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有机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通常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根据沉香螺醇的化学式可知,沉香螺醇是有机物,故B符合题意;
    C、一个沉香螺醇分子中含有26个氢原子,而不是沉香螺醇含有26个氢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沉香螺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6)∶(16×1)=90∶13∶8,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A、①铁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②元素是具有相对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氖原子和水分子,故错误;③硝酸铵中没有金属离子,但是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①洗涤剂除去油污是乳化作用,将大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冲走,故正确;②亚硝酸钠有毒,不可作为调味品,故错误;③并不是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例如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若镁燃烧引起的火灾不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故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线的主要产生是纤维素,区分羊毛线和棉线,火上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故正确;②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区分双氧水和水,加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泡的是双氧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水,可以鉴别,故正确;③黄铜中的锌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表面会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黄金不能与硝酸银反应,可以鉴别,故正确;故C符合题意;
    D、①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液体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但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故错误;②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还可以溶其它溶质,故错误;③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则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故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A. 化学观念:碱溶液中都含有OH-,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B. 科学思维: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但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硫酸铁,故错误;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分别加入10ml水和汽油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但不溶于汽油,说明高锰酸钾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正确;
    D. 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和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加油站、面粉厂要严禁烟火。如果可燃性气体和粉尘没有和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正确;
    故选B。
    9.D
    【详解】A、有机小分子是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000,含碳数在30左右的有机化合物,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则不属于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与种类不发生变化,则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I为,反应II为,反应I中2H2O2~O2,反应II中O2-H2O2,则反应中H2O2在不断被消耗,需要不断补充,故选项说法错误;
    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与水在叶绿素及光照的条件下转化为葡萄糖与氧气,过程中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A、CO2、HCl两种气体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即两种气体都能被NaOH溶液吸收。A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羊毛线含有蛋白质,燃烧有羽毛烧焦气味,棉线是植物纤维,灼烧有烧纸气味,所以B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所以C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H4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出现水雾说明生成水,水中含有氢元素所以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所以D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A。
    11.B
    【详解】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最终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相等;但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正确。
    B、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会减弱并趋近于中性,pH会减小并趋近于7,但不会小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
    C、在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分解制O2,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正确。
    D、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离子数量减少,溶液的带电能力逐渐减小,至完全反应减小至0,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强,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氢氧化钙在580℃时能分解为两种氧化物,根据元素守恒,则两种氧化物为氧化钙和水,由于碳酸钙分解所需最低温度为825℃,A点时温度不到800℃,则A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CaO、CaCO3,该选项说法正确;
    B、A到B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2g-7.32g=0.88g,根据碳元素守恒,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应也为0.88g,该选项说法正确;
    C、设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由于生成水的质量为10g-8.2g=1.8g,则
    解得x=7.4g
    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
    解得y=2g
    则样品中氧化钙的质量为10g-7.4g-2g=0.6g,则样品中CaCO3与CaO的质量之比为2g:0.6g=10: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氧化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加热时,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3.(1)隔热
    (2)延展
    (3)牛肉
    (4) D +4
    (5)
    【详解】(1)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使用的聚氨酯橡胶是隔热材料;
    (2)太阳能电池板需要使用铝合金箔片,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3)航天食品中包含牛肉、米饭、蔬菜,牛肉富含蛋白质;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蔬菜富含维生素,故主要为航天员提供蛋白质的食品是牛肉;
    (4)①
    A、吊装上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瞄准定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关闭舱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点火发射过程中涉及燃烧,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②四氧化二氮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解得,故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
    (5)可以通过与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得到,即与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锂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1)锥形瓶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b
    (4)MgO
    (5) B 蓝
    【详解】(1)B中反应容器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用固体加热制备氧气,试管口没有棉花,说明用的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加热制氧气,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故填:;
    (3)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b进气,空气从c排出,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b;
    (4)根据信息可知,反应物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黑色固体单质是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瓶壁上白色物质含有镁元素和氧元素,推测是氧化镁,故填:MgO;
    (5)实验室常用在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的方法来快速制取氨气,选择固体液体反应不加热型发生装置,故填:B;
    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能使石蕊变成蓝色,故填:蓝。
    15.(1) 氯化氢##HCl 检验二氧化碳 混合气体会从装置C中带出水蒸气 不能 氢氧化钙能和氯化氢气体反应,从而不能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气体
    (2)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气泡产生 Na2CO3+Ca(OH)2=CaCO3↓+2NaOH
    (3)碳酸钠##Na2CO3
    (4) 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或Ca(OH)2、CaCO3] 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氢气
    (5)BCD
    【详解】(1)①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B 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故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或HCl);
    ②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 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③由于气体在通过装置D前通过装置C,会从装置C中带出水蒸气,故不能证明水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
    ④若颠倒 B 装置和C 装置的安装顺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原因是氯化氢气体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气体再通过硝酸银时没有明显现象,不能证明气体中是否有氯化氢和二氧化碳气体;
    (2)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铝反应生成氢气,故观察到的现象为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有气泡产生;发热包内固体变硬结块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Ca(OH)2 = CaCO3↓+2NaOH;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滤液 A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 A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碳酸钠;
    (4)固体 B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后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说明固体B中含有氢氧化钙;固体 B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 B中含有碳酸钙,故根据现象Ⅱ、Ⅲ分析得出固体 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产生的气体是碳酸钙和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有可能是剩余的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气体成分的组成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氢气。
    (5)A、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不一定都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要综合考虑安全等多种因素,错误;
    B、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否则会失效,正确;
    C、发热宝使用时有氢气,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明火,正确;
    D、禁止用湿手接触发热包,否则会造成水与发热包中物质反应发生危险,正确;
    故选BCD。
    16.(1)吸收
    (2) 碱 碳酸氢钠溶于水后,发生变化a的HCO比发生变化b的HCO多,导致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 HCl+NaHCO3=NaCl+H2O+CO2↑
    (3)让两者充分混合后,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将反应后得到的液体过滤,取滤渣洗净后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4)保持低温,利于碳酸氢钠的析出
    (5)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6)Na2CO3+H2O+CO2=2NaHCO3
    【详解】(1)由开始的温度为20℃,完全溶解后测得溶液温度为18.5℃,可知NaHCO3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2)向配的NaH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NaHCO3溶液显碱性;由已知可知,碳酸氢钠溶液中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这是因为碳酸氢钠溶于水后,发生变化a的比发生变化b的多,导致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加入足量稀盐酸,振荡,观察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不再显碱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HCO3=NaCl+H2O+CO2↑。
    (3)由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可知,NaHCO3能与NaOH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所以要验证NaHCO3能与NaOH反应:可取少量NaHCO3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让两者充分混合后,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将反应后得到的液体过滤,取滤渣洗净后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证明NaHCO3能与NaOH反应。
    (4)因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烧杯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保持低温,利于碳酸氢钠的析出。
    (5)因为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所以过滤后,要控制较低温度将滤渣烘干。
    (6)由pH的变化曲线及已知条件可知,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开始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后来是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即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辽宁专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辽宁专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南通专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南通专用),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上海专用),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关于碳酸钾的叙述正确的是,属于复合肥料的是,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