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第三章第一节亚洲、东亚和日本
展开一、世界最大大洲——亚洲:
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地跨寒、温、热三带(范围:11° S~81° N,26° E~170° W);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临黑海、地中海;
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面积约4 400万千米2,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亚洲地域辽阔,共有48个国家。按地理方位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亚洲地理分区
3.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
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4),平均海拔约950米。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高加索山脉等,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
起伏很大(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陆地最低的洼地死海),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分布着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等;四周分布着较低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
长江、黄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
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图兰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亚洲主要地形区
勘察加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
白令海峡、朝鲜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
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波斯湾
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
亚洲的半岛、海峡、海和岛屿
北 冰 洋
印 度 洋
太 平 洋
马 来 群 岛
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使得其南北热量差异、东西水分差异、海拔高度的水热差异均较大,因而形成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当然南亚季风还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
(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使亚洲具有广大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促成了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范围的广大。
气温----温差大;年降水量---少、季节变化大
亚洲气候大陆性强,表现在与同纬度地区比:
受地形影响,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高低悬殊的地势使许多大河落差很大,水能资源丰富;
5.呈放射状分布的亚洲水系:
亚洲的河流的流向
(2)内陆流域面积广:
亚洲内陆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我国西北部等山地、高原、盆地和荒漠地区,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是主要的内流河。
课堂训练1:通过“亚洲地形剖面图”考查“综合思维”
1.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地形区名称A ,B C ;(2)亚洲地形起伏很大,其地势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这样的地形特征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①因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水能丰富。②因亚欧大陆面积广,内流区面积大。③中高纬度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夏汛、凌汛现象。
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和蒙古。
1.东亚西高东低的地形: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西部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东部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半岛有: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有日本群岛、台湾岛等。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点,表现为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且更加集中于夏季;气温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1)气候的东西差异:
2.东亚显著的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北、韩国北部及朝鲜、日本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的南北差异:
东亚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冬、夏季的海陆温差大,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偏南风。季风气候显著。
(3)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东亚居民以黄种人为主,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
3.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沿海地带又有优良港口,利于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科学技术和对外贸易的条件优越,经济发达,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交通不便,人口较少,以牧业、畜产品加工为主,经济发展较慢。
②朝鲜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森林、矿产资源丰富;韩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亚东、西部差异显著
课堂训练2:通过“了解东亚的区域特征”考查“综合思维”
地处东亚的蒙古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左图是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右图是蒙古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1)概括蒙古国降水特征。(2)推测蒙古国水汽主要来源,并说明理由。
答案:①年平均降水总量少;②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稍多;③空间分布不均,从北向南减少(北多南少)。
答:来源:北冰洋;理由:降水量从北向南减少:夏季亚欧大陆为热低压引北冰洋气流进入。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主体在北温带。
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国土南北狭长,人口超过1亿(2017年,1.27亿),是地狭人稠的国家。
山地、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3/4,平原狭小,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活火山)是全国最高峰,海拔3 776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著名海港有神户、横滨等。
利——火山分布地区温泉众多;火山形成著名的旅游景点;火山灰会带来肥沃的土壤。弊——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会影响交通;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3)火山、地震的影响:
日本位于东亚岛弧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和温泉。全球十分之一的火山位于日本,每年有感地震1500多次,平均一天4~5次。富士山就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
相比亚洲大陆内部,日本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较小,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1)气候的总体特征:
2.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季风气候:
①气温的南北差异: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2)气候的区域差异:
②降水的东西差异:夏季太平洋沿岸雨水丰沛,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冬季日本海沿岸多降雪,降水西北多、东南少。
太平洋沿岸——夏季降水较多,从太平洋吹来东南季风,地处迎风坡。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较多(多降雪),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携带大量的水汽,地处山地迎风坡。
日本海沿岸地区冬季多暴雪日本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来自亚洲内陆的寒冷干燥的冬季风, 在经过温暖广阔的日本海后,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气流在日本中部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降雪。
大湖效应
气候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州岛中部的岐阜县位于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带,这里四面环山、水田纵横、如诗如画,合掌屋是该地著名的建筑。合掌屋的屋顶倾斜度达60°,屋顶所铺的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有利于防水保温。
③北海道樱花开放时间比九州迟1个月的原因:日本群岛南北跨纬度大,南部低纬地区升温早于北部高纬地区。
丰富的森林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匮乏。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3.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
①发展条件:利——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岛国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出口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弊——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2)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②原料来源:石油来自西亚、俄罗斯;煤炭来自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来自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方向发展。主要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仪器、造船、钢铁和医药等,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我国的市场上,也经常能看到日本的工业产品。
(3)工业集中沿海的原因:
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主要工业中心有东京、横滨、名古屋、福山、广岛、北九州等。
小结:
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现代化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以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主,精耕细作,科技含量高,农业单产高。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基本自给)、水果、蔬菜和茶叶等。
4.日本的高科技农业和城市:
日本沿海大陆架宽广,加之寒、暖流交汇带来充足饵料,鱼类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发达,渔获量居世界前列。
最大城市是东京;最大港口是横滨;工业中心有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等。宇航中心是种子岛(纬度低),科学城是筑波,“硅岛”指九州岛。
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通用日语,和服是传统服装。
5.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绘画、医学和宗教。
近代,日本受欧美文化影响较大,如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逐渐形成了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征。
课堂训练3:通过“了解日本的区域特征”考查“综合思维”
左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图完成(1)~(3)题。(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C.土壤D.降水(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土壤D.降水(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能力点一: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形成的原因
亚洲大致在11° S~81° N,跨寒、温、热带,故既有温带气候,也有热带、寒带气候。
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因靠近海洋,能接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湿润气候;也有因距海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从而形成干旱气候。
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很大,同一纬度地带海拔不同,气温、降水均有差异。海拔3 500米以上的地区,还有高原山地气候,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
课堂训练4: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的成因”考查“综合思维”
读左图的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①____气候,②____气候,③____气候,④____气候,⑤____气候,⑥____气候,⑦____气候,⑧____气候,⑨____气候。(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气候;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气候。(3)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有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4)东经120°经线和北回归线相比,经过的气候类型较多的是________。
能力点二:日本产业分散与转移: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从劳动、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进入80年代,日本加快了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东南亚转移。
(2)日本产业转移影响举例:
课堂训练5:通过“日本产业转移”考查“综合思维”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进入由“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的新阶段。读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1)~(3)题。(1)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A.太平洋沿岸与其他大洲的距离较近B.日本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C.太平洋沿岸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D.各大河流注入太平洋,可实现河海联运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进入由“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的新阶段。读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1)~(3)题。(2)日本许多汽车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是因为美国( )A.国土辽阔,资源丰富B.经济发达,汽车市场广阔C.生产成本低,规模效益大D.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于日本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进入由“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的新阶段。读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1)~(3)题。(3)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 )A.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B.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D.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
能力点三:地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课堂训练6:通过“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情况”考查“综合思维”
左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和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富山市的气温、降水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有关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C.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D.气温季节变化较大——主要受海洋影响
左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和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2)日本IT工业集中在甲岛,因此该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 )①环境洁净 ②资源丰富③现代高速交通便利 ④劳动力丰富⑤科技发达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练高考试题 知命题特点
高考真题例题
(四川文综)如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 B.乙城市C.丙城市 D.丁城市(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护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四川文综)如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3)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D.降水量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思维流程
高考真题训练1:
(2008·上海卷)在2008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此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1.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2.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3.5月10日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
高考真题训练2:
(2021·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农业发达,但该国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粮食自给率从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图中甲地某农业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温室大棚.通过调节地下管道中的水温,控制大棚内温度,种植原产于热带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答案: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
(2021·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农业发达,但该国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粮食自给率从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图中甲地某农业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温室大棚.通过调节地下管道中的水温,控制大棚内温度,种植原产于热带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2)说明该企业可在冬季种植芒果的自然优势,并简述利用新型温室大棚生产的社会经济意义。
答案:优势:地热资源丰富,利用地热为大棚增温;利用地热融化积雪,提供灌溉水源。意义: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产品供给;品质好,经济效益高。
(2021·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农业发达,但该国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粮食自给率从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图中甲地某农业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温室大棚.通过调节地下管道中的水温,控制大棚内温度,种植原产于热带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3)分析日本粮食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
答案:农业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高;山地多,耕地破碎,难以实施大规模生产。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复习东亚与日本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复习东亚与日本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分析区域特征的成因,解决措施,方法规律总结,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亚洲主要湖泊,考点三东亚的气候,考点五日本的地形,海洋性表现,考点六日本的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4 东亚和日本-备战2024届高考区域地理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4 东亚和日本-备战2024届高考区域地理精品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呈现,命题趋势,新课导入,太平洋,二东亚的主要国家,临海国,内陆国,半岛国,中国首都北京,日本首都东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 亚洲分区 东亚和日本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4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 亚洲分区 东亚和日本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东亚的地理位置,东亚的位置和范围,东亚的地形特征,东亚的气候特征,季风成因,东亚的人口,东亚的经济发展,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占重要地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