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pptx
    • 教师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学生版).docx
    • 视频
      实验1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mp4
    • 视频
      实验9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mp4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3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4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5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6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7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8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师版)第1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师版)第2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师版)第3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学生版)第1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学生版)第2页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学生版)第3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第11课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pptx、第三单元第11课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师版docx、第三单元第11课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学生版docx、实验1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mp4、实验9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
    考点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考点三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分析
    1.酶的催化作用的实验验证: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过程及结果
    (2)分析结果与得出结论
    (3)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2.酶的催化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 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2)酶催化作用的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 条件下快速有序地进行。
    3.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连线)
    (1)酶能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顺利进行(  )
    (2)酶能催化H2O2分解,是因为酶使H2O2得到了能量(  )
    (3)酶在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
    (4)酶在细胞内、内环境和体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  )(5)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ADP的生成(  )
    (6)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
    考向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1.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浓度、 催化剂的用量等C.①号与③号、①号与④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D.分析②号、④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和酶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已知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酸,而碳酸氢钠在酸性条件下能产生CO2。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第3组为对照组,“?”可为加入蒸馏水1 mLB.若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第2、3组能产生气泡C.若第1组能产生气泡,则证明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为RNAD.本实验可进行的前提之一是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1.酶具有高效性(1)原因:与 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催化效率更高。(2)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酶对应曲线 ,无机催化剂对应曲线 ,未加催化剂对应曲线 。(填字母)
    2.酶具有专一性(1)定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2)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两种学说及相关曲线分析①两种学说a.锁钥学说: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具有刚性结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关系就像锁和钥匙。
    b.诱导契合学说:酶表面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从而有利于底物的结合。
    ②相关曲线及分析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与空白对照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 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 。(2) 等条件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 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温度适宜时,酶的活性会升高。因此,酶制剂适宜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1)比较H2O2在加入新鲜肝脏研磨液和加入蒸馏水时的分解速率,可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
    (2)用豆浆、淀粉酶、蛋白酶探究酶的专一性,可选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  )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失活,温度不同,酶的活性也不同(  )
    (4)酶通常是在低温、低pH条件下进行保存(  )
    1.探究酶的专一性方案一:酶相同、底物不同①底物1+酶溶液
    ②等量底物2+等量相同酶溶液
    方案二:底物相同、酶不同①底物+酶溶液1②等量相同底物+等量酶溶液2思考:(1)方案一中使用斐林试剂可检测酶促反应是否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填“能”或“不能”)选用碘液进行检测,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和蔗糖都不是还原糖,但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
    水解产物均不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若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则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2.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思考:①实验时,步骤四、五能否颠倒?
    提示 不能。应先控制好变量,再让底物和酶混合反应。
    ②为何不选斐林试剂鉴定?
    提示 实验要严格控制温度,斐林试剂需加热。
    ③实验材料能否选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
    提示 不能。过氧化氢常温常压下即可分解,加热分解更快。
    ④在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以选用 (填“蛋白质溶液”或“蛋白块”)作为反应底物,酶活性的观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实验材料选过氧化氢和肝脏研磨液,而不选淀粉和淀粉酶?
    提示 酸性条件下淀粉会分解。
    考向二 酶的特性3.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 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 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产生过多的产物a
    4.(2021·海南,11)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B.在t1时,该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 需时间不同D.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分析
    酶活性、酶促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注意: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活性不同。酶活性的大小可以用酶促反应速率表示。
    据图可知,不同pH条件下,酶的最适温度 ;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最适pH ,即反应溶液pH(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pH)。
    (1)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_______。(2)ab段限制因素是 ;bc段限制因素是 。
    3.底物浓度(酶浓度一定)(1)ab段:在一定底物浓度范围内,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 (酶没有完全与底物结合)。(2)bc段:当底物浓度增大到某一值(M)时,反应速率达到 ,不再 (酶完全与底物结合)。(3)ab段限制因素是 ;bc段限制因素是 。
    (4)思考:若该反应体系酶的量增多,曲线该如何改变(在图中表示出来)?
    请思考在不同条件下曲线①如何变化,并在图中绘制出相应的曲线。(1)在①的基础上,增加酶浓度,请绘制曲线②。
    (2)在①的基础上,增加反应物浓度,请绘制曲线③。
    考向三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分析5.(2022·重庆,7)植物蛋白酶M和L能使肉类蛋白质部分水解,可用于制作肉类嫩化剂。某实验小组测定并计算了两种酶在37 ℃、不同pH下的相对活性,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在37 ℃时,两种酶的最适pH均为3B.在37 ℃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不变C.从37 ℃上升至95 ℃,两种酶在pH为5时仍有较高活性D.在37 ℃、pH为3~11时,M更适于制作肉类嫩化剂
    6.(2022·全国乙,4)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 有催化活性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 度升高而升高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 有催化活性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 具有催化活性
    1.(必修1 P78)活化能:                     所需要的能量。2.(必修1 P78)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      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3.(必修1 P81)酶是     产生的具有 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4.(必修1 P82)酶的专一性是指 。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 是分不开的。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5.(必修1 P8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 的条件下进行的。6.(必修1 P84) ,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 ,因此,酶制剂适宜在 下保存。7.生物体内各项生理活动的进行都需要酶的催化,酶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同学认为在以淀粉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不能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水浴加
    热,而该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升高会促进过氧化氢分解,会影响实验结果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4·长沙高三联考)为探究酶的催化效率,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2O2分解生成O2导致压强改变B.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C.250 s时Ⅰ组和Ⅲ组反应已结束而Ⅱ组仍在进行D.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2.反应底物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如图为蔗糖水解反应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已知H+能催化蔗糖水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E1和E2表示活化能,X表示果糖 和葡萄糖B.H+降低的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值 等于(E2-E1)C.蔗糖酶使(E2-E1)的值增大,反 应结束后X增多D.升高温度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3.核酶是小分子RNA,能特异性地剪切RNA分子。乳糖酶能催化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核酶与乳糖酶的化学元素相同,基本单位却不相同B.常温下,核酶、乳糖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核酶与乳糖酶既改变反应平衡,也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低温条件下,核酶与乳糖酶的催化效率可能会有所降低
    4.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无关变量是酶浓度、pH等
    5.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图示实验装置验证酶的高效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装置中的过氧化氢溶液要等量且 不宜过多B.需同时挤捏两支滴管的胶头,让肝脏 研磨液和FeCl3溶液同时注入试管中C.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FeCl3都可以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左边移液管内红色液体上升的速度比右边慢,最终液面比右边低
    6.在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如图)分别用蘸有不同液体的棉签涂抹,然后将其放入37 ℃恒温箱中保温。2 h后取出该淀粉—琼脂块,加入碘液处理1 min,洗掉碘液后,观察圆点的颜色变化(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在37 ℃恒温箱的原因是酶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B.圆点①和④颜色不同,表明了唾液中淀粉酶的催化作用C.圆点②和③颜色相同,但引起酶失活的原因不同D.圆点④和⑤会出现相同颜色,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7.为探究不同温度下两种淀粉酶的活性,某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并对各组淀粉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因变 量是淀粉剩余量B.据图分析可知,酶A的最适温度是 50 ℃,高于酶B的最适温度C.若酶A不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则其可被RNA水解酶催化水解D.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故保存酶B时,应选择40 ℃和最适pH来保存
    8.麦胚富含营养,但由于含有高活性脂肪酶与不饱和脂肪酸,极易酸败变质。为了延长麦胚贮藏期,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无机盐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B.对照组和实验组必须设置相同的温度 和 pHC.图中不同浓度的CaCl2均可以提高脂肪 酶的活性D.KCl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最小,可用于延长麦胚贮藏期
    9.针对某酶促反应,某同学在酶量和反应时间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甲、乙、丙三组实验,并得到相应的三条曲线,如图所示。甲是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乙是一定量的物质W1存在时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丙是一定量的物质W2存在时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据图判断,关于该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仅提高甲组酶量重新实验,其最大反应速率会增大B.若在甲组中加入W1重新实验,其最大反应速率会降低C.可推测在与酶的结合过程中,W2与反应物无竞争关系D.若要减弱W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加大反应物的浓度
    10.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混合后再调节各 组混合液的pH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 性相同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继续反应,淀粉含量将明显下降D.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无法推测出淀粉酶的最适pH为7
    11.图中的曲线①表示某种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中的曲线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温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 影响淀粉酶活性B.该淀粉酶长时间保存于80 ℃条件下, 活性将会降低C.曲线②中各个数据点的获得是在80 ℃条件下测得的D.工业生产中该淀粉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70~80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12.酶的“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酶与底物结合之前,其空间结构与底物不完全互补,在底物诱导下可出现与底物吻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为验证该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简称S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SCTH、SCU分别表示催化CTH和CU反应后的S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酶催化CTH和CU两种底物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说明S酶没有专一性B.S酶与底物结合后,提供了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活化能C.S酶结合中心的结构发生变化时,部分肽键会断裂D.进一步探究SCTH失活还是空间结构固化,可增加SCTH催化CTH反应组
    13.虾类“黑变”是虾体内的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醌类化合物,再转变为黑色素所致。凡纳滨对虾PPO经不同压力处理10 min后,在4 ℃条件下分别贮藏0 d、2 d、4 d、6 d,其残留活性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不同压力处理组中,压力越大, PPO活性越强B.同一压力下PPO残留活性会随天数而 发生变化,并没有完全恢复C.PPO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可能是PPO活力降低的主要原因D.压力处理由10 MPa增至15 MPa,6 d处理组比4 d处理组受影响更大
    14.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水稻发芽速度的关系,现选择萌发速度快(盐恢888)、中等(南粳46)、慢(海水稻)三种水稻品种进行实验。取相等质量、生长状况相同的三种水稻发芽种子在一定条件下研磨,获取粗酶液,依次加入各试管中编号并按下表进行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③所加的溶液为淀粉溶液B.步骤④加入4 mL的0.4 ml/L NaOH溶液的目的是使酶迅速失活,从而 控制反应时间C.将步骤④中的NaOH溶液换成等量的HCl溶液,对实验结果不会造成影响D.盐恢888水稻种子萌发速度快的原因可能是淀粉酶活性高,使种子中的 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提高了呼吸作用速率
    三、非选择题15.(2021·湖北,21)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另一类是不可逆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甲、乙两种物质(能通过透析袋)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实验材料和用具:蒸馏水,酶A溶液,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透析袋(人工合成半透膜),试管,烧杯等。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提出以下实验设计思路。请完善该实验设计思路,并写出实验预期结果。
    (1)实验设计思路取___支试管(每支试管代表一个组),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等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各自的酶活性。
    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
    (2)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出现结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①: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若出现结果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②: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若出现结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③: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
    透析后,两组的酶活性均比透析前酶的活性高
    透析前后,两组的酶活性均不变
    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
    若出现结果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④: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
    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

    相关课件

    第三单元 第十七课时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第十七课时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第17课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pptx、第三单元第17课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教师版docx、第三单元第17课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学生版docx、实验1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提能力精准突破,悟考情演练真题,研专项前沿命题,酶的作用和本质,②变量分析,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③模型图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作用第1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作用第1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蛋白质,RNA,核糖核苷酸,核糖体,活细胞,②变量分析,新鲜程度,热图导析,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