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A)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A)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天工开物》中记载:“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是故其质则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分别属于( )
A.纤维素、油脂 B.糖类、油脂 C.纤维素、蛋白质 D.油脂、蛋白质
2.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淀粉没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
B.淀粉与纤维素都属于多糖,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天然淀粉借助光合作用合成,该过程涉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3.化肥和农药对农业的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但施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危害。 下列关于化肥或农药的施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对于已结块的硝酸铵,敲击粉碎后施用
B.磷肥的大量施用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C.农药的施用可能破坏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
D.家蚕吞食喷洒过农药的桑叶,可能引起中毒
4.下列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溶液不反应的是( )
A.Si与NaOH溶液B.和浓盐酸共热
C.浓硝酸和铜片D.铜片和浓硫酸共热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饱和溶液可除去中含有的HCl杂质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具有漂白性
D.常温下,铁、铝不与浓硫酸发生反应
6.有 a、b、c、d、e 五种气体,进行如表所示的四组实验。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可判断出 a、b、c、d、e 依次可能是( )
A. B.
C. D.
7.下列平衡建立判断依据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1mlH—H断裂的同时有2mlH—I断裂,则平衡建立
B.,加入Z后,若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则平衡建立
C.,若恒容条件下,压强不变,则平衡建立
D.,若恒容条件下,气体密度不变,则平衡建立
8.凭借清洁、储量大、能量转换率高、运行稳定等优势,氢能被现代工业视为最理想、潜力最大的新能源。2020年上海进博会展览中,诸多氢能源汽车纷纷亮相。氢燃料电池被誉为氢能源汽车的心脏。某种氢燃料电池的内部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每消耗 11.2L氢气,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
B.a 处通入的是氧气
C.右侧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D.右侧电极为电池的负极
9.1,1-二环丙基乙烯()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B.一氯代物有5种
C.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D.分子式为
10.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主要杂质为,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流程制备铝: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过滤得到的滤渣主要为
B.步骤②的沉淀剂可以选用NaOH、氨水或,考虑成本,最合适
C.步骤④加入冰晶石的目的是降熔融的温度,降低能耗
D.该方案的缺陷在于未能很好的将杂质除去
11.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有 3 种含氧官能团B.1ml 该物质能与 4ml 氢气发生反应
C.该物质能使酸性溶液褪色D.1ml 该物质最多可与 2mlNaOH 反应
二、多选题
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A.AB.BC.CD.D
13.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航天飞船可用肼作为动力源。已知1g液态肼和足量的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和水蒸气时释放20.05kJ热量,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肼是氧化剂
B.此情况下,液态肼反应生成1 ml时释放的热量为641.6kJ
C.肼分子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4.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和在容积为 4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60%
B.10s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C.10s末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a点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15.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直接电解溶液也可以得到镁单质
C.步骤④用到的实验仪器有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等
D.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
三、填空题
16.已知某链状烷烃分子中电子数为42。
(1)该烷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该烷烃共有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其中:
①甲在相同条件下沸点最高,甲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的一氯代物共有4种,乙的名称是________。
③丙的所有氢原子化学环境完全相同,写出丙与按照 1∶1 的比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键线式是以线表示共价键,每个折点或端点表示一个碳原子,并省略书写氢原子的一种表示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式子,如异丁烷()可表示为“”,请分析这一表示方式的要领,写出乙的键线式:________。
(3)该烷烃的同系物中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共有________种。
17.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
(1)以上污染物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如图包含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部分装置的夹持仪器已省略),实验室以Cu与浓硝酸反应制备并收集,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某兴趣小组用溶液吸收含的尾气(的体积分数约 10%,其余为空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A中用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反应后,若要检验是否过量,可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
③若实验测得反应后的装置A中不含有,为测定其中所含的物质的量浓度,现进行如下实验:取20.00mL装置A中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液,发生反应,当反应恰好完全时,共消耗溶液18.00mL。请通过计算确定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4)目前,NaClO溶液广泛地应用于脱硫脱硝。某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喷淋吸收塔装置(如图)。设计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脱硝(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向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3mlA、0.1mlC和一定量(未知)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变化。请回答:
若,则内平均反应速率 v(C)=__________,A 的转化率为________;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初始状态的________倍。
(2)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要吸收的能量如表:
16g在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和气态水时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约________kJ热量。
(3)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可持续治理。回答下列问题: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1)Pt 电极(a)为________极(填“正”或“负”);Pt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KOH溶 液的浓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消耗0.1 ml时,理论上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
19.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C是最简单的烯烃,G是具有果香味的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_。
(2)写出C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F和D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少量等)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为了提高第一次焙烧 后的烧渣在碱浸时的溶出速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点)。
(2)已知:①第一次焙烧的主要目的是脱硫(降低矿粉中硫化物型硫的含量),以免影响产品的质量;
②此过程中与氧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第一次焙烧结束后,硫最终主要以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的形式存在。
(3)碱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次焙烧过程中产生了污染性气体,工业生产中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除去。
A.澄清石灰水
B.品红溶液
C.石灰乳
D.NaOH 溶液
(5)第二次焙烧是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的,此步骤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枲、麻、苘、葛”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裘褐”由动物毛皮制成,“丝绵”由蚕丝制成,动物的毛皮和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项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A.天然淀粉为高分子,链节数不确定,故没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A正确;B.淀粉和纤维素均为高分子,二者分子式不确定,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C.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C正确;D.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D正确。
3.答案:A
解析:A.对于已结块的硝酸铵,绝对不能采用敲击的方法加以粉碎,因为硝酸铵
受热易分解,经高温或猛烈撞击后易发生爆炸,A描述错误;B.磷肥的大量施用可能造成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B描述正确;C.农药的施用能杀死害虫,从而可能破坏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C描述正确;D.家蚕吞食喷洒过农药的桑叶,由于农药的残留可能引起中毒,D描述正确。
4.答案:A
解析:A.Si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氢气通入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故A正确;B.和浓盐酸共热生成氯气,氯气通入溶液中,生成硫酸钠,故B错误;C.浓硝酸和铜片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通入溶液中,生成硫酸钠,故C错误;D.铜片和浓硫酸共热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通入溶液中,生成亚硫酸氢钠,故 D 错误。
5.答案:C
解析:A.与饱和溶液反应,应用饱和溶液除去中含有的HCl杂质,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故B错误;C.具有漂白性,因此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正确;D.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故D错误。
6.答案:C
解析:由a和b混合,气体变成红棕色,为二氧化氮,由此可知a和b为NO与
的混合气;b通入硫化氢溶液中产生黄色沉淀,则b为,a为NO;c和d混合产生白烟,为氯化铵,则c和d为与HCl的混合气;c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反应生成了铵盐,则c为,d为HCl;e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e通入硫化氢溶液中产生黄色沉淀,产生了单质硫,则e为。
7.答案:B
解析:A.,若1mlH—H断裂(即逆向反应),同时有2mlH—I断裂(即正向反应),二者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故A正确;B.Z是固体,,加入Z后,由于反应物只有Z,生成物全部是气体,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不变,因此当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B错误;C.,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恒容条件下,正向反应时压强不断减小,当装置内压强不变时,则达到平衡,故C正确;D.,气体密度,恒容条件下,正向反应气体质量增大,容器体积不变,当气体密度不变时,则达到平衡,故D正确。
8.答案:C
解析:A.选项没有说明是否为标况,无法计算电池每消耗 11.2L氢气,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故A错误;
B.由移动方向可知,电池左端是负极,通入的是氢气,故B错误;
C.由移动方向可知,电池的右端是正极,通入的是氧气,电极方程式为:,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右侧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分子中含有与3个碳原子相连的饱和碳原子,因此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A正确;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有3种,B错误;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分子式为,D正确。
10.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故步骤①得到的滤渣主要为二氧化硅,A正确;
B.步骤②的沉淀剂应选用弱碱,否则生成的氢氧化铝会溶于强碱,B错误;C.加入冰晶石可降低三氧化二铝熔融的温度,降低能耗,C正确;D.在步骤②时得到的沉淀有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故灼烧会得到三氧化二铁,D正确。
11.答案:B
解析:A.该物质有酯基、羟基、羧基3种含氧官能团,A正确;B.1ml该物质含有2ml碳碳双键,能和2 ml发生加成反应,B不正确;C.含有—OH.、,可使酸性溶液褪色,C正确; D.含有—COO—、—COOH,能与NaOH反应,则1ml该物质最多可与2 mlNaOH反应,D正确;答案选B。
12.答案: BD
解析:A.未加碱中和硫酸,加入的银氨溶液将被硫酸溶解,无法检验葡萄糖的存在,所以无法判断蔗糖是否发生水解,A正确;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它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所以不能确定甲烷的氯代产物是否有酸性,B错误;C.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C正确;D.将75%的医用酒精直接蒸馏,水也挥发,可得到含少量水的酒精,D错误。
13.答案: AC
解析:由反应可知,中-2价的氮元素被氧化成,是还原剂,A项错误;生成1ml需要1ml即32g,此时共放热20.05kJ×32=641.6kJ,B项正确;在中既存在N—H极性共价键又存在N—N非极性共价键,C项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项正确。
14.答案:AC
解析:A.根据图示,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由5ml变为2ml,和的投料相等,则的转化率为,故A正确;B.10s内氮气的物质的量由5ml变为4ml,反应的平均速率为,故B错误;C.10 s 内消耗1ml氮气,则10s末NO的物质的量是2ml,其浓度为,故C正确;D.a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又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有,故D错误。
15.答案: BD
解析: A.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A正确;B.电解熔融可得到金属镁和氯气,直接电解溶液得到氢氧化镁、氢气和氯气,B错误;C.步骤④加盐酸后要浓缩结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等,C正确;D.题述工艺流程中涉及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涉及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未涉及置换反应,D错误。
16.答案:(1)
(2)3;;异戊烷;;
(3)3
解析:(1)链状烷烃的通式为,碳原子含有6个电子,氢原子含有1个电子,则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6n+2n+2=42,解得n=5,该烷烃的分子式为。
(2)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故该烷烃共有3种同分异构体。
①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时,在相同条件下,所带支链越多,其沸点越低,因甲在相同条件下沸点最高,所以甲为正戊烷,结构简式是。
②在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中,正戊烷的一氯代物有3种,分别是异戊烷的一氯代物有4种,分别是、;新戊烷的一氯代物有1种,是。因乙的一氯代物有4种,所以乙是异戊烷。
③因丙的所有氢原子化学环境完全相同,所以丙是新戊烷,则丙与按照1∶1的比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由上述分析可知乙是异戊烷,则乙的键线式为。
(3)该烷烃的同系物中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有甲烷、乙烷、丙烷共3种。
17.答案: (1)光化学烟雾、酸雨(写一种即可)
(2)AD
(3)①
②品红溶液
③
(4)增大气体与NaClO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脱硫脱硝速率 ;
解析:(1)氮氧化物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均能造成酸雨。
(2)实验室以Cu与浓硝酸反应制备并收集,根据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确定发生装置为A,根据能与水反应且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收集装置是D。
(3)①装置A中,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反应后,若要检验是否过量,可用的试剂为品红溶液。
③与发生反应,设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可得,解得。
(4)喷淋吸收塔装置的优点是增大气体与NaClO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脱硫脱硝速率。由题图可知,NaClO与NO反应生成硝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8.答案:(1)0.004 ml/(L·s) ;60%;1
(2)释放;688
(3)负;;减小;
解析:(1)①由题图可知,A的起始浓度为0.15ml/L,A的物质的量为0.3ml,则容器体积V=0.3ml÷0.15ml/L=2L;内C的浓度变化为0.11ml/L-0.05ml/L=0.06ml/L,则其平均反应速率v(C)=0.06ml/L÷15s=0.004ml/(L·s);A的转化率为 ;
②A的浓度减小,为反应物,A的浓度变化为0.15ml/L-0.06 ml/L=0.09ml/L,C 的浓度增大,为生成物,C的浓度变化为0.11ml/L-0.05ml/L=0.06 ml/L,则A、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变化,则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同,所以B为生成物,且化学计量数为1,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2C+B;所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B 的起始物质的量是(0.11+0.06+0.05)ml/L×2L-(0.3+0.1)ml=0.04m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同温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即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体系内的压强保持不变,即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初始状态的1倍。
(2)断键吸热,成键放热,甲烷燃烧放热,则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6g即1ml甲烷在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和气态水时释放的热量是(745×2+2×2×463-4×415-497×2)kJ=688kJ。
(3)Pt电极(a)通入的是氨,生成的是氮气,说明氨被氧化,则Pt电极(a)为负极。Pt电极(b)通入的是氧气,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溶液,则Pt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式为。Pt电极(a)上的电极反应式为,根据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可知,该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有生成,反应一段时间后,KOH溶液的浓度将减小。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消耗1ml转移 4ml电子,则当消耗0.1ml时,理论上转移电子数为。
19.答案:(1)纤维素
(2)
(3)
(4)
(5)
解析:
20.答案:(1)将烧渣粉碎、加热、搅拌、增大NaOH溶液的浓度(任写两点)
(2)
(3)
(4)CD
(5)或
解析:(1)为了提高碱浸时的溶出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将烧渣粉碎、加热、搅拌等,增大NaOH溶液的浓度。
(2)第一次焙烧时,二氧化硫和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又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钙。
(3)碱浸时,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4)A.澄清石灰水吸收的量较少,故不选;B.品红溶液可用于检验,无法除去,故不选;C.石灰乳可以吸收,故选;D.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故选。
(5)在缺氧条件下,与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a和b混合
气体变成红棕色
(2)c和d混合
产生白烟
(3)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4)b和e分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都产生黄色沉淀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 20%的蔗糖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看到银镜
无法确定蔗糖是否水解
B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甲烷的氯代产物有酸性
C
向鸡蛋清里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出现浑浊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D
将 75%的医用酒精直接蒸馏
可收集到无水乙醇
化学键
C—H
O=O
C=O
H—O
断裂1ml化学键吸收的能量/kJ
415
497
745
46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化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A)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7页。
这是一份[化学]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化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期末(B)化学试卷(含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