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16478/1-171970329035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9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16478/1-17197032903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9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16478/1-17197032904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9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16478/0-17197032882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9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16478/0-17197032883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9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16478/0-17197032883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09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09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09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原卷版docx、第09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噪声的定义及其来源
(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例如: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了也是噪音。
(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2、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3、防治噪声的途径
(1)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消声;(声源处控制噪音产生)
(2)在传播过程中,用真空玻璃等办法来隔断声波的传播--隔声;(传播过程中阻隔噪音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用戴上耳塞--隔声;(噪声的接收处控制或减弱噪声)
考点一 噪声及其来源
1.马头琴,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叫它“潮尔”,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如图所示。马头琴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成为蒙古民族喜爱的乐器,它伴随着蒙古民族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已成为蒙古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下列关于马头琴演奏过程中涉及的声现象知识,正确的是( )
A.马头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按压琴弦不同的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
D.优美的马头琴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答案】B
【解答】解:A、马头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现场观众听到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
C、按压琴弦不同的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调,故C错误;
D、优美的马头琴声,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生活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时,会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湖北省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编钟乐团用其复制品随展演奏,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会听到音调不同的钟声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可以改变编钟的振动频率
C.编钟产生的声音有可能是噪声
D.在音乐厅演奏编钟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听众会觉得声音更响亮,演奏效果更好
【答案】B
【解答】解:A、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A正确;
B、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编钟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
C、噪声是指会影响人们正常工作或休息的声音,因此编钟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噪声,故C正确;
D、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音乐厅的空间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延迟时间小于0.1s,回声与原声会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与回声,最终将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原声就加强了,演奏效果更好,故D正确;
故选:B。
3.某天晚上九点左右,小明在家认真地做作业。突然听到隔壁持续不断地传来钢琴声,仔细一听,弹的是《黄河大合唱》,弹的水平还挺高的。但小明的作业还有很多没完成呢,此时小明听到的钢琴声属于 噪声 (选填“乐音”或“噪声”)。小明能分辨出是钢琴的声音,而不是吉他的声音,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 音色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答案】噪声;音色
【解答】解: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噪声。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噪声;音色。
考点二 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4.声现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B.声源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C.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
D.水中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答案】A
【解答】解:A、敲击课桌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故A正确;
B、声源振动得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故B错误;
C、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监测噪声的专用设备,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水中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传声,故D错误。
故选:A。
5.如图(a)所示,将甲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手机中的噪声监测软件和示波器,同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波形,手机(位置也不变)软件显示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为60分贝。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手机软件显示60分贝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
B.波形中的“幅值”变小说明声音的频率减小
C.波形中的“幅值”与声音的音色有关
D.波形中的“幅值”变小说明声音的响度减小
【答案】D
【解答】解:A.手机软件显示60分贝是指声音响度的大小,故A错误;
BCD.波形中的“幅值”变小,说明振幅变小,因而说明声音的响度减小,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大小都没有改变,则音调和音色不变,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 dB (填单位)。大雪过后噪声监测装置示数减小,主要原因是篷松的雪能减弱声音的反射,据此,你判断在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 减少 (选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墙面应选用 柔软多孔 (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
【答案】dB;减少;柔软多孔
【解答】解: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dB,它显示了噪声的强弱,即响度;
电影院的墙壁采用柔软多孔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故答案为:dB;减少;柔软多孔。
考点三 防治噪声的途径
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C.如图丙所示,将纸屑放在正在发声的鼓面被弹起是为了把振动时间延迟
D.如图丁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答案】B
【解答】解:A、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故B正确;
C、将纸屑放在正在发声的鼓面被弹起是为了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C错误;
D、图丁中,由两列音叉的波形图可以看出,a音叉的振动频率大于b的振动频率,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8.如图是公安部门实弹射击训练现场的照片。为了保护现场训练人员的听力以及降低对周围居民的影响,采用了许多减弱噪声的措施,其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枪筒上安装消声器
B.配备专业的降噪耳机
C.每个隔间安装玻璃板
D.训练场周围装上隔音墙
【答案】A
【解答】解:A、枪筒上安装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配备专业的降噪耳机,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每个隔间安装玻璃板与训练场周围装上隔音墙,是阻断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小芳暑假时参加演奏架子鼓的学习,在练习之余联系物理课学到的知识,知道鼓声是鼓面 振动 产生的,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声的 响度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会增大;小芳尽量避免在夜间练习打鼓,以免干扰邻居正常休息,这是在 声源处 控制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答案】振动;响度;声源处
【解答】解: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面的振幅变大,鼓声的响度会增大;
小芳尽量避免在夜间练习打鼓,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声源处。
10.如果邻居电视声音开得过大,影响你的学习,你能用哪些办法减弱噪声?(写出两种办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答:①向邻居提出,电视声音开得过大,影响我的学习,将音量调的小一些,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关上门窗,拉上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戴上耳塞,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从正在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
B.观众在观看央视春节晚会时现场响彻演播厅的锣鼓声
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的交谈
D.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答案】A
【解答】解:A、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因此,从正在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属于噪声,故A符合题意;
B、晚会现场响彻演播厅的锣鼓声是为了烘托节日的气氛,是人们喜欢的声音,不是噪声,故B不合题意;
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的交谈,没有影响到他人,不属于噪声,故C不合题意;
D、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是为了获得相关信息,不属于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B.乙图:先敲击音叉,再将音叉轻触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是乒乓球振动发声
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行驶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A
【解答】解:A、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正确;
B、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数据中,在我们生活中最合理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0.8m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C.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D.正常人的心率约70次/s
【答案】A
【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A正确;
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B错误;
C、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60dB,故C错误;
D、正常人的心率约70次/分钟,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B.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测距
C.马鞍山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炮竹”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解答】解:A、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
B、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测距的,故B错误;
C、马鞍山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炮竹”行动,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5.2023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B.高速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90dB
【答案】C
【解答】解: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听到的雷声的响度,但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A错误。
B、高速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些
B.电影院、剧院的内墙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路旁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和“禁鸣”标志都可以减弱噪声
【答案】A
【解答】解:A、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些,故A正确;
B、吸音材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噪声产生,故B错误;
C、在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房间太小,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故C错误;
D、路旁设置的噪声监测仪不可以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7.关于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声音以人能直接看见的声波的形式传播
B.图乙:小提琴演奏者通过改变琴弦的长短改变音调高低
C.图丙:“隔音蛟龙”在噪声产生处控制噪声
D.图丁:公园设置的噪声监测仪能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答】解:A、图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但人眼不能直接看见声波,故A错误;
B、图中,小提琴演奏者通过改变琴弦的长短改变音调高低,故B正确;
C、图中,“隔音蛟龙”在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图中,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响度,但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8.2024年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为弘扬雷锋精神,某校交响乐团在小剧场为全校师生演奏了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优美动听的乐器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台下师生们的耳朵的
C.听众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D.倾听演奏期间,师生们要保持安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答案】B
【解答】解:A、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但不一定是空气柱振动,故A错误;
B、优美动听的乐器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台下听众的耳朵的,故B正确;
C、听众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保持安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9.古时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如图所示),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关于排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的箫声是由于竹管振动产生的
B.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箫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为了不影响邻居,吹奏排箫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答】解:A、听到的箫声是由于竹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也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所以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C、箫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故C错误;
D、为了不影响邻居,吹奏排箫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0.“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琴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
11.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能量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响度;声源;能量。
【解答】解:图中噪声监测器显示此时的噪声是63.0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所以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能量。
12.逢年过节燃放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爆竹声是由于 空气 的振动产生,并以 声波 的形式向外传播,爆竹声 会 (选填:“会”或“不会”)成为噪声。
【答案】空气;声波;会。
【解答】解:爆竹声是由于火药的爆炸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以波(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爆竹声如果影响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也会成为噪声。
故答案为:空气;声波;会。
13.在繁华的市区设立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显示器上显示62.5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分贝(dB) ;这个设备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
【答案】分贝(dB);不能
【解答】解:噪声的大小是指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响度,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单位是分贝(dB),噪声监测设备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
故答案为:分贝(dB);不能。
14.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如图所示,他们装备的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能够在 声源处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过大而暴露目标。
【答案】声源处;响度。
【解答】解:中国最年轻的特种兵所穿的消音靴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从声音的三个特征来分析时,这主要是减小声音的响度,即是防止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
15.吴老师用“小蜜蜂”上课,“小蜜蜂”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到同学们耳朵中的;“小蜜蜂”能将吴老师较“低”的声音变得更“高”,这里的“高”、“低”表示的是声音的 响度 ;当吴老师开始讲课时,同学们立马保持安静,这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答案】空气;响度;声源。
【解答】解:“小蜜蜂”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耳朵中的;
“小蜜蜂”能将吴老师较“低”的声音变得更“高”,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
同学们保持安静,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空气;响度;声源。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是某小区地下车库的一条道路,道路尽头及两侧均是建筑墙体,小刚在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想利用回声知识来测量这条路的长度,已知人能区别开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在0.1s以上。小刚在道路起点使汽车鸣笛,经过1.6s后听到道路尽头反射回来的声音。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
(1)汽车鸣笛声的频率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000Hz,鸣笛声对休息的人来讲 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2)若两侧墙体之间的距离为15m,汽车鸣笛后能区分出两侧墙体传回的声音吗?
(3)这条路的长度是多少?
(4)若鸣笛的同时,汽车以5m/s的速度向前运动,在听到回声时,汽车运动了多少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1)小于;属于;(2)汽车鸣笛后不能区分出两侧墙体传回的声音;(3)这条路的长度是272m;(4)在听到回声时,汽车运动了7.9m。
【解答】解:(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汽车鸣笛声我们能听见,则汽车鸣笛声的频率小于20000Hz,
鸣笛声影响了人的休息,因此鸣笛声对休息的人来讲属于噪声;
(2)人耳能区别开回声和原声的最小距离为:s1=v声t1=340m/s×=17m;
两侧墙体之间的距离为15m,故汽车鸣笛后不能区分出两侧墙体传回的声音;
(3)这条路的长度为:s2=v声t2=340m/s×=272m;
(4)设听到回声的时间为 t3,
则v车t3+v声t3=2s2,代入数据可得
5m/s×t3+340m/s×t3=2×272m,
解之得 t3=s
所以小刚听到回声时,汽车运动的距离 s车=v车t3=5m/s×s≈7.9m。
故答案为:(1)小于;属于;(2)汽车鸣笛后不能区分出两侧墙体传回的声音;(3)这条路的长度是272m;(4)在听到回声时,汽车运动了7.9m。
17.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对其实现收费。如图甲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该高速路上以如图乙所示速度计所指的速度匀速行驶25min后到达收费站。在进入ETC收费道区域前s1=50m处开始减速,经t1=4s后运动至ETC收费道边界,然后再以6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道。ETC收费道长s2=36m,不计车长。求:
(1)高速公路两侧安装有板墙,是为了在 传播过程中 减小噪声的影响;在某一路段设置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3.3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dB 。
(2)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3)汽车通过ETC收费道所用的时间t2;
(4)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道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传播过程中;dB;
(2)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37500m;
(3)汽车通过ETC收费道所用的时间t2为6s;
(4)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道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6m/s。
【解答】解:(1)高速公路两侧安装有板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的影响;在某一路段设置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3.3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dB;
(2)由图乙可知,汽车的速度:v=90km/h;
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s=vt=90km/h×25min=25m/s×1500s=37500m;
(3)汽车通过ETC收费道所用的时间为t2===6s;
(4)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道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8.6m/s。
故答案为:(1)传播过程中;dB;
(2)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37500m;
(3)汽车通过ETC收费道所用的时间t2为6s;
(4)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道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6m/s。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6大考点)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材习题01
调查校园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解题方法
①正确认识噪声及其分类的标准,是分析该类问题前提,对声强,主要就是参考教材上提供的一些数据标准。而最后的举例及解决措施,同学们可以从身边经常见到的实例中选取,这个应该比较容易,解决措施主要就是从三个方面考虑: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答案】解:学校周围的噪声有:汽车人群的嘈杂声影响同学上课;周围工地施工时的噪声。
解决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在人耳处减弱是不太合适的,而在发声体处减弱或不让发声体发声也是不切合实际的,比较实用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紧闭课室门窗,学校附近可多栽种树木等。
教材习题02
在安静环境里,测量你的脉搏在1min内跳动的次数。在声音过大的环境里的脉搏有变化吗?测量一下。
解题方法
①噪声越大,人的脉搏跳动越快……
【答案】答:在噪声大的环境中会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跳动加快,所以在声音过大的情况下会使脉搏增加。
教材习题03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如果你认为无效或不合理,简单说明理由。
(1)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2)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3)在教室周围植树;
(4)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解题方法
①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
【答案】答:(1)老师讲话声音大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上课的干扰,无效;
(2)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无效;
(3)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有效;
(4)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无法减弱噪声,无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22讲 预习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22讲预习检测卷原卷版docx、第22讲预习检测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20讲 光的色散(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20讲光的色散原卷版docx、第20讲光的色散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19讲 光的折射(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19讲光的折射原卷版docx、第19讲光的折射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