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真题测试(知识点讲解)(原卷版+解析)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真题测试专题8.4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知识点讲解)(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真题测试专题8.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真题测试)(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真题测试专题8.6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真题测试)(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真题测试专题8.6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知识点讲解)(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真题测试专题8.7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真题测试)(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真题测试专题8.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知识点讲解)(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真题测试专题8.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知识点讲解)(原卷版+解析),共27页。
【核心素养】
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有关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凸显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知识点展示】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当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规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90°和0°.
(3)范围:.
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3)范围:[0,π].
4.平面与平面垂直
(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五个结论
(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
(2)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5)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常考题型剖析】
题型一:与线、面垂直相关命题的判定
例1.(浙江·高考真题(理))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
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例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是不同的直线,,,是不同的平面,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例3.(江苏·高考真题)设和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1)若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内的两条直线,则平行于;
(2)若外一条直线与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和平行;
(3)设和相交于直线,若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则和垂直;
(4)直线与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与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例4.(2023·北京高考)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
①l⊥m;②m∥α;③l⊥α.
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
【方法技巧】
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垂直关系的基本思想;另外,在解题中要重视平面几何知识,特别是正、余弦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题型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5.(2023·浙江·高考真题)如图已知正方体,M,N分别是,的中点,则( )
A.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平面
B.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平面
C.直线与直线相交,直线平面
D.直线与直线异面,直线平面
例6.【多选题】(2023·全国·高考真题)如图,在正方体中,O为底面的中心,P为所在棱的中点,M,N为正方体的顶点.则满足的是( )
A.B.
C.D.
【总结提升】
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
(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题型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8. (2023·江西·高三阶段练习(理))如图,在四面体中,,,,,则四面体中存在面面垂直关系的对数为( )
A.2B.3C.4D.5
例9.(2023·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矩形,底面,M为的中点,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若,求四棱锥的体积.
例10. (2023·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别为BC,B1C1的中点,P为AM上一点.过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
(1)证明:AA1//MN,且平面A1AMN⊥平面EB1C1F;
(2)设O为△A1B1C1的中心,若AO=AB=6,AO//平面EB1C1F,且∠MPN=,求四棱锥B–EB1C1F的体积.
【总结提升】
1.在垂直关系的证明中,线线垂直是问题的核心,可以根据已知的平面图形通过计算的方式(如勾股定理)证明线线垂直,也可以根据已知的垂直关系证明线线垂直.
2.垂直关系的转化:
3.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面面垂直的定义;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4.证面面垂直的思路
(1)关键是考虑证哪条线垂直哪个面.这必须结合条件中各种垂直关系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综合考虑.
(2)条件中告诉我们某种位置关系,就要联系到相应的性质定理,如已知两平面互相垂直,我们就要联系到两平面互相垂直的性质定理.
题型四:平行和垂直的综合问题
例11.(2023·江苏·高考真题)在平行六面体中,,.
求证:(1);
(2).
例12.(2023·北京·高考真题(文))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ABCD,底部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
(Ⅰ)求证:BD⊥平面PAC;
(Ⅱ)若∠ABC=60°,求证:平面PAB⊥平面PAE;
(Ⅲ)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AE?说明理由.
例1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在直三棱柱中,M为棱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
(3)在棱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平面平面?如果存在,求此时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14.(2023·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以为折痕将△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为线段上一点,为线段上一点,且,求三棱锥的体积.
【规律方法】
1.对命题条件的探索的三种途径
途径一: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
途径二: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
途径三: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2.解决平面图形翻折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折痕”,准确把握平面图形翻折前后的两个“不变”.
(1)与折痕垂直的线段,翻折前后垂直关系不改变;
(2)与折痕平行的线段,翻折前后平行关系不改变.
3.探索性问题
(1)处理空间中平行或垂直的探索性问题,一般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n等分点中的某一个,需根据相关的知识确定点的位置.
(2)利用向量法,设出点的坐标,结论变条件,求出点的坐标,并指明点的位置.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eq \b\lc\ \rc\}(\a\vs4\al\c1(a,b⊂α,a∩b=O,l⊥a,l⊥b))⇒l⊥α
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eq \b\lc\ \rc\}(\a\vs4\al\c1(a⊥α,b⊥α))⇒a∥b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eq \b\lc\ \rc\}(\a\vs4\al\c1(l⊥α,l⊂β))⇒α⊥β
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eq \b\lc\ \rc\}(\a\vs4\al\c1(α⊥β,l⊂β,α∩β=a,l⊥a))⇒l⊥α
专题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知识点讲解)
【知识框架】
【核心素养】
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有关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凸显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知识点展示】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当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规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90°和0°.
(3)范围:.
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3)范围:[0,π].
4.平面与平面垂直
(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五个结论
(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
(2)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5)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常考题型剖析】
题型一:与线、面垂直相关命题的判定
例1.(浙江·高考真题(理))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
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A正确;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B正确;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C正确;举反例可得D错误.
【详解】
对于,设平面∩平面=直线a,
设直线,且ba,
则显然直线平面,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直线b,
故正确;
对于B,如果内存在直线与平行,
则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平面⊥平面,
与已知矛盾,故正确;
对于C,设平面α平面,平面β平面γ,
在内作直线,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
又∵直线,∴,
又∵α∩β=l,∴为相交直线,
又∵平面,∴l⊥平面γ,
故C正确;
平面α⊥平面β,设平面α∩平面β,
在平面α内与平行的直线都不与平面垂直,
故 D项错误.
故选:D.
例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是不同的直线,,,是不同的平面,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结合平面的基本性质、面面垂直的判定等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
A:由,,则或相交,错误;
B:由,,则或或相交,错误;
C:由,则存在直线且,而则,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易知,正确;
D:由,,则或,错误.
故选:C
例3.(江苏·高考真题)设和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1)若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内的两条直线,则平行于;
(2)若外一条直线与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和平行;
(3)设和相交于直线,若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则和垂直;
(4)直线与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与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答案:(1)(2)
【解析】
【详解】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2)正确;相应地(1)可转化为一个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所以这两个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必须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所以(3)(4)都不正确.
例4.(2023·北京高考)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
①l⊥m;②m∥α;③l⊥α.
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
答案:②③⇒①或①③⇒②
【解析】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由①l⊥m与②m∥α,不能推出③l⊥α,因为l可以与α平行,也可以相交不垂直;由①l⊥m与③l⊥α能推出②m∥α;由②m∥α与③l⊥α可以推出①l⊥m.故正确的命题是②③⇒①或①③⇒②.
【方法技巧】
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垂直关系的基本思想;另外,在解题中要重视平面几何知识,特别是正、余弦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题型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5.(2023·浙江·高考真题)如图已知正方体,M,N分别是,的中点,则( )
A.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平面
B.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平面
C.直线与直线相交,直线平面
D.直线与直线异面,直线平面
答案:A
分析:
由正方体间的垂直、平行关系,可证平面,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连,在正方体中,
M是的中点,所以为中点,
又N是的中点,所以,
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因为不垂直,所以不垂直
则不垂直平面,所以选项B,D不正确;
在正方体中,,
平面,所以,
,所以平面,
平面,所以,
且直线是异面直线,
所以选项C错误,选项A正确.
故选:A.
例6.【多选题】(2023·全国·高考真题)如图,在正方体中,O为底面的中心,P为所在棱的中点,M,N为正方体的顶点.则满足的是( )
A.B.
C.D.
答案:BC
分析: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BC的正误,平移直线构造所考虑的线线角后可判断AD的正误.
【详解】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对于A,如图(1)所示,连接,则,
故(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在直角三角形,,,故,
故不成立,故A错误.
对于B,如图(2)所示,取的中点为,连接,,则,,
由正方体可得平面,而平面,
故,而,故平面,
又平面,,而,
所以平面,而平面,故,故B正确.
对于C,如图(3),连接,则,由B的判断可得,
故,故C正确.
对于D,如图(4),取的中点,的中点,连接,
则,
因为,故,故,
所以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2,故,,
,,故不是直角,
故不垂直,故D错误.
故选:BC.
例7.(2023·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ACB=90°,P为平面ABC外一点,PC=2,点P到∠ACB两边AC,BC的距离均为,那么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作分别垂直于,平面,连,
知,,
平面,平面,
,.,
,
,为平分线,
,又,
.
【总结提升】
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
(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题型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8. (2023·江西·高三阶段练习(理))如图,在四面体中,,,,,则四面体中存在面面垂直关系的对数为( )
A.2B.3C.4D.5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别证明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因为,,,所以,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因为,,,所以,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综上可知有3对.
故选:B.
例9.(2023·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矩形,底面,M为的中点,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若,求四棱锥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
(1)由底面可得,又,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再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平面平面;
(2)由(1)可知,,由平面知识可知,,由相似比可求出,再根据四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
【详解】
(1)因为底面,平面,
所以,
又,,
所以平面,
而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2)由(1)可知,平面,所以,
从而,设,,
则,即,解得,所以.
因为底面,
故四棱锥的体积为.
例10. (2023·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别为BC,B1C1的中点,P为AM上一点.过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
(1)证明:AA1//MN,且平面A1AMN⊥平面EB1C1F;
(2)设O为△A1B1C1的中心,若AO=AB=6,AO//平面EB1C1F,且∠MPN=,求四棱锥B–EB1C1F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由分别为,的中点,,根据条件可得,可证,要证平面平面,只需证明平面即可;
(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和到的距离,根据椎体体积公式,即可求得.
【详解】
(1)分别为,的中点,
又
在等边中,为中点,则
又侧面为矩形,
由,平面
平面
又,且平面,平面,
平面
又平面,且平面平面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平面
(2)过作垂线,交点为,
画出图形,如图
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又
为的中心.
故:,则,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平面
又在等边中
即
由(1)知,四边形为梯形
四边形的面积为:
,
为到的距离,
.
【总结提升】
1.在垂直关系的证明中,线线垂直是问题的核心,可以根据已知的平面图形通过计算的方式(如勾股定理)证明线线垂直,也可以根据已知的垂直关系证明线线垂直.
2.垂直关系的转化:
3.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面面垂直的定义;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4.证面面垂直的思路
(1)关键是考虑证哪条线垂直哪个面.这必须结合条件中各种垂直关系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综合考虑.
(2)条件中告诉我们某种位置关系,就要联系到相应的性质定理,如已知两平面互相垂直,我们就要联系到两平面互相垂直的性质定理.
题型四:平行和垂直的综合问题
例11.(2023·江苏·高考真题)在平行六面体中,,.
求证:(1);
(2).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详解】
分析:(1)先根据平行六面体得线线平行,再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结论;(2)先根据条件得菱形ABB1A1,再根据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以及已知垂直条件,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线面垂直,最后根据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结论.
详解:
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1B1.
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
所以AB∥平面A1B1C.
(2)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A1=AB,所以四边形ABB1A1为菱形,
因此AB1⊥A1B.
又因为AB1⊥B1C1,BC∥B1C1,
所以AB1⊥BC.
又因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
所以AB1⊥平面A1BC.
因为AB1平面ABB1A1,
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
例12.(2023·北京·高考真题(文))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ABCD,底部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
(Ⅰ)求证:BD⊥平面PAC;
(Ⅱ)若∠ABC=60°,求证:平面PAB⊥平面PAE;
(Ⅲ)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AE?说明理由.
答案:(Ⅰ)见解析;
(Ⅱ)见解析;
(Ⅲ)见解析.
【解析】
分析:
(Ⅰ)由题意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题中的结论;
(Ⅱ)由几何体的空间结构特征首先证得线面垂直,然后利用面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可得面面垂直;
(Ⅲ)由题意,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找到满足题意的点.
【详解】
(Ⅰ)证明:因为平面,所以;
因为底面是菱形,所以;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
(Ⅱ)证明:因为底面是菱形且,所以为正三角形,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
因为
所以平面,
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Ⅲ)存在点为中点时,满足平面;理由如下:
分别取的中点,连接,
在三角形中,且;
在菱形中,为中点,所以且,所以且,即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例1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在直三棱柱中,M为棱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
(3)在棱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平面平面?如果存在,求此时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存在,.
【解析】
分析:
(1)连接与,两线交于点,连接,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到,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即可证.
(2)应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判定可得平面,从而得到,根据和得到,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即可证.
(3)当点为的中点,设的中点为,连接,,易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进而有平面,再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即可证.
(1)
连接与,两线交于点,连接,
在中,分别为,的中点,
所以,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
因为底面,平面,所以.
又为棱的中点,,所以.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所以.
因为,所以.又,
在和中,,
所以,即,
所以,又,,平面,
所以平面.
(3)
当点为的中点,即时,平面平面.
证明如下:设的中点为,连接,,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
所以且,又为的中点,
所以且,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
由(2)知: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例14.(2023·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以为折痕将△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为线段上一点,为线段上一点,且,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1)见解析.
(2)1.
【解析】
【详解】
分析:(1)首先根据题的条件,可以得到=90,即,再结合已知条件BA⊥AD,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AB⊥平面ACD,又因为AB平面ABC,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平面ACD⊥平面ABC;
(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相关的线段的长度,根据第一问的相关垂直的条件,求得三棱锥的高,之后借助于三棱锥的体积公式求得三棱锥的体积.
详解:(1)由已知可得,=90°,.
又BA⊥AD,且,所以AB⊥平面ACD.
又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CD⊥平面ABC.
(2)由已知可得,DC=CM=AB=3,DA=.
又,所以.
作QE⊥AC,垂足为E,则 .
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ABC,所以QE⊥平面ABC,QE=1.
因此,三棱锥的体积为
.
【规律方法】
1.对命题条件的探索的三种途径
途径一: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
途径二: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
途径三: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2.解决平面图形翻折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折痕”,准确把握平面图形翻折前后的两个“不变”.
(1)与折痕垂直的线段,翻折前后垂直关系不改变;
(2)与折痕平行的线段,翻折前后平行关系不改变.
3.探索性问题
(1)处理空间中平行或垂直的探索性问题,一般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n等分点中的某一个,需根据相关的知识确定点的位置.
(2)利用向量法,设出点的坐标,结论变条件,求出点的坐标,并指明点的位置.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eq \b\lc\ \rc\}(\a\vs4\al\c1(a,b⊂α,a∩b=O,l⊥a,l⊥b))⇒l⊥α
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eq \b\lc\ \rc\}(\a\vs4\al\c1(a⊥α,b⊥α))⇒a∥b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eq \b\lc\ \rc\}(\a\vs4\al\c1(l⊥α,l⊂β))⇒α⊥β
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eq \b\lc\ \rc\}(\a\vs4\al\c1(α⊥β,l⊂β,α∩β=a,l⊥a))⇒l⊥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真题测试专题8.3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讲解)(原卷版+解析),共22页。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真题测试专题8.3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真题测试)(原卷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真题测试专题7.4数列求和(知识点讲解)(原卷版+解析),共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