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17327/0-1719712496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17327/0-1719712496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17327/0-17197124966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文章,或描写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或记述自己徜徉于自然之境时的所见所感,或赞叹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或吟咏个人的情感追求。学习这些文章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是一篇难得的借写景来抒情的佳作。文章清晰叙述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学习这篇文章还需要体会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学情分析:
八下的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也具有一定分析、概括、赏析的能力。自主、自立、自学的意识逐渐增强,但学生这种习惯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兴趣不浓,学生的理解、欣赏、迁移能力有待提高。《课标》里谈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
质”。基于此,教授本篇课文既要注意创设情境,还需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词句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构思理念:
《课标》里谈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文言文教学中要选择学生需要的有效的适合的学习方式进行,既要“求活”又要“求实”。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基本方法,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所以理清文章的游踪,把握文章景物的特点和写法,就要采用朗读法、比较法,情境创设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让学生于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心情变化,以及含蓄流露出来的“坚守”,在体验学习中理解文章。
核心素养目标:
悦读游踪,品味移步换景
析读景物,学习高妙笔法
悟读乐忧,明晓坚守之心教学重难点:
悦读游踪,品味移步换景
析读景物,学习高妙笔法
教学难点:悟读乐忧,明晓坚守之心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名句导入,激发兴趣
师:“青山绿水多妩媚”,山之磅礴,水之灵动,是自然的恩赐,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大地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清幽之境,写下经典美文,今天让我们走近小石潭,去重温柳宗元那段经历。
(设计意图:用山水名句导入,即关联文本内容,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PPT 屏显】
课题《小石潭记》,师板书题目。二、明确目标,提升素养
【PPT 屏显】学习目标
悦读游踪,品味移步换景
析读景物,学习高妙笔法
悟读乐忧,明晓坚守之心三、温故知新,检测旧知
选一选:唐宋八大家(课堂游戏),总结柳宗元的文学常识。
背一背:无标点检测背诵(蒙层),全班集体背诵,师评价。
写一写:理解性默写(蒙层,投屏,计时器,批注),学生写到练习本上,师拍照投屏,批改纠错,并用橡皮擦擦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复习上一课的学习内容,结合目前考试规律,强化课文内容理解。)
四、设置情境 ,赏析文章
师:明朝茅坤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体验柳宗元的小石潭之旅。
(一)悦读——游踪
师:我们现在跨越千年来到了荒僻的永州,为了更好地探究小石潭,梳理柳宗元的游览顺序,请同学们从文中圈画出标志作者游踪的词语(地点和动词)。
先请一个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示视频,配乐朗读。)
(师生评价)
请同学们迅速从文中圈画出标志作者游踪的词语(地点和动词)。
生展示找到的相关词语。
【PPT 屏显】(思维导图)预设:(词语分类)
地点:小丘、篁竹、小谭、潭中、潭西南、潭上动词:行、闻、伐、取、见、望、坐,记、去
师用思维导图梳理,并用卡片在黑板上贴出相关景物,重点讲“移步换景”。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石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同时充满了寻幽访胜的悬念和情趣,让人如临其境。
【PPT 屏显】(截图)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出的游踪,怎一个“”字了得。预设:生:简,新,明,如果老师用“清”字,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这里的清意思是(清晰,清楚)的意思。
(设计意图: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作者游踪的词语,用图片在黑板构建小石潭的全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游踪及观察视角,一个幽静清秀的小石潭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展现在学生的心中,加深了学生“移步换景”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激发学生学习
文言文的兴趣。)
(二)析读——景物
师:跟随柳宗元纵观了小石潭这一秘境,我们发现石潭景物各有特点,你觉得哪些景物吸引了他?
【PPT 屏显】
预设:水、石、鱼、树、源流师:他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
预设:水,我们先一起来欣赏小石潭的水。
【PPT 屏显】
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写小石潭的水的句子,作者是如何表现潭水的特点的?(同桌讨论、回答,师点拨)
预设:
“闻水声,如鸣珮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声比作珮环撞击发出的声音,写出了水声清脆悦耳的特点。
“水尤清冽”从视觉上直接写了水的清。
“全石以为底”,正是因为水清,才能看到潭底是“全石”,这是从侧面写出了水清。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也是从侧面写水清。作者只描写了游鱼、阳光、影子这几个具体景物的静止和活动的画面,并没有直接写到水清,而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无处不在写水清。
【PPT 屏显】
与前辈比:
①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同样是写水,你觉得晚辈柳宗元的上述语句的描写哪些点超越了前辈吴均?
预设:
吴均写水清,直接描写“千丈见底”,运用夸张;鱼石能见,侧面写水清;
柳宗元写水,处处写水又处处不见水,侧面写水清,更重要的是潭水融入了作者的心境,“似与游者相乐”。这一点上超越了前辈吴均。
师:其实这种方法是柳宗元继承了南朝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的写法并有所发展,这就是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与后辈比
②比较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描写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并说说两处的描写有何相似点?
预设:后来又被宋代的苏轼学去了,用在了《记承天寺夜游》中,这也是文学的传承与发展。苏轼写月不见月,柳宗元写水不见水,都是侧面描写,都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这两处描写都体现了作者融情于景,本文柳宗元观鱼,把情感投射于鱼,内心空明澄澈;苏轼漫步月下,内心空明悠闲,忘记了现实。
自主赏析
小石潭的其他景物也都各具特色,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现在,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处景物,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预设:
小石潭的鱼“多”,活泼,自由自在,有灵性,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手法,先描绘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以自己快乐的心境在看待景物,于是乎游鱼似乎也染上了观察者的心境,由人以鱼为乐,转而写成鱼与人为乐,写法上更显出一股情趣。
师帮助生总结动静结合写法。
小石潭的石“奇”: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都突出了小石潭石的特点——“奇”。
小石潭的树“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写其颜色,“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其形貌动态,生动地刻画了小石潭的树婀娜多姿、翠色欲滴的美。而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小石潭的源流“曲折”: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和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总结:柳宗元“善记山川”,他笔法精妙多样。本文在写景时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运用修辞,激发想象。他做到了收放自如,在借鉴前人山川写法的基础上,有创新,有突破,成就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我们不能不感叹柳宗元确实是刻画山水的圣手。
这景物,怎一个“ ”字了得。
预设:好,美,绝,妙,如果老师用“清”字,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清澈,清幽,清秀,清丽,清脆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对小石潭重点景物特点的分析,整体把握写景的内容和层次,明确写景的不同手法,在析读和思考中学会鉴赏文章写作特色,为后续的情感奠定基础。同时从名家名篇中的写法角度关联同类文本,思维得到拓展和提升。)
(三)悟读——乐忧
师: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游小石潭,不仅是欣赏山水,更是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回应,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柳宗元有怎样的心情呢?
【PPT 屏显】
请先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情感的句子。预设: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师:在前两句子中有一个字表达情感的是什么?(乐),那作者
乐在何处?
预设:
乐在好奇,隔着篁竹,听到如玉珮玉环相互碰撞而发出的水声的好奇心而引发的快乐。“下见小潭”这是柳宗元探访水声的好奇心突然得到满足的快乐;
乐在意外“水尤清冽”这是意外发现的快乐。因为作者此时内心是快乐的,文中直接告诉了我们“心乐之”,
乐在期待,特别是“伐竹取道”,此时作者在开辟道路时内心一定充满了欢乐和期待。
乐在“为坻,为屿,为堪,为岩,作者连用短句,有一种如数家珍般的快乐。
乐在“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有一份欣赏美景、沉醉其中的享受。
乐在“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写出了鱼儿似乎在和作者做着游戏,与之“相乐”想必有无限乐趣,作者被鱼儿的可爱所深深打动,
师:这篇文章所展现出来的,全部都是柳宗元的快乐吗?(不是),那么还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预设: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寂寞凄凉和忧伤。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看出小石潭的深邃和源头的神秘。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说明这个地方太过凄清悲凉,让自己陷入忧伤的心境,想及早离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表现这个地方比较偏远,让人感觉凄冷。
师:现在来小结——
小石潭到底是让柳宗元“乐”还是“忧”?柳宗元纵情山水,为什么忧愁呢?小石潭的美景为何治愈不了他的忧愁之情?他到底忧的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这首诗里寻找一下答案:
【PPT 屏显】柳宗元《江雪》
师:请你们把每一句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千万孤独,如此厚重的孤独和忧愁,来源于什么呢?
【PPT 屏显】
师:从柳宗元的资料中你能说出他忧的是什么吗?
预设:政治上的失意,亲朋的故亡,身体的病痛,种种的变故,政治理想不能实现
师:这样悲惨遭遇让他如何不感到悲凉、不忧呢?柳宗元的人生之忧是山水无法压制的悲怆,是极度压抑的痛苦,是极度克制的孤独,是极度渴望有为而不能的凄凉。正是因为忧愁苦闷作者来到小石潭,要排遣千万厚重的孤独与悲哀,因听水声发现石潭,心旌摇荡,迷醉其间,细赏游鱼,与鱼同乐,而这种快乐毕竟是短暂的。坐在石潭旁
边,四面竹林围合,寂静寥落,这样的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前面的快乐转瞬即逝,从而陷入忧伤,所以,乐从游中来,忧从心底升,这里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以乐衬忧忧更忧。
柳宗元这心境,怎一个“ ”字了得。
预设“清”,这里的清意思是(清冷,清寒,清寂,凄清)
板书:踪清 景清 心清 小石潭
师:柳宗元才华横溢,胸怀大志,却得不到赏识,正如小石潭风景秀丽而地处偏僻,不容易被人发现,人生在世不称意,唯有走进山水的怀抱,进行自我排遣。柳宗元把所有的沉痛和愤懑都融入山林泉石之中,在自然中汲取或短暂或长久的慰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拯救自己的灵魂,来获取生命的力量,这是中国贬谪文人的共通之路,而伟大的文字总是从贬谪之路开始——
【PPT 屏显】(生齐读)
师:贬谪对于文人本身是一件莫大的痛苦,但却孕育了无数伟大的灵魂和旷古的文字。原来“幸”和“不幸”没有绝对的界限。柳宗元想利国利民,他想改变黑暗现实,他要实现政治理想,可是路尽途绝!尽管如此,他背依永州秀丽的山水,饱蘸永州清冽的泉水,写下了这些或清莹或深刻的文章。
【PPT 屏显】(滚屏显示柳宗元作品。)
师:柳宗元善于“将生活中的痛感转化为艺术中的美感,将生活中的折磨转化为艺术中的享受”,一个用审美的双眼捕捉美丽、传达快乐的文学家,一个不能忘情于现实与痛苦的政治家。他为自己煮出了一壶清香的好茶,也为后人奉献了千年的清香。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深入领会“情景交融”,景物的色彩是作者心情的投射,由景物的特点追溯作者的情感,通过背景资料知人论世,了解忧愁情感背后的触发器,理解乐忧转换的深层原因,感受柳宗元在人生困顿之时坚守的济世情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发学生的深思。)
五、总结概括,形象提升
师:柳宗元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里提到:“虽万受摒弃,不更乎其内”。
【PPT 屏显】
虽万受摒弃,不更乎其内。——柳宗元
师:这句诗什么意思?
预设:虽然遭受种种排挤打击,也决不改变自己的政治改革主张。师:从这句诗中同学们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柳宗元?
预设:高傲、倔强、不屈。
师:从这句诗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倔强、高傲、不屈的柳宗元,一个伟大的人物。
板书:坚守 执着 不屈大人物
师:柳宗元的前半生扶摇直上,后半生颠沛困厄,但他始终不自暴自弃,在坚冰中开出花儿。一朵“千万孤独”的花,一朵诠释了生命真谛的花,一朵坚守理想的花。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常常经历挫折,能想到千年以前在永州的柳子厚,想到小石潭记,开出属于我们的精神之“花”。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白在赏景悟情的点滴中我们看到了这个身处逆境而不放弃梦想,坚定执着的大人物,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人生追求。)
六、布置作业 深化感悟
这节课,跟随柳宗元先生,我们穿越千年,欣赏了潭中美景,了解了作者贬谪失意后的孤凄悲凉。请你给柳宗元先生写一封信,进行
一场古今对话,深入体会柳宗元的心境以及人生格局。(约 300 字)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是基于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学写读后感,在研读本文之后,希望学生能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感悟,并能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七、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踪清
坚守
景清
小石潭
大人物
执着
心清
不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我来朗读,我来解释,我来梳理,我来赏景,我来做手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小石潭记教案</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小石潭记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