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魏晋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8讲 魏晋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道教最受尊崇,主干知识,合作探究,主题三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8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考查内容:本讲内容在近年高考中的考查频率较高,以选择题为主,多以史料创设命题情境,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学、书法、绘画、科技等。
考查趋势: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与科技成就,中外文化交流可能仍为基本考查点。还应多关注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价值导向、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主题一:儒、道、佛的融合
儒学繁盛: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呈现繁盛之势。
道教兴起:东汉末年兴起,本土宗教。
佛教传入:两汉之际佛教传入
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道的理论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
问题思考: 根据表格,概括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发展的特点。
思想活跃、多元共生;三教出现融合趋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知识深化:儒佛道三教关系
【易错分析】(1)隋唐“三教合归儒”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2)唐代出现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只是体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6分)
作用:弘扬儒学;承上启下,提出道统论;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探究一:唐代儒学复兴运动
背景:①唐朝由盛转衰;②佛教盛行,冲击华夏正统思想;③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流行。
主题二:魏晋隋唐文艺、科技的发展
结合时代特征,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魏晋隋唐时期文艺科技繁荣的原因?
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 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齐备。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唐朝:颜筋柳骨,颠张狂素。绘画:东晋开始出现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吴道子被尊为“画圣”。雕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六体”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印刷术: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唐中期书籍中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天文学:唐朝僧一行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医药学:唐朝孙思邈《千金方》,唐高宗时编制《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1.经济因素: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供物质基础。
2.政治因素:选官制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提供人才基础。
3.社会因素:安定的社会环境,提供社会条件。
4.交流与融合因素:民族交融以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提供多元文化基因。
5、文化传承因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前代文化艺术科技成就为后代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究二: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裁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
1.(2022·江苏高考·3)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 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
2.(2022·全国乙卷·25)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3.(2020·全国高考Ⅰ卷)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4.(2023·全国乙卷)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交流范围广;交流领域全;交往渠道多;交流双向性;交流中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史料: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对世界发展的重大影响。
举例:中国佛教文化的外传;汉字对朝鲜、日本文字的影响;海陆丝绸之路贸易,促使中国丝绸、铁器、瓷器等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科举制度西传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创立等。
形成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隋唐统一的局面;统治阶级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思想传承;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探究主题: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8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查重点,备考策略,真题演练,知识体系,主干梳理●拓展整合,选官制度,⒈九品中正制,图解九品中正制,⒉科举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7讲 魏晋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题一,1汉武帝时期,3隋朝时期,4唐朝时期,一发展过程,佛教道教,1盛行原因,2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原因表现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