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优质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之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檁、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建筑“词汇”的丰富性和“文法”极大的灵活性,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
B. 因为中国匠师们遵守了中国建筑的“文法”,并得到人民认可,所以中国建筑能自成体系。
C. 不同民族的建筑体系各有自己不同的法式,而一些建筑的形式原先是从木结构开始的。
D. 国外一些建筑体系早就以砖石为主要材料,而中国建筑体系中木框架仍是主要结构方法之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语言文字中的“文法”和“词汇”为喻,来阐明中国建筑的形式。
B. 文章解释了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含意,分析了二者对中国建筑的重要作用。
C. 文章让读者结合对“大文章”“小品”的感受体会建筑规模的大小,恰切明了。
D. 文章通过比较中西方建筑中“文法”和“词汇”的不同,阐明中国建筑的优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建筑上的影壁、牌楼等多是出于装饰性的考虑,但它们具有中国建筑的特征,因为它们都是中国建筑的“词汇”。
B. 尽管建筑“文法”是惯例法式,但有大如宫殿、庙宇,小如山亭、水榭等不同的建筑“文章”,可见建筑并不用遵循“文法”。
C. 建筑的“文法”“词汇”是从实践经验中提炼而来的,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可以超越建筑材料的限制。
D. 中国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法曾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梁架木材依然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新材料。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浣衣母①
废名
①自从李妈的离奇消息传出之后,这条街上,每到散在门口的鸡都回进厨房的一角漆黑的窠里,年老的婆子们,按着平素的交情,自然地聚成许多小堆,诧异、叹惜而又有点愉快地摆着头:“从哪里说起!”
②李妈今年五十岁。祖父们常说李妈曾经住过高大的瓦屋,李妈的李爷,是一个酒鬼。当李妈还年轻,家运刚转到蹇滞的时候,李爷确乎到什么地方做鬼去了,留给李妈的是两个哥儿,一个驼背姑娘,另外便是一间茅草房。
③这间茅草房建筑在沙滩的一个土坡上,背后是城墙,左是沙滩,右是通到城门的一条大路,前面流着包围县城的小河,河的两岸连着一座石桥。李妈利用这天然形势,包洗城里几家太太的衣服。孩子都还小,自己生来又是小姐般的斯文,吃不上三碗就饱了。太太们也不像打发别的粗糙的婆子,逢着送来衣服的时候,总是很客气地留着,非待用过饭,不让回去。
④城里太太们的孩子,起初偶然跟着自己的妈妈出城游玩一两趟,后来也舍不得这新辟的自由世界了。李妈的荷包,从没有空过,加以善于鉴别糖果的可吃与不可吃,母亲们更是放心。太太们的姑娘,吃过晚饭,偶然也下河洗衣,首先央求李妈在河的上游阳光射不到的地方寻觅最是清流的一角——洗衣在她们是一种游戏,好像久在樊笼,突然飞进树林的雀子。李妈这时刚从街上回来,坐在门口,慈爱地张视她们。她们有了这公共的母亲,越发显得活泼而且近于神圣了。姑娘们回家去便是晚了一点,说声李妈也就抵得许多责备了。
⑤傍晚,河的对岸以及宽阔的桥石上,可以看出三五成群的少年,有刚从教师的羁绊下逃脱的,有赶早做完了工作修饰得胜过一切念书相公的。卖柴的乡人卸下担子在桥头一棵杨柳树下乘凉,时常意外地得到李妈的一大杯凉茶,他们渐渐也带点自己田地里产出的豌豆、芋头之类作报酬。
⑥李妈的哥儿长大了,酒鬼父亲的模样,一个终于死了,那一个逃到什么地方当兵去了。
⑦守城的兵士,渐渐同李妈认识,李妈的名字遍知于全营。有两个很带着孩子气的,简直用了妈妈的称呼,从别处讹索来的蔬菜同鱼肉,都拿到李妈家,自己烹煮,客一般地款待李妈。衣服请李妈洗,有点破敝的地方,又很顽皮地要求缝补。李妈的柴木快要烧完了,趁着李妈不在家,站在桥头勒买几担,李妈回来,很窘地叫怨,他们便一溜烟跑了。李妈用了寂寞的眼光望着他们跑,随又默默地坐在板凳上了。
⑧李妈的不可挽救的命运到了——驼背姑娘死了。这小小的死,牵动了全城来吊唁:祖父们从门口,小孩们从壁缝;太太用食点,同行当的婆子用哀词。李妈只是沉沉地想,抬头的勇气,大约也没有了。
⑨今年夏天来了一个单身汉,年纪三十岁上下,背地里时常奇怪李妈的哥儿有娘不知道孝敬。一日想到,在李妈门口树荫下设茶座,生意必定很好,跑去跟李妈商量。自然,李妈是无有不行方便的。
⑩人们不像从前吝惜了,用的是双铜子,每碗掏两枚,值得四十文;水不花本钱,除偿茶叶同柴炭,可以赚米半升。那汉子苦央着李妈不再洗衣服:“到了死的日子还是跪!”李妈也就过着未曾经历过的安逸了。王妈带着孙儿来谈天:“老天的好缘法!”李妈也赔笑,然而不像王妈笑得自然。
⑪谣言轰动了全城,都说是王妈亲眼撞见的。王妈很不安:“我只私地向三太太讲过,三太太最是爱护李妈的,而且是本家!”李妈这几日来往三太太很密,反复说着:“人很好,比我大儿子只大四岁。……唉,享不到自己儿的福,靠人的!”三太太失了往日的殷勤,无精打采地答着。李妈也只有无精打采地回去了。
⑫姑娘们美丽而轻便的衣篮,好久没有放在李妈的茅草房当前。年轻的母亲们,苦拉着孩子吃奶:“城外有老虎,你不怕,我怕!”只有城门口面店的小家伙,同驴子贪恋河边的青草一样,时时刻刻跑到土坡;然而李妈似乎看不见这爬来爬去的小虫,荷包里虽然有铜子,糖果是不再买的了。
⑬那汉子不能不走。这样,李妈在这世界上唯一的希望,就是她的逃到什么地方的儿子,倘若他没有吃子弹,倘若他的脾气改过来。
(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写于1923年8月。
4. 下列对文章第一段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倒叙手法,点出“离奇消息”,制造了悬念。
B. 写傍晚鸡回窝的场景时,用“一角漆黑”奠定了全文沉郁的基调。
C. “诧异”的是李妈居然会有新感情,“叹息”的是李妈没能守住贞节。
D. “有点愉快”是因为李妈的事情让她们有了谈资,也透露了她们对李妈“公共的母亲”形象坍塌的微妙心理。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③——⑦段用大量笔墨描写李妈的善良、仁慈赢得了周围人的帮扶和爱戴。
B. 第⑦段李妈看到守城的士兵,想到自己的儿子,体会到了命运的可怜,于是感到寂寞。
C. 第⑧段画线句子用看似平淡且漫不经心的语言揭示了生命残酷的本来面目。
D. 文章结尾处虽然汉子离开了,但儿子可能的归期让李妈又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6. “突转”是“剧情按照行动的必然性、或然性向相反方面变化”。本文采用了“突转”手法,即听说李妈想重组家庭,众人对她的态度发生急剧转变。请分析这个突转的艺术效果。
7. 本文与鲁迅的《祝福》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本文没有《祝福》那么深刻犀利的批判色彩。请结合两篇文章分析造成这种区别的具体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而已。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以饶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己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介甫之智与贤皆过人,及其失也,乃与不及之患均,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材料二: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
8.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于士大夫A不服B农商C丧业D谤议E沸腾F怨嗟G盈路。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介甫,王安石字。古人的“字”一般与“名”有一定关系。王安石的字源自《周易·豫卦》:“其介如石”。
B. 三司:宋初以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司,官署、机构。
C. “往往暴得美官”,“暴”,损害意,与“暴殄天物”中“暴”含义相同
D. “以变更祖宗旧法”和“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两个句子中“以”字意义不同。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信之初,司马光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很多人对王安石的诋毁无所不至,但他是了解王安石的贤能的。
B. 王安石认为谈论古代圣贤治国养民之策都是老生常谈,于是不仅将财利之事托付给三司,还设立了三司条例司。
C. 王安石破格任用一些官员,这些人突然得到很好的官职,于是讲利的人想方设法改变旧制度并以此求取功名。
D. 司马光认为虽然王安石的才能与智慧都高于常人,但他犯的错误竟然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相当。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12. 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新政“侵官”“生事”“征利”,这三点在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梁石头城
罗邺
柳碧桑黄破国春,残阳微雨望归人。
江山不改兴亡地,冠盖自为前后尘。
帆势挂风轻若翅,浪声吹岸叠如鳞。
六朝无限悲愁事,欲下荒城回首频。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紧承题意,写诗人春天眺望古城金陵,于残阳微雨中见柳碧桑黄,荒城残迹。
B. 颔联两句中“江山不改”与“冠盖前后”对举,引发对朝代更迭,盛衰无常的喟叹。
C. “浪声吹岸”与“惊涛拍岸”,都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绘就急浪翻涌的壮阔景象。
D. 吊古之作多借景、事抒发感慨。本诗写景时感情色彩浓郁,抒情时笔调深沉悲凉。
14. 本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都属怀古之作,但诗中尾联与词中“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运用的抒情方式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做事却善始不善终,《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也体现了这一现象。
(2)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否则,就会像《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那样。
(3)《六国论》首段,苏洵以“_________,_________”设问,紧接着作答,认为不赂秦的国家因失去强有力的支持者,不能独自保全。
(4)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泛舟广阔而邈远的湖面,流露出词人此时成为自然万物主人的意趣。
(四)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6.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革灭殆(dài)尽 暴(bà)霜露 弊在赂(lù)秦 骊 (lì) 山 廊腰缦 (màn) 回
B. 思厥(jué)先祖父 为(wéi)国者 洎(jì)牧以谗诛 逦 (lǐ) 迤 鼎铛 (chēnɡ) 玉石
C. 日削(xuē)月割 一夕安寝(qín) 小则获邑(yì) 胜负之数(shǔ) 仓庾(yǔ)
D. 六国互丧(sāng) 如弃草芥(jiè) 抱薪(xīn)救火 奉之弥 (mí) 繁 辇 (niǎn) 车
17.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窃以与君实游处之日久 游处:交往共处
B. 永保无疆之休 休:喜庆福禄
C. 仁者播其惠 惠:智慧
D. 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
18.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不复一一自辨
B. 于反覆不宜卤莽
C.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 故今具道所以
19.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洎牧以谗诛
A.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 苟以天下之大D.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20. 对下列加点“为”字的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相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君王为人不忍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军中无以为乐 ⑨何辞为
A. ①③⑤⑥⑧⑨/②④⑦B. ①③⑤⑥⑧/②④⑦/⑨
C. ①③④⑤⑥⑧/②⑦/⑨D. ①③⑤⑥/②④⑦⑧/⑨
21. 下列关于第二单元戏剧作品相关内容和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娥冤》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展示人物心理的复杂性,窦娥连发三桩誓愿表达冤屈,呼天抢地,画面感强,具有极大的悲剧力量。
B. 周朴园相信钱的力量和父权、夫权的威势,因此,他认为鲁侍萍是受到某些指使来求补偿,理所当然地以为钱可以解决问题;在三个儿子同时出现的场景,他也没有特别慌乱。
C. 《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的经典独白,显示出哈姆莱特犹豫、怯懦、勇气、高贵、抗拒爱、追求爱等复杂人格,这恰是他高昂的主体意识的凸显,具有较强的时代精神。
D. 根据戏剧的分类,《窦娥冤》属于古代戏曲、杂剧、公案剧、悲剧;《雷雨》属于现代剧、多幕剧、舞台剧、悲剧;《哈姆莱特》属于外国戏剧、多幕剧、舞台剧、悲剧。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这种印象其实只有一半是对的,好奇心的确是与生俱来的,但 ① 。想象力源自一个人直接或间接的体验、经历或体会等。人们想象的所有东西,都能在生活当中找到原型。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体验和经历, ② 。在一个孩子还没有丰盛的阅读体验和社会实践之前,再纵有强烈的好奇心,他的想象力恐怕也只能不限于把天上的月亮想象成熟悉的蛋糕或是月饼。
扩展自己的想象力,让脑海中产生更多精妙绝伦的想法,最重要的就是增加阅历、经验和体会。当然,这可以通过读书来间接获得, ③ 。大多数时候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先通过读书来获得。不过也必须意识到,如陆放翁《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只是走出的第一步,最终还是要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2. 下列句子中的“意识”和“不过也必须意识到”中的“意识”,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B. 大多数的酋长总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意识,特别是那些偏僻的边远的地方。
C. 不过他咽住了,他怕子彬多心,以为他是有意识地讥讽他。
D. 连同乡会也是委员制了么?他这才更明晰地意识到世界确是换了一个样子了。
2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4.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名著拓展阅读(本题共1小题,4分)
25. 请简述《红楼梦》第五十五回“探春勇斗赵姨娘”这一故事情节,请讲清该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适当补充细节。
四、作文(60分)
26.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青春无非是两个动作:一个是体能协作“引体向上”,一个是战术动作“低姿匍匐”。
青春本来的属性是向上的,就像沐浴着阳光生长的幼苗,有一种力量拔着自己向上生长,可以热烈,可以张扬,可以逆风飞翔,可以破障奔跑,这是引体向上的青春。
但有时青春也可以不必那么张扬,不必总在追求高光时刻,青春可以是潜伏的,可以是蓄势待发的,可以是韬光养晦的,贴近大地,丈量大地,做一个匍匐前进的孤勇者,这是低姿匍匐的青春。
那么,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回望既往的中学时光,立足当下的备考拼搏,展望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吉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