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_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讲义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20554/0-17197974259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1讲_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讲义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20554/0-171979742600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1讲_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讲义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20554/0-17197974260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案设计,共22页。
物质的分类
知识精讲
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究。
一.物质分类
从宏观角度,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的,元素由不同的方式组合,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
1.元素的存在形式
(1)单质与化合物
根据元素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2)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如C60、金刚石和石墨;O2和O3;红磷和白磷等等。
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1)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属性进一步进行细化分类的方法,分级,递进,每一级一个分类标准。
(2)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举例:
3.常见物质的分类
(1)氧化物的分类
氧化物&氧化物组成分类&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性质分类&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
【注意】
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如CO2、SO2、SO3等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如CaO、Fe2O3、Na2O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和酸反应,也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如NO、NO2
(2)酸和碱的分类
(3)盐的分类
盐&正盐:只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酸式盐:盐中阳离子有H+&碱式盐:盐中阴离子有OH−&复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络盐:电离有络离子生成的盐
二.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3)分类:
分散系
溶 液
胶 体
悬(乳)浊液
分散系粒子的直径
100nm
分散质粒子的组成
小分子或离子
大分子或分子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外 观
均一、透明
大多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实 例
食盐水、糖水
淀粉胶体、Fe(OH)3胶体
泥水
2.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固态)来分。
种类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溶胶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液溶胶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油漆
固溶胶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3.胶体的性质
【实验】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步骤一:取两个100mL小烧杯,分别加入40mL蒸馏水和40mLCuSO4溶液。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 3胶体
步骤二: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 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现象
CuSO4溶液 Fe(OH) 3胶体
现象:Fe(OH) 3胶体为红褐色液体;
CuSO4溶液没有光亮的通路,Fe(OH) 3胶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1)丁达尔效应
Fe(OH) 3胶体出现光亮 “通路”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常常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在生活中也常常出现丁达尔效应
树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2)胶体粒子布朗运动
胶体中胶粒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其胶粒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率随时会发生改变,从而使胶体微粒聚集变难,这是胶体稳定的其中一个原因。
(3)胶体的电泳和聚沉
【实验】 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和聚沉现象
步骤1:将新制的氢氧化铁胶体装入U型管;
步骤2:往胶体液面上加0.001ml/L氯化钾溶液约3cm,为了不搅动胶体液面,使氯化钾与胶体之间保持清晰的界面,加入氯化钾时应在U型管两端轮流少量地滴入。
步骤3:把两根碳棒电极插入氯化钾液体层中,电极最下层不接触胶体,接通 30V直流电,10min 后后观察U型管两臂内胶体液面高度的变化。
现象:①与电源正极相连胶体颜色变浅,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胶体颜色加深;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溶液和胶体之间界面逐渐模糊,且此端溶液附近有少量红褐色沉淀
原因分析:①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有少量正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向负极方向移动,故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胶体颜色加深,另一侧颜色变浅;
②溶液中的氯化钾是强电解质,含大量的阴阳离子,带正电的胶体粒子与周围的阴离子电性中和,随着液体中离子的无规则运动,粒子发生了凝聚到一起,生成沉淀(聚沉),产生少量红褐色沉淀。
大多数胶体粒子带电荷,同种胶体粒子带相同电性的电荷,这是胶体粒子稳定的主要原因;
胶粒带电荷是由于它们具有很大的总表面积,有过剩的吸附力,靠这种强的力吸附着离子。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如Fe(OH) 3胶粒。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如硅酸胶体中的胶粒。
【注意】胶粒带电荷,溶液的中其他离子带相反电荷,但整个胶体仍是显电中性的。
物质的简单分类
例题1、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例题2、 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定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例题3、 在①MgO、Na2O、CaO、SO2;②C、Al、S、P;③ZnCl2、CaCO3、HNO3、Na2SO4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例题4、 在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正确的是( )
X
Y
Z
A
酸
含氧酸
纯净物
B
电解质
盐
化合物
C
胶体
分散系
物质
D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化合物
例题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随练1、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选项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电解质
A
盐酸
NaOH
石墨
K2SO4溶液
B
空气
Fe(OH)3胶体
铁
Na2CO3
C
CuSO4•5H2O
CaCl2
水银
铜
D
氨水
明矾
C70
NaCl
随练2、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嵩素的研究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青嵩素(C15H22O5)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汒特效药,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青嵩素属于( )
随练3、 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MgO、H2SO4、Na2O、CaCl2
B.P2O5、NaHSO4、Ca(OH)2、KCl
C.MnO2、HNO3、KOH、K2CO3
D.CO、HCl、Cu2(OH)2CO3、CH4
随练4、 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Na2O与CaO都属于________氧化物(填“酸性”或“碱性”)。Na2O可以分别与H2O、CO2、HCl反应,任选两个反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练5、 酸性氧化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常见的生活中的分类
例题1、 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在这一形似“凤凰展翅”的宏伟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种类各异的材料。下列关于所使用材料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材料
含钒钢筋
安检塑料筐
有机玻璃标牌
玻璃钢内筒垃圾桶
分类
合金材料
高分子材料
无机硅酸盐材料
复合材料
例题2、 下列文物的材质属于合金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青铜四羊方尊
C.战国水晶杯
D.直裾素纱襌衣
随练1、 5月1日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施行垃圾分类,下列垃圾分类不正确是( )
A.鱼骨、菜叶
B.消毒剂及其包装物
C.破损的易拉罐
D.破碎玻璃
厨余垃圾
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
其他垃圾
随练2、 下列家庭常用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
B
C
D
家庭常用消毒剂
有效成分
对氯间二甲苯酚
乙醇
次氯酸钠
过氧乙酸
分散系与胶体
例题1、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例题2、清华大学宁存政教授课题组在硅基纳米激光器和光放大器研究上获得重大突破,对世界科技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级(1-100nm)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例题3、 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B.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并沉降,可以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C.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这种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随练1、 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在一定条件下,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可得到分散质粒子大小在36~55nm之间的黑色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C.用光束照射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分散系为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即Fe(OH)3分子直径
随练2、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不可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物质的转化
知识精讲
一.酸碱盐的性质
1.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从微观角度—不同的酸溶液又含有H+。
2.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从微观角度—不同的碱溶液又含有OH-。
3.盐的化学性质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特点:阴阳离子互相交换成分,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特点: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二.物质的转化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这是考虑如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最基本的依据
1.(金属或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等物质之间的转化
(1)
Ca→CaO→Ca (OH)2→CaCO3
2Ca + O2= 2CaO;
CaO + H2O = Ca (OH)2;
Ca (OH)2+ CO2 = CaCO3↓+ H2O或;
(2)
C→CO2→H2CO3→Na2CO3
;
;
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制取某类物质的可能方法;
工业制取物质时,除了要考虑反应的可能性,还需要考虑原料来源、成本高低和设备要求。比如工业制取NaOH。
物质间的转化
例题1、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物质酸性(碱性)的强弱取决于分子或离子给出(接受)质子能力的大小。按照“酸碱质子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既是酸又是碱,NH3既不是酸又不是碱
B.ClO-+H2OHClO+OH-不是酸碱反应
C.2Na+2H2O=2NaOH+H2↑是酸碱反应
D.碱性强弱顺序为:C2H5O->OH->C6H5O-
例题2、 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随练1、 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定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随练2、 为了检验SO4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四种方案,其中方案最优的是( )
A.方案甲:试液无沉淀(也无气泡)白色沉淀
B.方案乙:试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C.方案丙: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D.方案丁:试液白色沉淀(过滤)沉淀不溶解
拓展
1、 下列有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模型、假说等方法
B.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C.科学家提出的假说一定能成为科学理论
D.使用模型有助于人们研究物质的性质
2、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3、 为防止碘缺乏症,我国规定在居民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制成加碘盐。下列对加碘盐所属类别说法中,正确的是( )
4、 下列垃圾分类不合理的是( )
A.果皮、果核
B.废弃口罩
C.充电电池
D.灰土、瓷片
5、 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6、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散质粒子直径无关的是( )
A.熬药后箅渣
B.防雾霾戴口罩
C.制作玫瑰精油
D.森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答案解析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简单分类
例题1、
【答案】 D
【解析】 A.酸是指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是金属合金或金属单质,不是酸,故A错误;
B.碱是由金属阳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显然Cu导线是单质,则不属于一类,故B错误;
C.盐是金属阳离子包含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显然Cu导线、铝制易拉罐是金属单质或合金,不属于一类,故C错误;
D.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是金属的单质或合金,则属于一类,故D正确;
例题2、
【答案】 D
【解析】 ①金属单质与酸或某些盐溶液反应可直接生成盐,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盐为氯化亚铁,故①能;②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直接生成盐,如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直接生成氯化钠,故②能;③碱与酸、酸性氧化物、某些盐等可反应生成盐,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直接生成碳酸钠,故③能;④非金属单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如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故④能;⑤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故⑤能;⑥酸能与碱、某些盐、碱性氧化物等反应生成盐,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故⑥能;显然全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直接生成盐。
例题3、
【答案】 A
【解析】 ①MgO、CuO、CaO、SO2中,MgO、CuO、CaO是碱性氧化物,SO2是酸性氧化物,故①中SO2的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
②C、Al、S、P中Al是金属单质,其他的为非金属单质,故②中Al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
③ZnCl2、BaCO3、HNO3、Na2SO4中HNO3是酸,其他三种是盐,故③中HNO3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
例题4、
【答案】 D
【解析】 A.酸根据组成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含氧酸属于酸,酸又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电解质和盐都属于化合物,但某些共价化合物是电解质,则电解质包含盐,故B错误;
C.胶体属于分散系,而分散系都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则分散系不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碱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
例题5、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1、
【答案】 D
【解析】 A.K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Fe(OH)3胶体为胶体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CuSO4•5H2O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铜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氨水属于混合物,明矾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C70是单质,NaCl为电解质,故D正确;
随练2、
【答案】 C
【解析】 青嵩素(C15H22O5)是由C、H、O组成的有机物,故C正确,
随练3、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4、
【答案】 碱性;Na₂O+CO2=Na2CO₃;Na2O+H2O=2NaOH或Na2O+2HCl=2NaCl+H2O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5、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常见的生活中的分类
例题1、
【答案】 C
【解析】 A.含钒钢筋是铁、钒、碳等形成的合金材料,故A正确;
B.安检塑料筐是合成树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材料,故B正确;
C.有机玻璃标牌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的高分子有机材料,故C错误;
D玻璃钢内筒垃圾桶是复合材料,故D正确。
例题2、
【答案】 B
【解析】 A.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硅酸盐材料,不属于合金,故A错误;
B.青铜是铜锡合金,则青铜四羊方尊的材质属于合金,故B正确;
C.战国水晶杯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合金,故C错误;
D.直裾素纱襌衣,属于纤维素,不属于合金,故D错误。
随练1、
【答案】 D
【解析】 A.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中产生的垃圾,鱼骨和菜叶属于厨余垃圾,故A正确;
B.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如废药品及其包装物,故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属于有害垃圾,故B正确;
C.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废弃物,破损的易拉罐为金属铝或铁制品,为可回收垃圾,故C正确;
D.其他垃圾指危害较小,但无再次利用价值,如建筑垃圾类,生活垃圾类等,破碎玻璃属于可回收垃圾,故D错误。
随练2、
【答案】 C
【解析】 A.对氯间二甲苯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不选;
B.乙醇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不选;
C.次氯酸钠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C选;
D.过氧乙酸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不选。
分散系与胶体
例题1、
【答案】 B
【解析】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例题2、
【答案】 B
【解析】 A.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A不合题意;
B.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B符合题意;
C.悬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C不合题意;
D.乳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D不合题意;
例题3、
【答案】 C
【解析】 A.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A错误;
B.胶体的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所以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不能起到消毒、杀菌的目的,故B错误;
C.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这种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故C正确;
D.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氢氧化铁胶体出现光亮的通路,溶液无此现象,产生的现象不相同,故D错误。
随练1、
【答案】 C
【解析】 A.分散质粒子大小在36~55nm之间的黑色磁流体,属于胶体,故A错误;
B.分散质应是黑色的,而Fe2O3是红棕色的,故不是Fe2O3,故B错误;
C.该分散系属于胶体,用光束照射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该胶体分散质是黑色的,氢氧化铁胶体胶体为红褐色,而且胶粒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不是一个分子,故D错误;
随练2、
【答案】 B
【解析】 A.豆浆属于胶体分散系,用光束照射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A不选;
B.CuSO4溶液属于溶液,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B选;
C.Fe(OH)3胶体属于胶体分散系,用光束照射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C不选;
D.AgI胶体胶体属于胶体分散系,用光束照射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D不选。
物质的转化
物质间的转化
例题1、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2、
【答案】 D
【解析】 铁、铜的氧化物均不与水反应,N2与O2反应生成的NO不与水反应,硫与氧气反应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得到亚硫酸,亚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得到亚硫酸钠,只有硫符合题意.
随练1、
【答案】 D
【解析】 ①金属单质与酸或某些盐溶液反应可直接生成盐,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盐为氯化亚铁,故①能;②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直接生成盐,如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直接生成氯化钠,故②能;③碱与酸、酸性氧化物、某些盐等可反应生成盐,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直接生成碳酸钠,故③能;④非金属单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如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故④能;⑤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故⑤能;⑥酸能与碱、某些盐、碱性氧化物等反应生成盐,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故⑥能;显然全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直接生成盐。
随练2、
【答案】 D
【解析】 A.如含Ag+,与硝酸不反应,再加氯化钡生成AgCl白色沉淀,不能加硝酸排除干扰离子,应先加盐酸排除干扰离子,再加氯化钡检验,故A错误;
B.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原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故B错误;
C.试液中含亚硫酸根离子可被硝酸氧化生成SO42-,不能加硝酸排除干扰离子,原溶液中可能含SO32-,或含SO42-,或二者均存在,故C错误;
D.先加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可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含SO42-,故D正确。
拓展
1、
【答案】 C
【解析】 A.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模型、假设等方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故A正确;
B.观察法的含义:即仔细观看客观事物或现象。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故B正确;
C.假说不一定是正确的,故C错误;
D.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有助于人们研究物质的性质,故D正确;
2、
【答案】 A
【解析】 A.CuSO4电离产生阳离子铜离子,不是氢离子,属于盐,故A错误;
B.水是由H与O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碳酸氢钠电离产生阴离子为碳酸氢根离子、阳离子为钠离子,属于盐,故D正确。
3、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4、
【答案】 B
【解析】 A.果皮、果核为厨余垃圾,分类正确,故A不选;
B.废弃口罩为有害垃圾,不能回收,应集中处理,分类不正确,故B选;
C.充电电池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属于有害垃圾,分类正确,故C不选;
D.灰土、瓷片属于其他垃圾,分类正确,故D不选。
5、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6、
【答案】 C
【解析】 A.是过滤操作,利用的是不容易水的物质被过滤,得到滤液,与分散质粒子直径有关,故A不选;
B.防雾霾戴口罩能防止稀硝颗粒物被吸入,和微粒直径大小有关,故B不选;
C.装置是蒸馏过程,利用的是物质沸点不同可知温度蒸馏得到馏分,与分散质粒子直径无关,故C选;
D.森林中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微粒对对光的散射作用,属于胶体的特征性质,和胶体微粒直径有关,故D不选A.酸
B.碱
C.盐
D.金属或合金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全部
A.SO2、Al、HNO3
B.SO2、P、NaNO3
C.CaO、S、CaCO3
D.Na2O、Al、ZnCl2
A.A
B.B
C.C
D.D
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Na2CO3·10H2O属于纯净物
C.凡是能在水中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A.A
B.B
C.C
D.D
A.单质
B.碱
C.有机物
D.氧化物
A.与水反应生成酸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A
B.B
C.C
D.D
A.A
B.B
C.C
D.D
A.A
B.B
C.C
D.D
A.A
B.B
C.C
D.D
A.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是否能透过滤纸
D.是否为均一、稳定、透明的外观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A.豆浆
B.CuSO4溶液
C.Fe(OH)3胶体
D.AgI胶体
化学性质
反应现象或性质方程式
能使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铝和盐酸: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酸除铁锈:
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
和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硫酸和Na2CO3溶液反应 :
化学性质
反应现象或性质方程式
能使石蕊溶液或酚酞溶液
遇石蕊溶液变蓝,遇酚酞溶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和CO2的反应: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和硫酸反应:
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
化学性质
性质方程式
金属+盐溶液→另一种金属+盐溶液
湿法炼铜反应:
盐和酸→新盐+新酸
Na2CO3和盐酸(硫酸)反应:
盐+碱→新盐+新碱
Na2CO3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盐+盐→新盐+新盐
Na2CO3溶液和CaCl2反应:
A.铁
B.N2
C.铜
D.硫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全部
A.CuSO4属于酸
B.水属于氧化物
C.液氧属于纯净物
D.NaHCO3属于盐
A.含氧盐
B.无氧盐
C.混合物
D.化合物
A.A
B.B
C.C
D.D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A.A
B.B
C.C
D.D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 物质的量导学案,共24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学案,共2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提醒,延伸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学案设计,共2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装置分析,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