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宁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宁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宁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宁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宁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宁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 拉瓦锡B. 侯德榜
    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
    2. 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
    A. 磨杵成针B. 木已成舟C. 死灰复燃D. 积沙成丘
    3.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木炭吸附B. 缓慢氧化C. 火药爆炸D. 胆矾炼铜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B. 海水C. 冰和水的共存物D. 净化后的空气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B.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不发生任何改变
    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D.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等现象
    6.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味B.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D. 引燃酒精灯
    7.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B.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C 铜+氧气氧化铜D. 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
    8.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燃放烟花增添节日气氛B. 推广使用清洁能
    C. 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D. 将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
    9. 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 0.03%B. 78%C. 25%D. 19%
    10.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B. 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8%
    C. 二氧化碳有毒,是空气污染物D. 空气是混合物
    11. 下列仪器中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①试管 ②量筒 ③蒸发皿 ④烧杯 ⑤集气瓶 ⑥试剂瓶
    A. ①③B. ②④C. ③⑤D. ④⑥
    12. 10月1日,承德空气污染指数66,空气状况良好。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氮
    13. 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基本类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碳……发出白光……化合反应B. 铁丝……火星四射……分解反应
    C. 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D. 石蜡……火焰发白光……化合反应
    14. 氧气是空气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B.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C.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D.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1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B. 测定空气中O2含量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
    16. 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 用细铁丝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 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
    D. 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7.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 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放出的氧气总量增加
    C. 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
    D. 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18. 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B.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 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D. 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19. 某同学利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20. 对资料或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 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率没有影响
    D.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F_____:J_____。
    (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
    ①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
    ②将硫粉从试剂瓶取出时选用_____;
    ③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
    ④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
    ⑤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
    (3)量筒读数时,量筒要平放,视线与_____相平;俯视将导致读数_____(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22. 下图是硫粉、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实验证明硫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图乙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木炭完全燃烧后,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是_____。
    (3)图丙实验中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
    (4)上述三个实验所涉及的反应均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3. 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粗铜丝末端的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图2为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得的集气瓶中气压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一段时间后,集气瓶中白磷燃烧,这样做优点是_____;其中白磷需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
    (2)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_____。
    (3)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20mL的水,若集气瓶的内部体积为200mL,则理论上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约为_____。
    (4)人们已能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可知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
    2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一:制取氧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使用该装置时,还需放置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
    (3)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_;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实验二:检验氧气性质
    (4)如图2,缓缓将一瓶氧气(500mL)完全注入“气体倾倒室”里,轻轻提起中间隔板,观察到带有火星线香由低到高依次复燃并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由此可得出氧气的性质:①_____,②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 拉瓦锡B. 侯德榜
    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
    【答案】A
    【解析】
    A.拉瓦锡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正确;
    B.侯德榜制碱,错误;
    C.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错误;
    D.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是原子学说分子论的创立者,错误。故选A。
    2. 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
    A. 磨杵成针B. 木已成舟C. 死灰复燃D. 积沙成丘
    【答案】C
    【解析】
    A.磨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积沙成丘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木炭吸附B. 缓慢氧化C. 火药爆炸D. 胆矾炼铜
    【答案】A
    【解析】
    A.木炭吸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缓慢氧化的过程中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缓慢氧化反应虽然进行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但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药爆炸过程中会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胆矾炼铜的过程中,铁与硫酸铜(俗称胆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B. 海水C. 冰和水的共存物D. 净化后的空气
    【答案】C
    【解析】
    A.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混合物,A错误。
    B.海水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错误。
    C.冰和水的共存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正确。
    D.净化后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C。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B.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不发生任何改变
    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D.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等现象
    【答案】A
    【解析】
    A.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B.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如状态改变等。错误。
    C.发生化学变化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D.有的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现象,化学变化不一定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等现象。错误。
    故选A。
    6.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味B.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D. 引燃酒精灯
    【答案】A
    【解析】
    A.闻药品气味时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而应该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故A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该垂直悬空,不能倾斜,也不能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或与容器壁接触,防止污染试剂,故B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误;
    D.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一只酒精灯来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故D错误;
    故选A。
    7.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B.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C. 铜+氧气氧化铜D. 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
    【答案】C
    【解析】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物质与氧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也是物质与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燃放烟花增添节日气氛B. 推广使用清洁能
    C. 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D. 将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
    【答案】B
    【解析】
    A.燃放烟花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故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清洁能,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故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符合题意;
    C.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可以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D.将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故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 0.03%B. 78%C. 25%D. 19%
    【答案】D
    【解析】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21%,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则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小于21%,则可能是19%,故选D。
    10.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B. 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8%
    C. 二氧化碳有毒,是空气污染物D. 空气是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A.稀有气体通电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故A说法正确;
    B.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8%,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无毒,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说法错误;
    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1. 下列仪器中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①试管 ②量筒 ③蒸发皿 ④烧杯 ⑤集气瓶 ⑥试剂瓶
    A. ①③B. ②④C. ③⑤D. ④⑥
    【答案】A
    【解析】
    ①试管用于少量液体的加热,可以直接加热;
    ②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不能加热 ;
    ③蒸发皿可以直接接加热;
    ④烧杯用于较多量液体的加热,但需要垫石棉网;
    ⑤集气瓶常用于气体的收集,不可以加热;
    ⑥试剂瓶用于盛放试剂,不可以加热;
    故选A。
    12. 10月1日,承德空气污染指数66,空气状况良好。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氮
    【答案】A
    【解析】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属于有害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有毒,属于有害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属于有害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基本类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碳……发出白光……化合反应B. 铁丝……火星四射……分解反应
    C. 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D. 石蜡……火焰发白光……化合反应
    【答案】A
    【解析】
    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类型,故C错误;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4.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B.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C.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D.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D
    【解析】
    A.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观察是否复燃;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微溶于水;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注意:氧气溶于水的体积比为1:0.03,属于微溶于水。
    1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B. 测定空气中O2含量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故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冷却后根据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O2含量,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C.图中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液封,该装置通过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没有形成封闭空间,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溶液相同,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一支试管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以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6. 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 用细铁丝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 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
    D. 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C
    【解析】
    A.点燃红磷后,将燃烧匙快速插入瓶中,塞紧瓶塞,防止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不符合题意;
    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能用细铁丝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不符合题意;
    C.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否则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气体受热膨胀逸出,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 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放出的氧气总量增加
    C. 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
    D. 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锰不一定是催化剂,其它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故错误;
    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错误;
    C.双氧水在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只是反应速率较慢,故错误;
    D.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化,故正确。
    点睛: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18. 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B.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 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D. 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答案】B
    【解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氧气中能够复燃,伸入空气中不能复燃。可以鉴别。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氮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均熄灭。无法鉴别。B错误;
    C.二氧化锰和水不反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所以将二氧化锰放入水和双氧水中,能产生气泡的是双氧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水。可以鉴别。C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是氧气不能。所以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变浑浊的是氧气。可以鉴别。D正确。
    故选B。
    19. 某同学利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但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本身含水,水的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D.用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不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慢,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 对资料或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 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率没有影响
    D.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答案】B
    【解析】
    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故选项A不正确;
    B.由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可知,每分解316份质量的高锰酸钾,产生32份质量的氧气,每分解245份质量的氯酸钾,产生96份质量的氧气,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选项B正确;
    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中作催化剂,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故选项C不正确;
    D.由图示可知,反应时间较长的氯酸钾,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属结合图象问题的考查,注重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属综合性题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图所示,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F_____:J_____。
    (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
    ①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
    ②将硫粉从试剂瓶取出时选用_____;
    ③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
    ④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
    ⑤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
    (3)量筒读数时,量筒要平放,视线与_____相平;俯视将导致读数_____(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答案】(1) ①. 胶头滴管 ②. 药匙 ③. 集气瓶
    (2) ①. B ②. E ③. A ④. D ⑤. J
    (3) ①. 凹液面的最低处
    ②. 偏大
    【解析】
    【小问1】
    仪器名称:A是胶头滴管;F是药匙;J是集气瓶;
    【小问2】
    ①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故填B;
    ②硫粉是粉末状固体,将硫粉从试剂瓶取出时选用药匙,故填E;
    ③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填A;
    ④试管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故填D;
    ⑤集气瓶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故填J;
    【小问3】
    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俯视将导致读数偏大。
    22. 下图是硫粉、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实验证明硫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图乙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木炭完全燃烧后,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是_____。
    (3)图丙实验中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
    (4)上述三个实验所涉及的反应均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2) ①.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氧气的浓度 (4)化合
    【解析】
    【小问1】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硫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说明有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态新物质生成,该实验现象可说明硫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小问2】
    乙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较为剧烈,实验现象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木炭完全燃烧后,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3】
    图丙实验中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空气中氧气浓度较低,氧气中氧气浓度较高,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小问4】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甲氧气和硫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乙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丙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都属于化合反应。
    23. 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粗铜丝末端的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图2为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得的集气瓶中气压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一段时间后,集气瓶中白磷燃烧,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其中白磷需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
    (2)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_____。
    (3)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20mL的水,若集气瓶的内部体积为200mL,则理论上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约为_____。
    (4)人们已能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可知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
    【答案】(1) ①. 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②. 耗尽氧气,使实验结果准确
    (2) ①. 白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幅度大于氧气消耗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 ②. 随着氧气的消耗,装置内气体减少,温度降低,装置内压强变小 ③. 打开弹簧夹
    (3)36mL (4)21%
    【解析】
    【小问1】
    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一段时间后,集气瓶中白磷燃烧,该实验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也不会污染空气,所以这样做的优点是: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其中白磷需稍过量的原因是:耗尽氧气,使实验结果准确。
    【小问2】
    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温度升高,压强变大;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随着氧气的消耗,集气瓶中气体减少,温度降低,集气瓶中压强变小;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打开弹簧夹,水倒吸入集气瓶中,导致集气瓶中压强变大。
    【小问3】
    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等于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20mL的水,若集气瓶的内部体积为200mL,则理论上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约为:×(200mL-20mL)=36mL。
    【小问4】
    人们已能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可知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
    2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一:制取氧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使用该装置时,还需放置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
    (3)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_;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实验二:检验氧气性质
    (4)如图2,缓缓将一瓶氧气(500mL)完全注入“气体倾倒室”里,轻轻提起中间隔板,观察到带有火星的线香由低到高依次复燃并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由此可得出氧气的性质:①_____,②_____。
    【答案】(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 ①. A ②.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 ①. E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4) ①. 密度比空气大 ②. 能支持燃烧
    【解析】
    【小问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小问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条件是加热,故选用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故选:A;在试管口需放置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小问3】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故应选择的装置是:E;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小问4】
    缓缓将一瓶氧气(500mL)完全注入“气体倾倒室”里,轻轻提起中间隔板,观察到带有火星的线香由低到高依次复燃并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火焰,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①密度比空气大②能支持燃烧。

    相关试卷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本卷上作答无效,下列劳动项目与化学知识相符的是,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宁德市中考模拟2021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中考模拟2021化学试题,共10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