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正确量取9,0 mL量筒 ②10,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液氧B. 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C. 纯净的空气D. 海水
2. 正确量取9.0mL液体,应选用的最佳仪器是
①15.0 mL量筒 ②10.0 mL量筒 ③20.0 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A. ③④B. ②C. ①④D. ②④
3. 不能用来判断蜡烛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 变化时发光放热
C.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2008年9月11日,国家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患者。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纯白色晶体B. 密度为1.573克/厘米3
C. 能溶于热水D. 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
5.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晾干湿衣B. 冰雪融化C. 铁锅生锈D. 研碎胆矾
6.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铜
B. 汞
C. 氢气
D. 硫酸镁
7.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称取12.5g氯化钠。在往托盘上的称量纸添加药品的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移动游码B. 增加砝码
C 移走部分药品D. 继续添加药品
8. 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9. 空气中能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10.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 不放出氧气
B. 放出氧气的总量减少
C. 放出氧气速度慢,但放出氧气的总量不变
D. 反应速度慢且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11. 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A. 品红扩散B. 柳絮飞扬C. 美酒飘香D. 食醋挥发
12. 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D.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13. 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其中涉及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B.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C. 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D. 雪融成水是物理变化
14. 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92B. 122C. 214D. 306
15.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A. 含有2个质子B. 核电荷数为1
C. 相对原子质量为4D.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6. 化学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奠定了现代化学基础的是( )
A. 火的发现和利用B. 金属的冶炼和利用
C.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D.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17. 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所发生的一些客观事实,下列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使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时能闻到酒味,是因为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B.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水不能,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结构不同
C. 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是因为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D. 口罩不会隔绝氧分子,是因为氧分子体积非常小
18. 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 观察气体颜色
B. 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C.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 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
19.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 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白烟不能被点燃
20.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A. Mg2-——镁离子B. ——铝原子
C. 2He——2个氦原子D. 2NaCl——2个氯化钠分子
21.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中能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由此说明( )
A. 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 呼吸过程是物理变化D. 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2. 某同学用如图方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该收集方法为排水法
B. 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和玻璃导管
C. 当瓶口冒出气泡时,瓶中已收集满呼出的气体
D. 将集气瓶从水中直接提出,盖上毛玻璃片后,倒立放在桌面上
23.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该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C.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24. 下列较早运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 屠呦呦B. 汤姆森
C. 门捷列夫D. 拉瓦锡
25. 对于红磷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B.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 红磷燃烧放热
26. 成年人每秒钟需要吸入氧气约130mL,则相同条件下每秒钟需吸入空气的体积
A. 650mLB. 520mLC. 26mLD. 32.5mL
27. 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 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A. 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
B. 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
C. 排水法收集满后水中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D. 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装满水
28. 空气的成分中,能作电光的是
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
29. 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B.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硫、臭氧、氩气D. 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0.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 氢气+氧气水B. 氧气臭氧
C.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水碳酸
3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 大试管、铁架台B. 烧杯、玻璃棒C. 集气瓶、酒精灯D. 导管、单孔塞
3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装药品B. 点燃酒精灯
C. 制备气体D. 验满氧气
33.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图所示为空气成分示意图,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Y、M均为纯净物
B. 测定空气中Y的含量时可将红磷改为蜡烛
C. X约占空气质量的78%
D. 灯泡和食品包装中均可充入X作为保护气
34. 工业制氧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有新物质氧气生成B. 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
C. 先收集到的氮气沸点较低D. 属于物理变化
35. 下列能说明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 品红扩散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D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
二、填空与简答
36. 从①二氧化碳、②稀有气体、③氮气、④氧气、⑤二氧化氮五种气体中,按题意选择适当的物质并填空(填序号)。
(1)占空气体积0.94%是_______。
(2)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
(3)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
(4)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_______。
(5)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
37. 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意义。
(1)2个硫原子________;
(2)3个钠离子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
(4)五氧化二磷_______;
(5)N2_______;
(6)3_______。
38.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C2H5OH))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如遇酒精灯失火,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3)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 燃烧匙B. 试管C. 量筒D. 蒸发皿
39. A—H是学过的一些物质,其中A是暗紫色固体,E是淡黄色固体, F是一种有害气体,实验室可用水来吸收少量的F,G是白色固体,在反应③中,物质C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回忆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C、F的符号:C______;F______。
(2)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属_____反应。
(3)C在反应③中起_______作用。
四、探究实验题(共5分)
40. 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部分铁架台、铁夹省略),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③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③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
A. ②③⑦①④⑤⑥B. ⑦②③①④⑤⑥C. ⑤⑦③②①④⑥D. ⑦③①②④⑥⑤
(4)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35分)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液氧B. 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C. 纯净的空气D. 海水
【答案】A
【解析】
A.液氧是液态氧气,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纯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海水是由水、氯化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正确量取9.0mL液体,应选用的最佳仪器是
①15.0 mL量筒 ②10.0 mL量筒 ③20.0 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A. ③④B. ②C. ①④D. ②④
【答案】D
【解析】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先向量筒中倒入液体至接近所需体积数,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体积数,选取的量筒的量程应大于且接近被量取液体的体积数,所以正确量取9.0mL液体,应选用的最佳仪器是10.0 mL量筒和胶头滴管,故选D。
3. 不能用来判断蜡烛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 变化时发光放热
C.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现象分析。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说明有新物质碳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变化时发光发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如电灯发热发光,故选项正确;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水是新物质,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4. 2008年9月11日,国家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患者。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纯白色晶体B. 密度为1.573克/厘米3
C. 能溶于热水D. 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
【答案】D
【解析】
A.纯白色晶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密度为1.573克/厘米3,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能溶于热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5.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晾干湿衣B. 冰雪融化C. 铁锅生锈D. 研碎胆矾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晾干湿衣,只是水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雪融化,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锅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研碎胆矾,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6.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铜
B. 汞
C. 氢气
D. 硫酸镁
【答案】C
【解析】
A.铜由铜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汞由汞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D.硫酸镁由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称取12.5g氯化钠。在往托盘上的称量纸添加药品的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移动游码B. 增加砝码
C. 移走部分药品D. 继续添加药品
【答案】C
【解析】
用托盘天平称量12.5g氯化钠,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砝码,再向右移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氯化钠,若指针偏左,说明砝码质量和游码质量和小于氯化钠质量,应从左盘取出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故选C。
8. 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毕后,要把试剂瓶盖好,故A错误;
B.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用灯帽盖灭,并稳妥放置,故B错误;
C.试管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并放到试管架上,故C正确;
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故选C。
9. 空气中能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填充在食品包装袋内做保护气,防止食物因缓慢氧化而变质。氧气能和食物中的物质发生缓慢氧化,使食物变质。选B
10.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 不放出氧气
B. 放出氧气的总量减少
C. 放出氧气速度慢,但放出氧气的总量不变
D. 反应速度慢且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答案】C
【解析】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只能导致反应速度减慢了。故选:C。
11. 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A. 品红扩散B. 柳絮飞扬C. 美酒飘香D. 食醋挥发
【答案】B
【解析】
【分析】
A.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水分子中,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B.柳絮是宏观物质,它们的运动不能代表分子运动,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C.美酒飘香,是酒精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D.食醋挥发,是食醋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答案:B。
12. 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D.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答案】C
【解析】
A.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能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选项错误;
B.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错误;
C.元素是指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选项正确;
D.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选项错误;
故选:C。
13. 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其中涉及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B.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C. 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D. 雪融成水是物理变化
【答案】A
【解析】
A.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该选项不正确。
B.冰和水都是水分子构成的,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该选项正确;
C.雪为固态,水为液态,分子间隔不同,该选项正确。
D.雪融成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正确。
故选:A。
14. 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92B. 122C. 214D. 306
【答案】A
【解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质子数是92,其核外电子数也为92。
故选A。
15.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A. 含有2个质子B. 核电荷数为1
C. 相对原子质量为4D.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根据图示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故错误;
B.核电荷数=质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为1,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相对原子质量=3,故错误;
D.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错误;
故选:B。
16. 化学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奠定了现代化学基础的是( )
A. 火的发现和利用B. 金属的冶炼和利用
C.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D.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火的发现和利用是在化学成为一门学科之后,错误;
B.金属的冶炼和利用是在化学成为一门学科之后,错误;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从此以后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正确;
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是在原子概念确立之后,错误;
故选C。
17. 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所发生的一些客观事实,下列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使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时能闻到酒味,是因为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B.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水不能,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结构不同
C. 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是因为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D. 口罩不会隔绝氧分子,是因为氧分子体积非常小
【答案】C
【解析】
A. 使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时能闻到酒味,是因为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说明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此选项正确;
B.因为结构决定性质,双氧水能杀菌消毒,水不能,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结构不同,此选项正确;
C.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变大,此选项错误;
D.口罩不会隔绝氧分子,是因为氧分子体积非常小,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8. 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 观察气体颜色
B. 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C.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 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B
【解析】
A.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气体,不能用观察气体颜色的方法区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的方法区别两种气体,此选项符合题意;
C.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 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白烟不能被点燃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的结构、以及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四个选项做出判断。
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溶化过程会产生烛泪的,因为液体流淌后凝固,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D.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被点燃,因为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很容易被点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与蜡烛燃烧的相关问题,看似简单却容易出错,特别注意D选项。
20.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A. Mg2-——镁离子B. ——铝原子
C. 2He——2个氦原子D. 2NaCl——2个氯化钠分子
【答案】C
【解析】
A.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Mg2+,此选项错误;
B.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铝离子,此选项错误;
C.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e表示2个氦原子,此选项正确;
D. 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2NaCl不能表示2个氯化钠分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1.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中能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由此说明( )
A. 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 呼吸过程是物理变化D. 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此选项与题意不相符,选项错误;
B.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在呼出的气体中支持燃烧的氧气的含有量大幅下降,选项正确;
C.呼出过程中氧气大部分被消耗,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呼出的气体主要还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但不完全是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故选B。
22. 某同学用如图方法收集人体呼出气体,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该收集方法为排水法
B. 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和玻璃导管
C. 当瓶口冒出气泡时,瓶中已收集满呼出的气体
D. 将集气瓶从水中直接提出,盖上毛玻璃片后,倒立放在桌面上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是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和玻璃导管,不符合题意;
C.当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瓶中已收集满呼出气体,不符合题意;
D.应先在水下盖上玻璃片,然后将集气瓶从水中拿出,正放在桌面上,符合题意。
故选D。
23.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该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C.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气态石蜡,此选项错误;
B.该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此选项错误;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否则石蜡蒸汽会冷凝为液态,实验不会成功,此选项正确;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未与氧气接触,未燃烧,仍为石蜡蒸汽,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4. 下列较早运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 屠呦呦B. 汤姆森
C. 门捷列夫D. 拉瓦锡
【答案】D
【解析】
拉瓦锡较早运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故选D。
25. 对于红磷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B.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 红磷燃烧放热
【答案】B
【解析】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属于红磷燃烧现象,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这个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B错误,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属于红磷燃烧现象,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放热,属于红磷燃烧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 成年人每秒钟需要吸入氧气约130mL,则相同条件下每秒钟需吸入空气的体积
A. 650mLB. 520mLC. 26mLD. 32.5mL
【答案】A
【解析】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成年人每秒钟需要吸入氧气约130mL,则相同条件下每秒钟需吸入空气的体积=130mL÷1/5=650mL,故选A。
27. 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 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A. 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
B. 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
C. 排水法收集满后在水中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D. 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装满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燃着的木炭伸入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内,无明显现象,则说明该氧气浓度不够,即为收集到的氧气不纯,以此作答。
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基本不影响收集氧气的纯度,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操作正确可以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氧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排水法收集满后在水中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操作正确不会降低收集到氧气的纯度,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装满水,则收集到的氧气中含有较多的空气,氧气不纯,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8. 空气的成分中,能作电光的是
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A.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不能用于电光,故选项错误;
B.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不能用于电光,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能用于填充霓虹灯,作保护气等,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的用途有: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②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③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④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不能用于电光,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9. 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B.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硫、臭氧、氩气D. 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分析】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碳、PM2.5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等都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A.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错误;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都会造成空气污染,故正确;
C.氩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错误。
故选:B。
30.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 氢气+氧气水B. 氧气臭氧
C.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水碳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
A.该反应中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反应“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不是“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不是“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没有氧气参加反应,不属于氧化的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3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 大试管、铁架台B. 烧杯、玻璃棒C. 集气瓶、酒精灯D. 导管、单孔塞
【答案】B
【解析】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需要大试管(反应容器)、酒精灯(加热容器)、铁架台(固定)、单孔塞、导管,收集装置需要集气瓶、水槽等。不需要烧杯和玻璃棒。
故选B。
3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装药品B. 点燃酒精灯
C. 制备气体D. 验满氧气
【答案】B
【解析】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不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
C.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C不正确;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不正确。故选B。
33.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图所示为空气成分示意图,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Y、M均为纯净物
B. 测定空气中Y的含量时可将红磷改为蜡烛
C. X约占空气质量的78%
D. 灯泡和食品包装中均可充入X作为保护气
【答案】D
【解析】
A.X是氮气、Y为氧气均为纯净物,M中含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为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不会产生压强差,故选项错误;
C.X(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质量,故选项错误;
D.X是氮气,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4. 工业制氧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有新物质氧气生成B. 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
C. 先收集到的氮气沸点较低D. 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
【解析】
A.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的氧气不是新生成的,说法错误;
B.工业上是从液化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制氧气,说法正确;
C.工业上是从液化空气法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制氧气,氮气沸点较低先收集到,说法正确;
D.工业制氧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故选A。
35. 下列能说明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 品红扩散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D.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
【答案】C
【解析】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品红扩散属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C正确;
D.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是由于温度升高,酒精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温度降低,酒精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二、填空与简答
36. 从①二氧化碳、②稀有气体、③氮气、④氧气、⑤二氧化氮五种气体中,按题意选择适当的物质并填空(填序号)。
(1)占空气体积0.94%是_______。
(2)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
(3)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
(4)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_______。
(5)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
【答案】 ①. ② ②. ① ③. ⑤ ④. ③ ⑤. ④
【解析】
【分析】
(1)占空气体积0.94%是稀有气体,故选②;
(2)引起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故选①;
(3)能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故选⑤;
(4)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是氮气,故选③;
(5)用于医疗急救的是氧气,故选④。
37. 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意义。
(1)2个硫原子________;
(2)3个钠离子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
(4)五氧化二磷_______;
(5)N2_______;
(6)3_______。
【答案】(1)2S (2)3Na+
(3)Al (4)P2O5
(5)氮气或一个氮分子或一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6)3个氯离子
【解析】
【小问1】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硫原子表示为2S。
【小问2】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钠离子表示为3Na+。
【小问3】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表示为Al。
【小问4】
五氧化二磷由磷元素、氧元素组成,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
【小问5】
是氮气的化学式,表示氮气、一个氮分子、一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小问6】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表示3个氯离子。
38.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C2H5OH))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如遇酒精灯失火,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3)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 燃烧匙B. 试管C. 量筒D. 蒸发皿
【答案】(1) ①. 可燃性 ②. 用湿抹布或沙子覆盖
(2)C2H5OH+O2CO2+H2O (3)C
【解析】
【小问1】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酒精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如遇酒精灯失火,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湿抹布或沙子覆盖,以隔绝空气;
【小问2】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2H5OH+O2CO2+H2O;
【小问3】
燃烧匙、试管、蒸发皿都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酒精灯加热。故选C。
39. A—H是学过的一些物质,其中A是暗紫色固体,E是淡黄色固体, F是一种有害气体,实验室可用水来吸收少量的F,G是白色固体,在反应③中,物质C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回忆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C、F的符号:C______;F______。
(2)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属_____反应。
(3)C在反应③中起_______作用。
【答案】(1) ①. MnO2 ②. SO2
(2) ①. KClO3KCl+O2 ②. 分解
(3)催化
【解析】
【分析】A是暗紫色固体,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G是白色固体,在反应③中,物质C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是二氧化锰,G是氯酸钾,D 是锰酸钾,B是氧气。E是淡黄色固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F是一种有害气体,实验室可用水来吸收少量的F,则E是硫,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F是二氧化硫,H是氯化钾。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
【小问1】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物质C、F的符号分别为:MnO2、SO2。
【小问2】
反应③是氯酸钾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钾、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ClO3KCl+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小问3】
C二氧化锰,在反应③中起催化作用。
四、探究实验题(共5分)
40. 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部分铁架台、铁夹省略),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③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③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
A. ②③⑦①④⑤⑥B. ⑦②③①④⑤⑥C. ⑤⑦③②①④⑥D. ⑦③①②④⑥⑤
(4)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
【答案】(1) ①. 试管 ②. 水槽
(2)
(3)A
(4)AD##DA
【解析】
【小问1】
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是试管;③是水槽;
【小问2】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3】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组装仪器,然后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加热制取氧气,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②③⑦①④⑤⑥,故选:A。
【小问4】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适合用装置D作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故填:A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