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第1页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第2页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宋初年的最高统治者们认为,顺治三年,魏礼述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早在春秋战国财期,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政治活动的重要影响,提出了诸如“北守南融”“以藩为屏”“以夷制夷”“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屯垦戍边”“富国强兵”等思想。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的特点是
    A.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
    B.偏重实践,经世致用
    C.注重处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
    D.源远流长,连绵不断
    2.洛阳汉代墓室中的壁画装饰,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绅。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壁画(局部),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A.由崇尚天人合一转向主张人定胜天
    B.由追求随性写意逐渐转向追求自然写实
    C.由体现原始民主转向主张尊卑贵贱
    D.由幻想迷信心理逐渐转向享受世俗生活
    3.《隋书·百官志》载,陈“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这一调整
    A.标志士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为三省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C.严重削弱了陈朝君主的权势
    D.加快了实现南北统一的步伐
    4.北宋初年的最高统治者们认为:“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为可惧。帝王合当用心于此”。基于此想法,宋朝皇帝的做法是( )
    A.采用以文治国
    B.推行强干弱枝
    C.设置二府三司
    D.开创御史监察
    5.顺治三年,魏礼述称:“(福建宁都)下乡闽佃先代相仍,久者耕一主之田,至子孙十余世,近者五、六世,三、四世。”据乾隆刑科题本所记,福建仙游县佃户林正佃种地主陈王里的土地,“议定每年租谷二石二斗,交各房轮收办祭,并在(契)约内载明:如无欠租,不得另付他人耕种,相安已久”。据此可推知,当时( )
    A.封建土地所有制瓦解
    B.种植业以经济作物为主
    C.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D.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6.1863年,清政府因教案与法国交涉,请求美国公使蒲安臣推荐一部权威的国际法著作,蒲安臣即推荐惠顿的《万国公法》,并安排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与文祥等4位总理衙门大臣商议翻译。次年,经总理衙门批准,由北京崇实印书馆印行300部,颁发各省督抚备用。这表明( )
    A.中国学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B.清政府关注国际交往规范理念
    C.中国近代外交体制得以确立
    D.封疆大吏的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7.7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发行了金币索里得,正面图案是皇帝与其长子的并排胸像,前者居左,后者较小。该类型金币深受突厥统治者的欢迎,被大量仿制。在仿制时,拜占庭钱币上的人物形象得以保留,但其形象已改用大宽脸,一大一小两个人物也调换了左右位置。这反映了( )
    拜占庭文化的开放包容性

    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
    希腊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丝绸之路促进地区贸易
    有学者指出,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地震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下列史实,不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出现

    传染病的传播造成原有社会解体
    C.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帝国主义在世界扩张与争夺加剧
    9.17、18世纪,荷兰商人在葡属巴西租地,承包给当地庄园主经营甘蔗种植园;在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租地,大面积损毁热带森林,建起甘蔗种植园,主要依靠从牙买加买来的奴隶耕种。荷兰商人的行为( )
    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
    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
    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

    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10.据统计,1951年全国拥有农村电影放映队七百多个,1958年增至八千多个,到了1965年,全国已经拥有超过一万三千个放映队。电影放映队在中国乡村社会迅速普及,并形成了一张全国性的电影放映网。这( )
    A.反映出当时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持续变革
    B.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
    C.满足了农村广大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D.有利于国家意志向农村社会下沉
    11.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诉讼当事人未向陪审团陈述不能到庭的理由或不出庭的理由令人无法接受,陪审团可直接做出缺席当事人败诉的判决。但缺席的当事人有权在判决做出之日两个月内,向原审法院要求启动新的诉讼程序。这反映了雅典( )
    A. 民主原则贯穿于司法体系
    B. 注重对平民阶层的权利保障
    C. 司法审判具有主观随意性
    D. 兼顾司法程序的效率与公平
    12. 达·芬奇认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太自然的合法女儿。”他的思想( )
    A. 注重追求理性与科学
    B. 否定了教会神学主张
    C. 凸显美学与自然结合
    D. 展现了人文主义理念
    13. 拿破仑规定进入高级文官阶层的人必须通过考试进入国立行政学院学习,被其录取即进入了文官系统,学生学习期间享受法律给予文官的一切待遇,并领取薪金津贴。毕业后,各部门一律不得拒绝任用。由此可见,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文官制度( )
    A. 基于适应帝国扩张需要
    B. 体现了竞争择优的理念
    C.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D. 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14. 19世纪末,多数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已针对食品掺假现象制定了法律法规。然而,美国食品法却是由州政府制定的,各州从州情出发,许多规定并不一致,无法应用于跨州性食品贸易。对此现象,最有可能的结果是( )
    A. 联邦政府继续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B. 美国国内食品掺假现象更趋严重
    C. 联邦政府加强地方立法权的管控
    D. 联邦政府践行国家干预主义思潮
    15. 美国经济学家特立芬认为,如果美元与黄金要保持固定官价,其它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机制,美国的经常账户就必须保持顺差或维持平衡,否则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就会丧失。同时,为了维持全球经济与贸易的扩张,把美元输送到世界各地,满足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美国的经常账户又必须是逆差。由此可见( )
    A.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必然动摇
    B. 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持续
    C. 世界经济发展导致美元贬值
    D. 国际市场对美元依赖增强
    16. 有学者指出,与金本位条件下维持统一规则的自发性和松散性不同,布雷顿森林协定使各成员国在法律形式上承诺遵守相关的规则,在该框架内用国际合作来取代各国政府以往只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进行决策。该学者意在强调布雷顿森林体系( )
    A. 用国际合作与协商取代单方面行动
    B. 有利于实现各国之间汇率的统一
    C. 巩固了美国在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D. 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自此,强化中央集权成为总的趋势,“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成为共识或常识。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 《公羊传·隐公元年》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秦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理念深入人心。到秦汉时期,在相关制度支撑下,“大一统”和“华夷一体”已成为一种政治理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三 宋太祖、宋太宗为解决五代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问题,将方镇的兵权、财权、司法权等收归朝廷。元代创立的行省制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行省作为流动的中央政府管理地方的机构,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明太祖朱元璋废止已延续近两千年的宰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清朝雍正帝创设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军机处,推行“密折奏事”制度,将内阁架空。皇帝大权独揽,以防止权臣“上下蒙蔽”。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概括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元明清政治制度的两个发展趋势,并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简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7世纪的英国,普通法的发展陷入了困境。繁琐的法律程序、不一致的判例以及有限的法律适用范围,使得社会对于法律的确定性和公正性产生了质疑。然而,这个时期见证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文献的诞生,例如《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以明确而坚定的条文界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它为法治社会的扎根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面临着巨大挑战的法官们,通过对一个个案例的精心审理和裁决,逐渐积累起丰富的法律经验。与此同时,法律教育在社会中逐渐普及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法律学习和研究,他们积极参与法律讨论和辩论,为普通法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英]亨利·梅因《英国古代法律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传统的法律规则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在这个关键时刻,各州纷纷行动起来,制定了一系列新法,以应对日益变化的现实需求。这些新法广泛涉及劳动关系、商业交易、环境保护等领域,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法律界的学者和专家们也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推动了法律理论的创新,为解决现实中的法律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用主义法学思潮的兴起,更是为美国的法律实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法律交流也日益频繁,并从中吸收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美]卡尔·卢埃林《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普通法得以完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法律发展的共同之处。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朱祥贵《文化遗产保护法研究——生态法范式的视角》等编制
    (1)根据材料,归纳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江西省1949—2010年(部分年份)人口变动情况(单位:万人)
    ——整理自《江西统计年鉴》
    选取其中一个历史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应历史阶段的人口变化特征并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历史阶段及特征,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
    二、非选择题
    17. (1)内容:政治上,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体制形成;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稳定小农经济;思想上,在“大一统”和“华夷一体”理念下,相继以法家学说、黄老思想、董仲舒儒学思想为统治理念。
    (2)趋势:进一步压缩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从削弱宰相权力到废除宰相,强化君权。
    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政治保障;但其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8.(1)原因:重要法律文献的颁布;法官判例经验的积累;法律教育的普及。
    (2)共同之处:都面临着社会变革的挑战;都通过制定新法来应对现实问题;都有法律界人士的积极参与;都对其他国家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1)特点: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二战后条款逐渐增多;制订的组织机构众多,并且由协会等上升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以宪章、宣言、公约的形式呈现;对文化遗产的性质、价值、类别逐渐细化;将文化遗产与周边景观、环境相结合。
    (2)认识: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保护和传承的意识逐步增强;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20. 【答案】示例一
    历史阶段:1949—1953(或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口变化特征:人口总量呈现增长态势,男女比例失衡现象加剧。
    阐释:由于新中国的成立,国家政权的巩固,社会秩序相对安定;这一时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国家重视人民的健康,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发展。故江西省总体人口数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这一时期男女比例的失衡加剧。一方面,江西作为农业大省,随着经济的发展,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另一方面,当时江西社会仍然存在较为浓厚的传统宗法伦理观念。
    由此可见,一个地方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受到国家政策、经济结构与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示例二
    历史阶段:1995—2010(或20世纪末21世纪初)
    人口变化特征: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阐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江西省总体人口数量继续增加,但因毗邻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受外出务工、人口迁移政策宽松等因素影响,人口总量增幅有限。
    这一时期城乡人口数量的差距进一步大幅缩小,城镇人口比重持续增大,反映出江西省20世纪末21世纪初,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
    由此可见,一个地方的人口数量与结构受区域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国家政策、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年份
    颁布组织
    公约、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3年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雅典宪章》
    提出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段的问题,即成片的历史街区或历史地段的保护
    1964年
    建筑师和技术员国际会议
    《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
    肯定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的见证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将文化遗产区分为文物、建筑群、遗址
    197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名录》
    将世界遗产划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
    1983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
    《佛罗伦萨宪章》
    提出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强调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景观的重要性
    2003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将文化遗产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
    2005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西安宣言》
    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年份
    年底总人口


    城镇
    农村
    1949
    131404
    667.69
    647.25


    1953
    1695.25
    867.32
    827.93


    1957
    1851.45
    952.57
    898.88


    1961
    2022.67
    1045.26
    977.41


    1965
    2209.54
    1136.74
    1072.8


    1969
    2504.73
    1288.47
    1216.26


    1971
    2652.31
    1367.72
    1284.59


    1975
    2968.53
    1532.33
    1436.2


    1979
    3228.98
    1665.96
    1563.02
    563.03
    2665.95
    1983
    3394.5
    1752.42
    1642.08
    663.96
    273054
    1987
    3632.31
    1880.11
    1752.2
    726.46
    2905.85
    1991
    3864.64
    1997.83
    1866.81
    814.82
    3049.82
    1995
    4062.54
    2083.71
    1978.83
    968.92
    3093.62
    1999
    4231.17
    2181.09
    2050.09
    1133.36
    3097.81
    2003
    4254.23
    2180.72
    2073.51
    1447.29
    2806.94
    2007
    4368.41
    2238.81
    2129.6
    1738.63
    2629.78
    2010
    4456.75
    2308.46
    2148.29
    1963.64
    2493.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D
    B
    B
    D
    B
    D
    B
    A
    A
    A
    A
    C
    C
    B
    D

    相关试卷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高二历史答题卡pdf、细目表docx、高二历史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