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赤壁赋》课件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赤壁赋》课件第1页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赤壁赋》课件第2页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赤壁赋》课件第3页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赤壁赋》课件第4页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赤壁赋》课件第5页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赤壁赋》课件第6页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赤壁赋》课件第7页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赤壁赋》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优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优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走进文本,字词学习,整体感知,初读文本字词通关,课文解析问题探究,相关背景简介,第三段,豁达乐观的人生哲学,深入研读品味情感,概括主旨总结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2.梳理文章的结构、情感脉络,理解文章内容。3.感受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学习他豁达的生活态度,感受他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
    {#{QQABJQKAgggIABJAARgCUQGICkMQkBCCACGwEAEsAIAgANABAA=}#}
    苏轼(1036-110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他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两人并称“苏辛”。
    “武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文赤壁”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因苏轼写《赤壁赋》得名,也叫东坡赤壁
    01.骚赋为楚辞体,是诗向赋之过渡,如屈原的《离骚》。 02.汉赋篇幅较长,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多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韵散夹杂,喜用典故,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03.骈赋多为四六言,讲究平仄押韵,骈偶用典,辞藻绮丽,如江淹的《别赋》。 04.律赋为唐宋时科举考试所用,题、字数、韵式、平仄皆有严格限制。 05.文赋是伴随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而产生的,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句式参差错落,押韵比较自由,通篇贯穿散文气息,重视清新流畅,如苏轼的《赤壁赋》。
    赋出现于战国后期,其流变经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
    1、赋在内容上“体物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2、赋在形式上,“铺采摛(chī)文”,即注重铺叙,辞藻华美,浓墨重彩。3、赋将散文章法与诗歌韵律合二为一, 句式长短错落,声韵和谐,多用排比、对偶,以铺陈事理、保存诗意。
    1、壬戌( ) 10、酾酒( )2、桂棹( ) 11、横槊(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尊( ) 6、愀然( ) 15、蜉蝣(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8、舳舻千里( ) 17、狼藉( )9、旌旗( ) 18、枕藉( )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夜游赤壁,触景生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于是饮酒乐甚”“苏子愀然”“客喜而笑”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参考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注释: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于:介词,在。徐:慢慢、缓缓。兴:起。属:通“嘱”,劝请。歌:名词活用作动词,歌唱。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注释:少焉:一会儿。于:介词,从。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弥漫,笼罩。纵:放任。一苇:比喻小船。如:往。凌:越过。万顷:指广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遗世独立:脱离人世,升入仙境。现指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羽化:指飞升成仙。
    参考译文: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明确:描绘月夜游赤壁时的优美风光和舒畅心情。
    公元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干支纪年法
    干支组合可以纪年,可以纪日
    朔 (农历每月初一) 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代计时方法【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漏】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时】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点】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
    2.苏子朗诵的是《诗经》中的 《月出》篇,《诗经》三百首中作者为何选择这一首?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苏轼是在器重推崇中度过青年时代的。在政治上,他很敢讲话,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而正因直言敢谏,他得罪了很多反对派,因此被诬陷。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奏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团练,《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就写于黄州被贬之时。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参考译文: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思慕的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注释:于是:在这时候。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流光,指江面浮动的月光。渺渺:悠远的样子。美人:指所思慕的人。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参考译文: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注释:倚:循,依。和:应和。其:代词,那。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幽壑:深谷。嫠妇:寡妇。
    明确:由作者“扣舷而歌”引出客人悲凉的萧声。
    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比喻、通感,化抽象为具体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请结合补充资料赏析这一段的声音描写。
    《李凭箜篌引》:梦入深山蛟神遇,老鱼跳波瘦蛟舞。
    《琵琶行》:去来江水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段话中很多意象出自于《楚辞·九歌》,这里作者为什么使用“桂”“兰”“美人”等意象?从“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一句能感受到作家怎样的心境?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楚辞·九歌·少司命》:
    玉桂制长桨木兰作短楫,划开水波似凿冰堆雪。
    桂櫂兮兰枻(yì),斲(zhuó)冰兮积雪。
    《楚辞·九歌·湘君》:
    远望美人啊仍然没有来到,我迎风高唱恍惚幽怨。
    “香草美人”意象的象征的意蕴有: 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为什么你不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
    研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分析作者因何而乐,后为何而悲。
    时间:意象:画面:意境:
    清风、水波、明月、白露、水光、小舟
    皓月当空,清风徐徐,碧水万顷,雾气朦胧,波光连天,小舟漂流
    “乐”由景生,尽显月下泛舟之乐
    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从歌声中来,从箫声中来
    “桂棹兮兰桨……美人兮天一方”中,香草比喻自己高洁的品质,美人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箫声幽怨,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
    怀才不遇之悲,遭受贬谪之怨。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参考译文:苏轼不禁改变容色,整理好衣襟端坐着,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注释: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坐:端坐。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南、西、东: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繆,通“缭”,盘绕,围绕。于:被。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参考译文: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注释:方:当。下,攻占。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舳舻: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酾酒:斟酒。槊:长矛。固:本来,当然。安:疑问代词,哪里。而:表转折,然而。
    【第三段】思考题:客借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短歌行》:背景——写于赤壁大战前后主旨: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立志建功立业。
    回顾历史,连用短句,写当年曹魏军队沿江而下,战船相连,旌旗蔽空,攻占江陵的盛况,表现了曹操“固一世之雄也”。
    生命有限,历史影响再大的人也会有生命终结的一天。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注释:渔樵: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侣、友:名词意动,以……为侣,以……为友。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蜉蝣:古人传说为一种朝生暮死的小虫。这里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短暂。一粟:一粒米。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须臾:片刻,短时间。挟:偕同,带。骤:一下子,很轻易地。遗响:余音,指箫声。
    参考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明确:写客人解释箫声悲凉的原因,感叹人生的无常、渺小、短暂。
    客之悲又有几层原因呢?
    英雄业绩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者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参考译文:我问道:“你可也知道那水与月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但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那又羡慕什么呢?
    注释:尝:曾。盈:满。虚:缺。卒:终究。消长:消减和增长。盖:表示假设,如果。自:从。曾:简直、尚且。以:通“已”,停止。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参考译文: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就成了色彩,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使用这些也不会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注释:苟:如果。虽:即使。惟:只有。适:享有。
    明确:写作者阐述“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道理,表达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变与不变”: 水(逝者如斯)—未尝往 月(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
    2.“取与不取”: 清风明月 —— 非吾之所有(无尽藏可共适) (一毫莫取)
    讨论:主人从哪些角度说理,让客人释怀而“喜”?
    苏子借用庄子的齐物论、相对论,消解了物与人的对峙,短暂和永恒的差异。
    3.“人”生老病死——代代相传逆境顺境——随遇而安
    【第四段】思考题: 苏子得出的具有启发性的哲理是什么?
    苏子以“江水”“明月”继续作比,认为水与明月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如果从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 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阐发。江山风月都是长存的,它们都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为作者与友人共同享受。
    这段话集中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且不把问题绝对化。这也是他身处逆境却仍豁达超脱、随缘自适的原因所在。他能从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思考】作者因景而乐,因情伤悲,作者又是如何由悲转喜?【明确】从“变”的角度来看,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即使一瞬间的工夫也不曾停止,就像永远奔流的河水,就如随时圆缺的月亮。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一样,事物永是变化。万物在变,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同,有什么值得悲伤?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天地万物都是不变的,就如河流不断奔腾,最终却没有流走;月亮有圆缺变化,最终却还是那个月亮。人个体的生命相对于山川日月是短暂的,但比蜉蝣、蝼蚁、蟪蛄要长久。更何况人类代代相承,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也是延绵不断,所以,万物与我都是无尽的,又羡慕什么呢?苏子认为,变与不变关键看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应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绝对化,如此,即便身处逆境也能随缘自适,豁达洒脱。
    【思考】作者因景而乐,因情伤悲,作者又是如何由悲转喜?【明确】从“取与不取”的角度来看,大自然是个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蝇头虚名,而取无穷无尽的自然万物,清风明月为我享用。万物与我都是无尽的,又羡慕什么呢?更何况“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个人不能强求。那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江山无穷,风月长存。这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供我们尽情享受,这反映了他顺应自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当然,也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安慰。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参考译文: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注释:更:再。肴核:菜肴和果品。狼籍:同“狼藉,凌乱”。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相与枕藉:互相枕着垫着。乎:相当于“于”,在。既白:天明。白,明亮。
    明确: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
    任务1:(1)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乐-悲-喜,分析乐、悲、喜的原因。
    (2)美景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豪情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②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现实:”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变与不变”:观察角度决定人生态度
    2.“取与不取”:物各有主,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任务1:(2)在课文开篇和课文结束时作者的情绪都是喜悦的,这两种喜悦相同吗?
    在课文开篇和课文结束时作者的情绪都是喜悦的,但这两种喜悦并不相同。开篇时,作者的喜悦是由身边景物引发的,在月明风清的夜晚,作者泛舟江上,与性情相投的朋友诵诗唱答,这实乃人生之乐事;而结束时,作者的喜悦则是由于通过主客问答消除了心中的苦恼困惑,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任务3:(1)本文主客问答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逐步升华。①第3段通过主客的问答,使本文的思想感情转入悲凉。苏轼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故事作答,文理转折自然。客人连用了两个问句,这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②第4段文章思想感情得以深化,又一次泛起波澜。苏轼针对客人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际上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他倾向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身处逆境时仍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而后,苏轼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的方面进一步申说。
    (2)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主要特点之一,由先秦诸子问答体散文发展来的。西汉辞赋家枚乘在他的作品《七发》中确立了“主客问答”的赋体模式;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二赋中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等艺术形象后,赋体作品中的问答主客皆为虚拟人物。在“主客问答”模式中,客大多以主为虑,主是立论的出发点和归宿,虚设客都是为主申述某种观点或思想倾向的。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1.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3.主客问答的辞赋结构。多次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4.形象优美,善用比喻的语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文章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问答,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表达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精品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泰山简介,五岳简介,登泰山记,桐城派,初读文本,深读文本,概括介绍地理形势,南北分流,南北分界,最高之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教课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学习,资料助读,基础梳理,课堂思考探究,整体感知,结构图解,赤壁赋,抒怀悲写景乐议论喜,任务探究,文白对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评课课件ppt,共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