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摸底 开学摸底测试(范围:八下 九上名著、第三单元古诗文)-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升九)(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读完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掩卷而思,各种美妙的感觉涌上心头。走进这个语文世界,我们可以听到黄土高原上粗犷豪迈、令人震hàn①的安塞腰鼓,可以看到各拉丹冬太阳之下熠熠烁烁的冰雪世界,还可以漫步于佳作如林的古诗苑,含英咀华,可以在各种昆虫都销声匿迹的时候,雄biàn②庄子……每次打开课本,就是享受一顿名fù③其实的饕餮盛宴,就是沐浴一次真善美的光芒。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粗犷( ) 销声匿迹( )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憾 辩 副B.憾 辨 符
C.撼 辨 符D.撼 辩 副
【答案】(1) guǎng xiā
(2)D
【解析】(1)考查字音。
粗犷,cū guǎng ,一指粗鲁强横,二指粗率豪放。
销声匿迹,xiā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2)考查字形。
震撼,zhèn hàn,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雄辩,xiónɡ biàn,意思是谈论具有说服力。
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含褒义。
故选D。
2.(7分)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某校八年级举行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本次活动。
(1)小语收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和”字的本义。(3分)
【材料一】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咪(《说文解字》)
【材料二】
“和”字由“禾”和“口”组成。“禾”是“稣”的省略,“稣”的小篆字形为解,这个字极妙:左边上面像间屋子,里面是悬有三口编钟的“象形”,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禾”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 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
(2)为了宣传“和”文化,小语同学制作了一幅海报(见下图,温馨提示:左边是武器,右边是盾牌),请结合这幅海报的画面内容和寓意说说它的创意之处。(4分)
【答案】(1)不同的言论相互响应,相互协调。
(2)画面要素:整体上来看,海报上呈现的是汉字“和”字的造型;左边“禾”字旁在这里是武器,右边“口”在这里是一块盾牌,武器和盾牌相互握着手。
寓意:化干戈为玉帛,突出“以和为贵”的深刻寓意,心平气和,和睦相处才能和谐共存。
【解析】(1)考查字义探究。
从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咪”可知,“和”是声音的相应,是一种声音对另一种声音的反应;
从材料二“‘和’字由‘禾’与‘口’组合:‘禾’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可得:“和”是各种声音的组合,但各声音最后“趋同”,与主调一致。
故综合可得:“和”是不同的言论相互响应,相互协调。
(2)考查图文转换。
观察海报画面,左边是武器组成的“禾”字,右便是盾牌组成的“口”字,武器和盾牌之间是握手图案。该漫画寓意: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共处才能和谐共生。
3.(5分)阅读小组搜集到一首关于“伞”的诗。小宇准备选取文学作品中一位人物的画像作为以下诗歌的配图,你认为下面哪个备选人物适合?请结合诗歌主题及名著内容说明理由。(不少于80字)
早上,我问伞;“你喜欢太阳晒
还是喜欢雨淋?”
我追问它:“你考虑些什么?”
伞笑了,它说:“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伞说:“我想的是——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
备选人物:宋江(《水浒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宋江适合。宋江得知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一事被官府发现后,挺身而出,积极施救,帮助晁盖等人脱离了危险。他被人称为“及时雨”,像伞一样及时保护梁山好汉。
示例二:我认为保尔适合。看到朱赫来被捕,保尔不顾个人安危,解救朱赫来;为了早日给城市供应上木材,保尔不畏严寒、饥饿,哪怕疾病缠身,也奋战在修路一线。这些都可以体现他像伞一样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示例三:我认为尼摩船长适合。尼摩船长积极支援被压迫人民进行反抗斗争,他不顾危险,勇救采珠人,像伞一样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庇护,体现他善良、勇敢的美德。
【解析】考查名著人物评价。学生需根据诗歌的主题,结合人物的特点分析作答。诗歌中的“伞”象征着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无私奉献。
示例一:我认为宋江适合。诗歌中的“伞”象征着为他人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人。宋江被称为“及时雨”,为人乐善好施。在武松最落魄时,他赠送银两、以礼相待;在晁盖等人抢夺生辰纲之事被揭发后,他甘冒风险为其通风报信。这些都体现出他为他人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伞”的可贵品质。
示例二:我认为保尔适合。诗歌中的“伞”象征着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无私奉献。看到朱赫来被捕,保尔不顾个人安危,勇救朱赫来;为了早日给城市供应上木材,保尔不畏严寒、饥饿,哪怕疾病缠身,也奋战在修路一线。这些都可以体现出他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伞”的可贵品质。
示例三:我认为尼摩船长适合。尼摩船长是一位善良勇敢的人物,他的行为体现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正义的追求。在海上,当海员因伤死去时,他伤心流泪,并亲自把这位海员葬在珊瑚公墓,不让鲨鱼侵扰。他不允许尼德•兰捕杀温顺的长须鲸,展现了他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尊重。在印度洋,尼摩船长勇敢地杀死大鲨鱼,救出采珠人,并送给他一小袋珍珠,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的勇敢,也反映了他对弱者的同情和保护。
4.(8分)用诗词原句填空。
(1)《小石潭记》中描写潭西南的溪水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的语句是:,。
(2)不管前路如何坎坷,世事如何难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说的“ , ”。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 ”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根据关键词写诗句。
关键词:愿、思念、月。诗句: , 。(苏轼《水调歌头》)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答案】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二、阅读(共46分)
(一)现代文阅读
(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入川小记
贾平凹
①家乡有句俗语:少不入川。少不入者,则四川天府之国,成都堪为代表,山光水色物产人情,美而诱惑,一去便不复归也。此话我小的时候就记在心里,虽是警诫之言,但四川究竟如何美,却从此暗暗地逗着我的好奇。
②一九八一年冬,我们一行五人,沿宝成路去了成都。
③走进市内,已是黄昏时分,天没有朗晴,夕阳看不到,云也看不到,一尽儿蒙蒙的灰白。我觉得这天恰到好处,脉脉地如浸入美人的目光里,到处洋溢着情味。街上的人多极,却未行色匆匆,男人皆瘦而五官紧凑,女人则多不烫发,随意儿拢一撮披在后背,依脚步袅袅拂动,如 。立即便感觉这个城市的节奏是可爱的缓慢,这让我满心满身地感到一种安逸、舒静了。
④在城里住下来,整日在街巷走。街巷全是窄窄的。随便往哪一家门里看去,内房儿竹帘垂着,袅袅燃一炷卫生香烟。客间和内间的窗口,却都摆一盘盆景。有苍劲松柏的,有高洁梅兰的,有幽雅竹类的;更有着奇异的石材:砂碛石、钟乳石、岩浆石。那盆儿也讲究,陶质、瓷质、石质;设计起来,或雄浑或秀丽或奇伟或恬静;山石得体,树势有味,以窗框为画框,恰如立体的挂幅。
⑤忍不住走进一家茶馆去了,那是多么忘我的境界。买得一角花茶,便有服务员走来,一手拎着热水壶,一条胳膊,从下而上,高高垒起几十个茶碗,哗哗哗散开来;那茶盖儿、茶碗儿、茶盘儿,江西所产,瓷细坯薄,叮叮传韵。正欣赏间,倒水人忽地,从身后数尺之远,唰地倒水过来:水注茶碗,冲卷起而不溢出。将那茶盖儿斜盖了,捏那盖儿将茶拨拨,便见满碗白气,条条微痕,久而不散,一朵两朵茉莉小花,冉冉浮开茶面。喝下,则清香在口,一时心胸污浊,一洗而净,乐而不可言状也。
⑥各处走走,才知道这里的小吃极多。从茶馆出来,转过巷口,便有一家抄手店。进去,店小极,丈夫是厨师,妻子做跑堂,三张桌子。满脸笑容招呼坐了,问得吃喝,妻子喊:“两碗抄手!”丈夫在灶前应:“两碗抄手!”妻子热迭迭地过来问茶问酒,酒有泸州老窖,也有成都小曲。配一碟酱肉、香肠,来一盘胡豆、牛肉,还有那怪味兔块,调上红油、花椒、麻酱、香油、芝麻、味精。酒醇而柔,肉嫩味怪。抄手煮
好了,妻子一笊篱捞起,皮薄如白纸,馅嫩如肉泥,滋润化渣,汤味浑香,让人不肯驻筷。临走,老板夫妻还爽声送着:慢走!再来!出了门,人醉了八成。
⑦我常常琢磨:什么是成都的特点,什么是四川人的特点。似乎要悟出了点什么,但又道不出来。出了城郭,去郊外农家游了,看见了那竹子,便心酥骨软,挪不动步来。那竹子是那么多!紫草竹、楠竹、鸡爪竹、佛肚竹、凤尾竹、碧玉竹、道筒竹、龙鳞竹……漫步进去,天是绿绿的,地是绿绿的,阳光似乎也染上了绿。往农家坐坐,仄身竹椅,半倚竹桌,抬头看竹皮编织的顶棚、内壁,俯身看柜子、箱子漆成干竹的铜黄色,再玩那竹子形状的茶缸、笔筒、烟灰盒盘,蓦地觉得,竹该是成都的精灵了。是啊,竹,是这个城的象征,是这个城中人的象征:女子有着竹子的外形,腰身修长,有竹的美姿,皮肤细腻而呈灵光,如竹的肌质,那声调更有竹音的清律,秀中有骨。男子则有竹的气质,有节有气,性情倔强,如竹笋顶石破土,如竹林拥挤刺天。
⑧我太爱这欲雨非雨、乍湿还干的四川天了,熏熏地从早逛到晚,夜深了,还坐在锦江岸边,看两岸灯光倒落在江面,一闪一闪地不肯安静,走近去,那黑影里的水面如黑绸在抖,抖得满江的情味!街面上走来了一群少女,灯影里,腰身婀娜,秀发飘动,走上一座座木楼去了,只有一串笑声飘来。这黑绸似的水面抖得更情致了。夜在融融地化去,我也不知身在何处,融融地似也要化去了。
(有删改)
5.(4分)文章开头说“四川天府之国,成都堪为代表,山光水色物产人情,美而诱惑”,“美而诱惑”的表现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作答。
6.(4分)请结合语境,将第③段画波浪线后空缺处补充完整,使之成为一个比喻句,并对这个比喻句进行简要赏析。
7.(4分)作者在文章第⑦段说“竹该是成都的精灵了”,请结合第⑦段内容分析作者这样评价的原因。
8.(4分)作者在文末描绘了一幅诗意浓郁的夜景,这样写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答案】5.①成都气候恰到好处,城市节奏缓慢,让人感到安逸、舒静。②成都人的生活雅致闲适,盆景如画,饮茶娴雅,让人乐不可言。③成都小吃多而味美,让人陶醉。④成都人热情能干,秀中有骨,有节有气,让人赞叹。 6.示例:如一片悠悠的墨云。赏析:把女人拢在后背的头发比作悠悠的墨云,生动准确地表现头发的乌黑、润泽、轻柔,也展现了成都人生活状态的悠闲自在、节奏缓慢。呼应上文“袅袅拂动”,自然引出作者“感觉这个城市的节奏是可爱的缓慢”的感受。(比喻符合前后语境的表达意图即可) 7.①成都竹子种类多,且形态颜色佳,带给人美的享受。②竹子用处广泛,与成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③竹子还象征着成都女子秀美的身姿和秀中有骨的性格,男子有节有气,性情倔强的气质。 8.①描绘诗意浓郁的锦江之夜,形象地回答了文章开头的好奇之谜,巧妙地照应开头。②前文写白日种种场景之
美,末段写夜景之美,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了成都之美。③以景作结,情寓景中,表达了作者对成都之美的喜爱与陶醉。
【解析】5.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③段“我觉得这天恰到好处……这让我满心满身地感到一种安逸、舒静了”可知,成都的气候恰到好处,城市节奏缓慢,这种环境让人感到安逸、舒静,这是“美而诱惑”的表现之一。
根据第④段“内房儿竹帘垂着,袅袅燃一炷卫生香烟。客间和内间的窗口,却都摆一盘盆景……”第⑤段“买得一角花茶,便有服务员走来……喝下,则清香在口,一时心胸污浊,一洗而净,乐而不可言状也”可知,成都人的生活雅致闲适,盆景如画,饮茶方式也极其娴雅,这种生活方式让人感到乐不可言,这是“美而诱惑”的表现之二。
根据第⑥段“各处走走,才知道这里的小吃极多……出了门,人醉了八成”可知,成都的小吃种类繁多,而且味道极美,让人不禁陶醉其中,这是“美而诱惑”的表现之三。
根据第⑦段“女子有着竹子的外形……男子则有竹的气质,有节有气,性情倔强”可知,成都人,无论男女,都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气质,他们热情能干,秀中有骨,有节有气,这种人文风情也让人感到赞叹,这是“美而诱惑”的表现之四。
6.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赏析。解答时,首先要根据语境,将空缺处补充完整,使之成为一个比喻句。然后,对这个比喻句进行简要赏析,分析其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以及表达效果和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示例:如一条轻柔的丝带。赏析:这个比喻将女人随意拢在后背、随风轻轻拂动的头发比作轻柔的丝带,形象地描绘了头发的柔软、顺滑与飘逸。同时,“轻柔的丝带”这一形象也让人联想到优雅与柔美,与成都女性的温婉气质相契合。这种比喻不仅富有诗意,还巧妙地展现了成都女性的独特魅力,以及这座城市独有的悠闲与恬静。
7.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
根据第⑦段“那竹子是那么多!紫草竹、楠竹、鸡爪竹、佛肚竹、凤尾竹、碧玉竹、道筒竹、龙鳞竹……”可知,成都的竹子种类非常多,且各种竹子的颜色和形态都非常好,能够带给人美的享受。
根据第⑦段“漫步进去,天是绿绿的,地是绿绿的,阳光似乎也染上了绿。往农家坐坐,仄身竹椅,半倚竹桌,抬头看竹皮编织的顶棚、内壁,俯身看柜子、箱子漆成干竹的铜黄色,再玩那竹子形状的茶缸、笔筒、烟灰盒盘”可知,竹子在成都人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与成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这是作者认为“竹该是成都的精灵”的原因之一。
根据第⑦段“竹,是这个城的象征,是这个城中人的象征:女子有着竹子的外形……男子则有竹的气
质……”可知,竹子象征着成都女子的秀美身姿和坚韧性格,也象征着成都男子的倔强气质和有节有气的品格,因此作者将竹子视为成都的精灵。
8.考查段落的作用。句段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段不离篇”。
内容上,作者在文末第⑧段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诗意浓郁的锦江夜景图:“夜深了,还坐在锦江岸边,看两岸灯光倒落在江面,一闪一闪地不肯安静……那黑影里的水面如黑绸在抖,抖得满江的情味!”。灯光闪烁的江面,如黑绸般的水波,以及欢笑的少女,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画面。这不仅形象地回答了文章开头“我”对于“四川究竟如何美”的好奇,即“我太爱这欲雨非雨、乍湿还干的四川天了”,更通过夜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成都夜晚美丽景色的迷恋和陶醉,进一步凸显了成都的独特魅力。
结构上,这段对锦江夜景的细致刻画与文章开头的好奇和向往形成了呼应,如开头第①段写道:“山光水色物产人情,美而诱惑,一去便不复归也。”而结尾的夜景正是这种“不复归”的美的具体体现。此外,文章先前部分详尽地描述了白天的成都,如街巷景色、茶馆的惬意和小吃的美味等,而结尾的夜景描绘则是对这些白日美景的延伸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全天候都充满魅力的成都。以“夜在融融地化去,我也不知身在何处,融融地似也要化去了”这样如梦如幻的夜景描写作为结尾,不仅使整篇文章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百年老街王府井
①去北京旅游,你会由此想到什么?是去天安门打卡升旗仪式,还是去紫禁城刷脸刷存在?或是去攀爬凸显古人智慧的万里长城?但你是不是忘了,在北京还有一条聚文化、历史、建筑、艺术、时尚、潮流、美食、百货于一身的中华第一街——王府井大街。
②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1600米,钻石珠宝、日用百货、国际超奢、豪车名府等不计其数,有“金街”之称。它的规模之庞大,琳琅之满目实不负“第一街”的盛名。
③说起王府井,应该不会有人感到陌生,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经济区叫作“王府井”。同时,很多人都会疑惑,哪家王府的水井这么出名?为什么会用一口井为大街命名,还是享誉中外的金街。
④辽金时期,王府井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忽必烈定元朝国都于北京之后,在这里辟出一条街,这里才开始热闹发展起来,因为地形呈“丁”字状,便有了“丁字街”的名字。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效仿唐朝长安旧制,在丁字街一带修建了十个王府。于是,丁字街开始改称“十王府街”。
⑤由于十王府街的位置独特,就在东安门外,与皇宫毗邻而居的达官贵人出入不断。为了满足官宦们的消费需求和百姓的生意兴隆,这条街上的商贩只增不减。由此形成了明朝最热闹繁华的大街,每到佳
节年庆,这里更是熙熙攘攘。清军入关后,在北京实行旗汉分居,百姓被迁至三门外的外城,内城居住着大清的王爷和官员。明朝的王府被翻修后赐给大清的王公贵臣,众多的王爷、郡王、大臣居住在十王府街,这里也因此显赫一时,而这条街便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
⑥由此可见,“王府井”的王府可不是说的哪家王府,而是由于这里位置优越,王府众多,是赫赫有名的王府群。
⑦这王府有了,那么井呢?
⑧据清光绪十一年《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北京内外城共有水井1258口,大多水质咸苦,只有极少数甘甜,能饮用的不多,而十王府井则在甘洌可用之中。“王府井”的得名始于明中叶街上的一口甜井,因为地处王府林立之处,始称“王府街之井”“十王府街之井”,由于太过拗口,简称为“王府井”。
⑨虽然王府井的名字早早定下来了,但仅限于那口甜井。以“王府井”为大街命名是在1915年,北洋政府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南大街的王府井历史渊远,便称南大街为“王府井大街”。随着王府井大街的名声逐渐远扬,又是老街的根,于是“合三为一”,统称这条街为“王府井大街”。
⑩水井可以说是这条街的根本,它养育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百姓,聚四方人民于一处,见证这里的繁华衰落和风云变幻。王府井这条百年老街,就像一位和蔼睿智的老人,从历史潮流中走来,它的每一块砖、每一家店、每一处风景都充满了故事。
⑪“王府井”,这个名字包含了太多的故事和风雨,它在历史的起起落落中,靠着一口甜井颠簸地走到今天。对很多人来说,去北京,逛王府井大街和爬长城一样重要,因为它承载着人们太多对老北京的回忆与向往。
(选自《知识窗》 2019年第4期)
9.(3分)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说起王府并,应该不会有人感到陌生,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经济区叫作“王府井”。
10.(4分)第⑧段文字引用《京师坊巷志稿》记载的有关王府井的资料有什么作用?
11.(4分)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2.(3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辽金时期,王府井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辟出一条街后就开始热闹发展起来。
B.“王府井”的王府不是说的哪家王府,而是由于这里位置优越,王府众多,是赫赫有名的王府群。
C.“王府井”的得名始于明中叶街上的一口甜井,以“王府井”为大街命名是在1915年。
D.北京王府井大街聚文化、历史、建筑、艺术、时尚、潮流、美食、百货于一身,有“金街”之称,历史悠久,充满故事。
【答案】9.不能删除。“几乎”有“差一点”“差不多”“接近”之意。去掉后原句意思变为“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经济区叫作王府井”,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10.此处引用有关资料,生动地说明了王府井的“井”所独有的水质甘甜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权威性(或科学性)和趣味性。 11.打比方。把百年老街王府井比作一个老人,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王府井老街的历史文化,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12.A
【解析】9.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能删去。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
几乎,一指差一点,二指差不多,接近。结合“说起王府并,应该不会有人感到陌生,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经济区叫作‘王府井’”的内容可知,“几乎”在句中起到了范围上的限制作用,表示大部分城市,但不包括全部,删去后就表示每个城市都有,这与实际不符。保留“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这个词语在句子中起到了限定和精确表达的作用,不能随意删除。
10.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⑧段中“据清光绪十一年《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北京内外城共有水井1258口,大多水质咸苦,只有极少数甘甜,能饮用的不多,而十王府井则在甘洌可用之中。‘王府井’的得名始于明中叶街上的一口甜井,因为地处王府林立之处,始称‘王府街之井’‘十王府街之井’,由于太过拗口,简称为‘王府井’”的内容可知,这段资料为王府井的得名提供了历史依据。据记载,王府井得名于明中叶街上的一口甜井,这是因为当时北京内外城的水井大多水质咸苦,而王府井的井水甘甜可饮,因此名声特别响亮。这种甜水井在当时的北京是稀缺资源,所以王府井的井尤为珍贵。引用这段资料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作为一本历史文献资料,《京师坊巷志稿》的记载具有可信度,能够为王府井的命名来源提供有力的证据。通过引用这段资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王府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有助于增加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能够使读者对王府井这条百年老街有更全面的认识。
11.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做假设、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的理解。
第⑩段画线句子“王府井这条百年老街,就像一位和蔼睿智的老人,从历史潮流中走来,它的每一块砖、每一家店、每一处风景都充满了故事”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通过比喻将王府井老街比作一位和蔼睿智的老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王府井老街历经百年沧桑、见证历史变迁的特点。同时,通过强调老街每一块砖、每一家店、每一处风景都充满了故事,进一步突出了王府井老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这种说明方法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又使读者对王府井老街有了更加直观、生动的认识。
12.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根据第④段原文“辽金时期,王府井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忽必烈定元朝国都于北京之后,在这里辟出一条街,这里才开始热闹发展起来”可知,王府井是在元朝定都北京之后,才辟出街道并开始热闹发展起来的,而不是辽金时期;
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
(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3.(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去国怀乡( ) (2)春和景明( )
14.(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不以物喜/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15.(4分)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6.(4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也是他恪守的人生信条。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范仲淹是如何实践的。
【链接】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既显,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
【答案】13. 国都 日光 14.B 15.(1)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16.范仲淹乐善好施,帮助他人不计较自己得失;显贵时自己及家人依然保持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这种扶危济困、清正廉洁的品质,正是他对先忧后乐的政治主张的实践。
【解析】1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1)“去国怀乡”翻译为“离开京城,怀念家乡”,“国”意思是“国都”。
(2)“至若春和景明”翻译为“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景”意思是“日光”。
14.考查文言虚词。
A.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B.都为介词,都译为“在”;
C.结构助词,的/动词,到;
D.介词,因为/介词,凭借;
故选B。
15.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句中“以”意思是“因为”,该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翻译时要注意。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进:在朝廷做官。 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16.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
原文中的“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一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之后的精神。在链接材料里,范仲淹无论是贫困时还是发达后,都会先考虑帮助他人,乐善好施,不考虑自己的生活处境,帮助他人时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后来发达显贵之后,范仲淹和家人依旧保持着原有的生活作风,家中人不知道富贵的快乐,清廉简朴。这正展现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政治抱负,是他对先忧后乐这一政治主张的生动实践。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
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链接材料翻译:范仲淹天性喜欢赠与,别人有急用,一定帮助他,不考虑家里的用度是否足够。发达之后,家里还像贫困时一般,家里的人不知道富贵的快乐。
(三)诗歌鉴赏
(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2分)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18.(2分)朗读诗中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字?请说明理由。
【答案】17.①年迈体衰。面对群童抱茅,老而无力,唇焦口燥,只能倚杖叹息:②穷困潦倒。茅屋被吹破,布衾似铁,房屋漏雨;③忧国忧民。丧乱之后,经常忧思难眠,宁愿自己屋漏冻死,也希望天下寒士能够安居。 18.示例一:我认为应该重读“怒”字。“怒”字巧用拟人手法,突出了风之大,风势之猛,风之无情。
示例二:我认为应该重读“卷”字。“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和茅草随风卷起的状态。
【解析】17.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首先明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穷困潦倒却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诗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
屋上三重茅”,描绘了诗人居住的茅屋被秋风破坏的惨状,显示出诗人生活的贫困艰难。“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写群童抱走茅草,诗人呼不得,只能“归来倚杖自叹息”,进一步突出诗人的无奈与衰老。“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出了诗人被褥冰冷破旧,房屋漏雨,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展现出他的穷困潦倒。然而,即使自己处于如此困苦的境地,诗人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慨叹,表现出他心怀天下,希望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都能有安稳的居所,体现了他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是将这种情怀推向了极致,宁愿自己受苦,也要为天下人谋福祉,凸显出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精神境界。
18.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语句。答案不唯一,写出重读的字,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并写出理由即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意思是: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示例一:我认为应该重读“号”。“号”本指大声号叫;在此是形容狂风肆虐产生的声响;此句赋予狂风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此时风势之猛,声音之大;重读“号”,使人有声临其境之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诗人眼睁睁茅草屋上的茅草纷飞的无奈。
示例二:我认为应该重读“卷”。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卷”字生动形象的写出风之大、风之猛烈、猛烈无情。
示例三:我认为应该重读“三”。狂风卷起层层茅草,这一词突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反衬出秋风的大和猛烈。
三、作文(共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豹变”出自《周易》,意思是说君子成长如豹子蜕变,经过不懈地求知、修养,从幼小普通到强大美丽,最终拥有优雅的气质、强大的能量和高尚的品质。
请以“成长的蜕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例文:
成长的蜕变
没有一只雏鹰不用经历被推下山崖之痛就学会飞翔,没有一只河蚌不用体会沙粒进入身体后的磨砺之痛就产出珍珠,没有一只蛹不用感受在黑暗寂寞中的挣扎之痛就化作蝴蝶。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生命都是在蜕变中成长。
从小我就梦想自己成为一名芭蕾舞者,穿着洁白的纱裙,脚尖轻点着地板,身体轻盈地旋转,旋
转……
终于有一天,我加入了学校的芭蕾舞班,我的舞蹈生涯由此开始。
还记得第一天来到练功房,我推开半掩的门,“哇”,我不禁惊叹一声,看到一个个身材姣好的女生扶着把杆在做拉伸,阳光透过玻璃倾洒进来,映衬着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好。我换好那双向往已久的舞鞋,开始了第一天的练习。
但是还不到一个星期,我对芭蕾舞的热情就被“下腰”“劈叉”之痛消磨殆尽了,每次上完课都四肢酸痛,所以我一度拒绝去上舞蹈课。妈妈耐心地劝导我说:“每一个舞者都会经历这些苦痛,她们之所以成功了,是因为她们在经历这些苦痛后依然选择坚持,最终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听了妈妈的这番话,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芭蕾舞。从那之后,我每天晚上都让妈妈帮我压腿,尽管有时候痛得想要流泪,但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忍住了眼泪,咬牙坚持着。在练功房里,我不断重复着老师之前教授的舞步,即便再痛,也不愿停歇,因为我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终于,经过我不懈的努力,被选为年终芭蕾剧的表演者。
舞台之上,绚丽的七彩射灯汇聚在我的身上,我翩然起舞。在这一刻,我实现了我的梦想。最后一个漂亮的谢幕,博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我,成功了!
在蜕变中成长,成长也见证了我的蜕变。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将会迎来新的蜕变、新的成长。
【解析】考查全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立意。要求以“成长的蜕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蜕变”本义是指蝉蜕壳变,后比喻事物发生形或质的改变。根据材料“君子成长如豹子蜕变,经过不懈地求知、修养,从幼小普通到强大美丽,最终拥有优雅的气质、强大的能量和高尚的品质”可知,本文适合采用第一人称,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蜕变”的故事,它可以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学习某一个技能从不会到熟练的蜕变,也可以是我们在性格方面从内向胆怯到勇敢自信的蜕变;同时也可以写我们在蜕变过程所经受的痛苦,又是如何克服并战胜它走向成功的,总而言之,要从自身去寻找蜕变的点进行叙述。通过写成长的经历与成长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成长体会与感悟。立意上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次,构思选材。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在构思作文时,可以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或阶段,展示自己的蜕变。这些事件或阶段可以包括学习上的进步、性格上的转变、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可以选择自己在学习上从落后到进步的经历,描述自己如何通过勤奋学习和不懈努力,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实现了自我超越。或者可以选择自己在性格上的转变,如从胆小怯懦变得勇敢坚强,从任性自私变得懂得关心他人等,描述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和障碍,逐渐成长为更加成熟和自信的人。在选材时,还要注意突出蜕变,即那些深刻的、质的改变。这需要深入挖
掘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成长感悟。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预习08 开学摸底测试(八下+九上名著、第三单元古诗文)-【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预习08 开学摸底测试(八下+九上名著、第三单元古诗文)-【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预习08开学摸底测试范围八下+九上名著第三单元古诗文-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原卷版docx、预习08开学摸底测试范围八下+九上名著第三单元古诗文-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02(统编版通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这是一份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02(统编版通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文件包含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02统编版通用考试版docx、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02统编版通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01(统编版通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这是一份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01(统编版通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文件包含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01统编版通用考试版docx、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01统编版通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