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面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脑畔(pàn)缅怀(miǎn)行将就木(xíng)
B.追溯(sù)皎洁(jiǎ)怒不可遏(nù)
C.赌注(dǔ)帷幕(wéi)目眩神迷(xuàn)
D.棱角(léng)彷徨(fáng)震耳欲聋(zhèn)
二、单选题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百十个腰鼓使无比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
B.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事中造就英雄。
C.我们看到了云霞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换。
D.从山上张望,连绵的冰峰、辽阔的冰河粒粒在目。
三、单选题
3.下列语段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成都博物馆举办的“灯影中国”皮影展,不仅展示了皮影不修边幅的原生态制作工艺,还利用高科技将皮影和光影配合得天衣无缝,引得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令传统文化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焕发出了活力。
A.不修边幅B.天衣无缝C.纷至沓来D.瞬息万变
四、单选题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电影以收入超过26亿多的佳绩荣登票房排行榜之首。
B.“和”被看作是修德养性的关键,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C.成都大运会推广曲一经发布,就深受大众喜爱,纷纷为其点赞。
D.武侯区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旨在培养“爱读书”的浓厚氛围。
五、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核舟记》)
5.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吃
B.右手攀右趾攀:抓住,拉
C.左手抚炉抚:摸着
D.其人视端容寂容:神色
6.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C.执策而临之鹏之背
D.其真无马邪请循其本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住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一根木头保持平衡。
B.住在右边的船工用椎拍打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放的木头
C.在右边的船工用椎拍打着发髻,仰着脸,左手靠一根木头保持平衡。
D.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放的木头。
8.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皆写人物。甲文刻画了食马者,乙文介绍了舟尾的两个船工。
B.两文形象鲜明。甲文凸显食马者的懒惰,乙文表现两个舟子的悠闲。
C.两文都有描写。甲文写食马者的动作语言,乙文写舟子的神态动作。
D.两文语言简练。甲文“不知”中含嘲讽,乙文“卧”暗写小舟随波漂荡。
六、默写题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蒹葭苍苍,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②____________,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写出李白《送友人》的前四句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前四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先写出题目再按要求默写。____________
七、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诗歌中的物候
①唐代诗人杜审言有诗云:“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诗中所提及的“物候”,就是春天来临时梅柳抽芽、浮萍转绿等自然现象。
②许多诗歌在抒怀言志的同时,也对物候做了观察记录。南宋诗人陆游的《鸟啼》诗写道:“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陆游可称得上是懂大自然语言的诗人,他不但留心物候,还能用物候预告农时。
③不仅如此,有些诗中的物候还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特征,人们可以据此研究历史气候的变迁。诗人李颀《望秦川》诗云:“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诗歌描绘了唐代长安一带遍植竹子的景象。但唐代北方随处可见的竹子,如今已难觅其踪影。因为竹子须生长在气候温暖的地方,这说明一千多年前中国北方的气候比现在温暖。
④这样看来,读懂了诗歌中的物候,也可以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乙
历法中的物候
①陆游《鸟啼》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古时农人通过观察物候现象出现的时间顺序,来确定时令,制定出物候历法。但是物候会因时、因地而异,所以物候历并不精确。那有没有更能精准计算时间的历法呢?
②通过观测,人们发现星象变化比物候更有规律,更能精准计算时间。西周开始设专人进行星象观测,人们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等情况。
③这种利用天体位置变化的时间规律,建立起来的时间系统叫天文历,它比物候历更精确。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就是一部精确度很高的天文历法,它计算的每个交点月时长为27.21223天,同现代观测的27.21222天只差十万分之一天。
④天文历法适当安排了年、月、日的关系,用以计量日期、确定季节,能准确反映自然规律,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10.观察和记录物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
11.甲、乙两文相互关联,两文开头都引出对象,两者所引对象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12.甲、乙两篇文章的题目,哪一个不够恰当?请结合两文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然后为之新拟一个题目。
八、写作题
13.作文。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请你回顾某次旅游的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九、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选自《全唐诗》)
14.诗歌连用两个“故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15.有人评价该诗后两句“以微物悬念,含悠扬不尽之致”,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一十、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讽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
贞元中,擢进士。元和元年,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赈灾。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以省赀饷。宪宗颇采纳。有囚更三赦不得免。又奏言:“父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
后对殿中,论执刚直,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不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钳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
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河朔复乱,贼取弓高①,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②,民赖其汲。
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宣宗以诗吊之,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注释】①弓高:地名。②李泌六井:唐代杭州刺史李泌所凿的六口井。
16.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皆讽时之病病:生病
B.以省赀饷赀:通“资”,物资
C.帝未谕谕:明白
D.宣宗以诗吊之吊:悼念
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黜之,是钳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2)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
18.本文和《卖炭翁》都体现了白居易的什么品质?本文中白居易还有什么突出品质?请结合文章作答。
一十一、材料题
19.下面是《经典常谈》中对四部典籍的评价。请根据阅读体验,在代表典籍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
一十二、多选题
20.保尔身上具备许多宝贵的特质。下面四个语句中最接近保尔特质的是哪两项?(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B.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一十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天一阁
余秋雨
①不知怎么回事,天一阁对于我,一直有种阻隔。照理,我是读书人,它是藏书楼,我是宁波人,它在宁波城,早该频频往访的了,然而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直到后来我再次到宁波讲课,才得以进入。
②但是,就在头天晚上,台风袭来,暴雨如注,整个城市都在柔弱地颤抖。第二天来到天一阁时,院子全是一片汪洋,重重砖墙间透出湿冷冷的阴气。我只好脱掉鞋子,高一脚低一脚地向藏书楼走去。我知道,历史上的学者要进天一阁看书是难乎其难的。或许,我今天进天一阁也要在上天的主持下举行一个虔诚的仪式?
③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悲怆的中国文化奇迹。
④少有文人学士既愿以清苦的藏书为业,又能把管理、保存、继承等关节琢磨到极端,直到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出现。范钦自27岁考中进士后开始把搜集图书看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他花费大量资财,凭借冷峻的理性和强大的意志力,让偌大的中国留下一座藏书楼。
⑤但天一阁真正堪称悲壮的历史,始于范钦死后。我不知道保住这座楼的使命对范氏家族来说算是一种荣幸,还是一场延绵数百年的苦役。范钦和他的继承者们给家族制定了一个严苛的规定,严禁子孙无故开门、私领亲友入阁等,开阁门必得各房一致同意。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芸是一个酷爱诗书的姑娘,为登天一阁读书而嫁入范家。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成了范家媳妇之后还是不能登楼,最后郁郁而终。
⑥从范氏家族的立场来看,不准登楼,不准看书,委实也出于无奈。只要开放一条小缝,终会裂成大隙。但是,永远不准登楼,不准看书,这座藏书楼存在于世的意义又何在呢?这个问题,每每使范氏家族陷入困惑。就在这时,传来消息,大学者黄宗羲想要登楼看书!他与范氏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照理是严禁登楼的,但他的人品、气节和学问深受国人钦佩。于是,范氏各房竟一致同意黄先生登楼。这件事是范氏家族文化品格的一个验证,这里有选择,有裁断,有一个庞大的藏书世家的人格闪耀。
⑦从此以后,天一阁有了一条可以向真正的大学者开放的新规矩,但执行还是十分苛严,在此后近200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10余名。
⑧而到了中国近代,这座古老的藏书楼开始了新的历险。晚清时社会动荡,当地小偷趁乱拆墙偷书,然后当废纸论斤卖给造纸作坊。甚至有偷儿与书商勾结,将偷出的书高价卖给外国人。范钦想象不到会有这样一个时代降临,想象不到天一阁会遭此浩劫。
⑨然而毫无疑问,范钦和他后代的文化良知在现代并没有完全失去光亮。大量的热心人想努力保护好天一阁这座“危楼”。天一阁一次次被大规模地修缮和充实,现在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
⑩我们这些人,在生命本质上无疑属于现代文化的创造者,但从遗传因子上考察又无可逃遁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孑遗,因此或多或少也是天一阁传代系统的繁衍者,尽管在范氏家族看来只属“他姓”。
⑪登阁时我的脚步非常缓慢,我不断地问自己: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
(有删改)
21.文章题为《风雨天一阁》,这“风雨”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联系全文,分条作答。
22.文章第⑤、⑥段分别提及钱绣芸、黄宗羲两人有何用意?请联系文章,简要分析。
23.文章最后一段有何妙处?请联系全文,简要赏析。
24.本文最有可能选自余秋雨的哪本散文集?请从下面三本文集中作出选择,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A.《何谓文化》;B.《行者无疆》;C.《文化苦旅》
一十四、材料题
25.“应对”是一种口语交际能力。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把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其合理的顺序是什么?请在方框内填出正确的序号。
在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向我们提问、建议或者质疑,采取恰当的方式做出回应,就是应对。怎样才能巧妙应对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应对技巧可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一些巧妙应对的例子来学习。
②如果是一般询问,就客观回答;如果是恶意刁难,就给予回击。
③如果面对一些特殊场合,如答记者等,就要采用一定应对技巧。
④前提是认真聆听对方话语,准确理解其意图,判断其观点态度。
正确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十五、材料题
26.下面是一组应对案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其应对技巧。
一十六、材料题
27.下面是某校“读书之星”公众号评论区的留言。请你任意选择两条留言,用比喻的方式进行巧妙回应。
①读的书总是很快就会忘掉,岂不是白读了?
②不是我不爱读书,是有的书实在太难读了。
③读书对写作文到底有没有帮助?
选择:____________回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____________回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D.彷徨(fáng)——huáng;
故选D。
2.答案:A
解析:A.正确;
B.时事——时势;
C.变换——变幻;
D.粒粒在目——历历在目;
故选A。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句中用于形容皮影的制作工艺,对象误用,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B.天衣无缝:喻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句中用于形容高科技将皮影和光影配合得细致完美,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句中用于形容四面八方的游客连续不断地到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句中用于形容现在的时代变化很快,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A.语义重复,应将“超过”和“多”删去其一;
C.偷换主语,应在“纷纷”前加上“观众”;
D.搭配不当,应将“培养”改为“营造”;
故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句意: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食:同“饲”,喂。
故选A。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义及用法。
A.介词,按照/连词,因为;
B.均为连词,表转折;
C.代词,代指千里马/结构助词,的;
D.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代指这个话题。
故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倚,靠。
句意为: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放的木头。
故选D。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甲文凸显食马者不识马的鄙陋。与选项表述不相符。
故选B。
9.答案:白露为霜;阡陌交通;天涯若比邻;《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需注意“阡、陌、涯、蓬、疏、桐、缥、缈”的正确书写。
10.答案:①指示农事安排。②研究历史气候的变迁。③确定时令,制定历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甲文:根据第②段的诗句“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可知,物候可以指导农事安排;根据第③段“有些诗中的物候还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特征,人们可以据此研究历史气候的变迁”可知,物候对研究历史气候变迁也能起到作用。
乙文:根据第①段“古时农人通过观察物候现象出现的时间顺序,来确定时令,制定出物候历法”可知,物候可以确定时令,制定历法。
11.答案:不同。甲文通过诗中提及的物候,引出说明对象“诗歌中的物候”;乙文通过古人制定的物候历法,引出下文对天文历法的介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甲文开头引用杜审言的诗句,表明诗歌中会提及物候,自然而然因此本文的说明对象“诗歌中的物候”。乙文开头引用陆游的诗句,表明古时农人通过观察物候现象制定物候历法,进而提到物候历并不精确,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天文历法的介绍。因此两者所引对象并不相同。
12.答案:乙文。乙文题目是从历法角度介绍“物候”,但乙文内容侧重对“天文历法”的说明。
示例题目:天文历法的编制。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
甲文阐述了物候在我国古诗中也多有提及,标题“诗歌中的物候”很恰当。乙文则是讲物候历不够精确,因此人们制定了天文历,并对天文历进行了说明,所以标题“历法中的物候”不够准确。乙文标题应突出“天文历法的制定”相关内容。题目围绕此拟定即可。
示例:天文历法的制定
13.答案:例文:
游桃花谷
春日的风是如此温和,春日的雨是如此绵柔,春日的景亦是如此诗情画意。在这如诗般的季节,难得闲暇,我伴着父母,约来伙伴,我们沐着春风,一同前往坐落于竹林关镇的桃花谷。
桃花谷可不是浪得虚名,一跨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漫山遍野、群群簇簇的桃花,那一树一树的桃花放眼望去,像朵朵云霞,红则热烈奔放,粉则典雅端庄,白则素雅高洁,它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吸引游人的眼球。近看更是别具一番风味,含苞的,娇羞遮面;怒放的,亭亭玉立。那一朵朵一枝枝的花儿,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纷纷挤上树梢,仿佛要把自己最完美的风姿展示给众人。
沿着崎岖的盘山路漫步而上,路边芳草萋萋,鲜花遍地,清香阵阵,蝴蝶舞动。来到半山腰,歇下脚,正用心欣赏大自然的杰作,耳边突然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在如此山间,会是瀑布,还是溪流?怀揣满心好奇,循声觅去。漫步竹林间,听着哗哗流水声,沙沙竹叶响,越过层层丛林,穿过片片花海,终于找寻到水声的来源一条小溪。远看波光粼粼,四周景物倒映其中,多么像画艺精湛的大师创作的水墨画。近看溪水清澈见底,形形色色的石块平铺溪底,不时有几条小鱼在其中穿梭嬉戏,溪畔青蛙合唱着春的奏鸣曲。听着溪水叮咚,看着竹林摇曳,感受此处风光秀美,想着想着,思绪也随之飞出,追溯到千百年前的此处。想必那时,此处竹林环绕,不染市井喧嚣,与世隔绝,应当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首选地,是归隐山林不染世俗的隐逸者的风水宝地。身处其中,仿佛每个人都会油然而生对自然的赞叹,对悠然生活的无限向往。
“咱们去山顶看看吧!”万千思绪被打断,随导游一同前往山顶。重又回归那条盘山路,不到二十分钟,便到达山顶。此时已到傍晚时分,放眼望去,在余晖的映射下,整个小镇如同云端帝国,熠熠生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要求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写一篇游记。写作的自由度非常大。从小到大,我们游览过不少名胜,观赏过不少风景,要写一篇游记,自然人人都有话可说。选定写作对象时要注意:什么风景名胜让你得到的审美享受最多?让你受到的触动最大?让你的感悟最深?要写感悟最深的游记。
二、构思选材。本文题材应为记叙文。写好记叙文必须立意新颖,蕴含丰富,记事生动,抒情动人。游记应力求写出景物鲜明的特征,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对景物进行观察,要对景物进行有顺序的描写——或远眺,或近观;或鸟瞰,或仰视;或从正面看,或从侧面看;或对景物整体用全景镜头,或对景物局部用特写镜头……将景物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审美享受。写作时要表现主观情感。景物本无情感,而人的情感却是十分丰富的:喜悦、哀伤、忧愁、恐惧、愤怒……带着不同的情感去观察事物、景象,所观察的事物、景象就必然会带上不同的情感。不带主观情感的照相机似的游记,与不加剪裁的流水账似的游记一样,都会让读者生厌。例如:暑假期间去有园博园,各种花互相争艳,万物各有特点各有独特之处,所以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不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要坚信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结尾处直接表达感触,在此点题。
14.答案:连用两个“故乡”,写出了诗人离家日久,表达了诗人浓烈深厚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大意为你从故乡刚刚到京洛来,故乡的事你应了然于怀。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事情。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淡绝妙绝”。窗前着一“绮”宇,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而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15.答案:诗人离家日久,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所以说“以微物悬念,含悠扬不尽之致”。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王维深谙五言绝句篇幅短小,宜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艺术特点,将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点情怀。尤其是“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这两句,诗人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他将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正是在这净化得无法再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说得颇中肯。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皆讽时之病”句意:都讽谏时俗的弊病。病:弊病。
故选A。
17.答案:(1)如果贬黜他们,这是封住他们的口,不是用来彰显皇上高尚品德的做法。
(2)开始修筑堤坝保护钱塘湖,用钱塘湖蓄洪和放水,灌溉千顷农田。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若(如果),黜(贬黜),是(这是),钳(封住),非(不是),所以(用来),发扬(彰显)”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筑堤(修筑堤坝),捍(保护),钟(蓄洪),溉(灌溉)”要理解正确。
18.答案:两文都表现了白居易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忧国忧民的品质。本文中,白居易因旱情严重,建议乞请全部免除江、淮两赋,以救助逃荒的饥民,并多放出一些宫里人,节约钱财和军饷;对三次大赦没有得到宽免的人,白居易又上奏请求赦免他。《卖炭翁》则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本文还体现了白居易敢于直谏、刚正不阿的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第二段“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赈灾。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以省赀饷”可知,在元和四年,天子因旱情严重,下诏适当减免借贷,赈济、解除灾害。但白居易见诏文细节不够具体详备,便建议请求全部免除江、淮两地赋税,来救助逃荒的饥民,这体现了白居易体恤民情,为百姓请求朝廷免除百姓的赋税;
结合第二段“有囚更三赦不得免。又奏言:‘父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可知,白居易怀有仁爱之心,向皇帝申明,父亲死去妻子改嫁,债务没有偿还的日期,囚禁没有休止的日子,以此来请求完全赦免他们,并且一共上奏十余次奏章,来请求皇帝赦免囚犯;
结合第四段“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可知,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开始修筑堤坝保护钱塘湖,用钱塘湖蓄洪和放水,灌溉千顷农田,同时又治理疏通了李泌六井,使百姓的饮用之水有所依赖。这说明白居易在任职期间,兴修水利工程,为老百姓办了一些实事。据此可知,白居易具有敢于直谏、刚正不阿的品质,他关心百姓,为百姓做实事,具有关心同情劳动人民,忧国忧民的品质;
结合《卖炭翁》可知,诗歌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据此概括作答。
19.答案:c;a;d;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A.《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自清评价《离骚》善用神话和动植物的臂喻,表达鲜明爱憎,故选c;
B.《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著,造字和用字六个条例以及汉字的演变。朱自清评价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文字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故选a;
C.《左传》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54年(鲁悼公14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史学钜编,在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朱自清认为《左传》辞令叙述意味深长,战争描写有声有色,故选d;
D.《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史书,记录了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期,共三千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朱自清评价《史记》实录历史自见善恶,汇集百家成一家言,故选b。
20.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A.句意:通过复习旧有知识,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新的理解和体验,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该句讲的是学习方法,与保尔特质无关;
B.句意:贫贱的地位,不能改变其节;强暴的压力,不能挫伤其志。该句体现了人的操守、意志坚强,不受贫贱、威武的影响,符合保尔的特质;
C.句意: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该句体现的是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人老心不老,与保尔特质无关;
D.句意: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该句体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品质,符合保尔的特质。
故选BD。
21.答案:①指作者登阁前一晚暴雨如注、十分恶劣的天气。②指天一阁所经历的动荡沧桑的历史。③指中国文化艰苦悲怆的保护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根据第②段“但是,就在头天晚上,台风袭来,暴雨如注,整个城市都在柔弱地颤抖。第二天来到天一阁时,院子全是一片汪洋,重重砖墙间透出湿冷冷的阴气。我只好脱掉鞋子,高一脚低一脚地向藏书楼走去”可知,“风雨”指作者登阁前一晚暴雨如注、十分恶劣的天气;
根据第⑤段“但天一阁真正堪称悲壮的历史,始于范钦死后。我不知道保住这座楼的使命对范氏家族来说算是一种荣幸,还是一场延绵数百年的苦役”可知,“风雨”还指指天一阁所经历的动荡沧桑的历史;
根据第⑨段“天一阁一次次被大规模地修缮和充实,现在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可知,“风雨”又指中国文化艰苦悲怆的保护过程。
22.答案:钱绣芸无缘看书体现了登楼规定的严苛,引发对珍贵典籍是“藏”还是“传”的思考;黄宗羲登楼看书体现了范氏家族高尚的文化品格和闪耀的人格。二者共同体现了范式家族对藏书的守护和对天一阁的坚守。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根据上文第⑤段“范钦和他的继承者们给家族制定了一个严苛的规定,严禁子孙无故开门、私领亲友入阁等,开阁门必得各房一致同意”“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芸是一个酷爱诗书的姑娘,为登天一阁读书而嫁入范家。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成了范家媳妇之后还是不能登楼,最后郁郁而终”和下文“从范氏家族的立场来看,不准登楼,不准看书,委实也出于无奈。只要开放一条小缝,终会裂成大隙。但是,永远不准登楼,不准看书,这座藏书楼存在于世的意义又何在呢?这个问题,每每使范氏家族陷入困惑”可知,钱续芸无缘看书体现了登楼规定的严苛,引发对珍贵典籍是“藏”还是“传”的思考。
根据“就在这时,传来消息,大学者黄宗羲想要登楼看书,他与范氏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照理是严禁登楼的,但他的人品,气节和学问深受国人钦佩。于是,范氏各房竟一致同意黄先生登楼。这件事是范氏家族文化品格的一个验证,这里有选择,有裁断,有一个庞大的藏书世家的人格闪耀”可知,黄宗羲登楼看书体现了范氏家族高尚的文化品格和闪耀的人格。据此可知,这两个事例共同体现了范式家族对藏书的守护对天一阁的坚守。
23.答案:①“缓步登楼”的行为,含蓄写出作者对藏书人的敬重和对中国文化的崇敬之情。②以问句的形式引发思考:当代读书人,该如何承担保护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耐人寻味。③以“登阁”照应开头的“登楼”,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解析: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
“登阁时我的脚步非常缓慢,我不断地问自己: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一句“缓步登楼”的行为,根据第②段“我知道,历史上的学者要进天一阁看书是难乎其难的”和第③段“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悲怆的中国文化奇迹”可知,这一行为含蓄地写出作者对藏书人的敬重和对中国文化的崇敬之情。“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以问句的形式引发思考;当代读书人,该如何承担保护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耐人寻味,深化主旨。另外,以“登阁”照应开头的“登楼”,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24.答案:C。理由:①内容联系更紧密:文章既写了作者冒着风雨去天一阁的艰难过程,也写出了范式家族保护藏书的艰苦历程,体现了“苦旅”。②主题更契合,聚焦藏书这一领域,写出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契合了“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学生需根据书名的含义,结合文章的内容、主旨分析作答。
《何谓文化》一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阐释文化的含义,《行者无疆》一书的内容应该是记写作者的旅游见闻,《文化苦旅》一书的内容应该是表现作者对文化的思考与见解。
文章既写了作者冒着风雨去天一阁的艰难过程,也写出了范式家族保护藏书的艰苦历程,体现了“苦旅”,本文聚焦藏书这一领域,写出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契合了“文化”。所以内容和主题都与“文化苦旅”的含义联系紧密,因此,本文出自《文化苦旅》一书。
25.答案:④②③①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
根据句前“怎样才能巧妙应对呢”可知,④句“前提是……”应为首句,是应对提问质疑的第一要素;②句“如果是一般询问”③句“如果面对一些特殊场合”可知,这两句话是对首句中“理解其用意”的解释,按照“一般——特殊”顺序解说,所以②③相连;①句指明学习的方法,为尾句。
故答案为:④②③①。
26.答案:①针锋相对;②自嘲自考;③转移话题;④巧换概念;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根据“陈元方毫不示弱,反击对方无信无礼”可知,当友人不友善时,元芳大胆回击,应对技巧是:针锋相对。
②根据“吕蒙风趣地说应该对自己刮目相看”可知,在面对鲁肃的惊讶时,吕蒙大大方方的回答应对自己用发展眼光看待,应对技巧是:自嘲自夸。
③根据“当六一公公问‘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时,双喜却说他吓跑了自己的虾”可知,双喜在面对六一公公质问时选择逃避话题,应对技巧是:转移话题。
④根据“庄子暗自改换‘安’的意思,取得辩论胜利”可知,辩论时偷换概念取得胜利,应对技巧是:巧换概念。
27.答案:示例:①吃的饭总是很快消化了,难道是白吃了?
②药最苦了,为了治病,还不是得吃吗?
③是不是只有一次次地浇水、施肥,才能使小树越来越高?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理解与运用。学生需根据留言内容和要求“比喻的方式”巧妙回应。
①针对“读的书总是很快就会忘掉,岂不是白读了”可回应为:生病时吃的药很快就会消化完,难道是白吃了?
②针对“不是我不爱读书,是有的书实在太难读了”可回应为:难道不是越难走的路,越能使人成功吗?
③针对“读书对写作文到底有没有帮助”可回应为:成功不是一蹴而就,难道不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
A.《离骚》
a.一部划时代的字书,一切古典的工具。
B.《说文解字》
b.实录历史自见善恶,汇集百家成一家言。
C.《左传》
c.用神话和动植物的臂喻,表达鲜明爱憎。
D.《史记》
d.辞令叙述意味深长,战争描写有声有色。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案例
技巧
当伙伴惊讶“不知木兰是女郎”时,木兰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加以巧妙解答。
巧设比喻
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陈元方毫不示弱,反击对方无信无礼。
①
当鲁肃惊叹“非复吴下阿蒙”时,吕蒙风趣地说应该对自己刮目相看。
②
当六一公公问“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时,双喜却说他吓跑了自己的虾。
③
当惠子笃定“子之不知鱼之乐”时,庄子暗自改换“安”的意思取得辩论胜利。
④
当先驱传令“天子且至”时,军门都尉如实回应军中只闻将军令。
据实作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诗歌鉴赏,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问题,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