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进化论认为人类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人类与类人猿分界的标志是( )
A.大脑越来越发达B.产生并使用语言
C.会使用工具D.能进行直立行走
二、单选题
2.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生命的形成仅由母体的生殖系统完成
B.新生命的孕育从婴儿出生开始
C.睾丸和卵巢既是生殖器官又是性腺
D.胚胎发育的场所是输卵管
三、单选题
3.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女性出现的第二性征有( )
①出现月经
②喉结突出
③乳腺增大
④骨盆宽大
⑤卵巢和睾丸增重
⑥出现遗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
四、单选题
4.如图为简易改良的食物能量测定器示意图。下列对该实验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对该实验进行重复实验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
B.透气孔可以为食物的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圆柱状桶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D.测得的食物中的能量高于其真实储存的能量
五、单选题
5.合理营养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如图所示,下列饮食习惯及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V类食物可提供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糖类
B.多吃Ⅳ类食物可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C.I类食物贮存的能量最多,可以多吃
D.多摄入Ⅱ、Ⅲ类食物可补充蛋白质,增强免疫力
六、单选题
6.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①②③④⑤能保证管道畅通是因为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C.③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软骨会遮住③以防食物入④
D.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七、单选题
7.学校开展体质健康检测时,常用肺活量来反映肺功能的强弱。测定肺活量过程中尽力吸气时( )
A.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胸廓扩大B.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大
C.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胸廓缩小D.胸骨和肋骨上升,膈顶上升
八、单选题
8.下列描述不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鼻腔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B.肺由大量肺泡构成,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大大增加了运输氧气的面积
D.动脉血管的管壁厚、弹性大,利于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
九、单选题
9.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血管①是动脉,内流静脉血
B.血管②是毛细血管,可观察到其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C.血管③是静脉
D.用湿棉絮包裹小鱼鳃盖及躯干,以保证小鱼呼吸
一十、单选题
1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田间的禾苗需要河水的浇灌,人体内的细胞也需要得到血液的“滋润”。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B.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C.血液循环都是从心室出发,到同侧心房终止
D.血小板具有加速凝血的作用
一十一、单选题
11.某O型严重贫血患者急需输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只需输入血浆B.应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
C.紧急时可缓慢输入少量AB型血D.以输O型血为原则
一十二、单选题
12.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A.甲图中,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B.乙图中,心室收缩,心房舒张,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C.丙图中,心房心室均收缩,血液充满四个心腔
D.心脏工作过程中,心脏内的瓣膜总是交替开闭的
一十三、单选题
13.人体对营养物质进行消化时,下列营养物质、消化场所、消化后的产物对应一致的是( )
A.淀粉——口腔——葡萄糖B.蛋白质——小肠——氨基酸
C.脂肪——肝脏——脂肪酸D.淀粉——小肠——麦芽瘤
一十四、单选题
14.有些科学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下表中的概念符合如图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A.AB.BC.CD.D
一十五、单选题
15.6月6日为世界爱眼日,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预防近视的是( )
①看书写字时光线越强越好
②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
③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④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就应休息远眺几分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一十六、单选题
16.当你在放松听音乐时,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外耳道→①→听小骨→②→③→大脑的一定区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鼓膜,可以把声波转化为振动
B.②是听觉感受器——耳蜗,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C.③代表听觉神经,能够传递神经冲动
D.听见音乐是一种简单的反射活动
一十七、单选题
17.人的各种动作的完成离不开神经元,如图为神经元模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
C.能够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D.2是轴突,3是树突,4是神经末梢
一十八、单选题
18.研究发现,中学生在晚上10时前入睡,且睡足9个小时,更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要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B.胰岛素
C.生长激素D.性激素
一十九、单选题
19.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的影响
B.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的运输主要靠血液循环
C.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D.神经调节不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二十、单选题
20.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减塑捡塑”,呼吁我们用行动来保护地球。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用过的塑料袋乱扔B.用纸吸管代替塑料吸管
C.外出旅游自带洗漱用品等D.少点外卖,选择“无需餐具”
二十一、读图填空题
21.如图是小亮整理的关于消化系统中,部分营养成分在消化道中各部位的消化程度,及小肠结构“图解笔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成分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它们初步消化的器官分别是_______,能同时食道对它们起作用的消化液有_______。
(2)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_______,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二是用_______分解大分子物质。
(3)经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④⑤⑥经过消化道小肠处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至少需要穿过_______层细胞。
(4)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二十二、读图填空题
22.人体每天都要由泌尿系统形成和排出尿液,以调节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清除代谢废物。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射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②③④所示结构组成的______________,是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2)正常情况下,流经④后的液体与②中液体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含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图乙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调节过程。由图分析知,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各部分中,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______________壁内。
(4)图乙中①和②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因故损伤了①的成年人,造成②向下的神经通路也受影响,而脊髓不受影响,此时,最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有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或“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5)婴幼儿经常尿床,原因是___________发育尚未完善,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弱。
二十三、读图填空题
23.人体是各器官、系统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和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经过e吸收的葡萄糖,由血液运输到大脑的组织细胞过程中最先到达的心腔是___________。
(2)血液中的葡萄糖最终在胰腺中胰岛分泌的___________的调节下可以迅速进入组织细胞,现在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___________(填“注射”或“口服”)该物质进行治疗。
(3)下列A、B、C过程都是神经调节的结果,其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闻到美食→神经系统→口腔→唾液
B.听到美食→神经系统→胃一胃液
C.吃到美食→神经系统→胰腺→胰液
(4)图中兼具排泄和调节体温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填字母),二氧化碳和少量水蒸气可以通过___________系统排出人体。
二十四、读图填空题
24.医务人员在某次事故救援中发现徐阿姨腰部被重物压住,头面部未见明显损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搬走她身上的重物,然后对其进行诊断和救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其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她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其脑受伤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
(2)医生用小橡皮锤迅速敲击其膝盖下方的韧带,发现小腿会不由自主地向前弹起。请用标号和箭头写出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___________,其中⑥属于___________(填“脑神经”或“脊神经”)。
(3)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或电脑,容易使图中的①___________的凸度过大甚至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像落在③___________的前方,形成近视,可配___________(填“凹透镜”或“凸透镜”)进行矫正。
二十五、实验题
25.有资料显示,长时间在噪声85分贝以上的环境中生活,耳蜗会持续受到噪声的刺激,引起听力下降,此外高分贝噪声还会使人暴躁、易怒,情绪不受控制:为了验证噪音的影响,某人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用6只体型大小、健康状况均相同的小鼠,随机分成A、B、C三组,放到相同的密闭装置中(装置是透明的,可随时观察小鼠的活动状态);
②把电铃声音控制在40分贝左右,进行15分钟的适应环境的过程;
③15分钟后,将A装置中电铃的声音控制在55分贝(住宅区白天环境噪声音量最高分贝)以内,将B装置内电铃的声音控制在85分贝,将C装置内电铃的声音控制在115分贝,时间均为30分钟;
④每隔5分钟观察三个装置内小鼠的活动状态,记录如表所示;
⑤把三组小鼠取出,放在安静环境中,利用音叉测试它们对声音的反应。
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做法有助于控制___________。
(2)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记录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当噪声音量超过一定的范围(如85分贝~115分贝),会影响小鼠的___________系统,使小鼠的情绪不稳定,而且噪声音量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产生的影响越___________(填“大”或“小”)。
(4)进行步骤⑤时,发现如果使音叉发出音量相等的声音,A组小鼠听到后立刻跑开;B组小鼠反应较为迟钝,音叉持续发声2分钟后才全部跑开;C组小鼠在音叉发声的限定时间内没有任何反应。这种现象说明噪声会对听觉产生___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影响,且噪声越大,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5)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减少噪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学会用火。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所以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C
解析:A.人的生殖和发育要经过精子、卵细胞的结合,因此也与男性生殖系统有关,A错误。
B.由分析知,人类新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而不是婴儿,B错误。
C.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腺和主要性器官,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能分泌雄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腺和主要性器官,能够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细胞;可见睾丸和卵巢既属于生殖器官又是性腺,C正确。
D.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位置在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①出现月经,是女性的第二性征,①正确;
②喉结突出,是男性的第二性征,②错误;
③乳腺增大,是女性的第二性征,③正确;
④骨盆宽大,是女性的第二性征,④正确;
⑤卵巢和睾丸增重,是男女青春期最突出的特征,属于第一性征的变化,⑤错误;
⑥出现遗精,是男性的第二性征,⑥错误。
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A正确。
B.燃烧需要氧气,所以透气孔可以为食物的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B正确。
C.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食物燃烧时应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圆柱状桶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C正确。
D.实验所测得的数值往往小于其真实数值,原因是食物燃烧时有热量的散失或燃烧不充分等,D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A.V类食物是谷类,含有较多淀粉(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故A正确。
B.Ⅳ类食物是果蔬类,新鲜果蔬含维生素和无机盐较多,故B正确。
C.Ⅰ类油脂类含丰富的脂肪,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体内;依据平衡膳食宝塔,脂肪虽然贮存能量最多,但不可多吃,多吃容易导致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故C错误。
D.Ⅱ奶制品、Ⅲ肉类含蛋白质较多,多吃这两类食物能补充蛋白质,因为体内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所以补充蛋白质可增强免疫力,故D正确。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⑥肺位于人体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可见,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①鼻一②咽一③喉一④气管一⑤支气管一⑥肺,B正确。
C.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咽,然后,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而食物进入食道。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④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C错误。
D.②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D正确。
故选C。
7.答案:B
解析:A.膈肌和肋间肌舒张时,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完成呼气,故A错误。
B.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气压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完成吸气,故B正确。
C.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胸廓体积扩大,故C错误。
D.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胸骨和肋骨上升,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鼻毛能阻挡灰尘,鼻腔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进入肺内的气体,A不符合题意。
B.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数目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B不符合题意。
C.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大大增加了运输氧气的面积,这些特点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C符合题意。
D.动脉血管的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血液速度最快,利于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A
解析:A.血液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可见,血管①是动脉,内流动脉血,A错误。B.毛细血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结合题图可知,血管②是毛细血管,可观察到其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B正确。C.血液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结合题图可知,血管③是静脉,C正确。D.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应该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鰓盖和躯干部,并且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小鱼正常呼吸,D正确。故选A。
10.答案:C
解析: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综上所述,血液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保护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游走于组织细胞之间,吞噬病菌,其功能是防御疾病;当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可见,血液循环都是从心室出发,到对侧心房终止,C符合题意。
D.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会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处血液的凝固;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堵塞伤口而止血。可见,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某急需输血的是严重贫血O型血患者,需输入O型血红细胞悬液,A错误。
B.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可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B错误。
C.AB血型可以接受少量A、B、O型血,O型血可以输给A、B、AB血型的人。所以,该患者是O型,不能输入AB型血,C错误。
D.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可以给该患者输O型血,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图甲表示左右心房收缩,左右心室舒张,血液被压入心室。图乙表示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压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左、右心房同时舒张,血液流回心房。图丙表示心房、心室均舒张,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 C。
13.答案:B
解析:A.淀粉最先被消化,在口腔中可以被唾液淀粉酶分解麦芽糖,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A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B符合题意。
C.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C不符合题意。
D.淀粉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最终变成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c肾单位包括b肾小体和a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不符合题图,A错误。
B.人体的c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a口腔、咽、食道、b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不符合题图,B错误。
C.c调节分a神经调节和b激素调节,其中a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b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调节产生影响,不符合题图,C错误。
D.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c腺体,胰腺的内分泌部有a胰岛,是b内分泌腺,符合题图,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①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较强的阳光下看书写字,对眼睛不利,①错误;
②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有利于缓解眼疲劳,②正确;
③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③正确;
④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就应休息远眺几分钟,④正确。
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A.①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保持鼓室内外的气压平衡,A正确。
B.②是耳蜗,是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
C.③代表听觉神经,能够传递神经冲动,C正确。
D.听见音乐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这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D错误。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A.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B正确。
C.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C正确。
D.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则3是轴突,2是树突,4是神经末梢,D错误。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 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学生入睡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9时到10时之间,并睡足9小时,这有利于学生在晚上能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故选:C。
19.答案:D
解析:ACD.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的调节,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以神经调节为主,激素调节为辅,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AC正确,D错误。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内,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运输,B正确。
故选D。
20.答案:A
解析:A.用过的塑料袋乱扔,不利于落实“减塑捡塑”,污染环境,不利于保护环境,A符合题意。
B.用纸吸管代替塑料吸管,可以减少塑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外出旅游自带洗漱用品等,可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少点外卖,选择“无需餐具”,有利于减少塑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1)口腔、胃、小肠;肠液和胰液
(2)消化;消化酶
(3)2
(4)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很多皱襞和绒毛,这样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解析:(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成分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它们初步消化的器官分别是口腔、胃、小肠,能同时食道对它们起作用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
(2)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并且是同时进行的。因此,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二是用消化酶分解大分子物质。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因此,经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④⑤⑥经过消化道小肠处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至少需要穿过2层细胞。
(4)通过(3)分析可知,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包括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很多皱襞和绒毛,这样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22.答案:(1)肾单位
(2)葡萄糖;②中的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会被重新吸收会血液
(3)膀胱
(4)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5)大脑皮层
解析:(1)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④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②肾小囊、③肾小球组成。
(2)当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②肾小囊腔形成原尿。②肾小囊中的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④肾小管中的尿液和②肾小囊中的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
(3)膀胱内有感受压力的感受器,当膀胱内充满尿液时,膀胱的内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传到排尿中枢,产生尿意,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到膀胱,引起排尿反射,故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各部分中,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壁内。
(4)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里,受大脑皮层控制;因故损伤了①的成年人,造成②向下的神经通路也受影响,脊髓产生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但是低等神经中枢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弧还是完整的,因此,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5)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里,受大脑皮层控制。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同时也有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的环境下,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引起排尿反射,如果环境不适宜,大脑就暂时抑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不排尿。婴幼儿因大脑的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抑制能力较弱,会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3.答案:(1)右心房
(2)胰岛素;注射
(3)B
(4)g;呼吸
解析:(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途经小肠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所以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在进入血液的d胰岛素的调节下,迅速进入组织细胞,被消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胰岛素是蛋白质,用于治疗糖尿病病人,如果口服胰岛素,在胃里会被胃蛋白酶分解,降低药效,所以只能注射。
(3)人类特有的反中枢是语言文字中枢,也就是只有人类可以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做出反应,闻到在嗅觉中枢,吃到在味觉中枢,只有听到在语言文字中枢,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中①肺,②是肾脏,因为血液过滤产生原尿后一部分重新吸收进入血液,所以②是肾脏。③皮肤,皮肤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作用,通过活动g完成的。二氧化碳和少量水蒸气可以通过①肺的呼吸运动排泄出去,只有呼吸运动的水是气态的。
24.答案:(1)小脑
(2)④→⑥→⑧→⑦→⑤;脊神经
(3)晶状体;视网膜;凹透镜
解析:(1)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是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因此受伤的病人,闭眼时手指不能准确地指正自己地鼻尖,不能协调动作,是小脑受伤的缘故。
(2)医生用小橡皮锤迅速敲击其膝盖下方的韧带,发现小腿会不由自主地向前弹起,反射路线是:④感受器→⑥传入神经→⑧神经中枢→⑦传出神经→⑤效应器,因此是④→⑥→⑧→⑦→⑤,其中⑥是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
(3)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凸度变化,近处的物体像才能够落在视网膜上,看清物像。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或沉溺于上网打游戏,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①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25.答案:(1)变量/单一变量
(2)噪音对听觉有影响吗
(3)神经;大
(4)不利
(5)加强绿化,形成屏障
解析:(1)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因此该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选用6只体型大小、健康状况均相同的小鼠,随机分成A、B、C三组,放到相同的密闭装置中。
(2)本实验的变量是不同分贝的噪音,所以探究大问题是:噪音对听力有影响吗?
(3)噪音在55分贝持续30分钟,小鼠四处走动;85分贝,小鼠表现为烦躁;噪声音量超过一定的范围(如85分贝~115分贝),小鼠四处蹦跳。说明噪音会影响小鼠的神经系统,使小鼠的情绪不稳定,而且噪声音量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产生的影响越大。
(4)步骤⑤把三组小鼠取出,放在安静环境中,利用音叉测试它们对声音的反应。A组小鼠听到后立刻跑开;B组小鼠反应较为迟钝,音叉持续发声2分钟后才全部跑开;C组小鼠在音叉发声的限定时间内没有任何反应。这种现象说明噪声会对听觉产生了不利影响,噪音越大,影响越大。
(5)由于绿色植物可以减低噪音,所以在噪音大的地方,加强绿化,降低噪音。
选项
a
b
c
A
肾小管
肾小体
肾单位
B
口腔
胃
消化系统
C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调节
D
胰岛
内分泌腺
腺体
组别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30分钟
A
平静
平静
四处走动
四处走动
四处走动
四处走动
B
平静
开始
走动
走动速度变快
快速不停
地走动
无目的的四处快速走动
有烦躁的表现
C
平静
走动速
度较快
快速的
走动
走动速度
更快
开始有烦躁的表现
急躁地四处蹦跳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3页。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评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评试卷(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合理营养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