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同步练习)苏教版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全等三角形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全等三角形教学课件ppt,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全等三角形,全等图形,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SAS,ASA,AAS,SSS,尺规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熟练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会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
2. 通过推理和证明,学会探究复杂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平分已知角、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已知两边及夹角、两角及夹边、三边作三角形; 已知斜边及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
考点一 全等图形识别
例(2021秋·河北保定·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图形:①两个正方形;②每边长都是 的两个四边形;③每边都是 的两个三角形;④半径都是 的两个圆.其中是一对全等图形的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提示:根据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结合各项说法作出判断即可.
1.(2022秋·八年级单元测试)下列个图形中,是全等图形的是( )
A.a、b、c、d B.a与b C.b、c、d D.a与c
2.(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试在下列两个图中,沿正方形的网格线(虚线)把这两个图形分别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
考点二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例1(2023·浙江·八年级假期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B.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提示: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即可得到答案.
1.(2023·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已知△ABC≌△DEF,且∠A与∠D是对应角,∠B和∠E是对应角,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C与DF是对应边 B.AC与DE是对应边C.AC与EF是对应边 D.不能确定AC 的对应边
AB与BA,BC与AD
考点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2021·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如图,△ABC≌△DEC,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点B和点E是对应顶点,过点A作AF⊥CD ,垂足为点F,若∠BCE=65°,则∠CAF的度数为( )A.30° B.25° C.35° D.65°
解:∵△ABC≌△DEC,∴∠ACB=∠DCE,∴∠ACB-∠ACE=∠DCE-∠ACE,即∠ACF=∠BCE,∵∠BCE=65°,∴∠ACF=∠BCE=65°,∵ AF⊥CD ,∴∠AFC=90°,∴∠CAF=90°-∠ACF=25°.
2.(2022秋·山东泰安·九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正方形的网格中,∠1+∠2+∠3十∠4+∠5等于( )A.175° B.180° C.210° D.225°
解:∵∠1和∠5所在的三角形全等,∴∠1+∠5=90°,∵∠2和∠4所在的三角形全等,∴∠2+∠4=90°,而:∠3=45°,∴∠1+∠2+∠3十∠4+∠5=225°.
提示:此题需要分类讨论.
全等三角形性质的“两点应用”:(1)求线段: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以利用这一性质直接确定对应边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间接求解相关线段的长度等问题;(2)求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以利用这一性质直接确定对应角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间接求解相关角的度数等问题.
考点四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例1(2019·南京期末)在△ABC和△DEF中①∠A=∠E、AB=EF、∠C=∠D;②∠A=∠D、AB=EF、∠B=∠E;③∠A=∠F、AB=DF、∠B=∠D;④∠A=∠F、AB=EF、CB=ED;⑤∠A=∠D、∠B=∠E、BC=EF.其中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④⑤ D.①③
1.(2022秋·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已知∠1=∠2,AB=AD,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ADE,并加以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只需添加一个条件);
解:(1)添加的条件可以为:∠ACB=∠AED或AE=AC或∠D=∠B(任选一个即可).
2.(2023秋·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BE=CF.(1)图中有几对全等的三角形?请一一列出.
解:(1)3对.分别是:△ABD≌△ACD;△ADE≌△ADF;△BDE≌△CDF.
(2)选择一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进行证明.
考点五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综合运用
例1(2018·兴化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D=FC;
(2)求证:AB=BC+AD;
(3)若∠ABC=50°,求∠F的度数.
1.(2018春·江苏·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已知:如图, AB=AE ,AC=AD,∠BAE=∠CAD .求证:BC=ED.
2.(2023春·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和小颖想用绳子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他们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点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DE 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1)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2)你还有别的不同的方法吗?(可以使用直角工具)请写出具体方法,并说明理由.
解:(2)方法:在地面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点B的点C,连接AC,BC,使∠ACB=90°,然后在AC的延长线上确定点D,使CD=AC,连接BD并测量BD的长度,BD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全等模型一--手拉手模型
拓展探究:如图2,把Rt△ACD绕点C逆时针旋转,线段AE、BD交于点F,则AE与BD之间的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1.(2022秋·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分别以AB、AD为边作等边△ABE和等边△ADF,分别连接CE,CF和EF,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个数是( )①△CDF≌△EBC;②△CEF是等边三角形;③∠CDF=∠EAF;④CE∥DFA.1 B.2 C.3 D.4
全等模型二--一线三等角模型
解:(2)直线m在绕点A旋转一周的过程中,BD、DE、CE存在3种不同的数量关系:DE=BD+CE,DE=BD-CE,DE=CE-BD.如图1时,DE=BD+CE,如图2时,DE=BD-CE,如图3时,DE=CE-BD,(证明同理)
(3)如果“条件中”的“BD⊥直线m,CE⊥直线m , AB⊥AC”改为“∠BDA=∠AEC=∠BAC”,其他条件不变,请问△BDA与△AEC还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如图,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B=∠E=60°,∠ACF=60°,且AB=CE. 求证:AC=CF.
2. 已知CD是经过∠BCA的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的两点,且∠BEC=∠CFA=∠α. (1) 若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且点E、F在射线CD上,请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 如图①,若∠BCA=90°,∠α=90°,探索线段EF、BE、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 如图②,若0°<∠BCA<180°,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关系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α+∠BCA=180°
(2) 如图③,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α=∠BCA,请写出线段EF、BE、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延长AD至点E,使DE=AD,再连接 ,可证△ACD≌△EBD,从而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直接写出范围即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
常用辅助线--倍长中线法
解:(1)由题意,AD=DE,BD=CD,∠ADC=∠EDB,∴△ACD≌△EBD,∴BE=AC=6,∴AB-AC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实数复习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平方根,立方根,概念和表示方法,近似数,−1038,解方程,考点八近似数,49×10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3.1 勾股定理复习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勾股定理,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北偏东50°,连接AC,x24,折叠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