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常德汉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周灭商之后,姜太公吕尚因功受封于齐,对当地少数民族“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使得“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这反映了分封制
A.突出异姓功臣政治影响力B.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源于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D.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政治认同
2.柏拉图认为,理想国中应实行的政体形式是“贤人政治”,理想国中的人分为四等:护 国者、哲学家、士兵、劳动群众,他们分别是神用金、银、铜、铁创造出来的。孔子主张“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据此可知,柏 拉图和孔子的观点都 ( )
A.损害了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B.认为道德原则是恰当行使权力的前提
C.认为等级制度比道德原则更为重要D.成为当时国家的正统信条和官场哲学
3.孝文帝改革时期制定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定期发放,不允许自筹。同时,加大反贪力度,树立御史台权威。这样做
A.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会导致北魏政治的动荡
C.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D.利于鲜卑政权的封建化
4.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B.中央政府权力减弱
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
5.阅读下表。表中内容反映了北宋( )
北宋部分年份财政收入情况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工商业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
C.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D.战乱破坏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6.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番薯、番茄、番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华夷观念不断固化B.对外政策日趋保守
C.贸易体系逐步转换D.小农经济不断解体
7.“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这说明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
A.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B.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C.建构了现代政党政治D.发生权力集团的内讧
8.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设立学堂选官制度。但在1908年底,为了庆祝翌年宣统帝即位,照例开设了举荐孝廉方正特科,1909年按惯例又举行了拔贡考试。这反映了( )
A.中体西用影响科举停废B.传统观念制约官制变革
C.统治阶层无意推进改革D.新式教育受到民众抵制
9.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首次发行第一套统一货币,被称为苏区货币。如图的五分券中间有梭标、镰刀、锤子、红旗等组合图案,对该纸币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稳定了边区的金融秩序B.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需要D.有利于抵制法币的渗透
10.1982年,国家机构改革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部门改为经济组织。国务院工作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 这( )
A.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新突破B.适应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需要
C.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D.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阶段:新中国成立,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以及一些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B.②阶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亚非会议召开,与亚非国家建交形成了新热潮
C.③阶段: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以及中日正式建交等,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D.④阶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着外交政策调整,中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2.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先后颁发自治特许证达25个。他的儿子腓力二世(1180—1223年在位)先后对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颁发特许证,追认它们的特权,准许它们成立自治的公社。国王此举意在( )
A.发展城市经济以扩大税源B.赢得城市支持以加强王权
C.与教皇争夺城市的控制权D.打击地方的分裂割据势力
13.据学者研究,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日本白银开始成规模地流入中国,此后不久日本银和美洲银合流流入中国,数额急剧增加,至1600年前日本银年均流入中国的数额为33.75-48.75吨,美洲银年均数额为20.8吨。这主要是由于
A.明后期推行赋役折银B.国内商品经济走向兴盛
C.白银货币化进程加速D.隆庆开关推动外贸活跃
14.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将北美土著居民划分为“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20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多元文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印第安人形象又变身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印第安人”。这种现象( )
A.反映文化的剧烈冲突B.体现对印第安人的压迫逐渐根除
C.基于长期的文化偏见D.说明对印第安人的认识趋向客观
15.马克思写道:“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革命结束于1649年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英国的建立
B.英、俄、普君主干涉法国革命旨在维护自身封建专制统治
C.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
D.英、法革命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16.下图(图四)是发表于1943年5月19日的漫画《命运已定》。有关该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三巨头正在商讨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等事宜B.德军已经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C.德国第六集团军已全军覆没D.此时“霸王行动”正在进行
二、材料解析题:(52 分)
17.(16分)【中国近现代退休制度】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的“老有所终”的“大同世界”观相结合,使西方社会福利思想逐步被国人所接受。其中,退休养老作为社会福利保障的重要环节,颇受各界关注。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领域,从业人员的增长、教育内容的改革使大学面临着人才更迭的问题。为保障年老教职员的生活和权益,提出并制定退休制度是必然之举。1917年5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发《国立大学教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其中首次提及了国立大学教职员的退休问题,对教职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摘编自田正平《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职员退休制度研究》
材料二 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工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中规定男干部的退休年龄为60岁,女干部为55岁,女工人和女职员为50岁。建国以后60多年我国的退休政策一直没变,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稳定性。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观念认为,为了实现男女平等的目标,国家政策应对女性进行倾斜,保护女性特殊权益,以达到事实上的男女地位的平等。
——摘编自刘秀红《男女同龄退休政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立大学教职员退休制度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退休制度的特点。
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1569条。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曾两度着手起草《民法典草案》,但均因“左”倾政治运动,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0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法典编纂过程的特点,简析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并分析改革开放后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意义。
1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考古学家马衡在日记中多次记录了故宫博物院在1949年集中接待“工农兵”参观的活动,如1949年2月11日,故宫博物院停止日常参观,改为特别接待解放军和民主人士参观;2月12日,北平各界庆祝解放大会召开的当天,故宫博物院开始分批接待万余名解放军参观;等等。1949年3月,在接管北平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大会上,军代表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博物馆主体的“人民性”转向。1949年3月2日,军管会在接管北平历史博物馆时,明确了该馆今后的任务和方向:按社会发展规律组织新的中国历史陈列,把博物馆变成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教育机构。
近年来,我国经济类、军事类、政法类、民族民俗类和科技类博物馆数量快速增加,逐渐形成国家办、部门办、行业办、集体办、私人办的办馆格局。2005年,文化部颁发《博物馆管理办法》;2008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的质量认证工作;2010年,上海召开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
——摘编自徐玲《论新中国初期博物馆的“人民观”》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特点。
年代
户数
永业田(奇)
口分田(亩)
应受
已受
未受
应受
已受
未受
天宝元年(742年)
43
1180
1075
105
4820
757
4063
大历四年(769年)
18
540
449
1
1790
541
1249
农业收入(万贯)
农业占比
工商业收入(万贯)
工商业占比
宋至道三年(997年)
2321
65%
1238
35%
宋熙宁十年(1077年)
2162
30%
4911
70%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姜太公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 一方面促进其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而根据材料“人民多归齐”可知,当地少数民族对齐国有政治认同,D项正确;材料中讲的是姜太公在封国内部实行良好的民族和经济政策,壮大了齐国国力,与异姓功臣政治影响力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周王室,只是吕尚在自己封地的管理,且分封制下中央也没有形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B项;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的制度,被分封的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周天子并没有直接控制的权力,与民族矛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B
【详解】本题考查柏拉图和孔子的思想。柏拉图和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 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也没有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都主张强化等级制度,维持贵族特权,所 以,并不会损害当时的阶级社会,故A项错误;柏拉图的“贤人政治”和孔子强调统治者 应该遵循道德原则进行统治,说明他们都认为道德是恰当行使权力的前提,B项正确;虽然 柏拉图和孔子都主张等级制度和道德原则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比较两者,C 项错误;柏拉图 的思想并没有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和官场哲学,孔子的儒学在汉代以后在成为官方正统思 想,D项错误。
3.D
【详解】北魏孝文帝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政治制度进行的官制改革,有利于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给官员统一发放俸禄,并非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排除A项;俸禄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排除B项;C项夸大了改革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唐朝中期受田户数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唐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出现无地可分的局面,导致均田制走向解体,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赋役制度有待调整,A项正确;中央政府权力减弱表现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但材料并未反映“国家严控土地交易”,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小农经济大量破产,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北宋国家财政收人中,工商业收人占比快速增长并逐渐超过农业,说明宋代工商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南北经济发展的比较,无法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的认识,而且据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排除A项;北宋政府并没有真正放弃抑商政策,C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财政收入数据,无法推知农业收入少于工商业的具体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至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名称变化)。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秦汉到唐宋外来农作物一般被命名为胡,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名称为番,清朝以后为洋,这与中国与西域、中亚地区相对平等的贸易到传统宗藩体制下的朝贡贸易到伴随着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新的物种传入中国有关,体现的是贸易体系的逐步转换,C项正确;清朝以后为洋,说明华夷观念在逐步变化,而不是不断固化,排除A项;仅凭外来物种的名称变化,无法判断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发展趋势是否为日趋保守,排除B项;秦汉至明清时期我国小农经济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并未出现解体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小农的愚昧及其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B项正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创办了“拜上帝教”来宣传和组织群众,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给人们指出正确的方向,最终导致失败,但这是由其阶级属性决定的,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党是“同盟会”,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发生权力集团的内讧“也是其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为了庆祝翌年宣统帝即位,照例开设了举荐孝廉方正特科,1909年按惯例又举行了拔贡考试”可知,清政府在废除科举制后,又借口各种原因间歇性的实行科举选士,说明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科举制没有彻底废除,B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期间没有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推动了教育改革,因此“无意推进改革”的说法有误,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民众抵制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中国)。根据材料“有梭标、镰刀、锤子、红旗等组合图案”可知体现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纸币发行后的金融秩序状况,无法得出“稳定了边区的金融秩序”的结论,排除A项;全面抗战的时间为1937-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币的渗透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国家机构改革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部门改为经济组织,属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适应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为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政治体制改革,排除A项;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开始,排除C项;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推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在21世纪以后,苏联解体后,我国尚未开始实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D项说法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以及一些人民民主国家建交,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与亚非国家建交形成了新热潮,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971年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以及中日正式建交等,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37-1223年(法国)。中古时期欧洲国王,主要面临来自两方面的威胁:一个是地方割据势力,另一个是教皇。为强化王权,国王就需要取得城市的支持,故给予城市自治特许证以获取城市支持,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发展城市经济以扩大税源,排除A项;与教皇争夺城市的控制权是国王争取城市支持的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说法不够全面,排除C项;打击地方的分裂割据势力是国王争取城市支持的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说法不够全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白银货币化进程加速,C项正确;隆庆开关发生于16世纪60年代,此后万历年间全面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而材料显示“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日本白银开始成规模地流入中国”,排除AD项;国内商品经济走向兴盛推动对流通中货币需求的增加,而当时中国市场上同时流通纸币、铜钱、白银等多种货币,B项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代以来,充满种族主义偏见的欧洲殖民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印第安人简单化两种刻板化形象:即“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折射出白人文化对他者文化的优越感和疏远感,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偏见,而非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排除A项;当前印第安人依然受到不公正对待,排除B项;“生态印第安人”否定了印第安人的文化多样性,并非对印第安人的客观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说法正确,C项正确;英国革命结束于1688年“光荣革命”排除A项;英、俄、普君主干涉法国革命旨在维护自身封建专制统治说法错误,排除B项;英、法革命后德国没有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1943年5月19日的漫画《命运已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国人数最为庞大的第六集团军在这场战役中闻名世界,也在这场战役中覆灭,因此根据材料时间可知C正确;1943年11月底,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伊朗召开了历史性的德黑兰会议,决定在1944年5月底实施欧洲登陆计划,开辟欧洲第二战场,A排除;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后,德军丧失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C排除;霸王行动开始于1944年,D排除。故选C。
17.(1)西方福利思想传入中国;有识之士的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职员工的权益保障的迫切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手段的推动。
(2)立法保障;稳定性强;注重保护女性权益;退休制度日益完善。
【详解】(1)根据材料“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可以得出西方福利思想传入中国;根据材料“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结合”,可以得出有识之士的推动;根据此料“保障年老教职员的生活和权益,提出并制定退休制度是必然之举”,可以得出;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职员工的权益保障的迫切需要;根据材料“洋政府教育部颁发《国立大学教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可以得出政府通过法律手段的推动。
(2)根据材料“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工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中规定”,可以得出立法保障;根据材料“建国以后60多年我国的退休政策一直没变,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稳定性”,可以得出稳定性强;根据材料“国家政策应对女性进行倾斜,保护女性特殊权益,以达到事实上的男女地位的平等”,可以得出注重保护女性权益;再从材料整体信息,概括出退休制度日益完善。
18.(1)特点:渐进性;继承性;政府重视;借鉴西方法律编纂;西方列强的施压。
背景:近代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清末新政等近代化政治运动的推动;西方文明的示范。
(2)历程: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夕,因政治运动两次起草两度中断;改革开放后第三次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20年通过民法总则。
意义:逐渐摆脱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的理论桎梏;形成了理性的法学研究态度;提升国民的法律观念与权利意识;使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依法治国的方略的推进;规范平等的社会秩序,推进中国法制建设的现代化;进一步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基本准则,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深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该草案基础上主持起草民刑法典,1930年国民政府又在此基础上颁布《中华民国民法》,由此体现近代中国民法典编纂过程的渐进性和继承性,说明政府重视;根据“参酌西洋法制”得出借鉴西方法律编纂;根据“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得出西方列强的施压。近代中国编纂民法典的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近代化政治运动的推动和西方文明的示范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2)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归纳材料信息进行作答即可,即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夕两次起草均因政治运动中断、改革开放后第三次起草、80年代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加快起草和2020年通过民法总则。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摆脱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束缚、形成理性法学研究态度、提高国民法律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恢复和发展、促进易法治国方略的推进、规范平等社会秩序、保障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作答即可。
19.(1)意义: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艺术和自然遗产;有利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2)特点:类型多样;快速增加;形成各级办馆格局;法治化;规范化。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所学可知,博物馆传统文化艺术和自然遗产的存放载体,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艺术和自然遗产;根据材料“按社会发展规律组织新的中国历史陈列,把博物馆变成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教育机构”可得出有利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根据材料“在接管北平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大会上,军代表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博物馆主体的‘人民性’转向”可得出推动了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材料“我国经济类、军事类、政法类、民族民俗类和科技类博物馆”可得出类型多样;根据材料“我国……博物馆数量快速增加”可知博物馆数量快速增加;根据材料“逐渐形成国家办、部门办、行业办、集体办、私人办的办馆格局”形成各级办馆格局;根据材料“2005年,文化部颁发《博物馆管理办法》;2008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的质量认证工作”可得出法治化,规范化。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常德汉寿县一中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常德汉寿县一中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