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含解析

    2024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含解析第1页
    2024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含解析第2页
    2024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含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48分)
    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矩形露天空地,常见于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中,具有很多与当地环境相关的功能。天井东西、南北长度不等,其形状和功能因地而异。下图示意岭南某地传统民居天井沿中轴线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天井主要功能有( )
    A. 避暑、积水B. 采光、防御C. 排水、防灾D. 通风、排水
    2. 天井南北两侧房屋檐口高度不同的原因是( )
    A. 南侧高是为阻挡夏季风B. 南侧低利于夏季通风
    C. 北侧高减少夏季风侵袭D. 北侧低增大冬季通风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数据统计显示,该山地是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山地最可能是( )
    A. 长白山B. 天山C. 五指山D. 高黎贡山
    4. 图示山地是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主要得益于其( )
    A. 东西跨度大,水热组合多样B. 位于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好
    C. 相对高差大,生境复杂多样D. 地形崎岖,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生态脆弱区(阴影部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问题最可能为( )
    A. 水土流失B. 土地沙漠化C. 草地退化D. 土壤盐碱化
    6. 治理图示生态脆弱区生态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 发展节水农业B. 提高植被覆盖率C. 人工种植草场D. 设置草方格沙障
    山东荣成地处沿海,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当地居民以厚石砌墙,屋顶呈50°角的“人”字坡形,用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的海草覆盖,外面紧绷着渔网,建造出海草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海草房建筑工艺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草为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②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可防虫蛀、防火
    ③外面紧绷渔网,可防风、防鸟④屋顶呈50°角的“人”字坡形,整齐美观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8. 海草房数量减少的原因及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 )
    A. 海草产量大幅减少;融入现代化生活B. 遮风避雨功能减弱;建立民居博物馆
    C. 城镇化水平提高快;开发民俗旅游业D. 海草房知名度提高;争取国际性合作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图为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促进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城市规模B. 农业基础C. 产业结构D. 交通运输
    10. 武汉都市圈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 武汉辐射能力B. 周围城市数量C. 武汉地理位置D. 区域经济水平
    11. 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正确的是( )
    A. 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B. 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
    C. 强化地方保护提升竞争力D. 依托资源振兴传统产业
    鹤岗市(见下图)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但目前在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待开发的条件下,自身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 鹤岗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B. 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
    C. 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D. 高等院校较少,劳动力素质低
    13. 目前,有利于鹤岗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①禁止煤炭资源的开采②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③打造能源化工基地④打造绿色食品之乡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海洋性冰川是指发育于降水丰沛的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冰川,欧洲补给多,消融重大,移动速度快,冰川作用较强。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分布的典型代表,在这里冰川与绿树并存,被称为“冰绿之地”,几乎所有山谷冰川的末端都深深扎进了森林之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冰川末端出现在森林之中,因为( )
    A. 冰川前进快于消融B. 冰川补给量大
    C. 坡度较小利于积雪D. 冰川消融量大
    15. 冰川末端森林最可能是( )
    A. 热带雨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16. 我国还可能出现“冰绿之地”的地区是( )
    A. 长白山区B. 秦岭地区C. 横断山区D. 天山山脉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地处北欧,面积38万平方千米、人口545万,是全球第十二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占全部发电量的93.4%。2019年挪威实现电力出口123亿千瓦时。挪威是世界上电动汽车销售占比最高的国家,政府规划提出2025年前停止销售所有内燃机汽车,所有新售车型都必须是零排放汽车。2022年该国共售出138265辆纯电动车,占新乘用车总销量的79.3%,其销售品牌众多。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电池组的生产和使用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多家电动汽车品牌进军挪威并在其最大城市首都奥斯陆建设体验中心。下图示意电动汽车产业链。
    (1)简要说明电动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对挪威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2)分析奥斯陆被我国电动汽车品牌选作体验中心建设城市的原因。
    18.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2)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19.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多属于适宜发电的褐煤,大部分煤田为露天煤矿,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地质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适合于综合技术应用和集约化生产。
    材料二 下图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图。
    (1)指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说明呼伦贝尔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请你为呼伦贝尔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48分)
    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矩形露天空地,常见于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中,具有很多与当地环境相关的功能。天井东西、南北长度不等,其形状和功能因地而异。下图示意岭南某地传统民居天井沿中轴线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天井主要功能有( )
    A. 避暑、积水B. 采光、防御C. 排水、防灾D. 通风、排水
    2. 天井南北两侧房屋檐口高度不同的原因是( )
    A. 南侧高是为阻挡夏季风B. 南侧低利于夏季通风
    C. 北侧高减少夏季风侵袭D. 北侧低增大冬季通风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天井多为东西宽,南北窄。岭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天井南北进深小,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南北狭窄,可减少夏季阳光直射进入屋内,降低屋内的温度;南侧屋檐低,有利于夏季风进入屋内,达到通风散热的效果;岭南地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带来降水多,天井为了方便排水,所以天井主要功能有避暑、通风、排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南侧房屋檐口低,夏季利于湿润的夏季风进入室内,B正确,A错误;北侧房屋檐口高,冬季则可以大大减少冬季风对室内的侵袭,CD错误。故选B。
    【点睛】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因此影响聚落形成的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资源等。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数据统计显示,该山地是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山地最可能是( )
    A. 长白山B. 天山C. 五指山D. 高黎贡山
    4. 图示山地是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主要得益于其( )
    A. 东西跨度大,水热组合多样B. 位于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好
    C. 相对高差大,生境复杂多样D. 地形崎岖,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基带是山体上符合当地自然带的垂直带谱,根据图,由于山麓海拔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自然带为人工植被常绿松林和牧场植被,但在这两种植被之上是常绿阔叶林,因此图中所示的基带植被应为常绿阔叶林。结合所学知识,长白山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为落叶阔叶林,A错误;天山位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基带植被为荒漠,B错误;五指山位于我国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为热带雨林,C错误;高黎贡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山地为高黎贡山,其位于亚热带季风区,B错误;水热条件好,南北跨度大,A错误;相对高差大,生境复杂多样,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使其成为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下图为我国某生态脆弱区(阴影部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问题最可能为( )
    A. 水土流失B. 土地沙漠化C. 草地退化D. 土壤盐碱化
    6. 治理图示生态脆弱区生态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 发展节水农业B. 提高植被覆盖率C. 人工种植草场D. 设置草方格沙障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图示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为高原和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且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加之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使得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A正确;土地沙漠化多出现干旱地区,季风气候区基本没有,B错误;该区域的自然植被是以森林为主,不是以草地植被为主,草地退化不是主要问题,C错误;西南地区气候湿润,土壤盐碱化问题不突出,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能够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有效防治水土流失,B正确;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针对水资源短缺地区,而黄土高原和西南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不是水资源短缺,A错误;黄土高原和西南地区是在季风气候区,自然带是以森林为主,不适宜种植草场,C错误;设置草方格沙障区域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干旱区,D错误。故选B。
    【点睛】草方格沙障是治理流动沙丘的工程措施,它的主要作用是拦截水分,增加下渗。
    山东荣成地处沿海,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当地居民以厚石砌墙,屋顶呈50°角的“人”字坡形,用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的海草覆盖,外面紧绷着渔网,建造出海草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海草房建筑工艺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草为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②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可防虫蛀、防火
    ③外面紧绷渔网,可防风、防鸟④屋顶呈50°角的“人”字坡形,整齐美观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8. 海草房数量减少的原因及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 )
    A. 海草产量大幅减少;融入现代化生活B. 遮风避雨功能减弱;建立民居博物馆
    C. 城镇化水平提高快;开发民俗旅游业D. 海草房知名度提高;争取国际性合作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山东荣成地处沿海”可知,该地沿海地区有大量的海草,可就地取材建房,且海草为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①正确。卤盐和胶质具有防虫蛀咬的作用,用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的海草建房,可以防虫蛀,②正确。该地位于沿海边且屋顶用海草覆盖,容易被海风吹走,屋顶外部紧绷着渔网,可以防盗、防风、防鸟的作用,保障海草房的长久耐用,③正确。材料“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可知屋顶呈50°角的“人”字坡形,主要目的是排水和排雪,不是为了整齐美观,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
    【8题详解】
    材料没有信息反映海草产量大幅减少,A错误;海草房遮风避雨功能没有减弱,B错误;海草房知名度提高与海草房数量减少没有必然的联系,D错误;随着城镇化发展,人口迁移到城镇,乡村人口减少,房屋减少,针对海草房数量减少,可进行开发民俗旅游业,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海草房的保护,C正确。故选C。
    【点睛】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非农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变化,城市数量变化,城市及公共基础设施完善。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图为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促进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城市规模B. 农业基础C. 产业结构D. 交通运输
    10. 武汉都市圈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 武汉辐射能力B. 周围城市数量C. 武汉地理位置D. 区域经济水平
    11. 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正确的是( )
    A. 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B. 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
    C. 强化地方保护提升竞争力D. 依托资源振兴传统产业
    【答案】9. D 10. A 11. 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从1950年到1980年主要沿河流分布,2022年的协调发展区也是主要沿河流和交通运输线分布,交通便利,且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对交通运输的要求高,D正确;城市规模不同,其在都市圈内的作用不同,但与空间结构演化关系不大,A错误; 都市圈的空间结构演化与农业基础和城市产业结构无关,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由此可知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越强,都市圈范围越大,A正确;周围城市数量、 武汉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水平对都市圈范围有一定影响,但是不起决定性作用,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可以发挥各城市的优势,促进共同发展,A正确;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会加大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社会经济差距,B错误;强化地方保护,不利于对外交流,C错误;依托资源振兴传统产业可能造成资源紧张,不利于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A。
    【点睛】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都市圈作为城市化的高阶形态,已经成为承载发展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空间载体,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都市圈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圈层经济区,随着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和经济功能外溢输出,通过各种人流、物流、经济流、信息流等方式,实现中心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
    鹤岗市(见下图)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但目前在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待开发的条件下,自身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 鹤岗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B. 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
    C. 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D. 高等院校较少,劳动力素质低
    13. 目前,有利于鹤岗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①禁止煤炭资源的开采②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③打造能源化工基地④打造绿色食品之乡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目前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待开发,因此“资源枯竭”说法错误,A错误;鹤岗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其产业结构单一,以煤炭开采工业为主,增长方式粗放,B正确;据图示信息科看出,鹤岗市交通较便利,C错误;鹤岗市主要以煤炭产业为主,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禁止煤炭资源的开采的做法不现实,①错误;该地以传统工业为主,科技力量较弱,不适宜发展高精尖产业,②错误;鹤岗市煤炭资源丰富,应对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打造能源化工基地,③正确;该市纬度较高,作物病虫害少,生长周期长,品质好,可以打造绿色食品之乡,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作为资源型城市,鹤岗市在产业结构畸形、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破坏严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今后应大力发展煤炭精深加工,加快产业结构由以煤为主向特色化、多元化发展转变。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培育壮大绿色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海洋性冰川是指发育于降水丰沛的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冰川,欧洲补给多,消融重大,移动速度快,冰川作用较强。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分布的典型代表,在这里冰川与绿树并存,被称为“冰绿之地”,几乎所有山谷冰川的末端都深深扎进了森林之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冰川末端出现在森林之中,是因为( )
    A. 冰川前进快于消融B. 冰川补给量大
    C. 坡度较小利于积雪D. 冰川消融量大
    15. 冰川末端的森林最可能是( )
    A. 热带雨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16. 我国还可能出现“冰绿之地”的地区是( )
    A. 长白山区B. 秦岭地区C. 横断山区D. 天山山脉
    【答案】14. A 15. D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海洋性冰川是指发育于降水丰沛的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冰川,冰川补充速度快,冰川作用较强。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分布的典型代表,在这里冰川与绿树并存,被称为“冰绿之地”,几乎所有山谷冰川的末端都深深扎进了森林之中。冰川末端出现在森林之中,是因为冰川前进快于消融,A正确。冰川补给量大,冰川消融量大,坡度较小利于积雪,都不是冰川末端出现在森林之中的原因,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雅鲁藏布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冰川末端深入森林,说明森林所处的海拔高,森林最可能是针叶林,D正确。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所处的海拔较低,不可能出现冰川,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横断山区受来自于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海洋性降水丰富,相对海拔高,冰川广布,可能存在海洋性冰川,加之降水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这里可能存在冰川与绿树并存的现象,故C正确;秦岭地区、长白山相对高度没有长白山高,无大面积的冰川,不可能出现“冰绿之地”,AB错误;天山山脉处于内陆,海洋性冰川少,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洋性冰川是海洋性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它的主要标志是冰川恒温层的温度接近零度或压力融点。这类冰川的冰温较高,故又称为“温性”冰川。由于气候湿润、降雪量大与负温较高而雪线较低,海洋性冰川的收入多支出也多,活动性强,冰舌常能伸延到海拔较低的森林带内,冰川地贯地貌作用也较强。欧洲的阿尔卑斯、我国的西藏东南部与横断山系的冰川,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类型。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地处北欧,面积38万平方千米、人口545万,是全球第十二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占全部发电量的93.4%。2019年挪威实现电力出口123亿千瓦时。挪威是世界上电动汽车销售占比最高的国家,政府规划提出2025年前停止销售所有内燃机汽车,所有新售车型都必须是零排放汽车。2022年该国共售出138265辆纯电动车,占新乘用车总销量的79.3%,其销售品牌众多。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电池组的生产和使用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多家电动汽车品牌进军挪威并在其最大城市首都奥斯陆建设体验中心。下图示意电动汽车产业链。
    (1)简要说明电动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对挪威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2)分析奥斯陆被我国电动汽车品牌选作体验中心建设城市的原因。
    【答案】(1)减少石油的使用,延缓非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枯竭,维护国家资源安全;降低碳排放,延缓全球变暖速度;减轻大气污染,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2)电动汽车品牌多,普及率高,可以便捷的获取信息与技术,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解析】
    【分析】本题以电动汽车产业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国家能源及环境安全、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资源安全和国家环境安全等方面,电动汽车相对于燃油汽车消耗能源更少,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可减少石油的使用,延缓非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枯竭,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电动汽车的使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更少,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降低碳排放,延缓全球变暖速度;减轻大气污染,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小问2详解】
    产业投资地的选择看中的是相关产业基础和产品消费环境,据题目信息材料可知当地电动汽车品牌多,普及率高,可以便捷的获取信息与技术,扩大我国电动车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有利于拓展消费市场。
    18.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2)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答案】(1)源效应:海水变暖,海水溶解CO2的能力减弱,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减少;北极地区冻土广布,冻土融化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加强,更多的甲烷和CO2进入大气圈。
    汇效应:海冰面积减少,水温上升,同时北极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大,更多的营养盐入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增强固碳作用;冰面的阻隔作用减弱,更多的CO2溶解进入海洋,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增多;全球变暖,北极地区热量条件改善,植物增多,吸收CO2增多。
    (2)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向北冰洋输送的热量增多,导致水温上升、海冰减少;向北冰洋输送的淡水增多,导致海水盐度下降;水温升高、盐度降低,又进一步导致海水密度下降;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同时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促进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导致海水透明度下降。
    (3)全球变暖延长了海冰的消融期(或缩短了冻结期),导致海冰面积下降;海冰面积减少,反射率降低,加上冻结期缩短,海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海面长波辐射增强,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增多,大气升温快;海水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容量增多,大气对海面长波辐射的吸收效果增强;对应的云量也会增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造成北极地区升温较快。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意义,全球变暖的影响,海一气相互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一方面,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使得海水溶解CO2的能力减弱,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减少,溶解固碳和化学固碳能力减弱;同时,北极地区纬度高,地温低,冻土广布,气候变暖导致冻土融化加剧,土壤层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加强,进入大气的甲烷和CO2等温室气体增多。另一方面,气候变暖,海冰融化,海冰面积减少,海水温度升高,水温上升,加之北极地区积雪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变大,河流携带了更多的营养盐入海,海水的温度升高,营养盐增多,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增强生物固碳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海冰面积萎缩,使得大气中更多的CO2溶解进入海洋,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增多,化学固碳增强,且全球变暖,北极地区热量条件改善,植被的生长条件改善,植物增多,光合作用增强,吸收CO2增多。
    【小问2详解】
    首先,入海径流为淡水,入海径流量增大导致海水盐度下降;其次,汇入北冰洋的河流的流向由纬度相对较低地区流向纬度相对较高地区,河流的流动也伴随着的热量的传输,入海径流量增大,导致向北冰洋输送的热量增多,水温上升,进一步加剧海冰消融;且海洋的温度升高,盐度降低,导致海水的密度下降;最后,入海径流量增大,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大量泥沙携带入海,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也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有利于北冰洋地区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导致海水透明度下降。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北极放大现象使北极地区近地表快速升温。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北极地区原本多由海冰覆盖,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海冰的消融期延长,而冻结期缩短,海冰面积减少,由于海冰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大,所以海冰面积减少后导致北极地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因此北极地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北极地区地面(海面)的温度升高,地面(海面)长波辐射量增强,该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热源,能够加热大气,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使大气逆辐射增加,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海冰进一步融化(且气温升高,海水蒸发增强,大气中水汽含量更大,水汽可以大量吸收海面长波辐射,且云量增多,保温效果更强)。地面温度与大气温度正向反馈,加剧这一增温过程,导致北极放大现象的出现。
    19.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多属于适宜发电的褐煤,大部分煤田为露天煤矿,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地质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适合于综合技术应用和集约化生产。
    材料二 下图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图。
    (1)指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说明呼伦贝尔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请你为呼伦贝尔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答案】(1)埋藏浅、煤层厚、储量丰富、地质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距离东北及华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靠近铁路、公路线,交通运输便利。
    (2)环境问题:露天矿区直接开采破坏了原地表形态、浅部地层、生物种群,破坏植被;产生煤矿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大气降水的淋溶作用,会造成地表水污染,矿坑的积水会污染地下水;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易造成大气污染。
    应对措施:做好规划,对闭坑矿区实行复垦;回填采空区;建设矿坑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做好扬尘防治和治理,如设置围布、挡板,封闭运输等。
    (3)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力发展轻纺工业等;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政策优势,完善区域发展规划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呼伦贝尔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等,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具有埋藏、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地质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可知,该地煤炭资源埋藏浅、煤层厚、储量丰富、地质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从图中可看出,该地距离东北及华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图中有多条铁路线和公路线可知,靠近铁路、公路线,交通运输便利。
    【小问2详解】
    呼伦贝尔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可以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方面来分析。在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林草植被,造成林草面积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剥离表土层,导致土侵蚀,破坏了浅部地层,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产生煤矿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开采煤炭产生了大量粉尘,大气降水的淋溶作用使这些粉尘进入水中,会造成地表水污染;矿坑的积水溶解了较多有害物质,会污染地下水。
    措施应结合问题来回答,如保护好地表土层,对已经封闭矿区土地进行复垦再利用;回填采空区,减少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建设矿坑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减少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做好扬尘防治和治理,在煤炭的存放地设置围布、挡板,运输时要采用封闭运输方式,减少煤炭的遗撒;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小问3详解】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治理等方面来回答。结合山西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知,应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力发展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旅游和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多进行植树种草,消除污染,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强化政策优势,完善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关试卷

    2024长沙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长沙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2024届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三地理试题docx、2024届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三地理试题解析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福州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福州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芜湖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芜湖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芜湖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芜湖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