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3讲 运动的快慢(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25524/1-17198955053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3讲 运动的快慢(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25524/1-17198955053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3讲 运动的快慢(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25524/1-17198955054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3讲 运动的快慢(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25524/0-171989549736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3讲 运动的快慢(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25524/0-17198954974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3讲 运动的快慢(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25524/0-17198954974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暑假提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新八年级)暑假自学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3讲 运动的快慢(教师版+学生版)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3讲 运动的快慢(教师版+学生版)讲义,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03讲运动的快慢教师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03讲运动的快慢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并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学会用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1)在运动路程相同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裁判的比较方法)
如图甲所示,两辆汽车通过相同的路程,红车用时45min,绿车用时30min,说明绿车运动得快。
(2)在运动时间相同情况下,比较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运动得快(观众的比较方法)
如图乙所示,百米比赛场上,运动员从同一起点出发,在相同时间内,跑到最前面的运动员(运动路程最长)运动的最快。
在利用上述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我们先控制时间和路程两个量中的一个不变,研究另一个量和物体运动快慢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
(3)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为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在物理学中,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即换算成“在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2.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物体运动的速度。
(2)公式:
变形公式:。
比值定义法
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速度就是用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且速度的单位也是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比值。后面我们将要学到的密度也是这样定义出的物理量。
(3)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这个数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的越慢。
(4)单位及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者m·s-1,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组合单位。
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常用千米每小时(km/h)表示。这两个单位换算关系是:1m/s=3.6km/h。
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1.速度公式中的v、s和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2.速度的大小时由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决定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3.计算时代入的数据,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个部分。
4.在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对应搭配,“千米”和“时”搭配,“米”和“秒”搭配,组合成的速度单位分别是“千米/小时”或“米/秒”。
汽车速度表
如图所示是汽车表的表盘,它既可作为速度表,也可作为里程表。
(1)一般汽车里程表有两个,一个可以清零,一个不可以清零。图中不可清零的里程显示的是“398249”,表示这辆车从出厂到现在走过的路程(单位为千米);可清零的里程表显示数字为“49.8”,表示该车从上次清零后到现在走过的路程(单位为千米)。
(2)表盘指针指示的是当前的车速,单位是千米/小时(km/h),如图可知当前车速为50km/h。
(3)生活中的速度
普通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人类奔跑的最高速度约为10m/s,而猎豹奔跑的最高速度能超过30m/s;平时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市区内小轿车的速度约为15m/s,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速度约为33m/s。
(2022·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期末)小超和小牟周末约好一起去公园游玩,小超和小牟家距离公园的路程之比为3∶5,他们一起分别从各自的家里出发,小超到达公园用了12min,小牟到达公园用了10min,则他们的速度之比为( )。
A.2∶1B.1∶2C.25∶18D.2∶5
【答案】B。
【解析】他们的速度之比 ;
故选B。
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的分类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意义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为了简化问题,便于研究,我们将某些运动,如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运动的汽车,在平直轨道上以某一速度行驶的列车等,都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
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或者说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
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①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图像倾斜程度反映了速度大小,越倾斜速度越大。如图乙所示,乙和丙两物体同时从同地出发,乙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
②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图中速度大小是4m/s。
(2022·河南郑州·八年级期末)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物体的运动速度是10m/s;
C.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是5∶1;
D.如果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为1∶3,二者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3
【答案】A。
【解析】A.乙物体沿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不变,所以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甲物体的速度是
故B错误;
C.甲和乙的速度相等,其速度之比为1∶1,故C错误;
D.根据公式可知,在甲、乙物体速度相等的情况下,其时间之比等于路程之比,所以甲 、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3,故D错误;
故选A。
知识点三、变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
1.变速直线运动
(1)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在发生变化,这种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例如,飞机起飞时速度越来越大,火车进站时速度越来越小等。
(2)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s-t图像不再是一条直线;其v-t图像根据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图像形状各异。如图所示。
2.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为了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上)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平均速度的公式:。式中,“s”是通过的路程,“t”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v”是这段时间内(或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的路程(或在不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
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小明要乘G556次列车从郑州到北京,他开车出发去郑州东站,并看到如图所示的路边交通标志牌。G556次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1)如图所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最快需要_____h到达郑州东站;
(2)G556次列车从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的平均速度;( )
(3)假设G556次途中以50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800m的大桥,用时40s,求G556次列车的车身长度。( )
【答案】0.5;200km/h;200m。
【解析】(1)[1]由交通标志牌可知该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60km/h,从此标志牌到郑州东站的路程为s1=30km,则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由可知到达郑州东站最快需要的时间为
(2)[2]由列车时刻表可知从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的路程为s2=720km,所用时间为
则G556次列车从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的平均速度为
(3)[3]已知列车通过大桥的速度v3=50m/s,所用时间t3=40s,列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
则车长为。
答:(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最快需要0.5h到达郑州东站;(2)G556次列车从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的平均速度为200km/h;(3)G556次列车的车身长度为200m。
【知识导图】
【考点剖析】
考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例一:(2022·河南商丘·八年级期末)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
C.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D。
【解析】速度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它取决于物体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时间的比值,与物体的路程、时间无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
匀速直线运动是快慢不变,通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
故选D。
考点二:速度的估测
例二:(2022·河南安阳·八年级期末)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有( )。
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5m/sB.人眨眼的时间约为100ms
C.正常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8dmD.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120km/h
【答案】ABD。
【解析】A.成年人正常步行时,一秒大约走1.5m,因此速度约为1.5m/s,故A符合实际;
B.人眨眼的时间约为0.1s,即100ms,故B符合实际;
C.正常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8cm,故C不符合实际;
D.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120km/h,故D符合实际。
故选ABD。
考点三: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例三:(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
【答案】C。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程度一定,所以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选C。
考点四:速度的计算
角度1:时刻表问题
例四:如图是小红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
(2)以该速度匀速行驶30分钟,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答案】(1)72km/h;(2)36km。
【解析】(1)由车费发票可知,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为s=12km,行驶的时间为
则该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
(2)若行驶的时间为
则行驶的路程为。
答:(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72km/h;(2)以该速度匀速行驶30分钟,行驶的路程是36km。
角度2:火车过桥问题
例五:(2022·湖北咸宁·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成宁翠竹岭隧道及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从标志牌上可以看出,隧道长___km,通过隧道速度不能超过60km/h.从单位换算的角度可知60km/h=___km/min,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至少需要___s通过隧道。
【答案】0.585;1;35.1(35或35.0)。
【解析】由图像可知隧道长585m即0.585km,,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至少需要 通过隧道。
角度3:交通标志牌问题
例六:(2022·河南·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八年级期末)假期,小明全家去外地游玩,回程途经G55 高速公路,某处竖立了两块交通牌,如图甲和乙所示,其中图甲中“120”表示的含义是 _______ ,根据交通牌可知,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所乘的大巴车从标示牌到南京最快需要 ____ h。
【答案】最大速度不超过120km/h;0.8。
【解析】[1][2]由生活常识可知,图甲中“120”表示的含义是最大速度不超过120km/h;大巴车允许的最大速度为80km/h,此处距南京还有64km,在此速度下用时最短,即。
考点五:运动图图像
例七:(2022·辽宁盘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
B.甲、乙两物体是往同一方向运动的;
C.甲、乙两物体相遇时都通过了50m路程;
D.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相同,都是5m/s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甲的出发地距乙有100m,不是同一地点出发,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甲出发后离乙的出发地越来越近,而乙越来越远,方向应相反,故B错误;
C.根据图像,甲相遇时运动的路程为
相遇时乙运动的路程为,所以
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相同时甲的时间为,乙的时间为
由速度的公式可得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所以两者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六:平均速度
例八:(2022·山东·海曲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一条平直公路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关于甲、乙两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0s内甲、乙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C.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
D.甲的速度始终为4m/s
【答案】BD。
【解析】A.由图象可知,甲的s-t图象是一条斜线,乙的图象不是一条斜线,则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0~50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均为200m,由v可知,甲、乙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0~50s之间,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则甲的速度先大于乙的速度后小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因为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不变,则甲的速度v
故D正确。
故选BD。
考点七:比值的计算
例九:(2022·山东·新泰市谷里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9,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5:3B.8:9C.2:3D.3:2
【答案】C。
【解析】由v=s/t得t=s/v,t甲=s甲/v甲,t乙=s乙/v乙
t甲/t乙=s甲v乙/v甲s乙=(4╳3)/(2╳9)= 2:3
故答案C。
【真题演练】
1.(2022·湖南长沙)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 天台四万八千丈B. 坐地日行八万里
C. 春风十里扬州路D. 桃花潭水深千尺
【答案】B。
【解析】根据公式 可知,要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需要估计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ACD.“四万八千丈”、“十里”、“千尺”,分别表示的是“天台”的高度、“扬州路”的长度以及“桃花潭”水的深度,并没有运动的物体,即没有运动的时间,无法估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故ACD不符合题意;
B.运动的路程为“八万里”,所用的时间为“一日”,可以根据公式估算出速度,故B符合题意。故选B。
2. (2022·日照)小明去考场参加考试,以的速度步行到达公交站点,坐上公交车,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运动了起来。进入考场,他通过大脑的机械运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做完选择题,他用长为的铅笔认真填涂答题卡。文中有关描述符合物理事实的是( )。
A. 步行速度为B. 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运动起来
C. 大脑进行思考是机械运动D. 铅笔的长为
【答案】D。
【解析】A.步行速度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公交车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大脑进行思考是思维运动,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而一直铅笔比手掌略宽,故铅笔的长约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2·四川凉山)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 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A.甲行驶300mi需要15s,乙行驶300m,也需要15s,故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相同,故A错误;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
故B正确;
C.乙车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不同,故乙车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故选B。
4. (2022·潍坊)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完成任务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
B. 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
C. 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4.8km/h;
D. 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AB.由图像知,派送车由出发点到派送点,再回到出发点,用时19min,通过的路程为1.6km,故AB错误;
C.0~10min其派送车通过的路程为,所用时间
平均速度
故C正确;
D.10~13min内,由图可知派送车的路程保持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5.(2022·湖南常德)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 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 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 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ACD.由v—t图像可知,小芳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3m/s,根据可知,0 ~ 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v—t图像可知,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与垂柳之间的位置始终在变化,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6.(2022·河南省)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速度大小为4m/sB. 乙的速度大小为2m/s
C.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D.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
【答案】B。
【解析】A.甲运动10m用了4s,速度为
故A错误;
B.乙运动10m用了5s,速度为
故B正确;
CD.甲用了4s,乙用了5s,故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了1s,故CD错误。故选B。
7.(2022·四川自贡)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 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 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D.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答案】B。
【解析】A.由图中可知,物体在6s内运动路程为15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可知,物体在前2内运动的路程为s1=5m,物体在最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
s2=15m-5m=10m
因s1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20讲 光的色散(教师版+学生版)讲义,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20讲光的色散教师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20讲光的色散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19讲 光的折射(教师版+学生版)讲义,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19讲光的折射教师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19讲光的折射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12讲 熔化与凝固(教师版+学生版)讲义,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12讲熔化与凝固教师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12讲熔化与凝固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