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高考考前冲刺卷(四)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高考考前冲刺卷(四)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请赏析小说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有学者对古史起源问题的学术史做过梳理与回顾。舒铁指出,“古史起源多元论的三种代表性论著——蒙文通的《古史甄微》(1927年)、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1934年)和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943年)早已为人熟知。经由蒙文通、傅斯年、徐旭生等人的研究,人们得以从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种族、文化的起源问题”。
傅斯年认为,“在三代时及三代以前,政治的演进,由部落到帝国,是以河、济、淮流域为地盘的”,“地理的形势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南北之限”,“这两千年的对峙,是东西而不是南北”。也就是说,广大南方地域的政治演进尚无足观,故而略过不论。蒙文通与徐旭生则认为可分河洛、海岱与江汉三集团或华夏、东夷及苗蛮三集团。但对于三集团之间文化演进的先后与对比,二人的认识又有明显差异。徐旭生认为北部华夏部族与东夷部族的文化要先于南部的苗蛮集团;蒙文通则认为三区的文化各成体系,其文献的传承各有统绪,主要强调其差异,而不是先后或优劣。总的来说,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学术界的看法经历了从早期的“中原中心说”到后来的“满天星斗说”的发展历程。
蒙文通在《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与产生地域》一文中指出,该书“记载了不少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但是,它的记载却和先秦时中原文化传统的说法不同”,它“并没有以黄帝作为传说中心。它更多提到的历史人物是帝俊和帝颛顼”,“很多国家和历史人物都被认为是帝俊或帝颛顼的后代”,后稷“作为进入农耕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也被“认为是帝俊所生”,而非中原传统说法谓之为黄帝的后裔;该书“从不以黄河中游地区作为天下之‘中’”,而是把“古巴、蜀、荆楚之地都作为天下之中来看待”。
(摘编自尹玲玲《“洪水”新解——兼及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学术史梳理》)
材料二:
在史前史的研究中,有学者较早注意到史前文化边缘发展现象,1968年就提出农业起源始于边缘地带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随着狩猎采集群体的人口增加,社群终将分裂,部分群体不得不进入边缘地带。为了生存,这些群体开始广泛利用资源,进而强化利用部分有驯化潜力的物种,驯化由此发生。以此为基础,人类的生计逐渐从狩猎采集转向农业。史前中国农业首先出现于山麓、小盆地区域,经历了从山麓走向平原的发展过程。
边缘地带带来了人类的发展与扩散。早在人类起源阶段,就可以看到边缘发展现象。人类灵长类祖先原本生活在热带雨林环境中,黑猩猩、大猩猩至今仍然如此,但是随后出现的气候变化,让部分地区变成了热带稀树草原。对于人类祖先而言,这就是边缘环境,他们不得不改变体质以便适应,发展更好的直立行走姿态,减少阳光下暴晒的面积;以出汗的形式,更高效地散热。同时,旱季时为了利用埋在地下的植物根茎与死亡的动物,发展出挖掘与切割工具。按照“撒哈拉泵”假说,当气候适宜的时候,撒哈拉大沙漠变成人类可以利用的环境,部分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进到这里,然后随着气候的变干,他们又被迫离开。部分人群无法回到原处,向北走出撒哈拉,人类由此走出非洲,正是边缘条件造就了人类的扩散。
边缘地带能够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尤为有意义的是,边缘有利于革新的产生,因为这里的内部阻力更小。在农业起源进程中,与中心群体较多受到主流文化的制约不同,生活在边缘地带的是从中心群体中分裂出来的人群,闯入新领地中的移民更少受到传统与习惯的制约。狩猎采集让位于农业,意味着文化系统全方位的调整,从技术、社会到意识形态层面都需要如此。旧的文化系统往往对发展存在巨大阻力,而在边缘地带的人群遇到阻力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类似之,在文明化进程中,传统的等级不明显的平均社会让位于等级社会,挑战无疑 是严峻的,阻力小的地方更有可能获得突破,此时边缘地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边缘效应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样的机会不是没有成本的,由于边界容易发生变化,边缘更不稳定,迫使物种不得不频繁迁徙。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发展,环境条件的内涵从完全指自然环境,逐渐过渡到自然与社会环境并重,甚至有时完全指社会环境,这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表现尤为明显。由此,边缘的含义也随之扩充,它也可以是社会环境意义上的。
(摘编自陈胜前《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边缘发展现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十世纪中期前,蒙文通等人已围绕古史起源多元论展开研究并写成代表性论著,产生了广泛影响。
B.蒙文通认为,与先秦时期中原文化传统以黄帝为中心不同,《山海经》以帝俊和帝颛顼为中心,记载了诸多古代帝王。
C.边缘地带的环境变化促使人类祖先制造与使用工具获取更多生活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带来的生存挑战。
D.农业取代狩猎采集,涉及技术、社会、意识形态等每一个方面的彻底调整,边缘地带为此提供了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撒哈拉泵”假说表明,边缘地带并不是绝对的,这对人类来说并不一定是件坏事。
B.人类历史上等级社会取代平均社会是一种进步,离开边缘地带该进步可能难以发生。
C.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当代社会,边缘的含义已由原来的自然环境演变为社会环境。
D.材料一侧重中华文明起源的梳理,材料二侧重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边缘发展现象,侧重点不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边缘效应收益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海平面上升,海岸地带狩猎采集者不断后撤,形成更具社会复杂性的“上山文化”。
B.十八世纪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发源于欧洲边缘的不列颠岛,而非欧洲大陆的国家。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本位于西方边缘的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西方中心。
D.“红山文化”所在的地区是森林草原的交错地带,环境条件与生计模式始终多变。
4.材料一提到“中原中心”,材料二提到“中心群体”,两则材料都提到“中心”,写作目的有何不同?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5.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以下材料中石峁古城“开启文明新阶段”的原因。(6分)
距今约4300年的石峁古城,地处森林草原的交错地区,非常适合狩猎;形制多样的箭镞的出土,也与其射猎优势相匹配。从考古材料来看,石峁古城所代表的力量入侵了黄河中游的陶寺,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阶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闸门
走下山顶不远,周仆突然停住脚步。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多么惊心动魄的景象呵!这就是刚才烈士们带着满身的火焰同敌人进行壮烈搏斗的地方!在浅淡的暮色里,周仆看到烈士身上的棉衣,有一些余烬还在燃烧,断断续续地冒着丝丝缕缕的青烟。他们有人掐着敌人的脖子把敌人撩倒在地上;有人同敌人死死地抱着烧死在一起;有人紧紧地握着手榴弹,弹体上沾满了敌人的脑浆;有人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附近还有几个六○炮的弹坑,弹坑边躺着烈士,成堆的美国人倒在烈士的周围……
周仆再往下一望,从山腰到山脚,美国人遗弃的尸体,乱糟糟地盖住了整整一面山坡。尤其在那个山洼,那些戴着钢盔、穿着皮靴的长大而笨拙的尸体,密集得一个压着一个,一堆连着一堆。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姿势,横七竖八地躺在积了很深的血水里。其中许多尸体,头冲北,脚朝南,看得出他们是遭到突然的反击惊慌后退中被击毙的。郭祥的“闸门”,就是这样把那些远渡重洋的恶狼一批一批地砸死在这里,碰死在这里。看见这种情形,周仆真想大喊一声:杀人犯们!那些以侵略别人的国家、破坏别人的幸福为职业的杀人犯们,那些在手无寸铁的人民面前无比残忍而在战士面前胆小如鼠的卑劣的野兽们,你们认真地瞧瞧吧,这才是你们迟迟早早必然会得到的下场!周仆站在山坡上,热血上涌,思绪翻腾。眼前仿佛又飞出火人的巨大身影,耳朵里仿佛又听到他们震天动地的呐喊。这些火人们,这些不知恐惧为何物的人们,他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部队,什么样的战士呵!他们是下凡的天神吗?不,他们不是天神,他们就是那些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战士,是同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和同志。然而,他们却的的确确像无畏的天神,也可以说他们就是为劳苦大众复仇的天神。世界上有任何一种反动力量,可以打败这样的部队吗?没有,过去没有,今后就更不会有,而是相反,它们终究要被这样的战士所打败!周仆沉吟间,只听有人“哎”了一声。
他转眼寻视,只见一个抢运烈士遗体的战士,抱着烈士的头坐在地上,好像在低声哭泣的样子。他赶过去一看,是刘大顺,他低着头,眼泪像小泉水似地涌流下来。
“你,你怎么啦?”周仆忙问。
调皮骡子和其他战士也赶过来问:“你怎么啦,刘大顺?”
①“断了……”他指了指烈士的手指,难受地说。
周仆一看,那位烈士紧紧地抱着敌人,嘴里街着敌人半块耳朵。由于双手抱得过紧,分都分不开,以至烈士的手指被掰断了。
周仆的心,不禁引起一阵酸辣辣的疼痛。在场的人,也都十分难过。停了一会儿,周仆才说:“别难过啦,同志们。我们应该很好地向烈士学习。你看他们对敌人多么仇恨。对敌人不仇恨,或是恨得不够,就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话是对大伙说的,可是刘大顺却觉得,政委仿佛是针对自己讲的。
“政委……”他并没有抬起头,“我,我想找你谈一次话。”
周仆亲切地说:“我也早就想找你谈谈,可惜没有抓紧时间。……昨天在诉苦会上,我见你昏倒了,我知道你心里是很难过的。”
“我,我……政委,”他被政委的话所激动,流下了眼泪,话也说不成句了,“我越想越不该犯那样的错误(对敌人动了仁慈之心);看看同志们,我觉得我够不上一个红三连的战士…”
周仆上前握着他的手,安慰他说:“大顺同志,我们决不会根据一时的表现,来断定一个同志的。……大家还是快把烈士的遗体运到后边去吧,免得呆会儿炮火再伤着他们。”刘大顺恋恋不舍地撒开手,②望望政委,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坚决的与感激的神情。周仆亲自用手理了理烈士的遗体,由刘大顺他们抬往后面去了。
随着夜色的降临,北面的战斗越发激烈起来。炮火的闪光,有如打闪一般,照得山谷一明一暗。红色的电光弹在夜空里纵横交叉,来往飞驰。③不一时,敌人的照明弹也打起来了,越打越多,照得山谷如同白昼一般明亮。夜航机也轰隆轰隆地出现在阵地的上空。周仆回到山顶的时候,二连已经按照命令前来接防。三连的代理连长乔大夯,班长陈三和代理班长调皮骡子围着政委,要求把他们继续留在阵地上。
“让我们打到底吧,俺们红三连能坚决守住阵地!”乔大夯说。
周仆摆摆手说:“你们已经很辛苦了,下去休息一下再说。”
“战斗还没结束呀,政委,我们怎么能下去哪?”陈三说,“这不是我个人的意见,我个人倒没什么,这是战士们的意见哪!”
“我们人少,顶一个排还不行吗?”调皮骡子也接上说。
“不行,这是命令!”周仆决断地说。
“俺们红三连……”乔大夯又要说他的红三连了。
小迷糊打断他的话,附在他耳朵上使劲地喊:“政委说罗,这是命令!”
大家看政委脸色严峻,才不言语了。④乔大夯慢腾腾地卸下刺刀,插在皮鞘里;又从地上拣起他们连长那把带血的铁锹,扛在肩上;迅速地整理了部队,带着22名战士,走下凸凹不平的阵地。
“真不愧是井冈山下来的连队!”周仆自言自语地说,在炮火的闪光里,望着他们坚强的背影。
(节选自魏巍《东方》,有删改)
注:周仆是志愿军某团政委,郭祥是该团三连连长。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的题目“闸门”一语双关,既指具体的河流的闸门,也象征以郭祥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组成的狙击队。
B.小说第二段通过周仆的心理描写,表明志愿军战士是最朴素的真英雄,他们为了劳苦大众能够战胜任何敌人。
C.由美国人遗弃的许多尸体,“头冲北,脚朝南”的情状可以看出美国士兵的狼狈,表现了志愿军的果敢英勇。
D.小说中陈三、调皮骡子与政委周仆的对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借助泣不成声的语言描写揭示了刘大顺因不小心折断战友的手指而伤痛、内疚、歉意无尽的心理。
B.句子②使用神态描写表现了刘大顺对周仆的感激之情,也表明了他的思想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
C.句子③用“白昼一般明亮”强调了战场环境的严峻,预示又一次战斗的开始,推动了情节发展。
D.句子④中的动作描写说明了乔大夯内心的不情愿与无可奈何,侧面衬托周仆的威严及指挥下属的霸气。
8.请赏析小说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小说节选部分设置“周仆”这个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简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痒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卿可撰录进来。”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真书其事。”侍中魏征奏曰:“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所忌惮。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吴兢《贞观政要·卷六》)
材料二:
余读《唐史》至太宗六月四日事,为之喟然太息。嗟乎!以太宗之英武好名,而卒定计于秦府群小,惜哉!太宗首倡非常之谋以哉定海宇,则高祖之有天下,诚太宗之功也。虽然,立子以长不以功,高祖之欲传位于太宗,固义有不可;而太宗之屡辞不受者,岂亦有见于此乎?由是而观,则太宗之心,固已灼知大义之所在矣。其后卒至喋血禁门、贻讥万世而不顾者,亦由房、杜二人陷之而然耳。岂独房、杜哉?当是时,太宗既诛巢隐,一二近臣惟劝其释甲以就刑,可也;若高祖念其事非得已而原之,然后辅之以图后功,亦可也;竟乃释此不为。而尉迟敬德者,乃摞甲持矛直至上前,借曰恐其惊动上意,亦何事于矛甲哉?敬德此举直恐高祖之怒心一发,且将不利于太宗,故特假此以迫胁之。使高祖不幸如其所料,则敬德之矛宁无所施乎?秦府群小之不忠于所事,乃至此也。噫!此辈未足深恨;太宗为一代贤君,亦从之而不疑,何其悲哉!
(戴良《论唐太宗六月四日事》)
【注】①六月四日事,即玄武门之变,指唐太宗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兄弟,终被高祖李渊立为皇太子。②巢隐,指隐匿的敌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史官执笔A何B烦C有隐D宜E即F改削G浮词H直I书其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微,指隐蔽、含蓄,与《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中的“微”词义不相同。
B.正,指使端正,“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指“使活着”,两者用法相同。
C.非常,文中指不同寻常,与现代所说的“非常时期”中的“非常”含义一样。
D.上,与“借曰恐其惊动上意”中的“上”一样特指君主、帝王,文中指李世民。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身为帝王却不能查看当朝国史,结果这些国史不能起到规劝警戒自己的作用,令李世民感到十分遗憾。
B.李世民认为通过政变诛杀兄弟,和周公东征诛杀管叔、蔡叔和季友用毒药杀死叔牙两件事一样,利于国家稳定。
C.材料二记载了玄武门之变中高祖、太宗、秦府群小等历史人物的种种表现,戴良对他们抱以惋惜之感。
D.在戴良看来,李世民平定天下,心中持有家国大义,多次辞任太子,他是一位英武且珍惜名誉的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
(2)立子以长不以功,高祖之欲传位于太宗,固义有不可。
戴良称李世民的部下为“小人”,原因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送乔施州①
苏轼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
鸡号黑暗②通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
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③
【注】①乔施州:乔叙,于此前不久以太常博士换左藏知钦州,未成行而改知施州。②黑暗:波斯谓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传说鸡见犀角则惊骇。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后荐于朝,文帝召以为博士,议以任公卿之位。绛侯周勃等尽害之,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对仗工整,“恨”“空”二字极富表现力,诗人强烈的情感跃然纸上。
B.颔联将笔触移至友人赶路途中,与王勃“风烟望五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写施州的生活方式,可见其贫瘠,表达了对友人理当勤政的劝勉。
D.本诗虽是送别诗,但并未局限于依依惜别之情,可见诗人旷达的情怀。
16.本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所作,但蕴含着多种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描绘即使是大鹏也依然有所恃,荀子《劝学》中直接表明类似观点的两句是“ , ”。
(2)同为写落花,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给人以绚丽优美之感,晏殊《浣溪沙》中的“ ”则给人以惋惜惆怅之感。
(3)班级拟排演《烈士赵一曼》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担任编剧的同学设计让赵一曼临刑前吟诗来表达其英勇就义的豪情,小刚提议用“ , ”两句。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木星恐怖地上升着,渐渐占据了半个天空。这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云层中的风暴,那风暴把云层搅动成A 的线条。我知道,那厚厚的云层下是沸腾的液氢和液氦的大洋。著名的大红斑出现了,这个在木星表面维持了几十万年的大旋涡大得可以吞下整整三个地球。这时木星已占满了整个天空,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大地笼罩在它那阴森的红光中……小小的地球能逃出这巨大怪物的引力场,真是令人B 。
从地面上看,地球甚至连成为木星的卫星都不可能。我们似乎就要掉进那无边云海覆盖着的地狱中去了!但领航工程师的计算是精确的。暗红色的迷乱的天空继续缓缓移动,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西方的天边露出了黑色的一角,那黑色迅速扩大,其中有星星在闪烁——地球正在冲出木星的引力魔掌。我们的星球在木星表面拉起了如山的液氢和液氦的巨浪。木星巨大的引力把地球加速甩向外太空。
离开木星时,地球已达到了逃逸速度,它不再需要返回潜藏着死亡的太阳系,而是向C 的外太空飞去。漫长的流浪时代开始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似乎”和文段中加点的“似乎”,表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实验进行到一半,他们似乎就要找到突破点了,可惜结局并不令人如意。
B.他看到前方四五十米处似乎躺着一个人,便跑回车里,告诉班长。
C.他望了我一眼,轻声地说:“时间不早了,我们似乎该启程了。”
D.这一双眼睛似乎是娇嫩的矢车菊的蓝色,眼神柔和而又温暖。
20.画波浪线句子中作者将地球比作“气球”,将木星的大红斑比作“巨眼”,请分析其语意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结构生物学”专门研究蛋白质之类生物分子的结构,但这并不容易。蛋白质分子很小,是由一条氨基酸链经过多次折叠后形成的特定的三维结构,即便使用电子显微镜,也只能看到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情况。
人工智能技术或许可以帮助生物学家更好地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DeepMind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AlphaFld的人工智能程序,它的任务就是根据基因序列来预测蛋白质分子的结构。① ,因为基因序列决定了氨基酸链的组成,而氨基酸链的组成最终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但实际上,预测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困难的任务。
尽管很难,但DeepMind公司一直在推进相关研究,并终于取得了突破。在2020年的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中,AlphaFld预测了多种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其中2/3的预测结果都与实验结果相差无几。这让科学家感到非常震惊。对于某些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不相符的情况,科学家甚至无法确定这是AlphaFld的预测有误,② 。
AlphaFld的表现意味着,③ 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还能帮助科学家更好地开展研究。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预测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为什么是极其困难的任务?请使用一组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加以简要说明。要求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心态;“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策略。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C
C
D
4.①材料一提出“中原中心说”,意在与“满天星斗说”一起介绍中华文明起源学术发展史上的不同观点。
②材料二提出“中心群体”,意在与“边缘地带”的人群形成对比,论证边缘地带有利于革新的观点。
5.①石昴古城位于生态交错带,属于边缘地带,这里更具有边缘发展的优势。②石昴古城的群体善于广泛利用资源,利用环境、冶炼等条件,在狩猎中发展了作战能力。③石昴古城位于边缘地带,更少受到传统与习惯的制约,更有利于革新的产生,从而开启文明新阶段。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蒙文通等人已围绕古史起源多元论展开研究”错误,偷换概念。由原文“近年有学者对古史起源问题的学术史做过梳理与回顾。舒铁指出,‘古史起源多元论的三种代表性论著——蒙文通的《古史甄微》(1927年)、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1934年)和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943年)早已为人熟知’”可知,蒙文通等人研究的是古史起源;B.“《山海经》以帝俊和帝颛顼为中心”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它‘并没有以黄帝作为传说中心。它更多提到的历史人物是帝俊和帝颛顼’”可知,原文说的是“它更多提到的历史人物是帝俊和帝颜顼”,并没有说“以帝俊和帝颛顼为中心”。D.“彻底调整”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狩猎采集让位于农业,意味着文化系统全方位的调整,从技术、社会到意识形态层面都需要如此”可知,原文是“全方位的调整”。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边缘的含义已由原来的自然环境演变为社会环境”错误。由原文“由此,边缘的含义也随之扩充,它也可以是社会环境意义上的”可知,边缘的含义“也可以是社会环境意义上的”,而不是“演变为社会环境”。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该论据强调的是“边缘效应的成本”,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边缘效应收益观点。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一提出“中原中心说”,根据“徐旭生认为北部华夏部族与东夷部族的文化要先于南部的苗蛮集团;蒙文通则认为三区的文化各成体系,其文献的传承各有统绪,主要强调其差异,而不是先后或优劣。总的来说,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学术界的看法经历了从早期的‘中原中心说’到后来的‘满天星斗说’的发展历程”可知,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主要强调其差异,意在与“满天星斗说”一起介绍中华文明起源学术发展史上的不同观点。材料二提出“中心群体”,根据“边缘地带能够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尤为有意义的是,边缘有利于革新的产生,因为这里的内部阻力更小。在农业起源进程中,与中心群体较多受到主流文化的制约不同,生活在边缘地带的是从中心群体中分裂出来的人群,闯入新领地中的移民更少受到传统与习惯的制约”可知,意在与“边缘地带”的人群形成对比,论证边缘地带有利于革新的观点。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距今约4300年的石峁古城,地处森林草原的交错地区,非常适合狩猎”,石昴古城位于森林草原的交错地区,属于边缘地带,非常适合狩猎,这里更具有边缘发展的优势。石昴古城的群体善于广泛利用资源,“形制多样的箭镞的出土,也与其射猎优势相匹配”,利用环境、冶炼等条件,制造出形制多样的箭镞,在狩猎中发展了作战能力。“边缘地带能够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尤为有意义的是,边缘有利于革新的产生,因为这里的内部阻力更小”,石昴古城位于边缘地带,更少受到传统与习惯的制约,“石峁古城所代表的力量入侵了黄河中游的陶寺,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阶段”,更有利于革新的产生,从而开启文明新阶段。
A
D
8.使用排比(整句)和细节描写,形象地展示了反击战后战场上惨烈的情景,突显了战争的激烈、残酷,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写出了志愿军战士对侵略者的痛恨,体现了他们保家卫国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无比的热爱和敬仰。 9.①通过周仆这一形象展示了志愿军指战员关爱战士的情怀和果决的战术能力,体现了志愿军官兵平等的民主风气;②起到线索的作用,由周仆所见所思及其和战士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将相关的内容紧密地组织在一起;③以周仆的视角来写战场上的情景,增强了现场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一语双关”错误。根据原文“郭祥的‘闸门’,就是这样把那些远渡重洋的恶狼一批一批地砸死在这里,碰死在这里”,可知“闸门”在文中是指以郭祥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组成的狙击队,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河流的闸门,不是双关。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侧面衬托周仆的威严及指挥下属的霸气”错误。乔大夯“慢腾腾地卸下刺刀,插在皮鞘里”写出他不愿下战场但又不得不执行周仆的命令,而周仆之所以要求他们必须下去休息是因为他们太辛苦了,是体贴战士,不能体现“周仆的威严及指挥下属的霸气”。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从句式的角度来看,划线句中使用多个“有人……”的句式,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增强了语势,便于抒情。使用排比的修辞,列举典型场景,写战士们牺牲时的各种姿势,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不惧牺牲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和崇敬。从描写角度看,“掐”“撩倒”“抱着”“握着”“衔着”“躺着”等使用细节描写,刻画了战场上惨烈的场景,“烧死在一起”“沾满了敌人的脑浆”“躺着烈士”表现了战士们对侵略者的痛恨;用战士牺牲时的状态,表现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之所以详细描写这些场景,是出于对战士们的崇敬,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无比的热爱和敬仰。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写了周仆对刘大顺及战士们的关爱,先是询问刘大顺“你,你怎么啦?”,然后是劝慰和开导“别难过啦,同志们。我们应该很好地向烈士学习。你看他们对敌人多么仇恨。对敌人不仇恨,或是恨得不够,就不会有真正的勇敢!”,看到烈士的遗体而悲伤,亲手整理烈士的遗体;安慰关心战士,体现了作为志愿军指导员对战士的关爱。乔大夯他们坚决要求守护阵地,但周仆坚决要求他们下去休息,体现了他果决的战术能力。由此可见志愿军官兵平等的民主风气。
从情节的角度分析,根据原文“走下山顶不远,周仆突然停住脚步”“周仆再往下一望”“他转眼寻视”“周仆自言自语地说,在炮火的闪光里,望着他们坚强的背影”,可知小说主要写了周仆在战场的所见所闻所思以及与三连战士关于留守问题的对话,以周仆为线索,将相关的内容紧密地组织在一起;小说从周仆的视角讲述故事,写他的所见“看到烈士身上的棉衣,有一些余烬还在燃烧,断断续续地冒着丝丝缕缕的青烟”,所思“他们是下凡的天神吗?不,他们不是天神,他们就是那些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战士,是同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和同志”,所感“周仆站在山坡上,热血上涌,思绪翻腾”,增强了真实感,增强了感染力,更有利于突出作者对志愿军战士无比的热爱和敬仰这一主题。
ADH
D
C
13.
(1)只有国史,用处是惩处恶人褒扬善人,不按实际情况记载,那么让后人看什么呢?
立太子是按照年长不按照功绩(的原则),高祖想传位给太宗,本来按照道义就是不可以的。
14.(1)部下定计发动政变,让李世民陷于不义之中; (2)部下政变之后胁迫高祖,不忠于所事。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史官记载时,怎么能因为有隐情而烦恼呢?应该立即把那些虚浮夸赞的词语删除,正确的记录当时的事情。“史官执笔”,主谓结构,语意完整,故在A处断句;“何烦有隐”,语意完整,故在D处断句;“宜即改削浮词”,“宜即”修饰“改削”,中间不断开;“浮词”作“改削”的宾语,中间不断开,故在H处断句。故选ADH。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隐蔽、含蓄。/卑微。句意:言语中多有微词。/现在我是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且浅陋。
B.正确。都是使动用法。使端正。/使活着。句意:陛下现在让史官将其辞藻端正。/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C.正确。均指不同寻常。句意:太宗首倡不同寻常的谋略,稳定了国家。/不同寻常的时期。D.“文中指李世民”错误,结合“若高祖念其事非得已而原之……而尉迟敬德者,乃摞甲持矛直至上前”可知,上指唐高祖李渊。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记载了……戴良对他们抱以惋惜之感”错误,结合原文“使高祖不幸如其所料,则敬德之矛宁无所施乎?秦府群小之不忠于所事,乃至此也”可知,玄武门之变中的高祖仅出现在戴良的假设中,并没有实录其事迹,且戴良对高祖无惋惜之情。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用”,用处;“书不以实”,状语后置,“不以实书”,不按实际情况记载;“后嗣”,后人。
(2)“以”,按照;“长”年长;“固”,本来。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原文“以太宗之英武好名,而卒定计于秦府群小,惜哉”可知,部下定计发动政变,让李世民陷于不义之中;结合原文“而尉迟敬德者,乃摞甲持矛直至上前……敬德此举直恐高祖之怒心一发,且将不利于太宗,故特假此以迫胁之”可知,部下政变之后胁迫高祖,不忠于所事。
C
16.①首联写友人生活清贫、书籍众多,表达了对其为官清廉与才学超群的赞扬。②颔联生动形象地写出友人赴任途中道路之艰险,表达了对友人前途命运的关心。③颈联写友人前往的施州物产十分丰富,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④尾联将友人比为被贬长沙的贾谊,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愤愤不平。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可见其贫瘠,表达了对友人理当勤政的劝勉”错误,颈联写友人前往的施州物产十分丰富,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一般会有赞美对方、安慰叮嘱、关心激励等情感,或者依依惜别,需要结合诗句关键词语分析。首联,恨无田、空有书,写友人生活清贫、书籍众多。无田表明其为官清廉,有书说明其才学超群,这是对友人品德才学的赞扬。颔联,“青山横绝壁”“细路蹑飞蛇”,山高路窄,此去路途艰险,表达了对友人前途命运的关心。颈联,写友人前往的施州各种物产,本地的,外来的,十分丰富,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尾联用典,“河南门下客”指贾谊,有才华而受人陷害被贬荒蛮之地,将友人比为被贬长沙的贾谊,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愤愤不平。
17.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落英缤纷 无可奈何花落去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生”“善”“缤纷”。
A.乱七八糟B.不可置信(难以置信)C.无边无际(广阔无垠)
A
20.①把地球比作“气球”,与“云海”形成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展现了地球在巨大的木星面前渺小且漂浮不定的样子。②把木星的大红斑比作“巨眼”,既是形状上的相似,也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恐惧意味。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前文“那风暴把云层搅动成”中“搅动”一词,可知在风暴的影响下云层的形状发生变化,成为混乱无序的线条。所以此处可填“乱七八糟”。乱七八糟: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乱糟糟的样子。第二处,根据前文“小小的地球”“巨大怪物的引力场”,可知地球能逃出木星的引力场出乎意料。所以此处可填“不可置信”或“难以置信”。不可置信:比喻出乎意料。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第三处,此处需要填写与“外太空”构成修饰关系的词语,外太空辽阔没有边际,所以此处可填“无边无际”或“广阔无垠”。无边无际:指无限广阔,没有边际。广阔无垠:多用于修饰天空,大地,草原,海洋等。还可形容森林等任何广阔的地方。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选项和原文中“似乎”都是略带夸张的说法,表示“几乎”。B.表示不确定,带有揣测的意味。C.表示商量。D.表示相似。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把地球比作“气球”,与它所身浮的“云海”形成强烈的对照,对比鲜明,形象地展现了地球在巨大的木星面前渺小且漂浮不定的样子,启人想象。“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把木星的大红斑比作“巨眼”,首先是形状上的相似;以“盯着”描述它,我们被巨眼盯着而无处遁形,这就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恐惧意味。
21.①理论上看完全可行②还是实验结果有误③人工智能技术
22.因为蛋白质分子不但小,而且拥有特定的三维结构,即便用电子显微镜也只能见其表面情况。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的能力。第一处,从后文“因为基因序列决定了氨基酸链的组成,而氨基酸链的组成最终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看是说利用基因序列预测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原因,再根据后面一点的“但实际上,预测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困难的任务”,看出是横线处是从理论上分析利用基因序列预测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原因,故可以填“理论上分析完全可行”等类似语句。第二处,根据前文“对于某些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不相符的情况,科学家甚至无法确定这是AlphaFld的预测有误”可知是将人工智能预测和科学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因此横线处和上文是一个选择性语句,即“是AlphaFld的预测有误,还是实验结果有误”。故此处可填“还是实验结果有误”等语句。第三处,根据整个材料的话题中心,特别是第二段第一句“人工智能技术或许可以帮助生物学家更好地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再结合该处后面的内容“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还能帮助科学家更好地开展研究”可知是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好处,故此处填“人工智能技术”。注意字数不超过8字。
2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干要求使用一组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预测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为什么是极其困难的任务。根据第一段第二句“蛋白质分子很小,是由一条氨基酸链经过多次折叠后形成的特定的三维结构,即便使用电子显微镜,也只能看到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情况”可以提炼相关信息:一是“蛋白质分子小”,二是它具有“多次折叠后而形成的特定的三维结构”。最后用“不仅……而且……”等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构建成顺畅的语句即可。注意字数不超过45字。
【写作指导】23.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只有一句话,阐述一个充满哲理的人生感悟。“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心态,当我们用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周遭的每一个事件,即使是那些看似不利的情况,也能变成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然而,仅有这样的心态并不足够,因为生活不会因为我们的积极思考而改变其无常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种策略。策略意味着我们需要采取实际的行动,通过规划和努力,确保每一次的经历都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土壤,每一个挑战都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两句话看似相差一个字,但是从心态转变为策略,意味着是从心理层面转变到行动层面,前后两者存在递进关系,可以说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考生既要思考两者的关系,也要思考两者转变的条件。如何做到从“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的心态转变为“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的策略呢?首先,我们需要学会从每一件事情中寻找机遇。无论是工作上的失败,还是人际关系中的挫折,每一次的不顺都藏着可能的成长点。其次,我们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态度,把问题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适应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挑战时,不仅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还要有灵活变通的策略。这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以便我们能够在各种情况下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生活是一场漫长而又复杂的旅程,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正是这些不确定性,为我们提供了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当我们拥抱这种“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的心态,并通过策略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时,我们就能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断前行。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积极心态应当有,处事策略不可缺。接着分析材料两句话对于学习、工作、生活的启迪意义,比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却从未放弃过。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一万种不会成功的方法。”这就是一种“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的心态,他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最终成功发明了电灯泡。然后分析仅仅有“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的心态还不够,还要有“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的策略,比如寻找机遇;主动迎接挑战;灵活变通的处事方法;坚忍不拔的品质等等。最后,升华主题,总结观点。立意:1.心态奠定基础,策略决定未来。2.积极心态应当有,处事策略不可缺。3.拥有积极心态,掌握应变策略。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问房玄龄:“朕每次阅览前代的史书,都是表扬好的,斥责恶的,可以规诫自己以后的言行。不知道自古以来当代的国史,为什么不让帝王亲自阅览呢?”房玄龄回答道:“国史既然好事坏事都必须记载下来,有几个皇帝能不做不合规矩的事情呢,因为害怕会抗旨,所以不让陛下观看。”太宗说:“朕(看国史的)本意与古人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抄录过来。”房玄龄等人于是将国史删略为编年体,撰写了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呈给了唐太宗。唐太宗看见了六月四日的事情,言语中多有微词,告诉房玄龄说:“昔日周公杀了管、蔡使得周朝得以安定,季友毒杀了叔牙使得鲁国安宁。朕的作为,也和他们一样,都是为了安定社稷,造福万民而已。史官记载时,怎么能因为有隐情而烦恼呢?应该立即把那些虚浮夸赞的词语删除,正确的记录当时的事情。”侍中魏征上奏道:“臣听说皇上地位最为显赫,没有什么可以忌惮的。只有国史,用来惩恶劝善,不能将事实记载下来,后世子孙怎么能看呢?陛下现在让史官将其辞藻端正,实在是最公正的方法。”
材料二:
我读到《唐史》中太宗六月四日的事,不禁感慨叹息。唉!太宗如此英明神武,崇尚名声,却最终在秦王府群小的策划下定下决心。真是可惜!太宗首倡不同寻常的谋略,稳定了国家,高祖拥有天下,确实是太宗的功劳。然而,立太子是按照年长不按照功绩(的原则),高祖想传位给太宗,本来按照道义就是不可以的;但太宗屡次推辞不受,难道他也看到了这一点吗?由此可见,太宗的心意,早已深知大义所在。后来终究还是在禁门喋血,遭受万世嘲笑,这也是因为房玄龄、杜如晦两人的陷害。难道只有房、杜二人如此吗?那时,太宗已经消灭了巢隐,一些近臣劝他卸甲受刑,也可以;如果高祖考虑到他的行为是出于无奈而原谅他,然后辅佐他谋取后来的功业,也可以;但最终却没有这样做。而尉迟敬德,竟然穿着甲胄,手执长矛,直闯上前,如果说他担心惊动皇上,那他又为何穿着矛甲呢?敬德的此举,恐怕是担心高祖一旦怒火中烧,会对太宗不利,所以特意以此逼迫他。如果高祖不幸如他所料,那么敬德的矛岂不是毫无用处吗?秦王府这群小人的不忠,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唉!这些人不值得深恨;但太宗作为一代明君,却依然随波逐流,真是令人悲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