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 专题10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专题讲解+针对训练 (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2022·浙江·永康外国语学校高二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失,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二)
①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三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
B.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
C.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
D.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牛、羊、猪俱用叫太牢,只用羊、猪二牲叫少牢。
B.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供奉皇帝先祖,后经皇帝批准也可供奉功臣的神位。
C.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的官署,从唐朝开始设置。
D.刺史,又称“刺使”,古代职官名,原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后成为一州长官的称呼。
3.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以“呜呼”感叹突兀起笔,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叹,又以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一叹一问,一退一进,醒人耳目。
B.二段着力写庄宗对“三矢”的态度,“受”“藏”“遣”“告”“请”“盛”“负”“纳”等词可见其恭谨及矢志复仇的决心和意志,这正是他得天下的原因。
C.三段对庄宗的成败之迹作了概括,“得天下”与“失天下”反差鲜明,肯定得之难、失之易的说法,进而以反问与引用强调成败由于“人事”的原因。
D.文末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来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答案】1.D
2.C
3.C
4.(1)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事吗?
(2)常常亲自和杂耍艺人在庭院里演杂戏(杂耍嬉戏),伶人因此当权,最终导致灭亡。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陛下共同作战夺取天下的人,都是杰出的忠诚勇敢之人。现在大功刚刚告成,一个人都还来不及封赏,却首先任用伶人为刺史,这样恐怕会失去天下民心,是不行的。于是任命没有得到执行。
“皆英豪忠勇之士”的主语是“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所以“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是一个整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再比较BD,“而”字表转折,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先”修饰“以伶人为刺史”,是其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时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的官署”说法错误,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其中没有管理绘画这一内容。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肯定得之难、失之易的说法”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可知,文中“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均是用的反问形式,结合最后作者得出的结论“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可知,文中对于“肯定得之难、失之易的说法”是否定而不是肯定。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赋分点:
(1)“抑”,还是;“本”,推究;“迹”,原因。
(2)“身”,亲自;“杂戏于庭”,状语后置,在庭院里演杂戏;“用事”,当权;“至于”,导致。
参考译文:
(一)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二)
(后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唱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常常和杂耍艺人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当权,最终导致灭亡。
他与梁在胡柳打了一仗,他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抓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汴州,周匝拜于马前,庄宗得到他非常喜欢,赐给他黄金与布帛,犒劳他的辛苦。周匝回答说:“我身陷仇敌之中,能够不死而活着回来,是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功劳啊。希望请求用两个州来报答这两个人。”庄宗都答应下来要任用他们做刺史。郭崇韬劝谏说:“与陛下共同作战夺取天下的人,都是杰出的忠诚勇敢之人。现在大功刚刚告成,一个人都还来不及封赏,却首先任用伶人为刺史,这样恐怕会失去天下民心,是不行的。”于是任命没有得到执行。过了一年,伶人多次拿话在庄宗面前请求,庄宗对郭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你让我见到这两人时很惭愧。你的话虽然公正,但你应当为我委屈心意来执行这件事。”最终,任用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
(2022·湖南·周南中学高二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五代史伶官传序》)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推其根本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你的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根本
D.举天下之豪杰 举:全,整个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履至尊而制六合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7.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有书序和赠序之说,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属于书序,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则是赠序。
B.《伶官传序》中的“伶”旧时称以演戏为职业的人,后唐庄宗宠信伶人,授以官职,这些人被称为“伶官”。
C.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诸侯祭祀用太牢。
D.《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历史。
8.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5.C
6.B
7.C
8.A
9.(1)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颅,进入到太庙,把箭还给先王。
(2)(可见)祸患常常是在微小的事情上积累而成的,而聪明勇敢的人多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解析】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本:考查,探究。句意为: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原因)。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B.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C.响: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
D.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诸侯祭祀用太牢”说法错误,应该是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A.“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说法错误。文章开篇是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没有否定“天命”,但更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故选A。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方”,当;“系”,缚,捆绑;“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句,即“以组系燕父子”,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函”,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2)“忽微”,作名词,极小的事;“智勇”,作名词,聪明勇敢的人;“所溺”,所溺爱的人或物;“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于”表被动,聪明勇敢的人多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岂”,难道;“独”,仅仅,只有。
参考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于是作《伶官传》。
(2022·福建三明·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有删改)
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B.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古代泛指德才出众的人,常与“小人”对举,与《论语》中“君子喻于义”中的“君子”意思相近。
B.汉献帝、唐昭宗:献帝,称呼的是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协的谥号;唐昭宗,称呼的是唐代皇帝李晔的庙号。
C.太庙是皇帝宗庙,最初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经皇帝批准也可被供奉在太庙。
D.《书》即《尚书》,儒家四书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先划清君子和小人的界限,紧接着剖析“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的道理,最后指出朋党与兴亡的关系。
B.乙文通过叙述庄宗得天下的过程,先盛赞其成功,继而感叹他的迅速衰败,从而强调成败得失皆由人事的道理。
C.选文均使用了引用和对比论证,既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同时也使事理在正反两面的对比中显得更加明白清楚
D.选文均借前朝旧事劝谏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2)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章》)
14.历史总能给人以启迪,请简要概括两则选文在国家治理方面给予后人的启示。
【答案】10.B
11.D
12.C
13.(1)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2)用绳索捆绑着燕国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进入太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的灵位前。
(3)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译为不能得到敬重也可)。
14.①要能分辨君子与小人,使君子形成一个同心共济的整体;②要能博采众长充分发挥团队中君子的才能。③要有忧患意识,勤勉为政,不可耽于享乐。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亲人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
“暂……者”,是判断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见利而争先”与“利尽而交疏”句式相同,句意相关,由“或”连接,应在“或”前断开,排除D。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儒家四书之一”错误,《尚书》为儒家“五经”之一,“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选文均使用了引用和对比论证”错误,选文甲并未使用引用论证的方法。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采分点:
(1)“用”,凭借,因此;“兴”,兴盛;“厌”,满足;
(2)“组”,绳索;“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句,用绳索捆绑着燕国父子;“函”,用匣子装。
(3)“见”,同“现”,显露;“彰”,彰显;“自伐、自矜”,自我夸耀。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君子“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可概括出,要能分辨君子与小人,使君子形成一个同心共济的整体;
结合“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可概括出,要能博采众长充分发挥团队中君子的才能。
结合庄宗李存勖兴国亡国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要有忧患意识,勤勉为政,不可耽于享乐。
参考译文:
选文甲
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喜爱的是薪俸,所贪图的是财物。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亲人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就能志趣一致而相互补益。用这些来服务于国家,就能同心协力把事办成,自始至终,一贯如此。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应当摈斥小人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说得上是不结朋党了,然而纣王却因此亡国。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党人,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称颂、谦让而不相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这些使国家兴盛衰亡的史事,作君王的很可以引为借鉴啊。
选文乙: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2022·广东佛山·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教化,未能混一。宜命近臣著《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开边策》各一篇。”
比部郎中王朴献策,以为:“中国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其始失之也,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骄民困,奸党内炽,武夫外横,因小致大,积微成著。今欲取之,莫若返其所为而已。夫进贤退不肖,所以收其才也;恩隐诚信,所以结其心也;赏功罚罪,所以尽其力也;去奢节用,所以丰其财也;时使薄敛,所以阜其民也。俟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财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后举而用之,功无不成矣!彼之人观我有必取之势,则知其情状者愿为间谍,知其山川者愿为向导,民心既归,天意必从矣。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唐与吾接境几二千里,其势易扰也。扰之当以无备之处为始,备东则扰西,备西则扰东,彼必奔走而救之。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未须大举,且以轻兵扰之。南人懦怯,闻小有警,必悉师以救之。师数动则民疲而财竭,不悉师则我可以乘虚取之。如此,江北诸州将悉为我有。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行我之法,江南亦易取也。得江南则岭南、巴蜀可传檄而定。南方既定,则燕地必望风内附。若其不至,移兵攻之,席卷可平矣。惟河东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当以强兵制之。然彼自前败,力竭气沮,必未能为边患。宜且以为后图,俟天下既平,然后伺,一举可擒也。今士卒精练甲兵有备群下畏法诸将效力期年之后可以出师宜自夏秋蓄积实边矣。”上欣然纳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二)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士卒精练/甲兵有备/群下畏法/诸将效力/期年/之后可以出师/宜自夏秋蓄积实边矣/
B.今士卒精练甲兵/有备/群下畏法/诸将效力/期年之后/可以出师/宜自夏秋蓄积实边矣/
C.今士卒精练/甲兵有备/群下畏法/诸将效力/期年之后/可以出师/宜自夏秋蓄积实边矣/
D.今士卒精练甲兵/有备/群下畏法/诸将效力/期年/之后可以出师/宜自夏秋蓄积实边矣/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策,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B.比部,古代官署名。原掌稽核。后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
C.江北,特指长江以北。相对江南而言,主要指江淮地区。
D.檄,针对内部不同意见而发的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17.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世宗致力于改革,认为当下吴、蜀、幽、并四个地方未能统一,应下令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开边策》。
B.王朴分条列举出“收其才”“结其心”“尽其力”“丰其财”“阜其民”的具体措施,是为了说明民心所向的条件。
C.王朴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举例论证,以唐为例子,指出攻打敌军的战术,应从其薄弱环节入手。
D.王朴主张对于不同的地方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如河东地区不可以用恩德诚信利诱,必须要用强大的兵力进行制衡。
18.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开篇即开宗明义,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此文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作者以庄宗得天下、失天下史例为论据,通过一盛一衰的强烈对比,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C.作者的笔触进一步深化,指出“忧劳”“逸豫”“忽微”“所溺”皆为人事,希望以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警醒世人。
D.文本(二)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叙事生动晓畅,描写具体形象,论证层层深入,感情深沉浓烈。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且以为后图,俟天下既平,然后伺,一举可擒也。
(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答案】15.C
16.D
17.B
18.D
19.(1)应当暂且把他们作为今后之计,等到天下已经太平,这样之后等待(时机),一动手就可以擒获。
(2)或者探究他成功或失败的事迹,都出自人的原因吗?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士卒精明干练,武器有所装备,群臣敬畏法律,各位将领为国效力,一年之后,可以完成大业,应该在夏天、秋天积蓄财物充实边疆。
“士卒精练”、“甲兵有备”结构相同,句式对称,中间应断开,排除ABD;
“期年之后”作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根据文本意“得江南则岭南、巴蜀可传檄而定”,占有长江以南地区,那么岭南、巴蜀地区可以发布晓喻或声讨的文书就使局势安定。可推知,檄文并非用以针对内部不同意见而发的文书。檄文作为古代官府往来的文书,常常针对敌对面而发,多用于声讨和征伐。而移文则针对内部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故选D。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是为了说明民心所向的条件”有误,结合““中国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俟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财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后举而用之,功无不成矣”等内容可知,其实际目的是为了聚集人才、稳定局势,进而夺取吴、蜀、幽、并这些地方。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描写”有误,文本(二)没有描写语句,是记叙和议论。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1) 关键点:“以为”,把……作为;“俟”,等到;“伺”,等待。
(2) 关键点:“抑”,或者,还是;“本”,考察,探究;“迹”,事迹。
参考译文:
(一)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世宗对宰相说:“我每次思索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的办法,不能得到其中的要义,睡觉吃饭都不能忘记。又从唐朝、晋朝以来,吴地、蜀地、幽州、并州都妨碍教化,不能一统天下。应该命令亲近的臣子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开边策》各一篇。
比部郎中王朴献上计策,认为:“中国失去吴地、蜀地、幽州、并州,都是由于违背道义,现在必须先看失去这些地方的原因,这样之后知道得到这些地方的方法。这些地方开始失去时,没有不是因为君主昏庸无道臣子不正派,士兵骄横百姓疲乏,背叛的人在内部气焰高涨,武士在外面横行霸道,因为小的方面导致大的方面,微小的东西经过长期积累变得显著。现在想得到这些地方,不如反其道而行。晋升有才能的人辞去品行不正的人,是收揽人才的方式;恩宠诚信,是沟通心灵的方式;奖赏功劳惩罚罪过,是充分发挥才能的方式;去除奢侈节省费用,是使资财丰裕的方式;按照时令役使百姓而不误农时,少收赋税,是使百姓安宁的方式。等到有才能的人们已经聚集,政府施政已经安定,财富已经充裕,士兵百姓已经归附,这样之后推选而任用,成效没有不能达成的。那些人看我有必定攻取的形势,那么了解其中情形状况的人愿意成为间谍,熟知这些地方的山和水的人愿意成为向导,民意已经归向,天意必定顺从。凡是攻打敌军的战术,应该先从敌军的薄弱环节开始。唐与我们接壤约二千里,它的形式容易搅乱。搅乱它应当从没有防备的地方开始,防备东边就搅乱西边,防备西边就搅乱东边,对方必定奔走援救。奔走期间,可以探知对方的虚假真实、强大弱小等内部情况或势力,这样之后避开真实击打虚假,避开强大击打弱小。不需大兴军旅,就能用轻装部队搅乱他们。南人懦弱胆怯,听到一点风声都会有所警惕,一定要全军出动救助他们。军队多次出动,那么百姓疲乏并且财物用尽,(如果对方)不全军出动,那么我们可以趁着空虚无备攻打。像这样,长江以北的各个州将全部被我占有。已经占有长江以北地区,那么任用那里的百姓,施行我的法则,长江以南也容易夺取。占有长江以南地区,那么岭南、巴蜀地区可以发布晓喻或声讨的文书就使局势安定。南方已经安定,那么燕地必定看着风声归附(我们)。如果他们不来,调动军队攻打他们,像卷席子一样很快可以平定。唯独黄河以东地区是下定决心拼死的敌人,不可以用恩德诚信利诱,必须要用强大的兵力制衡。但是他们自从高平战败,力气衰竭、气馁,一定没有能够成为边境的祸患。应当暂且把他们作为今后之计,等到天下已经太平,这样之后等待(时机),一动手就可以擒获。现在士卒精明干练,武器有所装备,群臣敬畏法律,各位将领为国效力,一年之后,可以完成大业,应该在夏天、秋天积蓄财物充实边疆。”世宗高兴地接受。
(二)
啊!国家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的作为吗?探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或者探究他成功或失败的事迹,都出自人的原因吗?《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忧患、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
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整个天下豪杰,没有人能同他对抗;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围困他,使他命丧国亡,被天下人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极小的事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常被所溺爱的人或物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
(2022·浙江杭州·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失,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二)
①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七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三十七》)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
B.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
C.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
D.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牛、羊、猪俱用叫太牢,只用羊、猪二牲叫少牢。
B.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供奉皇帝先祖,后经皇帝批准也可供奉功臣的神位。
C.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的官署,从唐朝开始设置。
D.刺史,又称“刺使”,古代职官名,原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后成为一州长官的称呼。
22.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以“呜呼”感叹突兀起笔,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叹,又以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一叹一问,一退一进,醒人耳目。
B.二段着力写庄宗对“三矢”的态度,“受”“藏”“遣”“告”“请”“盛”“负”“纳”等词可见其恭谨及矢志复仇的决心和意志,这正是他得天下的原因。
C.三段对庄宗的成败之迹作了概括,“得天下”与“失天下”反差鲜明,肯定得之难、失之易的说法,进而以反问与引用强调成败由于“人事”的原因。
D.文末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来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24.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伶官传》末尾直陈“庄宗好伶,可不信哉”,结合文本(二)第二段的事例加以证明。
【答案】20.D
21.C
22.C
23.(1)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事吗?
(2)常常亲自和杂耍艺人在庭院里演杂戏(杂耍嬉戏),伶人因此当权,最终导致灭亡。
24.庄宗重获伶人周匝,赏赐慰劳,并答应其无礼请求:后因臣下劝谏有所搁置,却终不拂伶人情面而封赏刺史:可见确实宠幸伶人,不顾朝堂正义、秩序。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中,“皆英豪忠勇之士”的主语是“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所以“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是一个整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再比较BD,“先”修饰“以伶人为刺史”,是其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译文:陛下共同作战夺取天下的人,都是杰出的忠诚勇敢之人。现在大功刚刚告成,一个人都还来不及封赏,却首先任用伶人为刺史,这样恐怕会失去天下民心,是不行的。于是任命没有得到执行。
故选D。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时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的官署”说法错误,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其中没有管理绘画这一形式。
故选C。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肯定得之难、失之易的说法”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可知,文中“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均是用的反问形式,结合最后作者得出的结论“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可知,文中对于“肯定得之难、失之易的说法”是否定而不是肯定。
故选C。
2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赋分点:
(1)“抑”,还是;“本”,推究;“迹”,原因。
(2)“身”,亲自;“杂戏于庭”,状语后置,在庭院里演杂戏;“用事”,当权;“至于”,导致。
2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依据原文“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可知,庄宗重获伶人周匝,赐给他黄金与布帛,犒劳他的辛苦;
依据原文“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可知,周匝提出无理请求,希望用两个州来报答这两个人,庄宗都答应下来要任用他们做刺史,虽有忠臣进谏,但他还是执意任命两人做了刺史。可见他确实宠幸伶人,不顾朝堂正义、秩序。
译文:
(一)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二)
(后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唱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常常和杂耍艺人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当权,最终导致灭亡。
与梁在胡柳打了一仗,他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抓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汴州,周匝拜于马前,庄宗得到他非常喜欢,赐给他黄金与布帛,犒劳他的辛苦。周匝回答说:“我身陷仇敌之中,能够不死而活着回来,是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功劳啊。希望请求用两个州来报答这两个人。”庄宗都答应下来要任用他们做刺史。郭崇韬劝谏说:“与陛下共同作战夺取天下的人,都是杰出的忠诚勇敢之人。现在大功刚刚告成,一个人都还来不及封赏,却首先任用伶人为刺史,这样恐怕会失去天下民心,是不行的。”于是任命没有得到执行。过了一年,伶人多次拿话在庄宗面前请求,庄宗对郭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你让我见到这两人时很惭愧。你的话虽然公正,但你应当为我委屈心意来执行这件事。”最终,任用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
(2022·全国·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日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义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义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日:“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人/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B.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C.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D.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在( )
A.小字,指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字,也指古人的乳名、小名,此处为前者。
B.禁中,也作“禁内”。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C.丁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一定顺序组成干支纪元法,一百二十年为一循环。
D.刺史,官职名,汉武帝时期始设,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爱好广泛,擅长音乐谱曲。他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他亲自创作的歌在当时到处都是,还请别人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B.庄宗宠信伶官,伶人因此当权。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景进、史彦琼和郭从谦等伶官败坏朝政、祸乱国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C.郭从谦善于钻营,鼓动士兵叛乱。他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被李存义收为养子,后因害怕被坑杀而萌生作乱之心,率军反叛,攻打兴教门。
D.庄宗勇猛善战,却落得结局凄凉。他奋力杀死了几十上百个沿城墙进入宫中的乱兵,最终被射中跌倒,伤重而亡,其遗体被人用乐器焚烧。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
(2)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义、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29.结合所学《五代史伶官传序》,谈谈你从庄宗“好伶而弑于伶”的故事中得到一个怎样的启示。
【答案】25.D
26.C
27.A
28.(1)然而当时的各位伶官,只有敬新磨特别善于演滑稽戏,他的笑话也流传最广,但没有听说他的别的过错和恶行。
(2)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义、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
29.不可贪图安逸享乐,应当谨慎行事、防微杜渐。
【解析】
【分析】
2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李嗣源兵”是主语,“反”意思是反叛,作谓语,主谓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向京师”,“京师”作“向”的宾语,宾语后面应断开,排除C;
“庄宗至万胜”,“万胜”,地名,是“至”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D。
2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一百二十年为一循环”错误,六十年为一循环。
故选C。
2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还请别人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错误。从原文“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来看,他的艺名是自己取的。
故选A。
2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然”,然而;“独”,只有;“善”,善于;“俳”,滑稽戏;“佗”,别的,其他的;“过恶”,过错和恶行。
第二句中,“戏”,开玩笑;“负”,背叛;“何为”,宾语前置,干什么。
2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
作答本题,需要明确《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旨。此文作者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奢纵欲。本文中庄宗“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由此说明不能贪于享乐,宠信伶人。由以上分析可知,庄宗“好伶而弑于伶”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贪图安逸享乐,要做到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参考译文:
(后唐)庄宗既喜好乐舞谐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的民间百姓中,很多人能唱他作曲的歌,被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常常与伶人(乐官)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然而当时的各位伶官,只有敬新磨特别善于演滑稽戏,他的笑话也流传最广,但没有听说他的别的过错和恶行。那些败坏政治祸乱国家的伶官,以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首。
郭门高名叫从谦,门高是他的艺名。他虽然是凭着演杂戏受到重用,但曾经立有军功,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就是皇帝的亲军。郭从谦因为姓郭,就认郭崇韬为叔父,皇弟李存义又收他为养子。郭崇韬死,李存义被囚禁,郭从谦在军中摆下酒,愤愤然流下眼泪,诉说两个人的冤屈。这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在宫中值夜守卫,夜里密谋作乱,事情被发觉而被杀。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义、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郭从谦很害怕,回去之后就刺激他手下士兵说:“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士卒问他缘故,郭从谦就说:“皇上因为王温的缘故,等到攻破邺都后,就把你们这些人全部活埋。”士卒们相信了他,全都想叛乱。李嗣源的军队反叛,攻向京城,庄宗向东退往汴州,然而李嗣源先进入汴州。庄宗到了万胜,不能前进,就又往回走。士兵逃散,还剩二万如人。过了几天,庄宗又向东往汜水去,想扼守关隘抵挡李嗣源。四月丁亥初一,庄宗在中兴殿大会群臣,宰相奏对三刻后结束。随从皇帝车驾的黄甲马军在宣仁门列阵,步军在五凤门列阵等候。庄宗入内殿吃饭,郭从谦从军营出来,露出刀、搭满箭,率军攻打兴教门,和黄甲军对射。庄宗听说叛乱,率领诸王的卫士将叛乱士兵赶出兴教门。乱兵纵火烧了兴教门,攀着城墙进入宫中,庄宗杀死了几十上百人。乱兵从楼上向庄宗射箭,庄宗受重伤,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从皇后到诸王身边的侍从全都逃跑了。到午时,庄宗驾崩。五坊乐人善友聚集乐器焚烧庄宗的遗体。李嗣源进入洛阳,得到庄宗的尸骨,埋葬在新安的雍陵。李嗣源任命郭从谦为景州刺史,不久之后杀了他。
《左传》上说:“你从这里开始,就必将在这里结束。”庄宗喜欢乐官,而被乐官郭门高弑杀,用乐器焚烧尸体。能不相信吗?能不引以为戒吗?
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 专题18 书愤 专题讲解+针对训练 (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 专题18 书愤 专题讲解+针对训练 (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专题18书愤针对训练教师版docx、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专题18书愤针对训练学生版docx、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专题18书愤专题讲解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 专题17 锦瑟 专题讲解+针对训练 (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 专题17 锦瑟 专题讲解+针对训练 (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专题17锦瑟针对训练教师版docx、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专题17锦瑟针对训练学生版docx、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专题17锦瑟专题讲解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 专题13 将进酒 专题讲解+针对训练 (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 专题13 将进酒 专题讲解+针对训练 (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专题13将进酒针对训练教师版docx、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专题13将进酒专题讲解docx、新高二语文暑假衔接专题13将进酒针对训练学生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