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优秀课件多份
- 4.2 洋流课件4 课件 0 次下载
- 4.2 洋流课件5 课件 0 次下载
- 4.3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5 课件 0 次下载
-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4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圣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秘鲁沿海受寒流影响,气候干旱。然而,2016年12月下旬,秘鲁北部海域海水逐渐升温,雨水增多。到2017年3月,沿海地区暴雨引发的洪灾已经造成近百人死亡,数万人受灾。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气候异常现象?如何监测这种现象?
是指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降水形式返回海洋。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海洋表层存储85%的热量
海水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中带来的热量释放出来。
大气通过风力驱使海水运动
通过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等水循环,使全球的水量达到动态平衡。
1.读图,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海洋贡献水汽为505,陆地贡献水汽为 72,说明海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
海洋蒸发(505)—降水(458)=径流(47),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是径流。
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
二者关系是正相关, 海洋蒸发量增加(减少),海陆间水汽输送增加(减少),则陆地降水量就会增加(减少),径流也会相应增加(减少)。
思考:1.指出北半球低、中、高纬度海洋热量的收支差异。 2.根据热量收支情况,赤道会不会越来越热,极地会不会越来越冷?为什么?
热量收支:低纬度大于中、高纬度低纬度:热量盈余;中高纬度:热量亏损
不会。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度地区输送到中高纬度地区,维持着全球热量平衡。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综上所述,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动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阿塔卡马沙漠-----“花海”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水温低于西部。
正常状况下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温度有何不同?
是指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1、概念: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的现象。大约每隔2~ 7年发生一次,每次持续1 ~2年,发生年份称为厄尔尼诺年。
2、成因:每隔几年,东南信风突然减弱,甚至转为西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冷海水上涌现象减弱甚至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赤道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升高,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东部水温高于西部,形成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
西部转为下沉气流,气候由温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2017年秘鲁洪水(太平洋东部)
2019年印尼山火(太平洋西部)
秘鲁寒流减弱上升流削弱
饵料减少,鱼类大量死亡
鸟类失去食物来源,大量死亡或迁徙
海洋捕捞业衰落,经济萧条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我国东部地区:(1)夏季主雨带偏南,北方地区少雨干旱(南涝北旱)(2)长江中下游雨季大多推迟(3)秋季我国东部降水南多北少,易使北方夏秋连旱(4)全国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5)登陆我国台风变少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现象。
成因:东南信风加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东部底层海水上泛,致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
“反厄尔尼诺” “小女孩”
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1)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2)我国东北春夏易出现干旱,气温偏高(3)我国南方易发生干旱,华北洪涝(南旱北涝)(4)冬季较寒冷,寒潮多发,南方易出现冻雨、风雪
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正常状况下,赤道太平洋两岸温度东低西高,通过海—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最终产生热力环流。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使之形成环流圈.
2. 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下降,说明其对环流的影响。
环流方向不变,但强度增加
3. 说明环流的变化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降水会进一步减少,更加干旱;而西岸降水会进一步加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两种相反的海--气相互作用的异常现象。据此回答1~2题。
1.在厄尔尼诺年份,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 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 C.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地区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2.关于图中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 B.厄尔尼诺年份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拉尼娜年份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 D.厄尔尼诺年份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份相反
1、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A错误;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B错误;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地区气候干燥,容易诱发森林大火,C正确;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D错误。故选C。
2、A、读图可知,东南信风的强弱决定表层海水运动方向,故不符合题意.B、读图可知,厄尔尼诺年份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增温,故不符合题意.C、读图可知,拉尼娜年份东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故不符合题意.D、读图可知,厄尔尼诺年份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份相反,故正确。故选D。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类似, 热带印度洋中也存在气候异常的现象,被称为印度洋偶极子(简称 IOD)。它是指赤道印度洋西部海温距平与东部海温距平的差值变化(海温距平即某区海温与多年平均海温的差值)。下图示意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赤道印度洋上空的大气环流。
(1)说出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赤道印度洋海域东西部水温的差异,并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
差异:热带印度洋海域东部水温高于西部。 成因:北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风,受其影响,印度洋上赤道暖流减弱,输往印度洋西部的暖海水较少,水温低;同时受索马里寒流(或沿岸上升流)影响,印度洋西部海域水温较低。印度洋东部受来自太平洋的赤道暖流影响,水温较高。
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类似, 热带印度洋中也存在气候异常的现象,被称为印度洋偶极子(简称 IOD)。它是指赤道印度洋西部海温距平与东部海温距平的差值变化(海温距平即某区海温与多年平均海温的差值)。下图示意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赤道印度洋上空的大气环流。
(2)当 IOD 指数为正数时,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森林大火。解释其合理性。
当IOD指数为正数时,即印度洋西部海温高于东部海温。此时印度尼西亚温度低,气流下沉,降水少;持续干旱少雨,可燃物蒸发变干,易出现森林火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秀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2页。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质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气候异常与秘鲁洪水,课标要求,全球海洋水平衡,全球陆地水平衡,读图完成1~2题,沃克环流,厄尔尼诺年份,拉尼娜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