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3.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第1页
    3.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第2页
    3.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第3页
    3.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第4页
    3.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第5页
    3.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第6页
    3.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第7页
    3.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集体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有规律,地转偏向力,低纬度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高纬度环流圈,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极地高压,②风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东风”和“西风”的诗句。如描写东风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如描写西风的:“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为什么诗词的“东风”一般都是描写春天的,而“西风”大多是描写秋天的?“东风”和“西风”的性质是怎样的?这种因季节而变化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提示:在我国,东风主要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因此一般用来描写春天;西风主要从陆地吹向海洋,且多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故西风多描写秋天。这种因季节而变化的风,就是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________的大气运动。(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________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①气压带。
    [小提醒](1)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大约是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范围。(2)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可以判定季节,反过来也可以根据季节判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位置。
    2.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1)形成原因: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2)季节差异。
    (2)季风环流最典型地区——亚洲东部。
    小拓展:三圈环流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引起的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2)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原动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存在,促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
    小拓展:气压带形成的两种类型(1)热力型: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②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动力型: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①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②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小拓展: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低压相间分布。(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向西北方向飘扬?【答案】中山站位于极地东风带,常年吹东南风,所以五星红旗常年向西北方向飘扬。
    小拓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比海洋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
    小技巧:季风环流的判断方法(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例如,若30°N的陆地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若60°N的陆地近地面有高压中心(90°E附近,即西伯利亚高压)分布,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北半球冬季,偏南风为北半球夏季。(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风向。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地区大气环流示意图,甲和乙位于地面,丙和丁位于高空。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各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  )A.乙、甲、丙、丁B.甲、乙、丙、丁C.丙、丁、甲、乙D.丁、甲、乙、丙【答案】A2.M地的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答案】C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答案】C4.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少雨B.温和多雨C.高温多雨D.寒冷干燥【答案】C
    5.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A.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北风B.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南风C.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北风D.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南风【答案】B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工业革命前,航海家们只能靠风力乘帆船在海洋上航行。航海家们在多次航行中,发现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风不经常来这里“做客”,帆船进入该海区无法航行,装满货物的帆船经常因等不到风,而被迫停留在海上好几周。随着时间的流逝,草料和淡水日渐不足,船上运往美洲的马匹相继死掉,船员不得不将其投进大海。因此,人们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1)“马纬度”属于哪个气压带或风带?【答案】属于副热带高压带。
    (2)“马纬度”无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副热带高压带气流堆积下沉,以垂直气流为主,故无风。(3)“马纬度”的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答案】不固定,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1.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冷热不均使其动”。地表性质均一且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环流。
    (2)“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1)移动幅度: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幅度约10个纬度。(2)移动过程。
    ①夏至日: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分别移动到0°、30°、60°纬线北侧。②二分日:0°、30°、60°纬线分别位于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中间。③冬至日: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分别移动到0°、30°、60°纬线南侧。
    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方法(1)根据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如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压带;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①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②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风向,辨气压带名称。①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②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4)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①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平分,则为春、秋分。
    ②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③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考向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021年河北石家庄月考)下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北半球低纬环流圈,S代表地面。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处气压比F处低B.G处因冷却形成高压C.E处气温比H处高D.H处因受热气流上升
    2.对图中字母和数字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A.G——赤道低压带B.H——副热带高压带C.②——东北信风带D.④——盛行西风带【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该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北半球低纬环流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低纬度地区近地面由赤道低压带、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构成,图中显示,H处气流上升,应为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是因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D项正确。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图中H处气流上升,应为赤道低压带, G处气流下沉,应为副热带高压带,②为低纬信风带,北半球低纬信风为东北信风,因此C项正确。
    [考向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移动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B.信风C.西风D.季风4.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内,沙尘的扩散主要是由东北信风从沙源地撒哈拉沙漠带来大量沙尘所致。第4题,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东北信风带的最北位置可以达到北纬30°,可以看出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是7月。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多发生于秋分、冬至之间。冬季,位于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的大范围高气压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气团。西伯利亚高压是北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它的存在强烈地影响了亚洲东部地区,使得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西伯利亚高压常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侵入我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向南逐渐扩大。冬季,势力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可影响到南海;春季势力渐弱,影响范围又自南向北缩小;夏季很少影响我国。(1)西伯利亚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答案】冬季,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最为突出,使分布在该纬度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西伯利亚高压的存在,给我国冬季带来了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形成了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2)依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我国时,给我国带来的盛行风的风向主要是什么?【答案】西北风。
    1.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1)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①夏季→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气温高,气压低→陆地形成热低压。②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快→陆地气温低,气压高→陆地形成冷高压。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分布。①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如下图)。
    ②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如下图)。
    2.两个角度理解季风环流(1)成因:海陆的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①北半球冬季时,亚欧大陆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南亚处在高压的南部,吹东北季风;东亚处在高压的东部,吹西北季风。如下图所示。
    ②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影响南亚;东亚处在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吹东南季风。如下图所示。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的成因
    [考向1:不同季节的北半球的气压中心](2018年北京文综)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陆地上的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
    【答案】1.B 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京周边地区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且风向为西北风;甲地位于低压(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读图可知,图示时刻北半球的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热带太平洋洋面无低压中心生成。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时刻北半球的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该高压系统为亚洲高压,中心气压高于1 060 hPa,势力强盛;正常年份,亚洲高压在1月份时势力最强,因此该日最接近冬至日。
    [考向2:季风风向的判断]3.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分析,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向此地,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半岛夏季气候干热。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48页 导入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自东向西逆风航行;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上天气炎热,航行十分艰难。船队航行至30°S以北海域,受东南信风影响,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教材第50页 活动略。
    教材第52~53页 活动1.冬季箭头向下;夏季箭头向上。(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收缩下沉。(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膨胀上升。
    2.从纬度位置看,图a中的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压带,图b中的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如果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闭合的等压线,将会看到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高、低压中心切断,这说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分布有重要影响。
    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准备材料】地球仪(每组一个)、 彩色胶带、铁丝、透明胶带、不同颜色的硬纸条(最好是四种颜色)。【具体步骤】(1)小组分工:奇数组做北半球,偶数组做南半球。(2)先用彩色胶带在地球仪上标识气压带和风带。
    (3)将铁丝做成三个正方形,表示三个环流圈,并用胶带固定在地球仪上(注意考虑近地面风向,正方形应该倾斜放置)。(4)裁剪硬纸条,做成不同颜色的箭头,如红色箭头表示上升气流,蓝色箭头表示下沉气流,高空气流用白色,近地面气流用黑色,分别将硬纸条固定在铁丝做的环流圈上,每个环流圈各用4个纸条箭头,注意箭头的方向。
    【观察模型】(1)观察并记录南、北半球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三个环流圈的环流方向。(2)小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3)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归纳提升】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总结分布规律。

    相关课件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有规律,地转偏向力,低纬度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高纬度环流圈,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极地高压,②风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问题引领,归纳提升,2风带,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授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热力环流,单圈环流,低纬环流,假设二,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变式图,海陆风,西北季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