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50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备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列宁时期,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商品经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苏俄粮食产量的变化,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一: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材料二: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
一、新经济政策:(背景)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出苏维埃俄国此时是社会状况?
(1)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需要。
列宁认识到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于是,他决定于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其影响、特点?
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特点: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直接联系起来
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有15个加盟国。
1924年1月2 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因病在莫斯科与世长辞,终年54岁。先后有数百万各界人士冒着严寒向列宁遗体告别。列宁的逝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斯大林(1879--1953年)
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后协助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后,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使苏联成为工业大国和军事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领导苏联军民击败了法西斯德国的人侵,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53年,斯大林在莫斯科病逝。
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材料二: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苏联工农业十分落后,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
相关史事: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几千千米铁路,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
1.苏联工业化:阅读48页及相关史实
背景:时间:途径:特点:
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二、苏联的工业化 成就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有效的提高了苏联所有的电力供应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在二战期间,德国入侵苏联,拖拉机厂摇身一变,全部变为坦克制造厂,披上装甲,架上机枪,变为坦克。而这为二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所占地位
1.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2.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第二位
A.积极影响: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经济迅速发展,为苏联军民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请你对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进行评价:
材料一:粮食产量,在全盘集体化运动前的1925-1927年期间平均每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降为年均7360万吨,二五期间再降为7290万吨。畜牧业的状况更差。一五期间,马的头数从3210万头降为1730万头; -《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苏联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国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带有强制性,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这种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导致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一《世界现代化进程》
弊: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农、轻、重比例失调,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导致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1)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2)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解决粮食问题。
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农业集体化运动
1.开展消灭富农运动,2.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3.终止新经济政策,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
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关系: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高呼:“斯大林万岁!”
影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但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
材料二:材料一:对俄国人民来说,五年计划是一件福祸兼有的事情……它们使国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强大起来,从而大大有助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材料五:由于存在着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法制不健全并随意受到破坏,许多无辜的人遭到迫害……历时多年的大清洗运动给苏联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
积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弊1:损害农民利益,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
弊3:民主法制受到破坏。
弊2:经济发展不协调。
消极: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日益显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封建社会变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变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变资本主义社会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几次变化?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斯大林是俄国的重要领导人,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形成斯大林模式,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犯过严重错误,使俄国的经济僵化
①改革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农、轻、重协调发展;③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给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经济政策,列宁与农民亲切交谈,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苏联的工业化,苏联的成立,⑴时间,⑵全称,苏联国徽,苏联国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秀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课件pptx、视频1avi、视频2avi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