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6 生物的进化(原卷版+解析版)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6 生物的进化(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6 生物的进化(解析版).docx
    专题06 生物的进化(原卷版)第1页
    专题06 生物的进化(原卷版)第2页
    专题06 生物的进化(原卷版)第3页
    专题06 生物的进化(解析版)第1页
    专题06 生物的进化(解析版)第2页
    专题06 生物的进化(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6 生物的进化(原卷版+解析版)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生物的进化(原卷版+解析版)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6生物的进化原卷版docx、专题06生物的进化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2-23高一下·湖南岳阳·期末)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比较相应DNA序列的差异,可以推测不同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
    B.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可作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C.鸟类、哺乳类动物早期胚胎中均有鳃裂,该事实提供了共同由来学说的胚胎学证据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但比较DNA序列更可靠和全面
    2.(22-23高一下·甘肃临夏·期末)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对已灭绝古人的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做出的贡献。斯万特·帕博将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化石中的线粒体DNA与现代人类线粒体DNA进行了比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斯万特·帕博运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并没有运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方法
    B.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C.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D.分子水平的证据是指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是研究生物进化直接的证据
    3.(22-23高一下·安徽·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就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
    B.蝙蝠的翼和人的上肢结构的相似性可以说明它们有共同的起源,属于同源器官
    C.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越高
    4.(22-23高一下·广西·期末)什么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
    A.化石证据B.胚胎学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
    5.(22-23高一下·湖南保山·期末)下列作为生物进化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的是( )
    A.现存陆生脊椎动物的鳃裂都在胚胎期退化消失
    B.葡萄的卷须、洋葱的鳞茎和皂荚枝上的刺都是茎的变态
    C.人和黑猩猩在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上很相似
    D.蟒蛇体内还保留着后肢骨的残余
    6.(22-23高一下·贵州贵阳·期末)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通过比较蝙蝠、鲸、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骨骼获得的证据属于( )
    A.比较解剖学证据B.化石证据
    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D.胚胎学证据
    7.(22-23高一下·河北张家口·期末)考古学家从岩土沉积物中提取古生物遗骸中的DNA或蛋白质分子,并和现代生物的分子信息库进行比对,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研究属于生物进化在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B.上述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C.两个生物的部分蛋白质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但这两个生物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D.两个生物的DNA单链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8.(22-23高一下·湖南·期末)科学家根据血红蛋白α链中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推测“鲤→马→人”的蛋白质分子进化速率,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 )
    A.胚胎学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D.古生物化石证据
    9.(22-23高一下·河北承德·期末)当今生物体上的许多印迹可以作为进化的佐证,如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能进行细胞呼吸,这属于( )
    A.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B.细胞学的证据
    C.胚胎学的证据 D.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10.(22-23高一下·黑龙江·期末)科学家对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揭示当今人类和尼安德特人的遗传差异,为人类进化提供了( )
    A.分子生物学证据B.胚胎学证据
    C.细胞生物学证据D.比较解剖学证据
    11.(22-23高一下·广西百色·期末)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祖先。科学家们测定了某保护区四种鸟类的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寻找它们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证据。此类型属于( )
    A.胚胎学证据
    B.古生物化石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
    D.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12.(22-23高一下·黑龙江牡丹江·期末)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以下化石研究的结论或方法,错误的是 ( )
    A.从植物化石可推测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
    B.从动物牙齿化石可推测它们的饮食情况
    C.大部分化石发现于岩浆岩的地层
    D.生物进化遵循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13.(22-23高一下·福建漳州·期末)生物进化有一定的历程,也留下了一定的痕迹。下列生物进化相关证据匹配错误的是( )
    A.古生物学证据——化石
    B.比较解剖学证据——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
    C.胚胎学证据——胚胎发育过程
    D.分子生物学证据——DNA双螺旋结构
    14.(22-23高一下·广西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逆转录病毒侵入细胞后,会将其逆转录产生的DNA片段随机的插入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这种基因组中的逆转录病毒的DNA片段称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科学家通过比较人类和灵长类基因组中同源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位置和分布,证明了人类和灵长类可能有共同的祖先,这种证据属于( )
    A.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证据 B.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化石证据
    15.(22-23高一下·广东湛江·期末)某科研小组在野外捕获四种袖蝶,测定染色体,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可判断四种袖蝶间的亲缘关系,图中所示的研究结果属于能证明生物进化的( )
    A.胚胎学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
    C.分子水平证据D.化石证据
    考点0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6.(22-23高一下·山西·期末)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两位科学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马克认为鼹鼠的眼睛退化是长期不用的结果
    B.“因使用而使器官发达这一性状不能传给子代”符合拉马克理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D.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缺点之一
    17.(22-23高一下·安徽·期末)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以及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形成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B.适应不仅只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
    C.具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不利变异的个体不能繁衍后代
    D.遗传的稳定性和环境的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18.(22-23高一下·甘肃临夏·期末)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1850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气中的硫化氢杀死了树皮上的灰色地衣,煤烟又把树干熏成黑色,结果桦尺蛾中黑色基因的频率迅速提高,灰色基因的频率则不断下降。到20世纪中叶,桦尺蛾中黑色基因的频率已由不到5%上升至95%以上,灰色基因的频率则从95%以上下降为不到5%。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 )
    A.遗传变异的结果B.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D.用进废退的结果
    19.(22-23高一下·广西·期末)下列关于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C.达尔文认为适应形成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但光合作用减弱,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
    20.(22-23高一下·湖南·期末)当桦尺蛾静止不动时,其形态像树枝,不易被敌害发现,从而获得逃生机会。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遗传→变异→进化 B.变异→遗传→适者生存
    C.遗传→自然选择→适应 D.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21.(22-23高一下·湖南红河·期末)下列例子中,能分别体现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是( )
    ①叶海马的身体具有叶状扁平突起,在水中展开时与海藻极为相似②具有保护色的鸟卵会被嗅觉灵敏的动物发现③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为白色,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但如果降雪推迟,白色鼠反而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④莲藕生长在水中,其根状茎、叶柄和花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⑤秋冬季节,桦树的树叶变黄,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⑥老鼠听觉灵敏、奔跑如飞,有时候躲过猫的袭击,迅速钻进洞内,但蛇却可以根据其头部的“热定位器”,准确地找到鼠洞,登门食之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④⑤、②③⑥D.③④⑤、①②⑥
    22.(22-23高一下·贵州贵阳·期末)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C.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可以让生物应对环境条件的各种变化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的形态是对干旱环境适应的结果
    23.(22-23高一下·辽宁葫芦岛·期末)下列关于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
    B.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C.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D.人们普遍接受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适应形成的原因
    24.(22-23高一下·山东滨州·期末)达尔文认为生物是在长期的、连续的渐变中进化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来源于微小的有利变异的逐渐积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C.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D.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多样性是适应的结果
    25.(22-23高一下·山东菏泽·期末)下列关于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两大学说及相关证据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从比较解剖学来看,生物细胞都有共同的物质结构基础
    C.生物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D.工蜂虽不能繁殖,但它们适于采集花粉的性状在进化上仍有意义
    26.(22-23高一下·广东·期末)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
    C.生物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D.有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
    27.(22-23高一下·广东广州·期末)下列关于“适应”这一生物学术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B.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应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C.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并且高等生物的适应能力都高于低等生物
    D.适应的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之间不断变化的矛盾
    28.(22-23高一下·辽宁·期末)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万特·佩博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研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如图为现代人类演化的部分路线,研究发现欧洲血统的现代人类中大约有1%至4%的基因来自尼安德特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人不具有上述1%至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说明他们没有共同的祖先
    B.4万年前迁入欧洲的晚期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可能经历了激烈的生存斗争
    C.基因测序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D.线粒体DNA发生的突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9.(22-23高一下·山西·期末)下列各项叙述中不属于达尔文进化论内容的是( )
    A.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同种生物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
    C.个体间存在差异是由环境的作用所引起的
    D.表型不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的后代死亡概率高
    30.(22-23高一下·黑龙江·期末)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C.适应具有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和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D.抗生素能诱发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从而适应具有抗生素的环境
    考点0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31.(22-23高一下·广西·期末)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20%,Aa基因型个体占40%,则A的基因频率为( )
    A.80%B.60%C.40%D.20%
    32.(22-23高一下·甘肃临夏·期末)甘肃阿克塞某岩羊种群有1000头,已知该岩羊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岩羊有500头,基因型为aa的岩羊有100头。该岩羊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 )
    A.70%B.60%C.40%D.30%
    33.(22-23高一下·山东青岛·期末)某种螳螂的体色褐色对绿色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对某一螳螂种群调查中 发现,绿色约占30%,褐色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2:5。第二年对该螳螂种群进行调查,发现绿色上升至40%,杂合子则占45%。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年螳螂种群中绿色基因频率约为30%
    B.环境直接对螳螂的基因型进行定向选择
    C.第二年褐色基因的频率较第一年明显下降
    D.螳螂其它基因的改变不可能影响体色基因频率的改变
    34.(22-23高一下·广西·期末)金鱼的体色有透明体色(TT)、普通体色(tt)和半透明体色(Tt)。在一个较大的人工池塘里挑选出一些金鱼(群体A)放到小培育池中进行单独饲养,池塘里还剩下多数金鱼(群体B)。据调查,群体B中透明、普通和半透明体色金鱼所占比例分别为16%、36%和4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工池塘和小培育池中的金鱼不属于同一个种群
    B.池塘中所有金鱼的体色基因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C.群体A和B中金鱼体色的基因型频率可能不同
    D.群体B中T和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和0.6
    35.(22-23高一下·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由于地壳运动,某狮子种群被分为A、B两种群。20世纪90年代初,A种群仅剩20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狮子种群消亡,由B种群引入7只成年雄狮。经过十多年,A种群增至百余只,对这一期间A种群叙述错误的是( )
    A.狮子种群遗传多样性增加B.尚未达到遗传平衡的状态
    C.与B种群共享一个基因库D.狮子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降低
    36.(22-23高一下·湖南·期末)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
    A.18%、82%B.36%、64%
    C.57%、43%D.92%、8%
    37.(20-21高一下·吉林延边·期末)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38.(22-23高一下·湖南·期末)某昆虫的a基因是抗药基因,研究人员从农场的某昆虫群体中随机捕捉100只,aa、Aa和AA的个体数分别为16、48、36.在使用农药杀虫的若干年后,再从该农场中随机捕捉100只该昆虫,aa、Aa和AA的个体数分别为64、20、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a和Aa相互交配的后代出现AA、Aa和aa三种基因型,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A基因频率从60%降至26%,不能说明昆虫发生了进化
    C.抗药性昆虫数量逐渐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能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三种基因型频率均发生了变化,说明昆虫发生了进化
    39.(22-23高一下·吉林安阳·期末)果蝇长翅A对残翅a为完全显性,现有一群随机交配的果蝇种群,共有果蝇1000只,A、a的基因频率均为50%,且处于遗传平衡,现有20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迁出了种群,之后继续进行自由交配,且无迁入、迁出和基因突变等现象,则第五代种群中显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50%B.68.75%C.75%D.62.5%
    40.(22-23高一下·辽宁·期末)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SS的个体占64%,Ss的个体占20%,ss的个体占16%。该种群中显性基因S基因频率是( )
    A.80%B.74%C.84%D.40%
    41.(22-23高一下·辽宁·期末)一个非常大的果蝇种群,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其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所占比例依次为1/6、1/3、1/2;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均等,若不考虑迁移和突变,则该果蝇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情况是( )
    A.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都保持不变
    B.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都发生变化
    C.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D.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
    42.(22-23高一下·福建·期末)草地贪夜蛾(二倍体)幼虫大量啃食植物的茎和叶,严重危害农作物。某地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对其防治一段时间后,其抗药性快速增强。研究发现其常染色体上抗性基因a可突变为a1、a2。对该地草地贪夜蛾的基因型及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中a1、a2基因频率分别为17.5%和53.5%
    B.各基因型的产生体现了自然选择的不定向性
    C.a1、a2的产生是 a基因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D.a、a1、a2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43.(22-23高一下·山东滨州·期末)某种飞蛾(ZW型)的长翅和短翅受等位基因L和l控制,将该种群引入某常年刮大风的海岛,数年后多次调查发现,飞蛾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且L、l的基因频率分别稳定在2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蛾种群中全部L和l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短翅是海岛上的大风诱导飞蛾产生的有利变异
    C.若L/l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约为88.9%
    D.若L/l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则ZlZl、ZlW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40%
    44.(22-23高一下·山东滨州·期末)果蝇的突变型(A)对野生型(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已知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1/2胚胎死亡,某果蝇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让其随机交配得到F1,F1随机交配获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4%
    B.F1中野生型∶突变型=1∶24
    C.F1突变型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
    D.F2中a基因频率比F1中a基因频率高
    45.(22-23高一下·福建·期末)一个山鼠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50%,Bb的个体占20%,bb的个体占30%。该种群自由交配三代,F3中b基因的频率为( )
    A.0.2B.0.4C.0.6D.0.8
    46.(22-23高一下·甘肃甘南·期末)瓢虫的黑色和红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某一群体中BB占18%,Bb占78%,bb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
    A.18%、82%B.36%、64%C.57%、43%D.92%、8%
    47.(22-23高一下·安徽滁州·期末)在某一动物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为( )
    A.18%、82%B.57%、43%C.36%、64%D.92%、8%
    48.(22-23高一下·湖南·期末)黑腹果蝇的灰身和黄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灰身是显性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每代果蝇随机交配,则各代雌、雄果蝇中b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若每代能繁殖出足够数量的个体,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雄性b基因的频率总与上代雌性个体b基因的频率相等
    B.图中雌性个体b基因的频率总是等于上代雌性与雄性b基因频率的平均值
    C.子三代的雌性中b基因的频率为3/8,雄性中b基因的频率为1/4
    D.在随机交配产生的各代群体中b基因和B基因的频率也会发生波动
    49.(22-23高一下·广西·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不考虑突变、迁移及自然选择,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大熊猫的基因型
    B.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36%
    C.大熊猫种群中所有个体的B和b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D.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50.(22-23高一下·湖南·期末)物种X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中基因型AA占48%,aa占24%。请分析,5年后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及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
    A.62%,发生了进化B.63%,没有发生进化
    C.62%,没有发生进化D.63%,发生了进化
    考点04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51.(22-23高一下·湖南·期末)下图表示某群岛上蝉的物种演化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种类的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戊和丁的形成是地理隔离造成生殖隔离
    B.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C.由甲形成乙和戊的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图示说明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52.(22-23高一下·辽宁鞍山·期末)如图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会形成新物种
    B.①是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②是地理隔离,③是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基因型,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D.一个种群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可能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53.(22-23高一下·河北唐山·期末)如图甲、乙、丙是某种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过程中,地雀的种群发生了进化
    B.甲图中的地雀A和B能体现物种多样性
    C.该过程说明,生物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
    D.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地雀C的原因是生物内部的可遗传变异
    54.(22-23高一下·安徽阜阳·期末)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方面的贡献。帕博从一块四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骨中测序了一段线粒体DNA,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的DNA比较,表明尼安德特人是遗传上与众不同的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进化除了化石,还可把在当今生物体上留下的印迹作为生物进化的佐证
    B.线粒体DNA通过卵细胞向后代传递,可以反映人类母系血统的历史
    C.帕博运用了比较解剖学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得出的结论
    D.尼安德特人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55.(22-23高一下·湖北·期末)研究者从古代尼安德特人标本中提取DNA进行测序,发现了之前未知的DNA序列。比较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多个现代人之间,以及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该未知DNA序列的碱基对差异,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现代人之间的DNA序列也存在差异
    B.现代人与黑猩猩的DNA序列差异最大
    C.据图可判定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为两个物种
    D.图中结果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56.(22-23高一下·湖北·期末)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鱼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和死亡率
    B.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C.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的行为后进行判断
    D.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57.(22-23高一下·湖北·期末)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由于进化比较缓慢,因此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长期的地理隔离
    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通过杂交产生后代
    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58.(22-23高一下·广东广州·期末)如图表示某地松鼠被一条溪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后所发生的进化,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物种1和物种2的基因库是完全相同的
    C.b表示自然选择,d表示生殖隔离
    D.若在溪流上建造桥梁,将会延缓物种1和物种2的形成
    59.(22-23高一下·吉林·期末)蜜蜂是一种传粉昆虫,对糖敏感性强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否则倾向于采集花蜜为食。蜜蜂腿部长有细毛便于黏附花粉带回蜂巢酿造蜂蜜。我国现有的东方蜜蜂由7个独立种群组成,它们生活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中有细毛个体存活率较高且后代较多.更适应环境
    B.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花期等决定了蜜蜂进化的方向
    C.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间不能识别,存在生殖隔离
    D.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东方蜜蜂属于不同的物种,存在地理隔离
    60.(22-23高一下·河北张家口·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C.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均为厌氧型生物
    D.新物种的形成都是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了生殖隔离
    61.(22-23高一下·贵州铜仁·期末)茶尺蠖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影响茶叶产量。研究人员比较了甲、乙两地茶尺蠖对E病毒的敏感度,结果如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地茶尺蠖颜色深浅不同,与自然选择有关
    B.由图可知,乙地比甲地的茶尺蠖对E病毒更敏感
    C.若两地茶尺杂交后代不可育,说明两者存在生殖隔离
    D.若在茶园施加E病毒,茶尺蠖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62.(22-23高一下·湖南长沙·期末)一个生活在甲区域的土拨鼠种群,由于大河的改道又被分隔出乙、丙两个区域,三个区域的土拨鼠彼此之间不能接触。下图表示刚分隔和分隔多年后决定土拨鼠毛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分隔多年后,同一区域的土拨鼠种群都发生了进化
    B.分隔多年后,三个区域的土拨鼠种群发生的突变不一定相同
    C.分隔多年后,甲、丙两区域中的土拨鼠都是朝着相同方向进化的
    D.若某区域的土拨鼠种群处于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基因B、b不发生突变、自然选择对毛色性状不起作用等理想状态,则该种群基本达到平衡状态
    63.(22-23高一下·湖南·期末)斑驴兽是斑马和驴交配产生的后代,兼具斑马和驴的特征,通常不能繁殖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斑马和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B.斑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斑驴兽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
    D.斑马和驴都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
    64.(22-23高一下·广西玉林·期末)白头叶猴和黑叶猴是分布于我国南部的两种灵长类动物,二者的自然分布区没有重叠,白头叶猴分布在左江以南、明江以北,而黑叶猴分布于左江以北和明江以南。在动物园中,二者曾成功杂交并产生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头叶猴和黑叶猴种群存在着地理隔离
    B.由动物园杂交结果可知二者属于同一物种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二者的表型
    D.二者均朝着适应各自生活环境的方向进化
    65.(22-23高一下·广西·期末)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 表示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只有b才可以导致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C.d表示隔离,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
    D.该图说明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有地理隔离、变异、生殖隔离
    考点05 协同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66.(22-23高一下·重庆·期末)在一个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在I、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说明:实线表示A的基因频率变化,虚线表示a的基因频率变化
    A.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经历三个时间段后,种群中XAXa、XA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20%
    B.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Ⅰ和Ⅲ的时间阶段中雌雄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都是32%,II时间段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以达到最大值
    C.在第Ⅰ和Ⅲ时间段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不变,多次繁殖的后代基因型频率也不变
    D.经历了I、Ⅱ、Ⅲ时间段,该种群产生了进化,但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67.(22-23高一下·河北石家庄·期末)近日、科学家在墨西哥湾的深海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镰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千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角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B.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C.鮟镰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D.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所有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68.(22-23高一下·安徽·期末)下图中甲、乙、丙表示三个在地理上分隔开来的地区,三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在甲地区生活有某种鸟类A,后部分个体迁徙到乙、丙地区,经过若干年后演变成两个新的物种B、C,但发现物种B仍能与物种A杂交产生后代。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物种A中出现的有利变异才是进化的原材料
    B.物种B与物种A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是高度不育的
    C.新物种的形成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
    D.物种B、C是否有共同祖先可以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69.(22-23高一下·福建·期末)熊猫在分类上属于食肉目,长期进化后却以竹子为食﹐与其他哺乳动物前肢有五根手指不同,大熊猫还有“第六指”,那就是在其手掌前端的一个增大的手腕部骨骼─“桡侧籽骨”。下列关于熊猫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桡侧籽骨让熊猫的手掌得以形成对握,抓住竹子
    B.早期“第六指”熊猫化石是研究熊猫进化的直接证据
    C.熊猫的进化和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熊猫有肉食性,植食性,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70.(22-23高一下·广西·期末)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C.野兔的快速奔跑和狼的快速追赶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D.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71.(22-23高一下·广西·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动力,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2.(22-23高一下·辽宁鞍山·期末)某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某种蛾类昆虫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该兰花的花距中吸到花蜜(如图),且能帮助兰花完成传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A.兰花和蛾类昆虫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蛾类昆虫口器细长是兰花和昆虫相互选择的结果
    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共同影响只有利于捕食者种群
    73.(22-23高一下·吉林·期末)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以该种植物叶片为食,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突变是定向的
    B.协同进化不能发生在该植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C.在织叶蛾进化过程中,该植物对其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没有影响
    D.香豆素对乌凤蝶起定向选择的作用
    74.(22-23高一下·河北张家口·期末)斑姬鹟与白领姬鹟的生活区域存在部分重叠,二者之间能够杂交产生后代,但杂交后代的声带结构和发声方式与亲本不同,无法吸引其他异性进行交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斑姬鹟与白领姬鹟属于不同物种
    B.杂交后代声带结构和发声方式的改变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C.斑姬鹟与白领姬鹟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斑姬鹟个体之间、斑姬鹟与环境之间均存在协同进化
    75.(22-23高一下·辽宁·期末)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观察研究地雀时,发现不同岛屿上地雀喙的形态各异。这和其食性密切相关,且不同岛屿上地雀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同岛屿上地雀喙的形态和地雀食性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岛屿A上的地雀与岛屿B上的地雀是不同的物种
    B.地雀喙的形态和食性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长期的地理隔离都会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
    D.不同岛屿上地雀喙的形态不同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76.(22-23高一下·山东威海·期末)海蜘蛛是一种在深海中生存了5亿年的节肢动物,其视觉器官高度退化,身体透明不易被发现且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在海洋中不存在天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海无光的环境导致海蜘蛛产生了视觉器官退化的变异并遗传给后代
    B.海蜘蛛身体透明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
    C.自然选择对海蜘蛛不起作用
    D.海蜘蛛与其他物种以及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
    77.(22-23高一下·辽宁铁岭·期末)南美的热带雨林中,蜂鸟是许多植物的传粉者,蜂鸟的喙可分为两种类型:长而弯曲型和短而笔直型。前者适合在略微弯曲的长筒状花中采蜜,后者适合在短小笔直的短简状花中采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蜂鸟不同喙的形成是蜂鸟和花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B.蜂鸟的喙的类型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
    C.蜂鸟形成不同类型的喙与突变的不定向性有关
    D.该实例说明了动物多样性的形成取决于植物多样性
    78.(22-23高一下·广西·期末)竹节虫身体细长、形似竹节,体色为绿色或褐色。下列关于竹节虫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竹节虫的体色和体形与环境融为一体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B.竹节虫适应性特征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竹节虫的适应性特征能让其完全免于被天敌捕食
    D.具有有利变异的竹节虫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更多
    79.(22-23高一下·湖北·期末)协同进化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猎豹和羚羊两个物种的进化过程存在协同进化
    B.协同进化可通过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实现
    C.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一个物种的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
    80.(22-23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分布在某山谷中的鼠类种群X。由于地质和气候的变化被一条大河分割,逐渐演变为现今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X内部个体间部分性状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B.种群X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物种1和物种2的形成过程说明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不同的生存环境使种群1和种群2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81.(22-23高一下·湖南·期末)阿尔及利亚鼠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某种突变以适应饮食中维生素 K 的缺乏,这种突变导致其与德国家鼠杂交产生的杂交老鼠在吞食某些灭鼠药后仍能幸存下来且能产生后代,这意味着杂交老鼠可以抵御某些灭鼠药,使一些灭鼠药的效果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维生素K的缺乏使阿尔及利亚鼠产生定向突变
    B.德国家鼠与阿尔及利亚鼠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特定基因使阿尔及利亚鼠发生进化
    D.阿尔及利亚鼠发生上述突变有利于增加遗传多样性
    82.(22-23高一下·湖南·期末)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国,食物主要是竹子,与其名字相似的小熊猫食物有竹子、野果还有小鸟及鸟卵等。小熊猫与浣熊等动物拥有共同起源,大熊猫与熊科动物关系更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熊猫的不同种类构成生物多样性,属于群落多样性
    B.自然选择会让小熊猫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从食物类型来看,小熊猫的存在更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若大熊猫和小熊猫存在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
    83.(22-23高一下·贵州安顺·期末)研究小组对校园某植物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5%和75%,假定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再对该种群进行调查,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5%和65%。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二年调查时该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80%
    B.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C.该种群前后两年AA和aa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种群进化了
    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84.(22-23高一下·福建·期末)英国某地尺蛾的体色有浅色和黑色,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发现由于工业污染,工业区的桦尺蛾种群中,黑色个体明显比浅色多。而在污染之前,该地区的桦尺蛾则以浅色为主。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工业黑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污染导致桦尺蛾发生定向变异
    B.污染之后桦尺蛾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逐渐增加
    C.桦尺蛾的这种“工业黑化”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桦尺蛾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85.(22-23高二下·湖北·期中)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数万年后,一部分蛾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另外这部分蛾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蛾的变化也使蝙蝠回声定位系统与捕食策略改进。当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数万年后,蛾复杂的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能够杂交,说明两种蛾无生殖隔离
    C.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D.蛾与蝙蝠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项目
    基因型
    aa
    aa1
    aa2
    a1a1
    a1a2
    a2a2
    比例%
    20
    18
    24
    1
    15
    22
    岛屿A
    岛屿B
    岛屿C
    喙的形态
    短而直
    强大而末端有弯钩
    长而直
    食性
    食虫
    食鸟兽
    食鱼虾

    相关试卷

    专题15 实验与探究——【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5 实验与探究——【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5实验与探究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15实验与探究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 生物技术与工程——【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4 生物技术与工程——【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4生物技术与工程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14生物技术与工程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 发酵工程——【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3 发酵工程——【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3发酵工程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13发酵工程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