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物理(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课件
高考物理(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专题一0七实验训练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专题一0七实验训练课件,共60页。
②经正确操作后打出一条纸带,截取其中一段如图2所示。选取连续打出的点0、1、
2、3、4为计数点,则计数点1的读数为 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
的频率为50 Hz,则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
字)。 答案 ①ACD ②2.70~2.80 1.45~1.50
②要求充分利用测量数据,写出小球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表达式 。③在测量小球相邻位置间距时由于实验者读数产生的误差是 误差。(填“偶
然”或“系统”)
答案 (1)6.04 6.05 (2)3 (3)48.6
(1)查找资料,得知每枚硬币的质量为6.05 g;(2)将硬币以5枚为一组逐次加入塑料袋,测量每次稳定后橡皮筋的长度l,记录数据如
表:
D.测量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并平行于木板②若只有一只弹簧秤,为了完成该实验至少需要 (选填“2”、“3”或“4”)
次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答案 ①D ②3
7.(2023全国乙,22,5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有:木
板、白纸、两个标准弹簧测力计、橡皮条、轻质小圆环、刻度尺、铅笔、细线和图
钉若干。完成下列实验步骤:①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木板上。②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在轻质小圆环上。将两细线也系在小圆环
上,它们的另一端均挂上测力计。用互成一定角度、方向平行于木板、大小适当的力
拉动两个测力计,小圆环停止时由两个测力计的示数得到两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
。(多选,填正确答案标号)A.用刻度尺量出橡皮条的长度
B.用刻度尺量出两细线的长度C.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小圆环的位置D.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两细线的方向③撤掉一个测力计,用另一个测力计把小圆环拉到 ,由测力计的示数得到拉
力F的大小,沿细线标记此时F的方向。④选择合适标度,由步骤②的结果在白纸上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F1和F2的合成
图,得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按同一标度在白纸上画出力F的图示。⑤比较F'和F的 ,从而判断本次实验是否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 ②CD ③同一位置 ⑤大小和方向
答案 ①0.18~0.19 ②甲 甲和乙
实验五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10.(2021全国乙,22,5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该同
学使用频闪仪和照相机对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进行拍摄,频闪仪每隔0.05 s发出一次闪
光,某次拍摄后得到的照片如图(b)所示(图中未包括小球刚离开轨道的影像)。图中的
背景是放在竖直平面内的带有方格的纸板,纸板与小球轨迹所在平面平行,其上每个
方格的边长为5 cm。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小球影像的高度差已经在图(b)中标出。
完成下列填空:(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1)小球运动到图(b)中位置A时,其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为 m/s,竖直分量大小
为 m/s;(2)根据图(b)中数据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
答案 (1)1.0 2.0 (2)9.7
A. B. C. D. 答案 ①B ②C ③D
12.(2022福建,11,5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小球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
时,先将斜槽固定在贴有复写纸和白纸的木板边缘,调节槽口水平并使木板竖直;把小
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建立xOy坐标
系。然后从斜槽上固定的位置释放小球,小球落到挡板上并在白纸上留下印迹。上下
调节挡板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结束后,测量各印迹中心点O1、O2、O3…的坐标,并填入
表格中,计算对应的x2值。
(2)由y-x2图线可知,小球下落的高度y,与水平距离的平方x2成 (填“线性”或
“非线性”)关系,由此判断小球下落的轨迹是抛物线。(3)由y-x2图线求得斜率k,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表达式为v0= (用斜率k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4)该实验得到的y-x2图线常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
13.(2023北京,16,10分)用频闪照相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探究平抛运动的
特点。(1)关于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选择体积小、质量大的小球B.借助重垂线确定竖直方向C.先抛出小球,再打开频闪仪D.水平抛出小球(2)图1所示的实验中,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自由落下,借助频闪仪拍摄上述运
动过程。图2为某次实验的频闪照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根据任意时刻A、B两球的
②在小球质量和转动半径相同的情况下,逐渐加速转动手柄到一定速度后保持匀速转
动。此时左右标尺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等于两小球的 之比(选填
“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平方”或“周期平方”);在加速转动手柄过程中,左右标
尺露出红白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答案 ①A ②角速度平方 不变
(2)因图乙中图线不便于研究F与ω的关系,对②图线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F-x图像,
如图丙所示,该图像是一条直线,则图像横坐标x代表的是 。(用半径r、角速
度ω、质量m中一个量表示)(3)在对②图线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F-x图像过程中所应用的物理思想与下面哪个或
哪些实验是相同的 ( )A.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B.当物体受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C.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用v-t图像求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4)对5条F-ω图线进行比较分析,做F-r图像,得到一条直线,则该直线的斜率为
(用半径r、角速度ω、质量m中的一个或几个量表示)。
答案 (1)滑块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ω2 (3)B (4)mω2
(1)若小钢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图乙中直线斜率的理论值为 。(2)由图乙得:直线的斜率为 ,小钢球的重力为 N。(结果均保留2位有
效数字)(3)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 (单选,填正确答案标号)。A.小钢球摆动角度偏大B.小钢球初始释放位置不同C.小钢球摆动过程中有空气阻力答案 (1)-2 (2)-2.1 0.59 (3)C
答案 (1)天平 (2)匀速直线 (3)-0.011 ③
测量硬币的质量,得到一元和一角硬币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将硬币甲放置在
斜面上某一位置,标记此位置为B。由静止释放甲,当甲停在水平面上某处时,测量甲从
O点到停止处的滑行距离OP。将硬币乙放置在O处,左侧与O点重合,将甲放置于B点
由静止释放。当两枚硬币发生碰撞后,分别测量甲、乙从O点到停止处的滑行距离
OM和ON。保持释放位置不变,重复实验若干次,得到OP、OM、ON的平均值分别为s
0、s1、s2。(1)在本实验中,甲选用的是 (填“一元”或“一角”)硬币;(2)碰撞前,甲到O点时速度的大小可表示为 (设硬币与纸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3)若甲、乙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 = (用m1和m2表示),然后通过测得的具体数据验证硬币对心碰撞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4)由于存在某种系统或偶然误差,计算得到碰撞前后甲动量变化量大小与乙动量变化
量大小的比值不是1,写出一条产生这种误差可能的原因: 。
(2)单摆实验的装置示意图如图(c)所示,其中角度盘需要固定在杆上的确定点O处,摆
线在角度盘上所指的示数为摆角的大小。若将角度盘固定在O点上方,则摆线在角度
盘上所指的示数为5°时,实际摆角 5°(填“大于”或“小于”)。(3)某次实验所用单摆的摆线长度为81.50 cm,则摆长为 cm。实验中观测到从
摆球第1次经过最低点到第61次经过最低点的时间间隔为54.60 s,则此单摆周期为
s,该小组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π2
取9.870)答案 (1)0.007(0.006、0.008均正确) 20.035(20.034、20.036均正确) 20.028(20.026
~20.030均正确)(2)大于 (3)82.5 1.82 9.83
(4)在图1中,将手机放在木条与地面间的中点附近进行测量。若将手机放在地面A点,
设声速为v,考虑击打声的传播时间,则小球下落时间可表示为t'= (用h、t和v表示)。(5)有同学认为,小明在实验中未考虑木条厚度,用图像法计算的重力加速度g必然有偏
差。请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图3,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4)某同学居家学习期间,注意到一水龙头距地面较高,而且发现通过调节水龙头阀门
可实现水滴逐滴下落,并能控制相邻水滴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还能听到水滴落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于是他计划利用手机的秒表计时功能和刻度尺测量重力加速度。
为准确测量,请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对应的测量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碰撞时间间隔,计算出第3次碰撞后乒乓球的弹起高度为 m(保留2位有
效数字,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2)设碰撞后弹起瞬间与该次碰撞前瞬时速度大小的比值为k,则每次碰撞损失的动能
为碰撞前动能的 倍(用k表示),第3次碰撞过程中k= (保留2位有效数
字)。
(3)由于存在空气阻力,第(1)问中计算的弹起高度 (填“高于”或“低于”)实际
弹起高度。答案 (1)0.20 (2)1-k2 0.95 (3)高于
(2)根据上述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sin 37°=0.60,cs 37°=0.80)答案 (1)0.32或0.33 3.1 (2)9.4
答案 (1)19.20 (2)9.86 (3)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摆线长度越长,小球半径相对摆
线的长度就越小,小球半径对重力加速度测量的影响就越小
(3)该同学在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图丙中画出新的a-F图像Ⅱ,则
待测物体的质量为 kg。答案 (1)12 (2)0.20 (3)0.13
(5)实验测得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弹簧振子振动周期的平方与质量的关系是
(填“线性的”或“非线性的”);
(5)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电容器在充放电过程中,其所带的最大电荷量在频率较低时基
本不变,而后随着频率的增大逐渐减小。
32.(2023新课标,22,6分)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实验中,所用器材如下:电
池、电容器、电阻箱、定值电阻、小灯泡、多用电表、电流表、秒表、单刀双掷开
关以及导线若干。(1)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检测电池的电压。检测时,红表笔应该与电池的 (填
“正极”或“负极”)接触。(2)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a)所示。先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R1,将单刀双掷开关S
与“1”端相接,记录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电容器充电完成后,开关S再与“2”端相接,
相接后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可能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的变化情况。两次得到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如图(b)中曲线所示,其中实线是电阻箱阻
值为 (填“R1”或“R2”)时的结果,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该次充电完
成后电容器上的 (填“电压”或“电荷量”)。 答案 (1)正极 (2)C (3)R2 电荷量
电源E(电动势12 V,内阻不计);电阻箱R1(阻值0~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 Ω,额定电流2 A);电压表V(量程15 V,内阻很大);发光二极管D1、D2,开关S1、S2,电流传感器,计算机,导线若干。回答以下问题:(1)按照图甲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1,若要升高电容器充电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应向
端滑动(填“a”或“b”)。(2)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电压表表盘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V(保留1位小
(4)本电路中所使用电容器的电容约为 F(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5)电容器充电后,将开关S2掷向2,发光二极管 (填“D1”或“D2”)闪光。答案 (1)b (2)6.5 (3)3.8×10-3 (4)4.8×10-4 (5)D1
实验十一 测量电阻的其他几种方法
②电压表应选择 ,电流表应选择 ;(填器材前字母序号)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分流属于系统误差B.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调到b端C.可以通过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0D.多次实验可以减小系统误差答案 ①7 ②B D ③AC
(1)将图中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2)某次测量中,微安表的示数为90.0 μA,电流表的示数为9.00 mA,由此计算出微安表
内阻Rg= Ω。
回答下列问题:(1)闭合开关S1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到 (填“a”或“b”)端;(2)实验时,为使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将S2拨向 (填“c”或
“d”);在上述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填正确选项
前的标号);A.电流表分压B.电压表分流C.电源内阻分压(3)实验时,若已知电流表的内阻为1.2 Ω,在此情况下,为使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更接近真
实值,应将S2拨向 (填“c”或“d”);读得电压表的示数为2.37 V,电流表的示
数为0.33 A,则Rx=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b (2)c B (3)d 6.0
(3)依次将0.5 g的标准砝码加载到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上所受压力大小等于砝码重力大小),读出电压传感器示数U,所测数据如表所示:
(4)完成前面三步的实验工作后,该测量微小压力的装置即可投入使用。在半导体薄膜
压力传感器上施加微小压力F0,电压传感器示数为200 mV,则F0大小是 N(重力加速度取9.8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5)若在步骤(4)中换用非理想毫伏表测量C、D间电压,在半导体薄膜压力传感器上施
加微小压力F1,此时非理想毫伏表读数为200 mV,则F1 F0(填“>”“=”或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专题一0五热学训练课件,共41页。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专题一0四光训练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电磁感应训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BD,ACD,BCD,AB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