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 专题10 西亚(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1 欧洲与欧洲西部(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3 非洲、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4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5 北美洲与美国(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12 俄罗斯(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2 俄罗斯(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2俄罗斯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12俄罗斯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重庆·高考真题)萨列哈尔德(66°589'N,66°596'E) 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 自然植被为苔原。该地曾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种植农作物。现已撂荒多年,撂荒初期,撂荒耕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速度高于自然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撂荒前该地可种植农作物,是因为种植期间( )
A.地表蒸发弱B.积雪厚度小C.日照时间长D.昼夜温差大
2.撂荒耕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速度高于自然土壤,是由于撂荒初期( )
A.土壤通气性好B.土壤温度低C.枯枝落叶层厚D.植株高度高
【答案】1.C 2.A
【解析】1.由材料“萨列哈尔德(66°589′N,66°596′E) 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成为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材料“撂荒前该地可种植农作物”,说明种植期间该地热量条件较好,应为北半球夏季。该地位于66°589′N,夏季白昼长,且有极昼现象,日照时间长,热量条件较好,C正确;夏季气温较高,地表蒸发较强,A错误;该地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且该地夏季虽短但温暖,积雪基本可以消融,故积雪厚度对当地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小,B错误;萨列哈尔德位于66°589′N,这里夏短冬长,气候寒冷 ,全年有长达8个月的最低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温差不大,D错误。故选C。
2.影响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有水分、温度、通气等,水分适中,通气良好,有利于有机质分解。由材料“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自然植被为苔原”可知,该地为苔原气候,自然土壤为冰沼土,土壤通气性较差;耕地指用犁或机器把土地翻松,撂荒耕地在撂荒初期土壤通气性较好,利于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速度高于自然土壤,A正确;土壤温度低不利于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B错误;当地自然植被为苔原,枯枝落叶层较薄,植株高度低,CD错误。故选A。
(23-24高三上·内蒙古呼和浩特·阶段练习)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丰富,其中俄罗斯部分耕地面积占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总面积的60%左右,但近50%的耕地未被利用,占中蒙俄经济走廊未利用耕地面积的95%左右。图为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俄罗斯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A.俄蒙边境B.东欧平原C.阿姆河流域D.勒拿河流域
4.为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国应当( )
A.租用蒙古国耕地,发展大规模商品化农业
B.雇佣俄罗斯农民,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
C.租用俄罗斯耕地,形成境外农业合作园区
D.挖掘我国土地潜力,扩大粮食对外出口量
【答案】3.B 4.C
【解析】3.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低纬度地带,有利于农业发展,读图可知,俄罗斯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B正确。俄蒙边境、阿姆河流域气候干旱, 勒拿河流域气候寒冷,耕地资源较少,ACD错误。故选B。
4.为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国应当租用俄罗斯耕地,形成仓储、加工处理、物流产业链,促进产品深加工,形成境外农业合作园区,C正确;蒙古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水资源不足,耕地少,租用蒙古国耕地,发展大规模商品化农业不现实,A错误;雇佣俄罗斯农民,并不能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B错误。挖掘东北地区未开垦土地潜力,会破坏我国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C。
(22-23高三下·河北保定·期末)我国某高校地理系研学小组来到俄罗斯远东的马加丹地区开展地貌考察。从马加丹机场进城的路途中,研学小组观察到郊外沼泽泥泞。研学小组观摩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下属的东北综合科学研究所,学习当地的地貌知识。研学结束前夕,小组成员在马加丹街头品尝了大板蟹(帝王蟹的一种),国内售价高达千元的品种在当地仅需约100元人民币。下图示意马加丹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研学小组来到马加丹地区开展地貌考察的时间最可能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6.根据地域性原则,马加丹的东北综合科学研究所研究的方向可能包括( )
①稀有金属冶炼②寒地建筑设计③红树林保护④大陆冰盖钻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马加丹大板蟹售价低至每只约100元人民币,主要是因为其拥有较低的( )
A.原料成本B.劳动力成本C.土地成本D.市场营销成本
【答案】5.B 6.A 7.A
【解析】5.根据材料可得,研学小组观察到郊外沼泽泥泞,说明此时气温较高,外部沼泽和郊区未结冰,故应该为夏季,故排除A、C、D,选择B。
6.根据地域性原则,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稀有金属种类较多,故①正确;该地区纬度较高,故寒地建筑设计可以作为研究方向,故②正确;红树林主要在热带海区,故③排除;大陆冰盖主要在极地地区,故④排除;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
7.该地区大板蟹之所以便宜,是因为该地区海域面积广,冷水海区,适宜大板蟹生长,原料成本低,故A正确;该地区人口较少,劳动力成本较高,故B排除;地价和市场营销成本对该地的大板蟹影响不大,故排除C、D,因此选择A。
(22-23高三下·河北邢台·期中)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光,耐低温、盐碱、干旱,种子可食、可榨油。图为“某国部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该国向日葵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水源C.地形D.热量
9.有关甲山脉东西两侧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脉东侧属迎风坡,降水多B.具有相同的气候类型
C.具有不同的地形类型D.两侧河流同属北冰洋水系
10.图中所示国家( )
A.牧草广布,乳畜业发达B.沼泽广布,森林面积少
C.资源种类多,储量大D.轻、重工业发达
【答案】8.D 9.B 10.C
【解析】8.读图可知,该国是俄罗斯,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向日葵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故影响该国向日葵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热量,D正确;光照、水源、土壤对向日葵分布影响小,ABC错误。故选D。
9.读图可知,甲山脉是乌拉尔山。该地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山脉西侧属迎风坡,降水多,A错误;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相同的气候类型,B正确;都以平原为主,地形类型相同,C错误;东侧河流属于北冰洋水系,西侧河流属于大西洋水系,D错误。故选B。
10.读图可知,该国是俄罗斯,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沼泽冻土广布,A错误;有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森林面积大,B错误;国土辽阔,资源种类多,储量大,C正确;重工业为主,发展水平较高,轻工业落后,D错误。故选C。
(2023高三下·四川绵阳·期中)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俄罗斯东部地区有许多大河,但河运价值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冻结期长 ②河流流向与主要货流方向不一致
③河流沿岸人烟稀少,无城市 ④内河航运量小,运费高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2.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①距水汽源地远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③地势南高北低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A.苔原带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D.草原带
14.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A.沼泽分布少B.太阳辐射强C.河流向北流D.远离北冰洋
【答案】11.B 12.D 13.A 14.B
【解析】11.俄罗斯东部河流河运价值不高是因为纬度高、温度低,冻结期较长,①正确;俄罗斯东部河流大多为南北走向,国内货运走向为东西走向,河流流向与货运方向不一致,②正确;河流航运条件与河流的流量、流速、落差、结冰期有关,河流沿岸人烟稀少不是河流航运价值低的主要原因,③错误;水运费用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较低,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B。
12.东欧平原降水主要来源是盛行西风带自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因为西西伯利亚距离大西洋较远,并且有乌拉尔山脉阻挡水汽深入,①④正确,排除ABC,故选D。
13.读图可知,乌拉尔山东、西两侧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苔原带、森林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带。据图示信息,南部的森林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带位于北纬40°~60之间,受中纬西风影响,中纬西风从大西洋上带来暖湿的气流,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西侧降水丰富,东侧降水较少,因此,山脉西侧,植被茂密,物种较多,山脉东侧相反,因此,森林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带差异较大, B 、 C 、 D 错误。北部苔原带位于北极圈以北,受极地东风影响,北半球极地东风是东北风,从北冰洋上带来水汽,由于亚欧大陆北端离北冰洋较近,水汽受山脉阻挡作用减弱,故苔原带差异最小, A 正确。故选 A 。
14.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南部深居内陆,温度更高,太阳辐射更强,年太阳辐射总量更多,导致南部蒸发更加旺盛,气候更加干燥,B正确;沼泽分布少是干旱的结果,A错误;河流向北流是地形地势影响,C错误;由题目可知,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小,故远离北冰洋不是南部干旱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2024·江苏南通·模拟预测)下图为贝加尔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图中四条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受贝加尔湖影响明显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6.色楞格河( )
A.径流量变化小,航运价值高B.注入贝加尔湖,为内流河
C.土地资源丰富,种植业发达D.结冰期较长,有凌汛现象
【答案】15.A 16.D
【解析】15.读图分析, 图中②③④三条河流都位于贝加尔湖流域范围, 即三条河流都汇入贝加尔湖,补给贝加尔湖, 因此三条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受贝加尔湖的影响小, BCD错误;①河流从贝加尔湖流出,即贝加尔湖补给①河, 因此①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受贝加尔湖影响明显, A对, 故选A。
16.读图分析,色楞格河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会结冰,且结冰期较长, 同时该河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有凌汛现象, D对; 色楞格河流域内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结冰期长、流程短、且流域内人口稀少,货运量小,因此航运价值低,A错;色楞格流入贝加尔湖,而贝加尔湖是叶尼塞河的源头,叶尼塞河流入北冰洋,因此该河不是内流河, B错; 色楞格河沿岸纬度高,气候寒冷,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C错。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3-24高三上·河北·期末)(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在温带草甸草原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呈黑色,富含腐殖质,肥力高的土壤。俄罗斯黑土分布广阔,黑土区是俄罗斯粮食的主要产区。如图示意俄罗斯黑土分布。
(1)分析俄罗斯黑土形成与发育的自然条件。(4分)
(2)俄罗斯黑土不及我国东北黑土肥沃,推测其原因。(6分)
(3)俄罗斯黑土开发不当会出现土壤缺水、干裂现象,就怎样防治提出合理建议。(6分)
【答案】(1)俄罗斯南部是森林草原带,草甸草原植物茂盛,为黑土提供丰富的有机质;俄罗斯南部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力较差,大量枯枝落叶难以分解;年复一年,腐殖质不断积累,发育了肥沃的黑土。(4分)
(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寒带或亚寒带气候,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的肥力提高;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实行了较为合理的农业管理制度,如轮作、施用有机肥料等,而俄罗斯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够合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俄罗斯一些地区的黑土土壤较为紧实,影响了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和养分的保持。(6分)
(3)营造防护林,防风固沙,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采取措施促进积雪融水和雨水下渗,保持土壤水分;实现休耕轮耕,使黑土得到休养生息,恢复土壤结构,恢复黑土活力。(6分)
【分析】本大题以“俄罗斯的黑土”为材料设置习题,涉及了土壤的影响因素、土壤的防治和区域差异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这种气候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俄罗斯地势平坦,植被丰富,河流缓慢流淌,丰富的植被覆盖能够减缓雨水冲刷,加之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因寒冷的天气分解有机物质较慢,使得有机物质保存下来的较多,年复一年,落叶和残枝在土壤中分解,转化为肥沃的腐殖质,土壤更加肥沃,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自然作用,形成了深厚的黑土层。
(2)俄罗斯黑土不及我国东北黑土肥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气候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而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寒带或亚寒带气候,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的肥力提高; 其次,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影响土壤肥沃性的重要因素,我国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实行了较为合理的农业管理制度,如轮作、施用有机肥料等,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俄罗斯一些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不够合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此外,土壤本身的性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层较厚,质地较为疏松,有利于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和养分保持。而俄罗斯一些地区的土壤可能较为紧实,影响了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和养分的保持。 综上所述,俄罗斯黑土不及我国东北黑土肥沃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土壤的肥沃程度。
(3)防治土壤缺水干裂现象就是需要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保持土壤的肥力,防止其板结肥力下降、植物生长受阻等一系列问题。营造防护林,除防风固沙外,还可以改变区域内的气候,增加空气湿度,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让积雪融水和雨水下渗,可以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而实现休耕轮耕,可以使黑土得到休养生息,防止板结,减缓土壤肥力下降,恢复黑土活力。
18.(22-23高三上·贵州贵阳·阶段练习)(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索契举行。距索契市中心约50公里的红波利亚纳高山滑雪中心是俄罗斯著名的滑雪胜地,本届冬奥会所有雪上项目的比赛都在这里进行。图中甲示意索契地理位置,乙为索契的气候资料。
(1)描述索契的地理位置。(6分)
(2)简述索契的气温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3)简析红波利亚纳高山滑雪中心滑雪场建设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答案】(1)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濒临黑海,亚洲与欧洲交界处附近;俄罗斯西南部,大高加索山脉西南侧。(6分)
(2)特点:夏季凉爽,冬季温和。(2分)原因:位于黑海之滨,受海洋影响,夏季凉爽;大高加索山阻挡南下的寒冷气流,且受黑海影响,冬季温和。(4分)
(3)离黑海较近,水汽充足;冬季受西风控制,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雪量大;地处山区,气温较低,积雪时间较长;地势起伏较大,适合高山滑雪。(6分)
【分析】本题以“索契地理位置、索契的气候资料”为试题背景,设置3道小题,涉及了地理位置描述、气温特点及原因分析、滑雪场建设的优势自然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文信息可知:索契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侧濒临黑海,东侧是大高加索山脉,也就是(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交界处附近,处在俄罗斯西南部,大高加索山脉西南侧。
(2)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索契夏季的平均气温大概为23°C左右,冬季的平均气温大概为7°C左右,所以其气温特点为: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根据索契位置西侧濒临黑海,东侧是大高加索山脉,可知气温的形成原因是:位于黑海之滨,受海洋影响,夏季凉爽;大高加索山阻挡南下的寒冷气流,且受黑海影响,冬季温和。
(3)根据图文信息和本题的前两问可知:红波利亚纳高山滑雪中心离黑海较近,水汽充足;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受西风控制,且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迎风坡,降雪量大;地处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积雪时间较长,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适合高山滑雪。
19.(23-24高三上·江西南昌·阶段练习)(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生产大国,2008~2018年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油气产量由3%增至12%,俄罗斯油气生产对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依赖度迅速攀升。近些年,俄罗斯充分引进国际资金及先进的油气田开发技术,在萨哈林大陆架进行了大规模开发,所开发的油气被输送至俄罗斯远东、韩国、日本等地区。萨哈林-1是俄罗斯最大的油气开采项目,也是目前唯一正在大规模开发的项目,包括3个油田,分别为柴沃油田、奥多普图油田、阿尔库通——达吉油田,可采储量为石油3.07×108t、天然气0.485×1012m3。图为萨哈林-1项目油气田分布图。
(1)简述俄罗斯萨哈林-1项目油气田开发的优势条件。(6分)
(2)说明俄罗斯萨哈林-1项目油气田开发需要克服的困难。(6分)
(3)分析近年来俄罗斯油气生产对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依赖度攀升的原因。(6分)
【答案】(1)油气储量大,且开采周期短,产量提升潜力大;距离东亚消费市场近,油气输送便利;油气田分布于大陆架上,开采难度小。(6分)
(2)油气田位于海上,冬季作业时需克服海面大风浪;所处纬度高,冻土分布广,需要克服冻土解冻造成的油气管道破裂。(6分)
(3)俄罗斯西部地区油气田开发时间长,油气 产量提升有限;俄罗斯对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经济建设加强,油气资源开发力度加大;东亚地区油气资源需求量增大,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油气输出量增加。(6分)
【分析】本题以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油气资源为材料,涉及俄罗斯萨哈林-1项目油气田开发的优势条件、开发需要克服的困难、对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依赖度攀升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生产大国,2008~2018年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油气产量由3%增至12%,可采储量为石油3.07×108t、天然气0.485×1012m3油气储量大,开采周期短,产量提升潜力大;所开发的油气被输送至俄罗斯远东、韩国、日本等地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距离东亚消费市场近,油气输送便利;在萨哈林大陆架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大陆架上开采难度小。
(2)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示,油气田位于海上,冬季作业时需克服海面大风浪;俄罗斯所处纬度高,冬季气温较低,冻土分布广,油气资源的运输需要用管道运输,在冻土解冻过程中容易造成的油气管道破裂。
(3)根据材料,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生产大国,俄罗斯西部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完善,西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时间早,油气产量不容易提升;近些年,俄罗斯充分引进国际资金及先进的油气田开发技术对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加强经济建设,油气资源开发力度加大;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油气产量由3%增至12%,输送至俄罗斯远东、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满足东亚地区日益增大的油气资源需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模块检测卷01(世界地理)-【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模块检测卷01世界地理-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模块检测卷01世界地理-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6 中国的交通(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26中国的交通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26中国的交通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1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21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21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