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27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28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模块检测卷01(世界地理)-【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模块检测卷03(区域地理综合训练卷)-【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模块检测卷04(区域地理综合训练卷)-【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模块检测卷02(中国地理)-【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模块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福建龙岩·三模)棉花喜光、喜热,生长后期忌连续阴雨天气。我国某产棉区的棉花生育期大致分为4个阶段:苗期(4~5月)、蕾期(6月)、花铃期(7~8月)和吐絮期(9~10月),下图示意该产棉区1998~2011年各生育期月平均降水量。近年来该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均处于低值,2020年该地区设立国际家纺产业园,打造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新疆棉花相比,该地区所产棉花品质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B.光热C.土壤D.科技
2.该地区打造全产业链的主要目的是( )
①降低原料交易价格②降低产业经营成本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④提高产业供给效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推测该地区最可能为( )
A.广东南部B.江苏南部C.河北中部D.陕西北部
【答案】1.B 2.C 3.B
【解析】1.结合图片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大,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与新疆相比,水分条件较好,不是品质低的原因,A排除;材料中“棉花生长后期忌连续阴雨天气”,该地降水多,光照不足,而新疆光照充足, 棉花质量好,B正确;该地位于东部地区,无论是土壤条件还是科技条件都比新疆要好,因此排除CD。故选B。
2.设立国际家纺产业园,使得棉花产业产生集聚效应,减少人工和运输成本,生产成本降低,②正确;打造全产业链,利于信息传递顺畅,快速反映消费者的信息,促进上游环节的创新与改善,使整个产业对市场的反应更敏感、更及时,有利于快速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推进技术进步,利于产业整体提升,产业供给效能增加,④正确;打造全产业链对原料价格影响较小,①错误;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③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结合所学知识,广东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阴雨天气多,不适合种植棉花,排除A;陕西北部及河北中部为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根据图中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大,排除CD,江苏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该地区最相符,B正确。故选B
(2024·全国·模拟预测)位于福建宁德的虎屿岛周边村民自古以来就从海上滩涂打捞或采集海产品,沈海高速公路建成后,村民就抄近路——走高速应急车道。2023年10月,该地打造村民高速免费接驳“赶海公交”,但“赶海公交”发车时间每天都会发生变动。有人指出在旺季(5—10月)时,“赶海公交”受自然灾害影响可能会停运几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赶海公交”通车后主要可以( )
A.减少交通事故发生B.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C.促进地域文化交流D.加快人口迁往岛屿
5.影响“赶海公交”发车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A.高速车流B.潮汐涨落C.海浪大小D.雾霾天气
6.造成“赶海公交”在旺季停运几天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B.海啸C.台风D.地震
【答案】4.A 5.B 6.C
【解析】4.“赶海公交”通车前,村民走高速应急车道,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故“赶海公交”通车后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A正确;主要方便人们出行,对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影响较小,B错误;“赶海公交”连接范围小,地域文化类似,C错误;虎屿岛面积狭小,周边村民自古以来就从事海上作业,并且往返于岛屿与内陆,说明虎屿岛不适合长期居住,所以不太可能加快人口迁往岛屿,D错误。故选A。
5.海上滩涂受潮汐涨落影响,滩涂水位会发生变化,这对村民打捞和采集海产品产生重要影响,而每天的潮汐涨落时间并不固定。B正确,高速车流、海浪大小、雾霾天气对赶海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6.“赶海公交”旺季在5—10月,而虎屿岛位于东南沿海,在此期间可能会受到台风影响,村民不能打捞和采集海产品,故会停运几天,C正确;5—10月受寒潮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由海底地震引发,地震突发性强,且难预测,BD错误,选C。
(2024·辽宁大连·二模)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成本和价格均高于江苏省,但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面临着日益加大的水土资源压力,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主要依赖地下水;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部分耕地质量下降。下图示意2001~2017年东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耕地面积和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张的主要因素为( )
①地形②水源③气候④土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黑龙江省和江苏省水稻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A.江苏省纬度低水稻总产量更高B.黑龙江灌溉机械投入费用较低
C.江苏省提高土壤肥力成本更高D.黑龙江纬度较高水稻品质更好
【答案】7.A 8.D
【解析】7.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海拔120---500米的范围,高海拔地区的水稻面积占比小,海拔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地形是限制水稻种植面积扩展的因素之一,①正确;读材料可知,黑龙江水稻生产用水量大,面临着水资源不足的问题,②正确;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可以满足一年一熟,黑土土地肥力大,③④错误;故选A。
8.黑龙江水稻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积累的有机物质多,品质好,D正确;江苏省水稻总产量高但是品质较低,A错误;黑龙江水源条件较江苏差,机械化水平较江苏低,所以灌溉和机械投入的费用比江苏高,生产成本高,B错误;江苏省提高土壤肥力成本高会导致水稻价格上涨,C错误;故选D。
(2024·湖北·模拟预测)2024年2月初,湖北省遭遇严重的冰冻雨雪灾害天气,对交通、通讯、供电设施、植物等造成严重影响。冻雨,又称“雨凇”,是过冷水滴落到低于0℃的物体上时,迅速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冰层的降水现象。此次气象灾害,湖北省交通“受伤”严重。图1为冻雨景观图,图2为冻雨形成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形成冻雨的关键因素有( )
①过冷水②凝结核丰富③存在逆温层④近地面气温高于0℃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湖北省本次遭受冻雨灾害最严重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阔混交林
11.此次冻雨的发生对湖北省交通影响巨大,主要原因有( )
①暴雪、冻雨齐袭,道路结冰严重②降雨量大,道路冲毁
③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路面湿滑④社会防灾准备不足
⑤为中部交通枢纽,春节前返乡人车量大⑥输电线结冰,高铁停运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
【答案】9.B 10.B 11.C
【解析】9.由材料可知“冻雨是过冷水滴落到低于0℃的物体上时,迅速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冰层的降水现象”,可知①正确;在高空由于气温低,水汽凝华呈冰晶以雪的形式降落,在暖层时融化成水滴,近地面因气温和地温均低于0℃,故出现逆温层,③正确,④错误;凝结核是降水的基础条件,②与题目要求不符。故选B。(所谓过冷水,就是在标准大气压环境中,因为缺少凝结核,在0℃以下还保持液态而没有冻结成冰的水。)
10.冻雨遇到树木时,在树干和树叶上形成透明的冰层,加大对树冠的压力,枝条易折断。湖北省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落叶阔叶林冬季已落叶,受损最严重的为常绿阔叶林。故选B。
11.2024年2月冻雨发生时,正值春节前,道路和高铁输电线结冰严重,出现公路多个路段缓行、高速关闭、高铁停运等,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和返乡人车流,①⑤⑥正确;同时由于社会防灾准备不足,使初期道路清障缓慢,④正确。此次灾害主要是降雪和冻雨,不是降雨,②错误;低温持续时间较长,积雪融化较慢,③错误。故选C。
(2024·河北·三模)海浪是海面的波动现象,海浪灾害是指因海浪作用造成的灾害。福建海域位于东海南部和台湾海峡地区,易受到灾害性海浪影响。下图示意1990~2020年1月和8月福建海域狂浪(高度6~9m)灾害月平均出现频率分布。数据表明,到21世纪末,全球极端海浪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上升约1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8月福建海域狂浪灾害较1月( )
A.出现频率低B.影响范围小C.侵蚀作用强D.致灾强度小
13.导致1990~2020年1月和8月福建海域狂浪灾害月平均出现频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底地震B.台风次数C.海水盐度D.潮汐涨落
14.到21世纪末,全球极端海浪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上升约10%,最可能是因为( )
A.全球气候变暖B.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增大
C.暖流势力增强D.入海径流年际变化变小
【答案】12.C 13.B 14.A
【解析】12.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1月相比,8月有大范围图例颜色较深,表明福建海域狂浪灾害出现频率高,强度大,影响范围大,致灾强度大,对海岸带侵蚀作用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由图可知,1990~2020年,8月福建海域狂浪灾害月平均出现频率高于1月,主要是因为8月西北太平洋表面温度高、水汽充足,为热带气旋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台风发生次数多,台风会掀起海浪,导致该月福建海域狂浪灾害发生频次较1月高,B正确;海底地震出现的频率极低,不会没每年有,A错误;海水盐度、潮汐涨落与狂浪灾害无关,且潮汐一般不会随月份发生明显变化,CD错误。故选B。
1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天气多发,改变了常见的气候规律,导致极端海浪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大,A正确;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增大、暖流势力增强随时间的变化小,且与题意无关,BC错误;入海径流年际变化变小主要影响海水盐度,与海浪无关,D错误。故选A。
(2023·河南安阳·三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自2007年开始,马铃薯种植面积与总产量长期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2015年,农业部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和玉米后的第四大主粮。图1为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划图,图2示意1960—2010年我国四大主粮每产一吨粮食所需土地面积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划图反映了( )
A.气候、地形造成马铃薯的分布差异B.马铃薯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
C.马铃薯对环境的适应性比小麦弱D.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一大主粮作物
16.我国四大主粮作物单产最高的是( )
A.小麦B.水稻C.玉米D.马铃薯
17.国家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影响是( )
A.马铃薯耐寒耐贫瘠B.加重资源环境压力
C.利于增加就业机会D.取代水稻、小麦地位
【答案】15.A 16.D 17.C
【解析】15.从图中可以看出,马铃薯的种植区域的分布广,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差异较大,反映出气候、地形是造成马铃薯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A正确。图中未显示马铃薯与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对比,无法确定马铃薯是否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B错误。马铃薯在多个气候和地形条件下都有种植,说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而非较弱,C错误。题目中提到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而非第一大主粮,D错误。故选A。
16.分析四大主粮每产一吨粮食所需土地面积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大主粮中,马玲薯每产一吨粮食所需的土地面积最少,因此单产最高的是马玲薯。所以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17.马铃薯耐寒耐贫瘠是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与国家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政策无直接关联,A错误。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粮食压力,不会加重资源环境压力,B错误。马铃薯种植和加工都需要劳动力投入,因此国家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C正确。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其地位不可能完全取代水稻和小麦,D选项错误。故C。
(23-24高三下·湖南衡阳·阶段练习)1950年,台湾省架设最早的电力调配工程——“东电西送”,将中央山脉东侧的水电通过高压线翻越古道输送到西部。1998年,台湾省建成另一条翻越中央山脉的“西电东送”线路。21世纪又建成自高雄到台北的“南电北送”线路。下图示意台湾省“东电西送”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与西侧的河流相比,中央山脉东侧河流开发水电的优势在于( )
①水量充沛 ②流速更快 ③邻近市场 ④设施完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从“东电西送”到多方向输电,主要是为了( )
A.增大发电产能B.保障电网稳定C.推动基建进程D.调整能源结构
【答案】18.A 19.B
【解析】18.由图可知,东侧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更快,东侧属于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水量充沛,①②正确;西侧城市多,经济发达,更邻近市场、设施更完善,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该地处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水电不稳定,需要风能、火电、水电相互配合,主要是为了保障电网稳定,B正确;增大发电产能、推动基建进程、 调整能源结构不是主要目的,ACD错误。故选B。
(2024·陕西商洛·三模)下图示意2000~2020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稻谷、豆类、薯类、小麦、玉米)总产量变化。近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在2003年有所下滑。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A.稻谷玉米小麦豆类B.豆类稻谷小麦玉米
C.稻谷小麦玉米豆类D.小麦稻谷豆类玉米
21.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所下滑,原因最可能是( )
A.市场需求量锐减B.自然灾害频发
C.农业劳动力短缺D.粮食品质下降
22.近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主要得益于( )
①耕地面积大量增加②粮食价格提升③作物品种更新迭代④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20.C 21.B 22.D
【解析】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粮食作物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产量较为稳定,加之与小麦相比,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单产较高,所以甲应为稻谷,乙应为小麦;玉米用途广泛,产量增加趋势应较为明显,所以丙应为玉米;豆类种植面积较小,产量较小,丁应为豆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2003年处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期,部分耕地转为林地或其他经济作物用地,使得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加之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B正确,C错误。2003年,我国总人口仍然在增加,粮食市场需求量应当增加,A错误。粮食品质和粮食产量之间无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B。
22.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作物品种更新迭代加快,利于粮食单产的提高,③正确;我国通过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提高平均单产,期间具体表现为单产高的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提高,而相对低产的豆类小麦及薯类种植比例持续下降,进而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④正确。近20年我国耕地面积并没有大量增加,①错误;粮食价格提升对总产量的影响不大,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云南红河·一模)城市群不仅是吸纳人口的主要地区,也是支撑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下图示意2017-2019年我国部分城市群人口年增长率,城市群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反映了城市群整体的人口变化,其中包括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而城区人口年增长率仅反映了城市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城区人口年增长率最高的城市群( )
A.位于东部沿海地区B.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C.是国内产业转移的转出区D.人口空间分布均匀
24.京津冀城市群的人口变化反映出该区域( )
A.产业升级,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B.大城市辐射功能减弱
C.交通条件改善导致人口大量迁出D.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
25.辽中南城市群实现可持续发展应( )
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人口外流
②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③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完善城市体系
④发展新兴产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23.B 24.A 25.D
【解析】23.由图可知,城区人口年增长率最高的城市群是关中城市群,位于陕西省中部,人口集中于大城市,空间分布不均匀,因此A、D选项错误;关中城市群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之一,而不是转出区,因此C选项错误;关中城市群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呈正值,人口规模持续扩大,B选项正确。故选B。
24.由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 2017-2019 年城区人口大量增加,但是常住人口 (包括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出现负增长,说明该城市群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劳动力数量需求量减少,因此A选项正确;京津冀城市群交通条件完善,交通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C选项错误;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大城市的辐射功能逐渐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B、D选项错误。故选A。
25.辽中南城市群以重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因此不能再继续大力发展重化工业,②错误;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不能促进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①错误。③④项内容有助于辽中南城市群实现可持续发展。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3-24高三下·广东·阶段练习)(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山地面积约占94%,地形陡峭、切割破碎,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在滑坡、泥石流形成的诸多条件中,短时强降水是最主要的激发因素。某科研小组对该省当日降水量(来自当地县气象站)与500多个滑坡、泥石流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与泥石流绝大部分发生在日降水50mm以下,而50mm以上降水发生滑坡、泥石流的次数少。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是当地特殊原因导致的统计“失真”现象。图Ⅰ为该科研小组为进一步验证统计结果,深入实地,对云南中部某地滑坡与泥石流进行实况跟踪的统计图,图Ⅱ示意滑坡、泥石流发生时的降水情况。
(1)分析导致云南省当日强降水与滑坡、泥石流发生次数统计“失真”的原因。(4分)
(2)推测该省无降水时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因素。(4分)
(3)分析短时强降水最易导致滑坡、泥石流暴发的原因。(4分)
【答案】(1)云南省位于低纬高原地区,局地强降水比较频繁,滑坡、泥石流发生时,县气象站观测到的降水量小于发生地实际降水量,导致统计“失真”;前期累积降水量较大,土壤含水量已饱和,随时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4分)
(2)地震或构造运动;前期降水量积累;环境或植被变化等。(4分)
(3)汇流时间短,径流暴涨,搬运能力强;土层渗水,利于土层滑动。(4分)
【分析】本题以云南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降水与滑坡、泥石流的关系、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云南省位于低纬高原地区,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局地强降水比较频繁,滑坡、泥石流发生时,降水量大于县气象站观测到的降水量,可能是因为前期降水量大,导致统计“失真”;季风气候区降水不稳定多暴雨,前期累积降水量较大,持续时间长,土壤含水量已饱和,土壤和岩层被水充分浸润,随时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
(2)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在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不稳定,多地震;前期累积降水量较大,持续时间长;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3)短时强降水一般多是暴雨,导致地表径流流速快,径流暴涨,径流搬运、侵蚀能力强;强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容易饱和,土层含水量大,利于土层滑动。
27.(2024·江苏泰州·模拟预测)(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崩滑流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总称,是常见的地质灾害。新疆地域广阔,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季节差异大。图为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图。
材料二,将军沟位于阿勒泰市东侧,将军沟流域总面积16平方千米,为暴雨型泥石流,海拔为870~1350米,泥石流支沟分布较多,各支沟沟床纵坡较大,两侧谷坡较陡。自1984年6月3日记录以来,该流域曾发生过多次规模不等的泥石流灾害,造成了阿勒泰市巨大经济损失。图为阿勒泰将军沟流域及泥石流灾害示意图。
(1)描述新疆崩滑流灾害的分布规律。(4分)
(2)在图中泥石流形成区内的方框内相应位置画出河流 ;并从形成区和流通区的形态上分析其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4分)
(3)简述将军沟流域应对崩滑流灾害的防治措施。(4分)
【答案】(1)空间分布上,新疆地区独有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是沿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环绕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呈开口朝东的“E”字分布;在时间分布上,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关系最为密切。(4分)
(2)
形成区一般分布在泥石流沟的上游,它又分为汇水动力区及固体物质供给区两部分:汇水动力区是承受暴雨或冰雪融化水的场所,也是供给泥石流充分水源的地方;固体物质供给区是为泥石流储备与提供大量泥沙、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的地段,该地段山体裸露,风化严重,分布着大面积的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流通区位于泥石流沟的中下游地段,泥石流在重力和水动力作用下,沿着陡峻的峡谷前阻后拥,穿流而过。(4分)
(3)疏导洪水顺利通过;拦截砂石,防止较大石块冲积物阻塞河道;植树种草,恢复生态原貌;在较陡的山体进行护坡工程,加固岩体。(4分)
【分析】本题以新疆地质灾害为背景资料,涉及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孕灾环境、防灾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能力。
【详解】(1)描述新疆崩滑流灾害的分布规律应该从时间和空间两大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从空间分布上,新疆地区独有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是沿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环绕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呈开口朝东的“E”字分布;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季节分布不均匀,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关系最为密切。
(2)河流分布在山谷里,其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画法如下,如图所示:
形成区一般分布在泥石流沟的上游,它又分为汇水动力区及固体物质供给区两部分:汇水动力区是承受暴雨或冰雪融化水的场所,也是供给泥石流充分水源的地方,由图可知,河流上游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广大;固体物质供给区是为泥石流储备与提供大量泥沙、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的地段,该地段位于干旱区,植被稀疏,山体裸露,风化严重,分布着大面积的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降水集中,坡面径流大,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流通区位于泥石流沟的中下游地段,泥石流在重力和水动力作用下,沿着陡峻的峡谷前阻后拥,穿流而过,从而加剧了泥石流的破坏力。
(3)应该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大角度进行分析。工程措施:“疏”,疏导洪水顺利通过,进行分洪;“堵”:拦截砂石,防止较大石块冲积物阻塞河道;“固”:在较陡的山体进行护坡工程,加固岩体;生物措施:植树种草,恢复生态原貌。
28.(2024·天津·一模)(12分)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24年伊始,随着“南方小土豆”的涌入,“尔滨”冰雪旅游爆火,成为文旅新“顶流”,冰雪大世界、雪博会、极地馆等景点一票难求。元旦期间,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哈尔滨政府提出“以冰雪旅游经济带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提案。右图为哈尔滨干道系统图。
(1)说明哈尔滨发展冰雪文旅产业的优势条件。(4分)
2021年1月22日,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北京至哈尔滨的旅程由12小时缩短为不到5小时。京哈高铁沈哈段是中国首条投入运营的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近年来,哈尔滨在原有路网基础上大力加强道路建设,计划2026年底完成五环施工。
(2)据材料推测造成京哈高铁工程难度大的最重要原因。(4分)
(3)说明哈尔滨路网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4分)
【答案】(1)哈尔滨冰雪文旅资源数量多,有特色;政策支持;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市场广阔。(4分)(4分)
(2)经过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多冻土层。
(3)加强区域间联系;完善本地交通网络,提高运力(促进本地客货运输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4分)
【分析】本题以哈尔滨的产业为材料,涉及旅游业的区位、冻土对铁路的影响、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人口变化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由材料分析可得,哈尔滨发展冰雪文旅产业的优势条件有冰雪大世界、雪博会、极地馆等哈尔滨冰雪文旅资源数量多,有特色;哈尔滨政府提出“以冰雪旅游经济带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提案,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交通通达度提高,交通便利;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5万人次,说明市场广阔。
(2)由材料可知,京哈高铁沈哈段是中国首条投入运营的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经过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多冻土层分布,造成京哈高铁工程难度大。
(3)哈尔滨路网建设和改造能增强区域间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完善本地交通网络,提升运力(促进本地客运和货运输的发展);在哈尔滨路网建设过程中能带动相关产业(如钢铁、水泥)等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
(4)从2010年和2020年该地区常驻人口数据对比来看,黑龙江省近年来人口数量减少。
原因:由图中数据可得,黑龙江的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水平较低;由材料可知,黑龙江省曾因资源丰富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摇篮,现状为资源型城市受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的影响,开采成本上升,经济衰退;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就业岗位不足。
29.(23-24高三下·河北沧州·阶段练习)(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点轴理论”,即以区域核心城市为“点”、以交通干线为“轴”的区域空间经济发展理论。城市影响力指数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指数越大,城市综合实力越强。20世纪初,由德国建设的胶济铁路(济南至青岛)通车。2000年前后,由于济南和青岛“双核心”城市崛起,山东省对胶济铁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2010年以后,山东省规划了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的空间布局,明确各经济圈功能定位并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在此基础上,山东省逐步建设了“三横三纵”快速铁路网络,为山东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1为山东省2000年与2017年各城市影响力指数示意图,图2为山东省“三横三纵”铁路网络格局示意图。
(1)据图1,说出2000年山东省的经济格局分布状况。(4分)
(2)运用点轴理论,说明山东省由“双核心”转变为当前“多核心”的过程。(6分)
(3)说明山东经济发展路径对河北的启示。(4分)
【答案】(1)2000年山东省的经济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部地区的城市影响力指数普遍较高,青岛和烟台尤为突出,成为山东省的经济重心。而西部地区城市影响力指数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此外,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其影响力指数也较高,但与青岛相比仍有一定差距。(4分)
(2)在2000年前后,济南和青岛作为山东省的核心城市崛起,胶济铁路的升级改造加强了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双核心”的经济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山东省规划了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的空间布局,并明确了各经济圈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在此基础上,山东省逐步建设了“三横三纵”快速铁路网络,加强了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通便捷程度。这些措施促进了多个城市的崛起,使山东省的经济格局转变为“多核心”。(6分)
(3)河北应利用临近京津的地理优势,打造京津冀城市群,提高城市之间的联动效应。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4分)
【分析】本大题以山东省2000年与2017年各城市影响力指数示意图和山东省“三横三纵”铁路网络格局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根据图可以看出2000年山东省的经济格局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具体来说,东部地区的城市影响力指数较高,尤其是青岛和烟台,这表明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山东省的经济重心。而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城市影响力指数较低,说明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此外,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其影响力指数也较高,但与青岛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说明青岛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2)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双核心”到“多核心”的转变。最初,济南和青岛作为核心城市崛起,胶济铁路的升级改造加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山东省规划了不同的经济圈,明确了各经济圈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这些经济圈的形成促进了多个城市的崛起,使山东省的经济格局转变为“多核心”。同时,山东省逐步建设了“三横三纵”快速铁路网络,加强了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通便捷程度,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过程符合点轴理论,即通过核心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3)山东经济发展路径对河北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河北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特别是临近京津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京津的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城市群,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其次,完善交通网络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河北应该加强省内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促进资源共享和区域协同发展。最后,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并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河北应该根据各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专题04 居民与聚落(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04 居民与聚落(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4居民与聚落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04居民与聚落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天气与气候(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03 天气与气候(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3天气与气候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03天气与气候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陆地与海洋(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02 陆地与海洋(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2陆地与海洋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02陆地与海洋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