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城市道路上常出现下图几种标志,其中与控制噪声源有关的标志是( )
A.B.C.D.
2.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离我们而去。同年秋季,他的“禾下乘凉梦”终于实现,巨型稻的亩产可达800kg。请根据图估测巨型稻的高度约为( )
A.0.5mB.1mC.2mD.3m
3.在探究“水沸腾的规律”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直接放在烧杯中就行
B.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C.温度计中的感温液体可能是酒精(酒精的沸点为78.5℃)
D.读数时应该将温度计取出来,这样做更方便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将蜡烛A作为物体,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
B.组装器材时平板玻璃应与纸面相垂直
C.蜡烛A和蜡烛B的大小应该完全相同
D.实验中使用厚一点的玻璃板效果更好
5.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
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②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
③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
其中所用测量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
7.我国14岁的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女子10m跳台的冠军。如图所示,决赛时,全红婵站立在跳台上,跳台台面距离水面10m。若水池深度为5m,则此时全红婵在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 )
A.20mB.15mC.10mD.5m
8.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拿到水中,如图所示。干冰周围会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也会出现大量“白气”,好像水已经沸腾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干冰正在熔化
B.水中产生的气泡里面是水蒸气
C.水面上产生的“白气”实际上是小水滴
D.“白气”应该比环境温度高一些
9.如图所示是某款智能音箱,其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点播歌曲、了解天气等,也可以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比如打开窗帘、设置空调温度等。关于智能音箱,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音箱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340m/s
B.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
C.当接收“大点儿声”的指令后,纸盘振动加快
D.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10.王亚平曾说:“面对浩瀚宇宙,其实我们都是学生”。时隔八年,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再次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太空授课,首先,王亚平用一个简单圆环做成了一个特殊的大水球,如图甲.接着,王亚平往大水球中央添加了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水球中形成了王亚平一正一反两个像(如图乙),加入气泡后的水球结构如图丙,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B.图丙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凹透镜
C.投影仪成像原理与水球中的正立的像相同
D.图乙中倒立的像是实像,正立的像是虚像
11.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下面的物理实验中,用到“转换法”的是( )
A.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B.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C.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通过乒乓球被弹起来显示音叉微弱的振动
D.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2.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
A.8mB.16mC.24mD.32m
二、填空题
13.如图,一只蜂鸟悬停在空中吸食花蜜。以花为参照物,蜂鸟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幼鸟在飞离母亲的视野时,会发出叫声和母亲联络,这是利用声音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4.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此时显示的噪声为94.6 (填写单位),当附近有重汽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由于好奇,淘淘用舌头去添室外的铁管,不料舌头被粘在了铁管上,这是由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造成的。为了让舌头与铁管分开,施救人员在其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倒些温水,就会使舌头和铁管分开,这样做的原理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16.如图甲所示,为玻璃熔化的过程图象,由此可知,玻璃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由于玻璃透光性良好,常被用于制造透镜,如图乙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光通过透镜后再发电,该透镜是一个凸透镜,它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7.周末,小明去森林公园游玩,看到自己和爸爸身前有影子,由此可以判断出他们是 (选填“背着”或“迎着”)太阳走的;走出森林,小明发现一束太阳光通过一块玻璃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他联想到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是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另外一种光具有 效应。
18.夏日炎炎,“雾炮车”喷洒水雾能净化空气,减少PM2.5等颗粒物的危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 (填单位)的颗粒物。同时,喷洒水雾还可以降温,这是利用了水雾 (填物态变化)需要 。
19.中国科技馆中有关于冰箱材料的保温性能的对比实验:有三个温度相同且高于室温的恒温热源,分别被三个保温箱包裹。这三个保温箱的形状、结构相同,但由不同材料组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量外面包裹材料的温度,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聚氨酯发泡材料、发泡PE,三元乙丙橡胶三种材料, 材料的保温性能最好。
20.太阳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照射到树叶上呈现绿色,是因为树叶 绿光。
21.如图,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将纸板B沿图示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此时观察到纸板B的 (选填“上”或“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在纸板B的下半部分能看到反射光线,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光发生反射时, 。
22.如图甲所示,为了扩大司机的观察视野,有些司机会在汽车的后视镜上另外安装一个小型的 (选填“凸面”或“凹面”)镜。它对光有 (选填“发散”“会聚”)作用。如图乙所示为了防止碰瓷事件的发生,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的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在拍摄录像时,屏幕上成 (选填“缩小”“放大”)的实像,当屏幕上看到物体的图像在变大时,说明汽车在 (选填“靠近”“远离”)物体。
23.如图甲是自制的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而制成的,它的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直径有关。图乙是气体温度计,当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该温度计中的管内液面会 。图丙是实验室所用温度计的一部分,图中所示读数为 。
24.a、b、c三个小球在水中下落,如图所示是用水下照相机拍摄到的三个小球经过某区域时的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相等,闪光灯每隔0.1s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图可知,a小球做 (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a、b、c三个小球的速度比为 ,通过相同路程,三个小球所用时间之比为 。
25.小明同学在家进行光的折射课外拓展实验。实验过程中他发现同样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从不同角度(眼睛与水平面的夹角)观察到的现象有所不同,分别如图(a)、(b)、(c)所示。
(1)分析比较图(a)或(b)或(c)可知: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而眼睛以为光是 的,从而看上去筷子向上“折断”。
(2)分析比较图(a)和(b)和(c)中眼睛与水平面的夹角与观察到的筷子向上“折断”程度可得:同样插入水中的筷子, 。
三、作图题
26.在图中画出光线AO经过镜面反射后的光路图,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27.图中物体AB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请画出AB经凸透镜所成像A'B′的大致位置。
28.为了节能环保,小明开始骑自行车上学(如图甲所示),在其中一段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该段路程运动的v﹣t图象如乙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小明骑自行车的s-t图象。
四、综合题
29.如图中所示,腾冲龙江特大桥是我国云南省境内的一座桥梁,为单跨简支钢箱梁悬索桥,是保山——腾冲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龙江大桥总长2470.58m,桥面宽33.5m。小明一家从腾冲乘车到保山游玩,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
(1)交通标志牌中数字“80”表示该路段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80 (填物理量单位符号)。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交通标志牌处到保山的最短时间是 h。
(3)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为123.8s,求汽车的长度(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五、实验题
30.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实验中乒乓球起到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说明 ;
(4)如图丙,李雪将上面置有轻质小球的发声体放在玻璃罩内,通过抽气口,往外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看到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仍然在剧烈地跳动。由此得出实验结论:声音传播 介质,而光的传播 介质。(均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31.如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A中气泡的情形,可知烧杯中的水处于 (选填“未沸腾”或“沸腾”)状态;
(2)有两个小组虽然选用的实验仪器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B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造成的;
(3)其中,另外有一个小组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适当改变,如图C所示,将装有水的大容器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也放在大容器水中漂浮,且也有适量水进入玻璃瓶,用夹子将甲、乙绑在如图的支架上固定位置,然后对大容器进行加热,待大容器的水沸腾后,玻璃瓶甲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玻璃瓶乙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在图乙所示情况下,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让光线通过远视眼镜后再通过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在不移动远视眼镜和凸透镜的条件下,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可以将光屏适当 (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
(3)课后,小丽和小明又进行实验,当他们相距2m,用图甲中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面孔正立的像,如图丙,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时小丽的面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图片中小丽将凸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可能变大
C.小丽从凸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D.小丽从凸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
33.下面是“创新组”和“梦想组”的同学探究小孔成像实验的过程:
(1)“创新组”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像更清楚,圆筒的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制成的光屏,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到蜡烛将在塑料薄膜上成像,这种现象叫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他还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近,像就越 (填“大”或“小”);
(2)表格中是“梦想组”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所做的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实验记录:
小明和他的同学分析表中记录的结果,得出了一些结论,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①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很小时,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 (填“一致的”或“不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
②分析比较小孔距地面40cm和80cm时的实验记录可知: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 (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③如上表所示,当小孔的最大外径为5毫米,小孔距地面80厘米时,用一张卡片覆盖在△孔上(相当于把孔变小),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与不遮住小孔相比,光斑的形状 (填“变化”或“不变”),亮度 (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六、综合题
3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驾驶中科技与物理
在高速行驶时,如果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在前方遇有紧急状况就有可能因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事故,汽车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正是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而研发,如图乙所示,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显示屏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信息,如车速、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安全。
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开着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都有可能变得模糊,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有些高档汽车车窗采用了内加电热丝的“智能玻璃”,实现对车窗玻璃温度的调节。
驾驶汽车时不允许接打电话,否则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的反应时间(即图丙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此时车速不改变)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108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72m;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仍以108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81m,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1)挡风玻璃所成的是 (正立/倒立)的 (实/虚)像;
(2)如图乙所示,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驾驶平台上,设想挡风玻璃是平面玻璃,显示器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 度;若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远离/靠近)挡风玻璃;
(3)极冷天气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上容易变得潮湿,关于潮湿的位置和“智能玻璃”的温度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的外侧变得潮湿,应调高玻璃温度
B.玻璃的外侧变得潮湿,应调低玻璃温度
C.玻璃的内侧变得潮湿,应调高玻璃温度
D.玻璃的内侧变得潮湿,应调低玻璃温度
(4)题中志愿者接听电话时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汽车减速过程行驶的路程为 m;
(5)控制汽车刹车前的车速不变,刹车后的减速过程特点不变,汽车从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的总路程s与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像应是图丁中的 。
小孔的形状
小孔的最大外径/mm
1
5
10
1
5
10
1
5
10
地面光斑形状
小孔距地10cm时
小孔距地20cm时
小孔距地40cm时
小孔距地80cm时
小孔距地120cm时
小孔距地200cm时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标志表示禁止载货汽车驶入,故A不符合题意;
B.标志表示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故B符合题意;
C.标志表示严禁玩火,故C不符合题意;
D.标志表示前方路口禁止一切车辆向左转,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正常成年人的身高一般为1.65m到1.85m之间,由图可知,巨型稻的高度比人高出两个头的高度左右。大约为2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温度计直接放在烧杯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测量结果不准确,故A错误;
B.如图所示为俯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大,故B正确;
C.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温度计不能使用,故C错误;
D.读数时普通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①②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故二者方法相同;
③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如图所示,蜡烛在一倍焦距之外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成像原理的应用是投影仪。
故选A。
7.C
【详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距与物距相等。根据题意可知,此时的物距为10m,所以像距也为10m,即全红婵在水中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为10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拿到水中,干冰迅速升华,由固态干冰变为气态二氧化碳,使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所以“白气”的温度比环境温度低一些,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C
【详解】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340m/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箱依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纸盘振动幅度增大,不能使纸盘振动加快,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AB.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虚像,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图乙中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成一个正立的虚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A.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通过改变物体位置研究像的大小和位置变化,采用的是归纳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通过改变入射线的角度研究反射线的位置变化,采用的是归纳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通过乒乓球被弹起来显示音叉微弱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
D.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时,保持发声体的材料、发声位置及振幅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假设平均速度为v,滑行时间为t,根据速度公式有
当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时,为原来抛出速度的两倍;因为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所以平均速度和滑行时间均变为原来的两倍,则有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 静止 信息
【详解】[1]一只蜂鸟悬停在空中吸食花蜜。蜂鸟与花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它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2]幼鸟通过叫声向母亲发出信号,联络母亲,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
14. 响度 dB/分贝 变大
【详解】[1]电子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环境声音的响度。
[2]噪声的强弱的单位用dB(分贝)表示,此时的噪声是94.6分贝。
[3]若有重汽车驶过时,其噪声变强,所以噪声监测器的数字将会变大。
15. 凝固 熔化
【详解】[1][2]寒冷的冬天,淘淘用舌头去舔室外的铁管,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冷发生凝固现象,舌头被粘在了铁管上。为了让舌头与铁管分开,施救人员在其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倒些温水,使舌头上的冰熔化,很快就会使舌头和铁管分开。
16. 非晶体 会聚
【详解】[1]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根据图甲所示,玻璃在熔化过程温度一直在上升,没有固定不变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故玻璃属于非晶体。
[2]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会聚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7. 背着 色散 紫外线 热
【详解】[1]小明看见看到自己和爸爸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看到身前有影子,由此可以判断出他们是背着太阳走的。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一束太阳光通过一块玻璃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3][4]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18. 微米 汽化 吸热
【详解】[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2][3]喷洒水雾给城市降温,这是利用了水雾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时会吸收热量。
19.聚氨酯发泡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聚氨酯发泡材料外面的温度是21℃,发泡PE的是23℃,三元乙丙橡胶的是25℃,外面的温度最高的是三元乙丙橡胶,最低的是聚氨酯发泡材料,恒温热源的温度高于室温,存在温度差,恒温热源会向外传递热量,如果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那么热量亏损较少,材料外面的温度较低,材料外面的温度最低的是21℃,是聚氨酯发泡材料,那么聚氨酯发泡材料的保温性能最好。
20. 3×108 反射
【详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5km/s=3×108m/s
[2]太阳光照射到树叶上,绿光被反射,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所以呈现绿色。
21. 下 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
【详解】[1][2]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发现在纸板B的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2. 凸面 发散 缩小 靠近
【详解】[1][2]汽车的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应用在汽车的观后镜上,能扩大人的视野。
[3]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物体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物体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当屏幕上看到物体的图像在变大时,说明汽车在靠近物体。
23. 热胀冷缩 下降 -22℃
【详解】[1]体温计里的液体体积受热膨胀,遇冷时体积变小,液体柱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管内气体温度也升高,体积膨胀,把液面往下压,因此液面会下降。
[3]图中温度计示数上端小,下端大,因此是温度是零下的,20℃到30℃之间有10个小格,因此分度值为1℃,故温度计的示数为-22℃。
24. 匀速 1∶2∶3 6∶3∶2
【详解】[1]观察a球:相等时间内(0.1s)通过的路程都是一块砖的高度,所以a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2]观察b球:在相等的时间内(0.1s)通过的路程都是两块瓷砖的高度,b做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c球:在相等的时间内(0.1s)通过的路程都是三块瓷砖的高度,c做匀速直线运动。
a、b、c三个小球的速度比等于0.1s内通过的路程之比,即
va∶vb∶vc=1∶2∶3
[3]由图可知,三个小球都通过6块瓷砖的高度,ta=0.6s,tb=0.3s,tc=0.2s,所以
ta∶tb∶tc=6∶3∶2
25. 大于 直线传播 当眼睛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观察到的筷子向上“折断”的程度越显著
【详解】(1)[1][2]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筷子的端点A的光从水射向空气,进入人的眼睛,而眼睛以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人认为光是从A’点发出的。
(2)[3]如图所示,当眼睛与水平面夹角减小时,折射角变大,说明入射角变大,A’点的位置升高,筷子看起来向上“折断”的程度越显著。
26.
【详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
90°-30°=6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60°,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如图所示:
27.
【详解】画出从A点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线的交点可得A点的像,垂直主光轴画出像A′B′。
28.
【详解】从v-t图像可知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3m/s,s-t图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时间是2s时,通过的路程
s1=vt1=3m/s×2s=6m
当时间是4s时,通过的路程
s2=vt2=3m/s×4s=12m
如下图所示:
29. km/h 1.55 5.42m
【详解】(1)[1]交通标志牌中数字“80”是指此路段限速80km/h,即该路段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80km/h。
(2)[2]从图中可知汽车从交通标志牌处到保山的路程为124km,限速80km/h,汽车从交通标志牌处到保山的最短时间
(3)[3]汽车的速度
v′=72km/h=20m/s
汽车匀速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v′t′=20m/s×123.8s=2476m
汽车的长度
s车=s′﹣s桥=2476m﹣2470.58m=5.42m
30. 振动 见解析 空气 不能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需要 不需要
【详解】(1)[1][2]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乒乓球被弹起是因为音叉振动造成的,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乒乓球被弹起是因为音叉振动造成的,乒乓球起到放大的作用。
(2)[3][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两个音叉之间是空气,说明空气可以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传声介质,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5]实验中,加大力度敲击音叉,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说明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4)[6][7]将上面置有轻质小球的发声体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抽掉罩里的空气,我们发现,随着玻璃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声音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看到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仍然在剧烈地跳动,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1. 沸腾 质量 不能 不能
【详解】(1)[1]图A中气泡由下往上体积逐渐变大,烧杯中的水处于沸腾状态。
(2)[2]根据Q=cmΔt,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热越多,加热时间越长,故有两组虽然选用的实验仪器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B,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
(3)[3][4]玻璃瓶甲中的水不能沸腾,大容器内水沸腾后温度不变,甲瓶中的水在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不能沸腾;玻璃瓶乙中的水不能沸腾,因为乙瓶内有水汽化成水蒸气,使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乙瓶内水的沸点比大容器内水的沸点高;大容器内水沸腾后温度不变,乙瓶内水的温度无法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
32. 10.0 放大 40.0 靠近 D
【详解】(1)[1]由图甲可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60.0cm-50.0cm=10.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
[2][3]由图乙可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物距
u=15.0cm
2f>u>f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是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像距变为原来的物距,即把凸透镜移至40.0cm刻度处,像距变为15.0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远视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像会成在光屏的前方,为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3)[5] ACD.由凸透镜成像时,u
B.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同侧,若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3. A 小孔成像 光沿直线传播 小 一致的 小 不变 变暗
【详解】(1)[1]实验示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易拉罐左端为小孔,圆筒从右端插入,为了减小外面光线的影响,看得更清楚,A端是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制成的光屏。
[2][3][4]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则可以观察到蜡烛将在塑料薄膜上成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且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近,像就越小。
(2)①[5]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小孔的形状是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
②[6]分析比较小孔距地面40cm和80cm时的实验记录可知: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越远,小孔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这个像是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且实像皆是倒立的。
③[7][8]如上表所示,当小孔的最大外径为5毫米,小孔距地面80厘米时,此时是小孔成像,用一张卡片覆盖在△孔上(相当于把孔变小),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与不遮住小孔相比,光斑的形状不变;由于通过的光线变少,则亮度变暗。
34. 正立 虚 45 靠近 C 0.7 60 B
【详解】(1)[1][2]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由于光的反射成正立的虚像。
(2)[3]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4]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当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
(3)[5]极寒天气,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内侧,为了防止产生雾气,应加快蒸发的速度,应调高玻璃温度,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6] [7]反应时间是0.4s,此时的速度是108km/h,即30m/s,由可得,此时运动的距离
s=vt=30m/s×0.4s=12m
故汽车减速后行驶的距离是
72m-12m=60m
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81m,则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
s1=81m-60m=21m
故据可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5)[8]总路程与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s=vt+s'(s'为减速前的路程,是一个常数),上式是一个一次函数式,故选B。
28,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8,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物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物理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