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练习+阶段检测练课件
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8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练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8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练习课件,共60页。
考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1.(新思维)(2023全国甲,6,6分)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
的。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
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
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现将不同表现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
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
2.(2022浙江6月选考,9,2分)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
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B.与绿茎番茄杂交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3.(2021湖北,4,2分)浅浅的小酒窝,笑起来像花儿一样美。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的单
基因所决定的,属于显性遗传。甲、乙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男性,丙、丁分别代表
有、无酒窝的女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一定都有酒窝B.若乙与丁结婚,生出的所有孩子都无酒窝C.若乙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为50%D.若甲与丁结婚,生出一个无酒窝的男孩,则甲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
4.(2021湖北,18,2分)人类的ABO血型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IA、IB和i(三者之间互为等
位基因)决定的。IA基因产物使得红细胞表面带有A抗原,IB基因产物使得红细胞表面
带有B抗原。IAIB基因型个体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和B抗原,ii基因型个体红细胞表面无
A抗原和B抗原。
现有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对家系中各成员的血型进行检测,结果如表, 其中“+”表示阳性反应,“-”表示阴性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5基因型为IAi,个体6基因型为IBiB.个体1基因型为IAIB,个体2基因型为IAIA或IAiC.个体3基因型为IBIB或IBi,个体4基因型为IAIBD.若个体5与个体6生第二个孩子,该孩子的基因型一定是ii
5.(2020江苏,7,2分)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
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6.(2022江苏,23,12分)大蜡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用昆虫,为了研究大蜡螟幼虫体色遗传
规律,科研人员用深黄、灰黑、白黄3种体色的品系进行了系列实验,正交实验数据如
表(反交实验结果与正交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 深黄色与灰黑色品系杂交实验结果
表2 深黄色与白黄色品系杂交实验结果
表3 灰黑色与白黄色品系杂交实验结果
(1)由表1可推断大蜡螟幼虫的深黄体色遗传属于 染色体上 性遗
传。(2)深黄、灰黑、白黄基因分别用Y、G、W表示,表1中深黄的亲本和F1个体的基因型
分别是 ,表2、表3中F1基因型分别是 。群体中,Y、G、
W三个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3)若从表2中选取黄色雌、雄个体各50只和表3中选取黄色雌、雄个体各50只,进行随
机杂交,后代中黄色个体占比理论上为 。(4)若表1、表2、表3中深黄和黄色个体随机杂交,后代会出现 种表现型和
种基因型。
(5)若表1中两亲本的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纯合致死基因S和D(两者不发生交换重
组),基因排列方式为 ,推测F1互交产生的F2深黄与灰黑的比例为 ;在同样的条件下,子代的数量理论上是表1中的 。答案 (1)常 显 (2)YY、YG YW、GW 一 (3)1/2 (4)4 6 (5)3∶1 1/2
考点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
7.(新思维)(2022山东,17,3分)(不定项)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
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b控制蓝色。基因I
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i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
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现有该
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和红色。不考
虑突变,根据表中杂交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让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F2测交,可确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B.让表中所有F2的紫红色植株都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1/6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D.若甲与丙杂交所得F1自交,则F2表型比例为9紫红色∶3靛蓝色∶3红色∶1蓝色
8.(2023全国乙,6,6分)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
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
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
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
矮茎=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 ( )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9.(新思维)(2023湖北,14,2分)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
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
基因组成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A、B、C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B.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4C5
10.(2022全国甲,6,6分)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
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
11.(2021湖北,19,2分)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纯合白色籽粒玉米品种。甲分
别与乙、丙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结果如表。
根据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F2玉米籽粒性状比为9红色∶7白色B.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玉米籽粒颜色可由三对基因控制C.组1中的F1与甲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3红色∶1白色D.组2中的F1与丙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
12.(新情境)(2021山东,22,16分)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M、
m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mm的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表现为小花、雄性不
育。基因型为MM、Mm的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R、r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
型为RR、Rr、rr的植株表现型分别为:正常成熟红果、晚熟红果、晚熟黄果。细菌中
的H基因控制某种酶的合成,导入H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中,H基因只在雄配子中表
达,喷施萘乙酰胺(NAM)后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1)基因型为Mm的植株连续自交两代,F2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 。 雄性不育
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所得可育晚熟红果杂交种的基因型为 ,以该杂交种为亲
本连续种植,若每代均随机受粉,则F2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 。
(2)已知H基因在每条染色体上最多插入1个且不影响其他基因。将H基因导入基因型
为Mm的细胞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甲和乙,植株甲和乙分别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在形成
配子时喷施NAM,F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若植株甲和乙的体细胞中含1个或多个H基
因,则以上所得F1的体细胞中含有 个H基因。若植株甲的体细胞中仅含1个H基因,
则H基因插入了 所在的染色体上。若植株乙的体细胞中含n个H基因,则H基
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植株乙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若不喷施NAM,则子一代中不含H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
所占比例为 。
(3)若植株甲的细胞中仅含1个H基因,在不喷施NAM的情况下,利用植株甲及非转基因
植株通过一次杂交即可选育出与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请写出选育方案 。答案 (1)1/6(1分) MmRr(1分) 5/12(3分) (2)0(2分) M基因(2分) 必须有1个H
基因位于M所在染色体上,且2条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同时存在H基因(3分) 1/2n(2分)
(3)以雄性不育植株为母本、植株甲为父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大花植株即所需植株(或:
利用雄性不育植株与植株甲杂交,子代中大花植株即所需植株)(2分)
13.(2020山东,23,16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
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
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
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
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 ,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
(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
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 (填:“是”或“不是”)位于
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 。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
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
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
。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
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
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 。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
,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
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 。答案 (1)甲(1分) 雌雄同株(1分) (2)是(1分) AAtsts(2分)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
雌株=1∶1(2分) (3)不位于(1分) 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
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2分) 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2分) 1/2(2分)
1/6(2分)
14.(2023全国甲,32,10分)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所需的激素,阻断乙烯的合成可使果实
不能正常成熟,这一特点可以用于解决果实不耐储存的问题,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
目的。现有某种植物的3个纯合子(甲、乙、丙),其中甲和乙表现为果实不能正常成熟
(不成熟),丙表现为果实能正常成熟(成熟),用这3个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
果见表。
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以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品种。
通常,基因突变是指 。(2)从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判断的依据是 。(3)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且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乙烯的合成,则甲、乙的
基因型分别是 ;实验③中,F2成熟个体的基因型是 ,F2不
成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答案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甲和
丙杂交产生的F1与乙和丙杂交产生的F1的表现型不同 (3)AABB、aabb aaBB和
aaBb 3/13
15.(2023辽宁,24,11分)萝卜是雌雄同花植物,其贮藏根(萝卜)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
等位基因W、w控制,长形、椭圆形和圆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一株表型为紫
色椭圆形萝卜的植株自交,F1的表型及其比例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假设不同基因型植株个体及配子的存活率相同
(1)控制萝卜颜色和形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
尔第二定律。(2)为验证上述结论,以F1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①选择萝卜表型为 和红色长形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②若子代表型及其比例为 ,则上述结论得到验证。(3)表中F1植株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若表中F1随机传粉,F2植株中表型为紫色椭圆
形萝卜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4)食品工艺加工需大量使用紫色萝卜,为满足其需要,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培育紫色萝卜种苗的技术是 。
答案 (1)遵循 (2)紫色椭圆形 紫色椭圆形∶紫色长形∶红色椭圆形∶红色长形=
1∶1∶1∶1 (3)1/4 1/4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6.(2023河北,23,13分)某家禽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与Mm的效应相
同),并与等位基因T/t共同控制喙色,与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研究者利用纯合品
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黄喙白羽)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并统计F1和F2的部分
性状,结果见表。
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1可判断该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F2的花喙个体中纯合
体占比为 。(2)为探究M/m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者对P1和P3的M/m基因位点进行PCR扩增后
电泳检测,并对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和图2。由此推测M基因
发生了碱基的 而突变为m,导致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 ,最终使黑
色素无法合成。
(3)实验2中F1灰羽个体的基因型为 ,F2中白羽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若F2的
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占比为 ,黄喙黑羽个体占比为
。 (4)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设计调查方案,判断基因T/t和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
虑染色体交换)。
调查方案: 。结果分析:若 (写出表型和比例),则T/t和R/r位
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否则,T/t和R/r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答案 (1)自由组合(或“孟德尔第二”) 1/3 (2)增添 下降 (3)MmRr(或“MmR-
rTt”) 5 1/9 0 (4)对实验2中F2个体的喙色和羽色进行调查统计 F2中黑喙灰
羽∶花喙黑羽∶黑喙白羽∶黄喙白羽=6∶3∶3∶4
17.(2022北京,18,11分)番茄果实成熟涉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导致果实颜色及硬度
等发生变化。果实颜色由果皮和果肉颜色决定。为探究番茄果实成熟的机制,科学家
进行了相关研究。(1)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皮黄色与果皮无色的番茄杂交的F1果皮为黄色,
F1自交所得F2果皮颜色及比例为 。(2)野生型番茄成熟时果肉为红色。现有两种单基因纯合突变体,甲(基因A突变为a)果
肉黄色,乙(基因B突变为b)果肉橙色。用甲、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
据此,写出F2中黄色的基因型: 。(3)深入研究发现,成熟番茄的果肉由于番茄红素的积累而呈红色,当番茄红素量较少
时,果肉呈黄色,而前体物质2积累会使果肉呈橙色,如图2。上述基因A、B以及另一基
因H均编码与果肉颜色相关的酶,但H在果实中的表达量低。
根据上述代谢途径,aabb中前体物质2积累、果肉呈橙色的原因是 。(4)有一果实不能成熟的变异株M,果肉颜色与甲相同,但A并未突变,而调控A表达的C
基因转录水平极低。C基因在果实中特异性表达,敲除野生型中的C基因,其表型与M
相同。进一步研究发现M中C基因的序列未发生改变,但其甲基化程度一直很高。推
测果实成熟与C基因甲基化水平改变有关。欲为此推测提供证据,合理的方案包括
,并检测C的甲基化水平及表型。①将果实特异性表达的去甲基化酶基因导入M②敲除野生型中果实特异性表达的去甲基化酶基因③将果实特异性表达的甲基化酶基因导入M④将果实特异性表达的甲基化酶基因导入野生型答案 (1)黄色∶无色=3∶1 (2)aaBB、aaBb (3)基因A突变为a,但果肉细胞中的基
因H仍表达出少量酶H,持续生成前体物质2;基因B突变为b,前体物质2无法转变为番茄
红素 (4)①②④
18.(2022辽宁,25,12分)某雌雄同株二倍体观赏花卉的抗软腐病与易感软腐病(以下简
称“抗病”与“易感病”)由基因R/r控制,花瓣的斑点与非斑点由基因Y/y控制。为研
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系列杂交实验,结果见表。
(1)如表杂交组合中,第1组亲本的基因型是 ,第4组的结果能验证这两对相
对性状中 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能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
由组合定律的一组实验是第 组。(2)将第2组F1中的抗病非斑点植株与第3组F1中的易感病非斑点植株杂交,后代中抗病
非斑点、易感病非斑点、抗病斑点、易感病斑点的比例为 。(3)用秋水仙素处理该花卉,获得了四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现有一基因型为YYyy的四倍体植株,若减数分裂过
程中四条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不考虑其他变异),则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分别为
,其自交后代共有 种基因型。
(4)用X射线对该花卉A基因的显性纯合子进行诱变,当A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后,四倍
体中隐性性状的出现频率较二倍体更 。答案 (1)RRYy、rrYy 抗病与易感病 2 (2)3∶3∶1∶1 (3)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YY∶Yy∶yy=
1∶4∶1 5 (4)低
19.(2021湖南,17,12分)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株高适当地降低对抗倒伏及
机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高秆甘蓝型油菜Z,通过诱变培育出
一个纯种半矮秆突变体S。为了阐明半矮秆突变体S是由几对基因控制、显隐性等遗
传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试验,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F2表现型及数据分析,油菜半矮秆突变体S的遗传机制是 ,杂交组合①的F1产生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相等,自交时雌雄配子有 种结合方式,且每种结合方式概率相等。F1产生各种类型配子比例相等的细胞遗传学基础是 。(2)将杂交组合①的F2所有高秆植株自交,分别统计单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为三种类型,全为高秆的记为F3-Ⅰ,高秆与半矮秆比例和杂交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的记为F3-Ⅱ,高秆与半矮秆比例和杂交组合③的F2基本一致的记为F3-Ⅲ。产生F3-Ⅰ、
F3-Ⅱ、F3-Ⅲ的高秆植株数量比为 。产生F3-Ⅲ的高秆植株基因型为
(用A、a;B、b;C、c……表示基因)。用产生F3-Ⅲ的高秆植株进行相互杂
交试验,能否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1)半矮秆性状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纯合基因控制遗传 16 F1通过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位于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从而产生比例相等的
各种类型配子 (2)7∶4∶4 aaBb、Aabb 否
20.(2021北京,20,12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研究种子发育的机理对培育高产优
质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作用。(1)玉米果穗上的每一个籽粒都是受精后发育而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甲品系玉米,其
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严重干瘪且无发芽能力的籽粒,这种异常籽粒约占1/4。籽粒正
常和干瘪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 定律。上述果穗上的正常籽
粒均发育为植株,自交后,有些植株果穗上有约1/4干瘪籽粒,这些植株所占比例约为
。(2)为阐明籽粒干瘪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者克隆出候选基因A/a。将A基因导入到甲
品系中,获得了转入单个A基因的转基因玉米。假定转入的A基因已插入a基因所在染
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请从表中选择一种实验方案及对应的预期结果以证实“A基
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 。
(3)现已确认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序列分析发现a基因是A基因中插入了
一段DNA(见图1),使A基因功能丧失。甲品系果穗上的正常籽粒发芽后,取其植株叶
片,用图1中的引物1、2进行PCR扩增,若出现目标扩增条带则可知相应植株的基因型
为 。 (4)为确定A基因在玉米染色体上的位置,借助位置已知的M/m基因进行分析。用基因
型为mm且籽粒正常的纯合子P与基因型为MM的甲品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用M、
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F1植株果穗上干瘪籽粒(F2)胚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
结果有1、2、3三种类型,如图2所示。 统计干瘪籽粒(F2)的数量,发现类型1最多、类型2较少、类型3极少。请解释类型3数
量极少的原因。答案 (1)分离 2/3 (2)Ⅲ④/Ⅱ③ (3)Aa (4)基因A/a与M/m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且距离近),其中a和M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
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导致产生同时含有a和m的重组型配子数量很少;类型3干瘪籽粒是由雌雄配子均为am的重组型配子受精而成。因此,类型3干瘪籽粒数量极少。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届新高考联合测评,13)南瓜果实的白色(A)对黄色(a)是显性,盘状(D)对球状(d)
是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白色盘状个体杂交后代均为白色盘状和黄色盘状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杂交组合Aadd×aaDd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C.若AaDd×Aadd后代表型比为3∶1∶3∶1,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D.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2024届德州期中,10)某二倍体植物的性别是由3个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其中aD
对a+、ad为显性,a+对ad为显性。aD基因决定雄性,a+基因决定雌雄同株,ad基因决定雌
性。若没有基因突变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条件下,该植物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B.通过杂交的方法能获得纯合二倍体雄性植株C.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可直接获得纯合二倍体雄性植株D.若子代中1/4是雌株,则母本一定是雌雄同株
3.(2024届泰安新泰一中质检,12)蝴蝶的翅形(正常翅对残缺翅为显性)和翅长(长翅对
短翅为显性)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
基因A纯合时雄蝶致死,基因b纯合时雌蝶致死。基因型为aabb的雄蝶和基因型为
AABB的雌蝶交配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F2蝴蝶中正常长翅∶正常短翅∶残缺长
翅∶残缺短翅为 ( )A.6∶2∶3∶1 B.15∶2∶6∶1C.9∶3∶3∶1 D.15∶5∶6∶2
4.(新情境)(2024届新高考联合开学联考,14)普通水稻不含耐盐基因、含有吸镉基因
(A)。科学家将普通水稻的两个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吸镉基因敲除(相当于基因a),获得
了低镉稻甲,并向另一普通水稻的两条2号染色体上分别插入一个耐盐基因(B)获得了
海水稻乙,然后让甲和乙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2中一共有4种表型B.F2中低镉耐盐稻所占比例为3/16C.F2的高镉非耐盐水稻中纯合子占1/16D.耐盐基因和吸镉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5. (新情境) (2024届淄博四中学期检测,11)某植物为二倍体雌雄同株同花植物,自然状态下可以自花受粉或异花受粉,其花色受A(红色)、AP(斑红色)、AT(条红色)、a(白色)4个复等位基因控制,4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AP>AT>a。AT是一种“自私基
因”,在产生配子时会导致同株一定比例的其他花粉死亡,使其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
去。基因型为ATa的植株自交,F1中条红色∶白色=5∶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B.两株花色不同的植株杂交,子代花色最多有3种C.等比例的AAP与ATa植株随机交配,F1中含“自私基因”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3/28D.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F1红色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3/7
二、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6.(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20)某种昆虫的黑体(A)对灰体(a)为显性,正常翅(B)对
斑翅(b)为显性,且雌性个体无论翅形基因如何,均为斑翅。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都位
于常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对纯合斑翅昆虫杂交,若后代出现正常翅个体,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若想根据子代翅形来判断性别,则能满足要求的亲代基因型组合有三种C.若纯合黑体正常翅与纯合灰体斑翅个体杂交,子一代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子二代四种
表型之比可能为3∶1∶3∶1D.若一对基因型未知的亲本杂交,子代中黑体正常翅的比例为3/16,则亲本基因型组合
为一种,是AaBb和Aabb
7.(2024届济南开学摸底,17)某二倍体植物植株高度由4对等位基因控制(A/a、B/b、C/
c、D/d),这4对基因独立遗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并且具有叠加性,如AABBCCDD
植株高为32 cm,aabbccdd植株高度为16 cm,现有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
植株进行杂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亲本植株的高度都为24 cmB.F1植株基因型有12种,表型有6种C.F1中植株高度为24 cm的个体占3/8D.取F1中28 cm个体与20 cm个体杂交,其子代最矮个体高20 cm
8.(2023滕州一中阶段测试,25)布偶猫又称布拉多尔猫,是猫中体形和体重较大的一种,
多为三色猫或双色猫,是非常理想的家养宠物。回答下列问题:(1)若布偶猫大耳和小耳由等位基因D/d控制,长尾和短尾由等位基因F/f控制,用大耳短
尾布偶猫与小耳长尾布偶猫杂交,F1有大耳长尾布偶猫和小耳长尾布偶猫。让大耳长
尾雌雄猫杂交,子代雌雄猫均出现大耳长尾∶小耳长尾∶大耳短尾∶小耳短尾=6∶
3∶2∶1。试分析出现该分离比的原因:①
;② 。(2)布偶猫中野生型基因(e)使白色呈现黑色,突变型基因(E)抑制棕色基因的表达,使白
色呈现红色。若两个基因同时存在则为黑红交错的双色猫,且双色猫均为雌猫,不考
虑从性遗传(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分析
产生的原因是 。(3)布偶猫的眼型(粗糙眼与正常眼)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
相关基因与眼型关系如图所示。现获得甲、乙、丙三种纯合粗糙眼布偶猫,设计简单
杂交实验筛选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布偶猫。写出实验思路和实验结论。
答案 (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F1中大耳长尾猫基因型为DdFf,子二代中长尾∶短尾=3∶1,大耳∶小耳=2∶1,可推测大耳基因纯合
致死 (2)E、e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母猫有两条X染色体,可使两个基因同时出现
(3)让甲乙两种猫杂交,若后代均为正常眼,则丙种猫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布偶猫。
让甲乙两种猫杂交,若后代均为粗糙眼,再让甲猫与丙猫杂交,若后代均为正常眼,则乙
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布偶猫;若后代均为粗糙眼,则甲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布偶
猫。(将其中一种粗糙眼布偶猫分别与另外两种粗糙眼布偶猫杂交,若两个杂交组合
的子代均没有出现正常眼的布偶猫,则该种粗糙眼布偶猫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布偶
猫;若有一个相同亲本的两个杂交组合中,一个杂交组合的子代是正常眼,另一个杂交
组合子代是粗糙眼,则子代为粗糙眼的另一亲本为双隐性纯合粗糙眼布偶猫。)
1.(2024届新高考联合开学考,13)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会存在相互作用B.孟德尔分离定律实验中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不完全显性,子二代仍符合
3∶1性状分离比D.测交实验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2.(2024届莱芜一中期中,13)某种小鼠的毛色有黄色、鼠色和灰色三种表型,由常染色
体上的基因AX、AY、A控制,已知AX、AY、A互为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为AX>AY>A。
用黄色小鼠与灰色小鼠交配,子一代出现黄色∶鼠色∶灰色=2∶1∶1的表型及比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AX、AY、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B.等位基因一般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C.黄色、鼠色和灰色分别由基因AX、A、AY控制D.子一代中黄色小鼠为杂合子的比例为2/3
3.(2024届淄博实验中学开学考,20)玉米的宽叶与窄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
状。将宽叶与窄叶两种纯合亲本间行种植(假如玉米间受粉机会均等)得F1,其中窄叶
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的植株中宽叶和窄叶均有。现选取F1中部分宽叶植株与窄叶植
株杂交,所得F2中宽叶∶窄叶=7∶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窄叶为玉米植株的隐性性状B.F1玉米植株中窄叶所占的比例为1/4C.亲本中宽叶植株上的籽粒与窄叶植株上的籽粒基因型部分相同D.若将F1中选取的那部分宽叶植株自交,后代隐性性状植株的比例为1/6
4.(新思维)(2023青岛适应性检测,6)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三种表型,受三对独立遗
传的等位基因R/r、B/b、D/d控制,已知基因R、B和D三者共存时表现为红花(分为深
红花、浅红花两种表型)。选择深红花植株与某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均为浅红花,F1自
交,F2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26∶37。下列关于F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浅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9种B.白花植株之间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浅红花植株C.浅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会有白花植株出现D.浅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中会有深红花植株出现
5.(2024届青岛期初调研,17)已知某雌雄同株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高
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利用射线处理该植物,从中选择出甲、乙、
丙、丁四株植物分别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述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通过自交结果可推断,A和B基因均存在纯合致死现象C.亲代宽叶矮茎和窄叶高茎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D.将F1中宽叶高茎的个体自交,后代植株中宽叶高茎所占比例为4/9
6.(2024届泰安一中学情检测,19)M基因在水稻细胞中能编码毒蛋白,该毒蛋白对雌配
子无影响,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同株水稻不含M基因的花粉出现一定比例的死亡。实验
小组让基因型为Mm的植株自交,F1中隐性性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8。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上述亲本植株中含m基因的花粉有2/3会死亡B.基因型为Mm和mm的植株正反交,后代表型比例不同C.F1的显性性状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4/7D.F1个体自交后代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为3/16
7.(新思维)(2023滕州期末,22)已知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在产生配子时,可以发生如图所示
的变化:
(1)图②所示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 期。现有两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
分别按图①②方式发生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所有精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2)如果让AaBb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子代有四种表型且比例为97∶3∶3∶97,则AaBb
中有 %的性母细胞发生了图②所示过程。(3)已知等位基因D(d)控制灰体与黑体,等位基因E(e)控制长翅与残翅,雄果蝇不发生图
②所示过程,D(d)与E(e)不会导致雄配子致死。现用灰体长翅雌果蝇(DdEe)与黑体残
翅雄果蝇(ddee)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
4∶1∶1∶4。推测产生该比例的原因可能有:
①等位基因Dd和Ee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雌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互换,产生的配
子比例为DE∶De∶dE∶de=4∶1∶1∶4。②等位基因Dd和Ee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e和dE型雌配子的死亡率均为 ,导
致雌果蝇产生的配子比例为DE∶De∶dE∶de=4∶1∶1∶4。③等位基因D(d)和E(e)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表型为 的个体存
活率均为1/4。(4)为验证上述(3)的推测①②③,再用F1中灰体长翅果蝇随机交配,观察F2的表型及比
例。若子代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 ,则推测①正确;
若子代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 ,则推测②正确;若子代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 ,则推测③正
确。答案 (1)四分体(或前) AB∶Ab∶aB∶ab=3∶1∶1∶3 (2)6 (3)75%(3/4) 灰体
残翅和黑体长翅 (4)14∶1∶1∶4 12∶3∶3∶2 36∶3∶3∶4
1.(2024届潍坊昌乐一中期中,4)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
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
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多于白色个体数量B.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25%C.白色个体连续淘汰2代,羊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2/3D.若每代均不淘汰,不论交配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为1/2
2.(新思维)(2024届德州一中月考,15)纯合水稻品系甲、乙和丙均有稻飞虱抗性,且抗
性性状均由一对基因控制。研究者用如表中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实验,各组F1自交,得
到F2。分析表中结果,不能得出的是 ( )
A.甲的抗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B.控制甲、乙、丙抗性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乙的抗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D.组合3非抗性植株的产生是互换的结果
3.(2024届齐鲁名校联合检测,6)科研人员对控制某种观赏性植物花色的基因进行研究,
发现其花色受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其控制机理如图所示。进
一步研究发现,受精卵中来自花粉的D基因有甲基化现象,进而抑制D基因的表达,来自
卵细胞的D基因无甲基化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黄花植株自交出现了性状分离,则其基因型为aaBbddB.纯合白花植株与纯合黄花植株杂交,子代不会出现红花植株C.该种植物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1种,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D.图示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新情境)(2024届潍坊安丘月考,11)不同品种的水稻杂交种常有育性下降现象。研究
发现,T或G基因能表达对花粉发育重要的蛋白质,t和g基因无法表达有功能的蛋白
质。研究人员将基因型为TTgg的栽培稻和基因型为ttGG的野生稻杂交获得F1,将F1自
交时发现,某种花粉(占总配子数1/4)发育不正常导致不能受精。选取F2部分植株,通过
PCR扩增相关基因后,电泳检测结果如图。已知图中①②个体的所有花粉发育完全正
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t和G/g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型为tg的花粉发育不正常C.F1自交后代花粉发育全部正常的个体占比为7/12D.③④⑤⑥中花粉正常发育数量最少的是④
5.(2024届滕州期中,13)现有三个纯合的水稻浅绿叶突变体X、Y、Z,突变位点不同,这
些突变体的浅绿叶性状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X、Y、Z两两杂交后,三组杂交实验的
F1均为绿色叶,为判断X、Y、Z的浅绿叶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三
组杂交实验的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下列预测结果错误的是 ( )A.若X、Y、Z的浅绿叶基因均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2的表型及比例均为绿叶∶浅
绿叶=1∶1B.若X、Y、Z中仅有两个突变体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应有两组结果,一
组结果为绿叶∶浅绿叶=15∶1,另一组结果为绿叶∶浅绿叶=1∶1C.若X、Y、Z的浅绿叶基因位于三对不同染色体上,则三组结果应均为绿叶∶浅绿叶=9∶7D.突变体X、Y、Z的出现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
6.(2024届潍坊临朐一中期中,17)(不定项)当两对处于不同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影响同
一性状时,可能产生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孟德尔F2的表型比例9∶3∶3∶1进行修
饰,如上位效应。上位效应是指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
或隐性)掩盖另一对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其中的掩盖者称为上位基因,
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由隐性基因引起的上位效应称为隐性上位,由显性基因引起
的上位效应称为显性上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是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间的互作B.上位基因可以是一对隐性基因或一个显性基因C.隐性上位将孟德尔F2的表型比例修饰为9∶6∶1D.显性上位将孟德尔F2的表型比例修饰为9∶3∶4
7.(新情境)(2023枣庄二模,22)自然界中存在一类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的玉米,该
性状由G/g控制,其中G决定单向异交不亲和。该性状的遗传机制是“含有G的卵细胞
不能与g的花粉结合受精,其余配子间结合方式均正常”。玉米籽粒颜色紫色和黄色
为一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研究人员选择纯种紫粒单向异交不
亲和品系与正常纯种黄粒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紫粒,F1进行自交获得F2:(1)玉米的籽粒颜色中隐性性状是 ,F1的基因型是 。(2)为了让亲本正常杂交,黄粒品系应作为 (填“父本”或“母本”),理由是
。(3)F1产生的可接受g花粉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F2中纯种
育性正常黄粒的比例是 。(4)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一个育性恢复基因M导入F1中,发现M能够使籽粒的紫
色变浅成为浅紫色;只有将M导入G所在的染色体上才可以使其育性恢复正常。现在
利用F1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探究M基因导入的位置。①若M导入G所在的染色体上,则子代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 。②若M的导入破坏了A基因序列,则子代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 。③若M导入G以外的染色体上,且没有破坏A基因序列,则子代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6光合作用练习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5细胞呼吸练习课件,共36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4酶与ATP练习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CD,B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