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考试试题
江苏省无锡梁溪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 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梁溪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 解析,共9页。
【详解】根据夏天早晨气温来估测水的温度.自来水的温度与气温相近.只有B选项合理,故选B.
【点睛】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对温度的估测是估测题的一种,要求多积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2.D
【详解】A.“脆如银铃”形容声音的音调高,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次声波是我们的耳朵所听不到的声音,“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听到了回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手机中没有猫,声音是由扬声器的鼓膜振动产生的,故A错;
B.不同物体发生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这是不同声音的主要区分点,故B正确;
C.音量小,是指声音的响度小,而不是由于频率的原因,故C错;
D.不同的声音在空气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故D错.
4.D
【详解】A.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声波可以在空气中才传播,故A错误;
B.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故C错误;
D.声波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侦察的,故A错误;
B.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故B错误;
C.声呐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故C错误;
D.“B”超是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检查身体的,故D正确;
故选D。
6.D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碳粉属于固态,碳蒸气属于气态,据此判断物态变化类型。
【详解】黑色碳粉为固体,激光照射时,碳粉吸热直接变为气态的碳蒸气,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则D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
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
8.C
【详解】夜晚汽车尾灯发出的红色光线照射到红色路面上时,红光被反射,红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路面是红色的;夜晚汽车尾灯发出的红色光线照射到黄、绿色路面上时,红光被路面吸收,没有光线被反射,我们看到路面是黑色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冰雪消融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且冰的熔点为0℃,
A、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但此时的熔点高于0℃,不是冰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B、图像中,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此时的熔点等于0℃,是冰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C、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此时的凝固点等于0℃,是冰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根据图像判断熔化和凝固是常考的内容,判断的关键是图像中间有水平一段的是晶体,温度呈整体升高态势的为熔化过程,反之为凝固过程.
10.D
【详解】A、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A错误;
B、冰箱内侧壁附有—层白色的冰晶,是冰箱内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这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液态的汽油变成汽油蒸汽属于汽化中的蒸发现象,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燃.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不是魔术,是一种科学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火焰的温度不一定低于棉布的着火点,故B不符合题意。
C.点燃手帕上的酒精,酒精燃烧释热,使部分酒精挥发(吸收了燃烧释放的部分热量),并且水汽化带走部分热量,使手帕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故C符合题意。
D.棉布的着火点不能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由题意可知,液态氮的沸点很低,很容易沸腾,在沸腾时会从奶浆中吸收大量的热,但温度会保持在﹣196℃不变,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杯的外壁上,故应选C.
13.B
【详解】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让终点裁判员及时计时,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 振动 能量
【详解】[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听到拍打声是塑料膜的振动产生的。
[2]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纸杯被击落,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15. 响度 音调
【详解】[1]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16. 超声波 不能 声源
【详解】B超是超声波的应用,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声源处减弱嗓声.
【点睛】考查声波的特点,要知道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且要牢记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
17. 直线 熔化
【详解】[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激光武器更能准确打击目标。
[2]激光击中物体时,会使固体熔化成液体,液体再进一步汽化成气体。
18. 长度 能
【详解】[1]光年指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是天文学中长度的单位。
[2]由题意可知,引力波能穿过宇宙,太空中是真空状态,所以可知引力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19. 反射
吸收
【详解】[1][2]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吸收,白条纹将光反射,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20. 凝固 放
【详解】[1][2]由题意可知,该物质在气温降低时会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在这一过程中会向外放出热量。
21. 熔化 液化
【详解】[1][2]冰变成了0℃的水,是固态变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22. 沸点 不会 能
【详解】[1]因为乙醚的沸点低,所以,在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
[2]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可以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
[3]在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因为酒精的沸点高于乙醚的沸点。
23. 凝固 凝华 内侧
【详解】[1]在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而地面结冰容易使同学们摔倒。
[2][3]教室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凝华所形成的,所以应在玻璃的内侧。
24. 倒立 变大
【详解】[1][2]由图可知,蜡烛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蜡烛远离小孔时,此时物距变大,像距不变,则它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将变小。
25. 气体的热胀冷缩 降低 细弯管管径做得细一些(或增大烧瓶的体积)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故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右移动,则气体体积收缩了,说明温度降低。
[3]气体膨胀体积变化一定的情况下,管径越细,截面积越小,那么高(长)度变化就越大,温度计灵敏度就增大了。故为了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把细弯管管径做得细一些(或增大烧瓶的体积)。
26. 直线 暗
【详解】[1][2]太阳、地球、月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当不透明的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食,所以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月食时,在中间位置的是地球;半影月食发生时,月球进入地球半影,地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所以月球看上去要比平时暗一些。
27. 机械闹钟 B 泡沫塑料
【详解】[1]音叉和闹钟都能够发出声音,但闹钟的声音稳定且有规律,而音叉的声音不稳定,所以可以选择闹钟作为声源较为合适。
[2]在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在B实验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由实验数据可知,利用泡沫塑料作为填充物时,在很短的距离时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其隔音效果最好。
28. B 见解析 乙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 前 98 不是 质量 见解析 小水珠 高 液化 汽化
【详解】(1)[1][2]开始时水温较低,水蒸发的慢,则热量散失的就少;温度越低时水温升高的越快;相反,水温越高时,水蒸发的越快,则热量散失的就越多;所以,温度越高时水温升高的越慢,故B的说法正确。
(2)[3][4]图乙中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该实验操作错误。
(3)[5]丙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丙图是沸腾前的现象。
(4)[6][7]表格中数据所示水在98℃,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的沸点是98℃,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此时水的沸点低于100℃,说明实验时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5)[8]如丁图,乙、丙两组同学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两个小组水初温相同,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6)[9][10][11][12][13]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烧杯上方不断冒着“白气”,“白气”的实质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靠近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是由于在壶嘴附近温度较高,水蒸气仍然保持气体状态肉眼看不见。离开壶嘴上升一段距离以后,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雾状“小水珠”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汽化现象,形成水蒸气什么也看不见。
29. 沸点 压缩体积 熔点 熔化
【详解】(1)[1]由于水的沸点低,而油的沸点高,故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压缩体积、降温。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3][4]冬天温度表较低,油污凝固在盘子表面不容易清洗掉,用热水清洗,水的温度超过油污的熔点,油污在高温下熔化,容易清洗。
30. 太阳光是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增大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紫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 红
【详解】(1)[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2]如果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则应增大彩色光带的宽度,即适当增大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3)[3]太阳光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且光屏上A为红光,B为紫光。
[4][5]要使温度计的示数更明显,就必须提高温度计玻璃泡的吸热效果,由于不透明的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可以加强吸热效果,因此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实验表明:红光的热效应最显著。
31. 小孔大小 三角 变小 圆 不变
【详解】(1)[1]根据“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将右侧的卡片缓缓向左移动,观察光斑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光斑的形状与小孔大小的关系。
(2)[2][3]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开始时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的光斑,故刚开始时,孔是三角形,所以白纸上光斑的形状是三角形,大小将变小。
(3)[4][5]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光斑亮度减弱。
32. 受热均匀 吸收 晶体 有固定的熔点 固液共存 沸腾
【详解】(1)[1]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属于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
(2)[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试管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3][4]由图乙可知,在BC段是熔化过程,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即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4)[5][6]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第4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因此处于固液共存态;图象中DE段吸热,温度不变,是沸腾过程。
33. A 是 -3 -7 降低 低 快 冰凝固前是水不纯净
【分析】(1)晶体熔化特点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2)据图像即可看出在加热到20min分钟时,物质所处的状态;对比图像即可得出谁的熔点低;根据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是否变化即可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若温度不变的是晶体,反之,则是非晶体。
(3)冰中含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使雪更容易融化。稀溶液的凝固点总是比纯溶液的低,这样,撒盐后,温度也许在0℃以下,但是还没有到盐水的凝固点,冰当然就化了。
(4)晶体中含有杂质,晶体的熔点由于杂质的存在或外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含有杂质、外加压强变大,都会使晶体的熔点降低。
【详解】(1)[1]由于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A图将试管放入开水中,使冰能不断吸热熔化,又能及时观察冰的熔化状态;B图中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来不及观察;C 图中将试管放入空气中,当时室温保持10℃不变,会使冰的熔化过程加长。故选A。
(2)[2][3][4]由图像可知:
①纯冰熔化时,当时间为20分钟时,温度为0℃时,冰才开始熔化,温度保持0℃不变,故冰是晶体,熔点为0℃。
②淡盐冰当时间为时间为10分钟时,温度为-3℃时才开始熔化,故淡盐冰的熔点为-3℃。
③浓盐冰当时间为时间为3分钟时,温度为-7℃时才开始熔化,故淡盐冰的熔点为-7℃。
(3)[5][6]冰雪中撒入盐后,降低了熔点,冰雪就会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开始熔化。
(4)[7]三种物质都未熔化前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看出浓盐冰对应曲线加热时间最短,所以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快。
[8]可能由于冰中含有杂质,使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0℃。
【点睛】此题通过给出的实验信息,考查了学生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将所得的结论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练习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具有现实性意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