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09讲《论语》阅读(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09讲 《论语》阅读(讲义+练习)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统编版(原卷版).docx
    • 讲义
      第09讲 《论语》阅读(讲义+练习)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09讲《论语》阅读(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01
    第09讲《论语》阅读(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02
    第09讲《论语》阅读(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03
    第09讲《论语》阅读(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01
    第09讲《论语》阅读(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02
    第09讲《论语》阅读(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09讲《论语》阅读(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第09讲《论语》阅读(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09讲《论语》阅读讲义+练习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2024统编版原卷版docx、第09讲《论语》阅读讲义+练习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2024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论语》介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南宋时,朱熹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合《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二、人物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
    子的含义:
    古代的爵位:“公、侯、伯、子、男”,“子”是其中的一个爵位。
    “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有地位的人尊称。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
    “孔门十哲”:子渊(颜回)、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端木赐)、子路(仲由)、子我(宰予)、 子游、子夏。
    其他人物
    1.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
    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弟子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2.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
    字子渊,鲁国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3.卜子夏(前507年—前420)
    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孔子死后,他来到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 ,当时的名流李克、吴起、田子方、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
    三、儒家学派
    儒家学派产生于先秦,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成为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后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曾子。
    四、《论语》选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一)读准节奏(见上)
    (二)文本解读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注释】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 2 \* GB3 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 3 \* GB3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 4 \* GB3 ④[愠]生气,恼怒。
    = 5 \* GB3 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解读】本章共三句话,主要讲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人态度。
    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结合起来。
    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明孔子尽情享受温习知识的乐趣,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为乐,不被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①[曾子(前505一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 2 \* GB3 ②[吾]人称代词,我。
    = 3 \* GB3 ③[日]每天。
    = 4 \* GB3 ④[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 5 \* GB3 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⑦[信]诚信。
    ⑧[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解读】本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看出在修养方面曾子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以看出古人也有朋友相处应讲究诚信,今人更应如此。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 1 \* GB3 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2 \* GB3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 3 \* GB3 ③[惑]迷惑,疑惑。
    = 4 \* GB3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 5 \* GB3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⑦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解读】本章讲孔子自述其学习、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岁、六十岁是安心知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而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解读】本章讲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温故”和“知新”是紧密联系的。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与升华。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 1 \* GB3 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2 \* GB3 ②[殆]疑惑。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解读】本章讲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原文】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8贤哉,回也!”
    【注释】
    = 1 \* GB3 ①[回]即颜回(前521一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 2 \* GB3 ②[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 3 \* GB3 ③[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解读】本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
    = 1 \* GB3 ①[好]喜欢,爱好。
    = 2 \* GB3 ②[乐]以……为乐趣。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解读】本章讲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学习有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 1 \* GB3 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 2 \* GB3 ②[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 3 \* GB3 ③[于]介词,对,对于。
    = 4 \* GB3 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解读】本章讲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只为自己的吃穿住行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足以让他们乐在其中了。孔子这是在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1】择【12】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
    = 1 \* GB3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 2 \* GB3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解读】本章谈学习态度,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后人常以此句自省或教育别人。一个“择”字,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主见,善于“择其善者”,去“其不善者”,这样才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
    = 1 \* GB3 ①[川上]河边。川,河流。
    = 2 \* GB3 ②[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解读】本章讲孔子感叹时光的流逝,劝人要珍惜时间。
    自然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一旦逝去,便不会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现有的一切。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
    = 1 \* GB3 ①[三军]指军队。
    = 2 \* GB3 ②[夺]改变。
    = 3 \* GB3 ③[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解读】本章意在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志”,就是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他甚至将其与三军之帅相比。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
    = 1 \* GB3 ①[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 2 \* GB3 ②[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 3 \* GB3 ③[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 4 \* GB3 ④[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解读】本章再次提到学习方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阐明“仁”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关系,“仁”可以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中产生。
    (三)字词梳理
    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不亦君子乎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3.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4.温故而知新 (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5.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5.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6.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 当、 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2.志: 志于学 立志
    博学笃志/不可夺志 志向
    3.而: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承接)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三十而立 表修饰
    4.乐: 不亦乐乎 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快乐
    乐亦在其中矣 乐趣
    回也不改其乐 乐趣
    5.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四)主题归纳
    选读的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五)写作特色
    1.语言精练,生动传神。
    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使说话人的神态、动作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句式的变化也很生动,有的是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个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有的是用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2.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乐学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个人修养,至今仍是人们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十二章都可以算作格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
    教材习题01.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请选择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答案】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上的观点是:要多复习,要学思结合,要找到学习的兴趣所在;在学习态度上的观点是:要珍惜时间,要随时学习,要热爱学习。这些观点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比如“学而时习之”就告诉了我一个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学习后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我每周复习每次考试前复习,都觉得懂的知识又多了一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入了。老师都说我综合能力强,我知道,这是多复习的结果。
    【解析】考查内容理解。《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上的观点有:要多复习(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习与思考要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找到学习的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态度上的观点有:要热爱学习(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态度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具体解答时,要选择一句话,注明学习态度或方法,谈体会合乎情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温敌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考点一 实词理解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思而不学则殆:
    (2)博学而笃志:
    考点二 一词多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B.择其善者而从之/一狼仍从
    C.匹夫不可夺志也/非淡泊无以明志D.博学而笃志/非学无以广才
    考点三 句子翻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考点四 朗读停顿
    4.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考点五 理解填空
    5.阅读选文,我们可以概括:学习的方法是温故知新和 ,学习的态度是 和谦虚。
    【答案】1. 疑惑 坚定 2.B 3.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4.B 5. 学思结合 热爱(乐学)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疑惑;
    (2)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均为连词,表转折;
    B.学习/跟从;
    C.均为名词,志向;
    D.均为“学习”;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温故,温习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为师,做老师。
    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B.有误,句意为: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分指两种情况,“则罔”“则殆”是两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正确划分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故选B。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可概括为:学思结合;
    第二空,结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可概括为:乐学。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论语》是 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作。它与《 》《 》《 》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答案】 儒家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时期 思想 教育
    【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A
    【详解】B.大意: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停顿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C.大意:仁德就在其中了。停顿是:仁/在其中矣;
    D.大意: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停顿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故选A。
    3.(23-24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于我如浮云
    D.与人交而不信乎 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辨析。
    A.代词,学过的知识/代词,指他们不好的方面;
    B.介词,替/动词,成为,做;
    C.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介词,对,对于;
    D.都是连词,表示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故选D。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则告诉我们认知和兴趣是成正比的,这里强调了“乐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B.“一箪食,一瓢饮”,“三军可夺帅也”二则都是讲个人修为,前者讲的是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后者讲的是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则说明在孔子眼中,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则强调学习无论什么环境都可以发生。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见人之不善就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境界。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和分析。
    B.“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有误,“三军可夺帅也”是强调一个人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意志,不可轻易动摇。
    故选B。
    5.根据《<论语>十二章》按要求填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友来 不亦乐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注意重点字“ 罔、殆 、焉、愠”的写法。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三省吾身
    (2)四十而不惑
    (3)逝者如斯夫
    (4)不可夺志也
    7.选出下列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 )
    A.学而不思/则罔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三军可/夺帅也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请就选文第①则谈谈你的理解与体会。
    【答案】6. 省:自我检查、反省。 惑:迷惑,疑惑。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夺:改变。 7.A 8.(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9.(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具体讲到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人撒谎;有没有做好事;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等等,或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
    (2)句意为:四十岁(遇事)不再感到迷惑。惑:迷惑,疑惑。
    (3)句意为: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4)句意为: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夺:改变。
    7.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B.有误,句意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择其”是一个动宾结构,表示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接着,“善者”是一个名词短语,作为“择其”的宾语,表示选择的对象是那些好的、优秀的事物或人;最后,“而从之”是一个连动结构,表示跟随、学习那些好的事物或人。正确划分为:择其/善者/而从之;
    C.有误,句意为: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三军”是主语,表示军队的整体;“可夺帅也”是谓语部分,表示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夺走。因此,在“三军”和“可夺帅也”之间划分一个节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关系。正确划分为:三军/可夺帅也;
    D.有误,句意为: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从语法结构上看,“逝者”是主语,指的是流逝的时光;“如斯夫”是谓语部分,用比喻的方式形容时光的流逝像河水一样;“不舍昼夜”则进一步描述了时光持续不断、不分昼夜的特点。因此,在“逝者”和“如斯夫”之间,以及“不舍”和“昼夜”之间划分节奏。正确划分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故选A。
    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句重点词语:三人行:几个人一起走路。必:必定,一定。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
    第一则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强调的是人们要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时刻要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要尽力,学习任务要按时完成等。据此结合生活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即可。如,作为中学生,我深知反省的重要性。每当遇到困难或错误,我会静心反思,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通过反省,我不断调整自己,力求进步。这种习惯让我更加成熟,更有力量面对未来的挑战。
    【点睛】参考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事)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乙】子曰:“由,诲①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
    (《论语•为政》)
    子曰:“不患③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注】①诲:教,传授。②知:同“智”,聪明,智慧。
    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诲汝知之乎
    (4)患不知人也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仅限两处。
    知 者 不 惑 仁 者 不 忧 勇 者 不 惧。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3.以上五则文字都包含对“知”的阐述,请根据文意,完成对这个字的探究。
    【答案】10. 通“悦”,快乐 以……为乐 你 担心、担忧 1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13. 保持内心的平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不是很快乐吗。说:通“悦”,快乐。
    (2)句意: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乐:以……为乐。
    (3)句意: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汝:你。
    (4)句意: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患:担心、担忧。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三个主谓句表示并列关系,故断句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1)重点字词:知,了解;愠,恼怒;君子,有才德的人。
    (2)重点字词:患,忧虑;知,了解。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启发。
    (1)“人不知而不愠”表明一个人如果没有被了解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时,不应感到恼怒或沮丧。它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即使在他人不理解或不认可的情况下。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意:(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在学习和探索中的重要性。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认识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它提倡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无知,并视之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乙)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胡睁智慧啊!”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③也。”(《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④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⑤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⑥之,学而不厌⑦,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注释】①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得意门生。②女:同“汝”,你。③知:同“智”,聪明,智慧。④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文”是谥号。⑤敏:敏捷,勤勉。⑥识(zhì):记住。⑦厌:满足。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故
    (2)殆
    (3)从
    (4)为
    1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两篇选文总体上都是从学习的A 和B 方面来表述观点,这是两文段的相同之处,但是【甲】文中有一章观点的侧重点不同于其他章,请写出这一章的序号C ,并写出这一章侧重从D 方面来表达的观点。
    【答案】14.(1)知道它比不上喜爱它,喜好它比不上以它为乐的人。(2)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并且不疲倦,这些事情对于我做到了哪些呢? 15.(1)学过的知识(2)疑惑(3)跟从(4)是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 方法 态度 ⑤ 修养/修养的方法
    【解析】14.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
    (2)重点字词:学,学习;厌,满足;诲,教导;倦,疲倦。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
    (2)句意: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殆:疑惑。
    (3)句意: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从:跟从。
    (4)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为:是。
    1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敏而好学”是自己学习,“不耻下问”是向他人学习。据此断句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依据甲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乙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可知,都讲述了学习方法;依据甲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乙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可知,都讲述学习态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抓住“仁德”一词可知,这一章强调个人修养/修养的方法。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节选自《论语·学而》)
    【注释】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②弟(tì):同“悌”,敬爱兄长。③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
    18.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君子应有足够的气度。
    B.“温故而知新”中的“新”指新的知识,这句话的意思是多温习新旧知识,就能当别人的老师了。
    C.“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在这里有“疑惑”的意思,表明只思考不学习还是有疑惑的。
    D.“鲜矣”中的“鲜”是“少”的意思,突出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很重要。
    19.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孔子说“从心所欲”是过毫无拘束的生活吗?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1.两个文段都提到“君子”,请概括孔子所说的君子品格。
    【答案】18.B 19.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20.不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并不是毫无拘束,而是“不逾矩”,即在不越过法度的情况下自在生活。任何时代,人们要过自由的生活,必须要遵照国家法律和人文道德的约束。自觉约束个人的行为,才能过有秩序的相对的自由生活。 21.①做人坦荡,心胸开阔,宽容大度。②孝敬父母,友爱兄弟。③艰苦朴素(或:不注重物质享受)。④做事敏捷,脚踏实地;言语谨慎,不夸夸其谈。⑤走正道,虚心好学。(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句子。
    B.“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新”指的是新的理解与体会。这里理解为“新的知识”不正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多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这里“多温习新旧知识,就能当别人的老师了”表述不正确;
    故选B。
    19.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而:连词,表转折,却。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乎: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2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甲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越过法度和规矩”可知,这里的“从心所欲”也是需“不逾矩”,因此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是过毫无拘束的生活,而是到了七十岁思想境界变得更高了,已经形成了习惯,就算没有约束,也不会越过法度规矩;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自由的生活也有前提条件,即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不违背人文道德,能自觉地做到自我约束,才能拥有相对的自由生活。
    2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甲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知,君子在学习上自律,在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也不恼怒,可见君子做人坦荡,心胸开阔,宽容大度;结合乙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知,真正的君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结合乙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知,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谦虚好学,概括即为艰苦朴素;做事敏捷,脚踏实地;言语谨慎,不夸夸其谈;走正道;虚心好学。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乙)
    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①得之,不处②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③也。君子去④仁,恶⑤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⑥,造次⑦“必于是,颠沛⑧必于是。”
    ——节选自《论语·里仁》
    【注】①不以其道:不用正当的手段。②处:享用。③去:摆脱。④去:离开、抛弃。⑤恶:怎样,怎么样。⑥这句话意思是君子即使在一餐饭的时间里也不会背离仁德。⑦造次:仓促匆忙之时。⑧颠沛:流离不安定。用以形容人处于逆境。
    22.下列对甲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 三,古代汉语里往往泛指多,此处亦可理解为实指。
    B.温故而知新 故,指学过的知识。
    C.饭疏食 饭,这里作动词使用,意思是“吃”。
    D.必有我师焉 焉,这里是语气词,相当于“啊”。
    23.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甲文中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一种品质?颜回的“不改其乐”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25.根据两个语段的内容,简要说说儒家对君子有怎样的要求。
    【答案】22.A 2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24.安贫乐道。“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贫困,也能自得其乐。 25.①君子生活上要安贫乐道;②君子追求富贵,应该遵循仁义的标准;③君子要严格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背离仁义。
    【解析】2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A.有误,“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多次。此处不是实指。
    故选A。
    2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学:读书;而:表转折;思:思考;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空想;殆:疑惑。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一问:根据甲文中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颜回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他却乐在其中,不改其乐。由此可得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安贫乐道。
    第二问:甲文中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管是颜回的生活环境还是饮食,都极其简陋艰苦,但他却能乐在其中。由此可知,“乐”是因为自己的精神追求而乐,是因为自己对于“道”的坚守而乐。所以“不改其乐”中包含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人应有精神追求,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追求。这样即使生活清贫,也能从中得到乐趣。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甲文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替人家谋虑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很诚信?由此可知,儒家要求君子做事要尽力,对人要讲诚信;
    甲文中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巷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由此可知,儒家要求君子在生活上要安贫乐道;
    甲文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由此可知,儒家要求君子要取财有道;
    甲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由此可知,儒家要求君子做人要虚心向学;
    乙文中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由此可知,君子追求富贵,应该遵循仁义的标准;
    乙文中“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由此可知,儒家要求君子要讲仁德;
    根据乙文中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由此可知,君子要严格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背离仁义。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很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巷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22-23七年级下·江西景德镇·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旷①论学
    晋平公②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④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师旷:晋国乐师,目盲。②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③炳(bǐng)烛:点烛。④昧:昏暗。
    2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欲( ) (2)暮( ) (3)闻( )
    2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28.文中师旷是怎样说服晋平公学习的?请结合原文分析。
    【答案】26. 想要,将要 晚了,迟了 听说 27.(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2)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亮火炬的光亮。 28.用比喻和对比的方法,启发晋平公,巧妙的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不如少年和壮年,但与在黑暗昏昧中行走相比较,要好得多。
    【解析】26.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吾年七十,欲学”的句意是: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欲:想要,将要。
    (2)“恐已暮矣”的句意是:恐怕已经晚了吧。暮:晚,迟了。
    (3)“臣闻之”的句意是:我听说。闻:听说。
    2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安(怎么,哪里)、为(做)、戏(戏弄)”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好(喜欢)、如(像)、炳烛(点燃蜡烛)”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讲述了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师旷则用“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来回答。把“少年好学”比喻为“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比喻为“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比喻为“蜡烛的光明”,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师旷用这一比喻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指出老年时读书虽然不如少年和壮年,但与在黑暗昏昧中行走相比较,要好得多。用委婉劝说的方法达到了劝说的目的。
    【点睛】参考译文:
    晋国的晋平公(皇上)问乐师师旷(字子野,人名)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干嘛不点燃火炬呢?”平公说:“做臣子怎么能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炬的光亮。’点亮了火炬照明,和黑暗中摸索着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好啊!”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六大考点)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2.学习《论语》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3.联系自身实际,体会文中倡导的“为学之道”,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含义
    例句
    语句带来的启发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
    (1)
    知道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智慧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相关试卷

    衔接点09 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衔接点09 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衔接点09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衔接点09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衔接点04 拓展阅读之《论语》(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衔接点04 拓展阅读之《论语》(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衔接点04拓展阅读之《论语》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衔接点04拓展阅读之《论语》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衔接点03 新课预习之《论语》十二章(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衔接点03 新课预习之《论语》十二章(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衔接点03新课预习之《论语》十二章原卷版docx、衔接点03新课预习之《论语》十二章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09讲《论语》阅读(讲义+训练)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提升 2024年统编版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