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 升华和凝华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 升华和凝华评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对凝华和凝固分辨不清,图4-4-1,图4-4-2,图4-34,水蒸气遇冷液化,干冰吸热升华,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1)有些物质极易升华,如干冰、樟脑丸等;有些物质很难升华,如白炽灯的钨丝只有在高温时才会升华.(2)描述升华时一定要注意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例1 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B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C干手器将手烘干D冬季,雪人没熔化却变小解析:确定物质开始时所处的状态和最后所处的状态是判断物态变化的关键.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是壶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刚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特别冷,是由于人身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C不符合题意;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故D符合题意.
灯泡中的钨丝受热后升华成钨蒸气,遇冷又在灯泡内壁凝华形成固态钨.
(1)升华和凝华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的现象,目前我们认识的升华和凝华仅限于某些特殊物质,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2)凝华过程并不是液化和凝固这两个过程的总和,但这三个过程都是放热的.物质凝华或凝固后,其最终状态都是固态,只是发生物态变化前的状态不同,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例2 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 D.冬天,霜满枝头解析: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A不符合题意;夏天,露珠晶莹,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秋天,白雾弥漫,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冬天,霜满枝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放热后凝华形成的,D符合题意.
例3 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内表面常有美丽的冰花形成,这种现象属于( )A.凝固现象 B.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升华现象解析: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寒冷的冬天,外面的温度很低,所以玻璃窗的温度也会很低,室内温度较高,所以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窗会发生凝华现象,我们会在玻璃窗的内表面看到美丽的冰花.故选C.
错解:A注意:错选A是误认为冰花的形成是水结成的冰,即由液态变成固态.
题型一 生活中的升华
例4 在冬奥会滑冰比赛中,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使冰面恢复平整,常在比赛间隙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补冰”时干冰和水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 )A.均吸收热量 B.干冰吸收热量,水放出热量C.均放出热量 D.干冰放出热量,水吸收热量
解析:比赛间隙进行“补冰”,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时,干冰会迅速吸热,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而水遇冷放热凝固成冰.故选B.答案:B
题型二 生活中的凝华
例5 下列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蜡烛流出的“烛泪”解析:厨房蒸笼旁的“白气”,是蒸笼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符合题意;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故D不符合题意.
题型三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例6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产生演员与布景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A.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雾
解析:在舞台上投撒干冰,干冰迅速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烟雾.故选C.答案:C
例7 由于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水.如图4-4-2所示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 B.液化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解析:首先要对天然水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冷凝管中,这一过程是汽化.进入冷凝管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一过程是液化.故选C.答案:C
解读中考:本节知识中识别各种物态变化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用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考点一 升华和凝华
教材第101页“活动1”观察碘的升华现象实验装置如图4-34所示,在烧瓶中放入少量固态碘,烧瓶口用玻璃片盖住,对烧瓶微微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该实验表明:固态的碘受热能直接升华.
例8 (湖北宜昌中考)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解析:(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2)由题中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 ℃,而碘的熔点是113.5 ℃,所以碘在100 ℃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3)干冰在温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使水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例9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15 ℃,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5~10 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 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雪不见了的原因是雪发生升华现象变成了水蒸气,所以看不见了.
材料二: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做了科学解释.
(1)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强冷空气______而成的,需要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小北塘看到这一材料后,联系生活,想到了闷热的夏天,房间里开着空调,在窗玻璃的_________ (填“外”或“内”)侧发生的_____现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 升华和凝华授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蒸气,空气湿润,气温在0℃,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紫色气体,物质凝华时会放热,二氧化碳气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 升华和凝华图片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升华和凝华,活动一观察碘的升华,物态变化,活动二观察碘的凝华,白雾是什么,钨蒸汽,钨颗粒,本节小结,学到了什么,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 升华和凝华一等奖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一“碘”,为什么,先升华后凝华,“雾凇”,人工降雨,利用“干冰”人工降雨,水家族成员的形成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