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件
展开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以在固、液、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介质.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声速: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回声:人耳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 0.1s,障碍物与发声体最短距离17m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转换法 通过小球能够把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上叫做转换法。(3)常见乐器的发声部分:
(1)声音的传播①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②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③声波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2)声速①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②定义: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③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一般情况下: v固 > v液 > v气。
(3)回声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②听到回声的条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回到耳边,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③回声的应用a. 加强原声.b. 回声测距.
视频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敲击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弹起得越高,这说明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3)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例题1】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若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敲击右侧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5)在月亮上做这两个实验,乙图中乒乓球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弹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亮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2】(多选题)关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例题3】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温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①从表中分析可知,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 。 ②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离我们多远,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_____ (选填“长”或“短”)。③小明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7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当时气温为15℃)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 。 ②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离我们多远,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_____ (选填“长”或“短”)。
③小明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7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当时气温为15℃)
设人离右边山崖距离为s1,离左面山崖距离为s2,则声音通过的总距离 s=s1+s2=vt1+vt2=v(t1+t2) =340m/s×(0.3s+0.7s)=340m所以山谷宽度 s山=s/2=170m
【例题4】小明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如图a,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①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无明显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②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用抽气筒向外抽气过程中,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______(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_______。(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小明推测,假如把图b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______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Hz.
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
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1)音调①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②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f。单位是Hz。③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④音调的波形
音调低的波形比较稀疏一些,声音的频率较低;音调高的波形比较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较高。
②超声波: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因为它们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①可听声: 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③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因为它们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2)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3)影响因素: 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距离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4)用波形图表示响度的大小
比较甲、乙两个发声体的波形:甲的振幅大,响度大;乙的振幅小,响度小。
(1)音色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他们,是因为物体发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它就是音色。(2)影响因素: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情况有关。(3)不同乐器的波形图不同
右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声音的波形图。波形图的形状不同,表明音色不同。
视频总结——《声音的特性》
哨音主要是由 振动发出的。如图乙所示,A、B、C三种情况下,音调较高的是________。
【例题1】如图甲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例题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到示波器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例题3】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关于波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与乙的音调相同,甲的响度大一些B.甲与丙的响度相同,丙的音调高一些C.在空气中,丙的传播速度比甲乙快一些D.从物理角度看,甲乙丙三者都是乐音
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等)会产生次声波,声学仪器接收到信息可以确定方位和强度. ①回声定位:超声波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 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确定目标位置.②生活中:倒车雷达、声呐、超声导盲仪③医学上:B超、超声波诊断仪 ④生产中:超声探测仪、超声测速仪.
①声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能量,传递声实际就是传递能量.②超声波能量的应用:洗牙、除去人体结石、清洗精细机械等.
(1)声音传递信息 是指通过分析声音或回声得到某些信息。(2)事例 ①听到上课铃声——知道上课时间到了。 ②医生使用听诊器——利用声音诊病。 ③雷声——要下雨了。 ④声呐——探测海水深度、鱼群位置。(3)声传递信息的应用 蝙蝠捕食、声呐、倒车雷达、超声导盲仪、“B”超等。
(1)声具有能量 声也可以传递能量。 (2)声传递能量的应用 超声波清洗机、碎石机、雾化器、金属探伤仪等。
(3)声传递信息、传递能量的实例
视频总结——《声的利用》
【例题1】如图所示为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该手杖可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B.该导盲手杖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该导盲手杖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超声波信号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发生反射现象
【例题2】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例题3】(多选题)下列事例不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C.利用超声波倒车雷达引导倒车 D.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上的污渍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①物理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②环保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③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运输和生活.①分贝: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②噪声的等级:30~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 dB会影响睡眠和休息;90dB以上会严重影响听力. ③噪声的危害:心里危害、生理危害、物理危害.①在声源处减弱或防止噪声的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或阻断噪声的传播.③在人耳处阻止或减少噪声的进入.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的来源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社会生活。
(1)噪声强弱的等级 ①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dB(分贝)。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②噪声等级中的几个临界点: 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2)噪声的危害 ①心理影响 首先会干扰人们的工作和睡眠,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②生理影响 会危害人的听觉系统,使人耳聋;另外还会使人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 ③物理影响 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例如爆破产生的声音。
(1)控制噪声(消声、吸声和隔声) ①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控制。如高考期间禁止工地施工,在车辆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等。②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例如,高架路两侧安装隔音墙;门窗采用双层玻璃等。 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控制。例如,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塞、隔音帽等。
视频总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例题1】噪声污染对人体有很大危害,下列噪声的等级与危害相符的是( )A. 高于50dB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 B. 高于70dB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C. 在30 ~ 40dB的环境中,人会感觉到烦躁 D. 长期处在高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将会影响人们的听力
【例题2】小芳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3 _______,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__(能/不能)减弱噪声,小芳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关闭门窗,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_____________ 降低噪声的。
【例题3】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
【例题4】如图所示是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的限速牌和固定测速仪,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8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B.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位置相距为34mC.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没有超速行驶D.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85s
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第二章 声现象公开课复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3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章 声现象公开课复习ppt课件</a>,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清单教师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清单学生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内容导览,第1节,PART,第2节,恒量定值,第3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第4节,密度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内容导览,第1节,PART,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改变光路,第4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