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安徽)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38342/0-17200970536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安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安徽),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选文第②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1-6单元。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古诗文理解性默写。(10分)
(1)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柳、花、溪流、古道、落日、月、雨等景物,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① , ”,借“柳”抒发诗人思乡思亲之情;王维《竹里馆》中的“② , ”,借“月”表达诗人虽僻居深林,却并不感到孤寂的心境;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③ , ”,借“花”表现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赵师秀《约客》中的“④ , ”,借“雨”衬托诗人孤寂、无聊的心情。
(2)李商隐在《贾生》中借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 。
2.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以下问题。(13分)
【文段一】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象也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zà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拉车的人们,明知不活动便没有饭吃,也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
【文段二】几个大雨点砸在他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者竖者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1)以上文段出自小说《 》,它的作者是 。(2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憋闷( ) 冷飕飕( )焦 zà( )
(3)选段主人公一生共买了三次车,请你根据他的经历填空。(3分)
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 抢走了。
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 敲诈去了。
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虎妞的钱买的。他不再去车厂赁车了。可是好景不长,虎妞因难产而死,他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经历了这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 。
(4)请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5)选段中的“他”是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他还出去拉车,这是为什么?(3分)
3.某中学七(1)班举行“热爱祖国”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2分)
(1)请你根据下列提示,另外设计两项活动。(2分)
活动一:集爱国名言 活动二:唱爱国歌曲
活动三:① 活动四:②
(2)在“集爱国名言”活动中,小辰同学搜集了以下名言,其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在“唱爱国歌曲”活动中,请你为以下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阅读下面一段学生摘录的文字,回答问题。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a______;赞美祖国的山河,b______;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c______……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凝聚和生存的强大动力。
(4)文a、b、c处应填的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2分)
①为之沉醉为之感动②为之奋斗为之牺牲③为之描画为之歌咏
A.①③②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①②
(5)文画线句子语序不当,修改为: 。(2分)
二、阅读(55分)
(一)隐形的翅膀(20分)
感动
①她出生时就没有双臂。懂事后,她问母亲:“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胳膊和双手,可以拿饼干吃,拿玩具玩,而我却没有呢?”
②母亲强作笑脸,告诉她说:“因为你是上帝派到凡间的天使,但是你来时把翅膀落在天堂了。”她很高兴:“有一天我要把翅膀拿回来,那样我不但能拿饼干和玩具,还会飞了。”
③7岁上学前,母亲请医生为她安装了一对精致的假肢。那天,母亲对她说:“我的小天使,你的这双翅膀真是太完美了。”但她却感觉到,这双冷冰冰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那双翅膀。在学校里,缺少双臂的她,成了同伴们取笑的对象。
④课余时间,同学们最大的乐趣是荡秋千,而她只能站在远处痴痴地看着。只有在他们离开后,她才偷偷地走到秋千旁,用那冰冷的假肢勾住绳子,努力地踮起小脚尖,坐上秋千板。她坐稳后,那瘦小的身子前后使劲地晃动着,慢慢地,秋千荡了起来。这时,她闭上眼睛,听耳边掠过的风声,想像自己找回了失去的双臂,像天使一样在操场上空飞翔。
⑤14岁那年的夏天,父母带她乘船到夏威夷度假。
⑥每天,她都站在甲板上,任两截空飘飘的衣袖随风飞舞,每当看到海鸥在风浪中自由飞翔,她都情不自禁地叹息:“如果我有一双翅膀多好,哪怕只飞一秒钟!”
⑦“孩子,其实你也有一双翅膀的!”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她循声望去,吃了一惊!一位黑皮肤的老人,没有双腿,整个身体就固定在一个带着轮子的木板车上。此刻,老人用双手熟练地驱动着木板车,在甲板上自由来去,她看呆了。她了解到,老人是十年前从非洲大陆出发的,如今已经游遍了世界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而支撑他“走”遍世界的,就是一双手。“孩子记住,那双翅膀,就隐藏在你的心里!”船靠岸那天,老人的临别赠言让她整颗心一下子飘荡起来。
⑧她开始练习用双脚做事。为了让双脚保持柔韧有力,她每天通过走路和游泳的方式来锻炼。不懈地努力让她的双脚越来越敏捷,她的脚趾开始能像手指一样自由弯曲,她不但学会了写字、梳头、打电脑、弹钢琴,还获得跆拳道“黑带二段”的称号和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她练习用双脚来开汽车,事实上,她比普通人更快拿到了驾照。
⑨一路走来,她的成就已足够令自己和父母骄傲了。但童年时那个飞起来的梦想却总让她挥之不去,她要像天使一样自由飞翔。
⑩一次培训残疾飞行员的机会让她欣喜若狂。她认定这是属于自己的机会。获得轻型飞机的驾照,需要学习6个月,她却用了整整3年时间。经过艰苦训练,她可以用双脚熟练驾驶轻型运动飞机,并成功通过私人飞行员驾照考试,这让教练都惊叹不已。
⑪她叫杰西卡,今年23岁,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只用双脚驾驶飞机的合法飞行员。
⑫心灵与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隐形翅膀,只有勇于展开它们的人,才会飞起来,超越一切,抵达幸福的人生彼岸。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4.“隐形的翅膀”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5.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母亲强作笑脸,告诉她说……
(2)她都情不自禁地叹息……
6.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章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
7.文章第⑦段写到“老人的临别赠言让她整颗心一下子飘荡起来。”“她”的心为什么会“飘荡起来”?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8.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4分)
(二)海底两万里(节选)(18分)
儒勒·凡尔纳
①鹦鹉螺号的侧门开启,一线微弱的光照着我们,我们的双脚踏上了海底。
②尼摩艇长走在前头,他的同伴在我们身后紧跟。我们穿着沉甸甸的防水服。这衣服是橡胶的,不是缝制的,能经受得住强大的压力,恍如一副既柔软又坚固的甲胄。上衣有铜片支撑,构成一个护胸甲,保护胸部免受海水重压,使肺部得以顺畅呼吸。衣袖与手套连在一起,手套很柔软,手可以活动自如,与那些未经改进笨重难看的无袖外套护身衣、海洋服相比,这种潜水服的确很高端前卫。
③阳光一直照射到水下30尺的海底,其穿透力令我惊讶,海水颜色渐渐变淡。我们走在一片细沙上,沙地平滑,没有褶皱,犹如一面真正的反光镜,执拗地将阳光折射开去。这细沙平原仿佛无边无垠,我的足迹在水的压力下,渐渐消失。一会儿过后,远处似有何物,影影绰绰映入我的眼帘。我辨识出来,那是一些漂亮的岩石。
④岩石上的花草、胚芽、贝壳、珊瑚虫被折射光一照,颜色发生轻微变化,呈现出七彩光来,犹如善用色彩的画家的调色板,真是海中奇景,让人大开眼界。
⑤尼摩艇长不断地向我们打手势,催促我继续往前走。过了一会儿,海底有变化,细沙平原消失,脚下踩到的是一片黏糊糊的泥沙。然后,我们又经过一片海藻地,这是一种未被海水冲走的深海植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片纤维密实的草坪,踩上去软软的,堪与手工织成的最柔软的地毯相媲美。这些绿色植物不仅在我们的脚下连成一片,而且还在我们头顶飘动着,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条海生植物构成的绿廊。
⑥我们离开鹦鹉螺号将近一个半小时了,时近晌午,我发现阳光已经直射下来,不再折射。这时候,海底地面明显地往下斜去,我们已经下到水下100米深处,所受到的压力为10个大气压。然而,我却没有感到有巨大压力,因为潜水服正是为适应这种情况而制作的。
⑦行到300米深处时,我仍然能见到阳光,但光已经很微弱了。在不远处突显出的一堆堆模模糊糊的身影,尼摩船长告诉我,我们来到了克雷斯波岛的森林。
⑧森林中全都是高大的巨型乔木,林间空地,寸草不见;丛里的灌木枝条既不沿地蔓延,也不向下弯垂;树枝全都不向水平方向伸展,所有的枝条都往上长,伸向洋面。所有的细茎,所有的带状叶子,无论是多细多薄,全都像铁丝一般地挺直。
⑨过了一会儿,我便习惯了这种奇特的排列,也习惯了我周围包裹着我们的黑暗。艇长发出信号,示意大家休息。我像所有潜水者一样,感觉特别困,因此,不一会儿功夫,我的眼皮便撑不住了,无法抗拒地陷入了半睡眠状态。
(选自《海底两万里》,有删改)
9.文段节选自《海底两万里》,请概括出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0.选文第②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1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岩石上的花草、胚芽、贝壳、珊瑚虫被折射光一照,颜色发生轻微变化,呈现出七彩光来,犹如善用色彩的画家的调色板,真是海中奇景,让人大开眼界。
【整本书链接】
尼摩艇长说:“海洋才是真正的生存之地!因此,我要设计建造一些海中城市、一些海底居住区。这些居住区如同鹦鹉螺号一样,每天早晨浮上水面更换空气。如果可能的话,它们将是自由的城市、独立的城邦!不过,谁知道不会冒出一个暴君来呀……”
12.用简洁的语言列举一下“鹦鹉螺号”核潜艇的特点(3分)
13.尼摩艇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其事迹简析。(4分)
14.下列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B.诺第留斯号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资源。
C.小说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D.小说之所以这样动人,是因为作者从小就与大海接近,亲身参与了这次冒险旅行。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太祖①微行②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曰:“吾恃养蜂耳。”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取十之三,留其七。听③蜂自啖④为卒岁计。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⑤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后文“皆同上”的“上”即是指太祖。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③听:听凭,任凭。④啖(dàn):吃。⑤馀: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现代文均简化为“余”。
15.解释下列加点词。(5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②但当涉猎( )
③吾恃养蜂耳( ) ④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 )
⑤税安从出( )
16.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取/十之三
B.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取十之三
C.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取十之三
D.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取十之三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
18.两则故事均记述帝王治国故事,文中孙权、朱元璋是怎样的帝王?他们是怎样获得治国的启示的?请简要回答。(4分)
四、作文(60分,含卷面10分。)
19.有句名言说得好:“逆风的方向,才最适合飞翔。”“逆风”才能收获更多于逆风飞翔,才能收获更多人、家、国都应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刚毅不屈的意志,乐观昂扬的精神。
请以《逆风也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节目序号
节目名称
表演者
表演形式
1
《保卫黄河》
七(1)班全体男生
合唱
2
《我和我的祖国》
七(1)班全体女生
合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湖南),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湖北),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福建),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