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优秀课件多份
-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4 课件 0 次下载
-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一课时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二课时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备课课件ppt,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质构造,挤压力,波状弯曲,判定岩层形成顺序,综合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概念:岩层的①_________________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2.常见类型:②___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___。特别提醒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和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包括褶皱、断层,判断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判断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起伏状况来回答。
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④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⑤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褶皱。2.组成:背斜、向斜。
(1)正常形态
(2)地形倒置
特别提醒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⑩_________________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⑪_________________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2.形成的地貌
思考感悟 俗话说“自古华山一条路”,为什么华山特别陡峻呢? 试解: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山为块状山,是因岩层断裂上升而形成的。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褶皱山的形成反映的是地壳运动中的垂直运动。( )
[解析] 褶皱山是地壳运动中岩层水平挤压而成的。
(2) 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
[解析] 背斜由中心向两翼岩层由老到新。
(3) 背斜谷和向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
[解析]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山东省极力推崇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给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一山”指的是五岳之首——泰山。结合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2. 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地质构造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解析] 从地质构造看,泰山的形成属于两条断层线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与图中的①吻合。
3. 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属于背斜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解析] 图中③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
探究主题 地质构造与地貌
探究活动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情境一 褶皱示意图。
情境二 断层示意图。
(1) 情境一图1中A、B分别属于褶皱的哪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别它们?
[答案] A是背斜,B是向斜。一般情况下,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也可以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
(2) 情境一图2中甲、乙从地貌形态上分别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 甲为谷地,成因是背斜的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所以成为谷地;乙为山岭,成因是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 情境二中的①②地质构造分别是什么?各自形成怎样的地貌类型?
[答案] ①为地垒、②为地堑。地垒往往发育为山岭或高地;地堑形成谷地或低地。
(4) 情境一图1中A、B两处适宜开凿隧道的是何处?说明理由。
[答案] A处。A处是背斜,为拱形结构,岩层稳定;不易积水。
一、常见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二、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 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如下图中A为背斜,B为向斜)。
2.“两看”法判断断层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层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层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
三、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岩浆侵入体形成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如图所示,图中有侵入岩,说明在某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入岩层的形成时代。
下面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答案] 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海底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 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答案] 甲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
(3) 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并说明原因。
[答案] 不能。图示大陆架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
[2020湖北十堰高二期末]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1. 图中M处的地质地貌类型是( )A. 背斜山B. 背斜谷C. 向斜谷D. 向斜山
[解析] M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故该地的地质地貌类型为向斜山。
2. 形成N地貌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A. 岩体沉积—岩浆活动—挤压变形B. 挤压变形—外力作用—变质作用C. 岩体沉积—挤压变形—外力作用D. 挤压变形—岩浆活动—外力作用
[解析] 读图可知,N处岩层具有层理结构,属沉积岩,先受沉积作用;N处岩层发生弯曲向上拱起,表明沉积作用后受到挤压变形;N处表面较为平坦,表明挤压变形后受外力侵蚀作用,故选C。
[2021山东威海高二期中] 华山由花岗岩构成,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读华山和渭河平原地质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3. 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 )A. 背斜B. 向斜C. 断层D. 塌陷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图中华山岩体相对上升,两侧岩体相对下降,满足断层断裂和错位的两个特征,故选C。
4.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岩浆入侵—流水沉积—风力侵蚀B. 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岩浆入侵C. 地壳下陷—流水沉积—岩浆入侵D. 岩浆入侵—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解析] 由图可知,华山由花岗岩构成,而花岗岩为侵入岩,因此首先应该是岩浆入侵,然后是断裂使地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最后是外力(流水、风力等)对山地进行侵蚀。
[2021山东青岛胶州高二期中]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5. 下列四处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解析] 图中①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②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③④处地层断裂下陷,为断层构造。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谷地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B. ②处地下油气资源丰富C. ③处总有泉水出露D. ④处低地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
[解析] ①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易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故A项正确;②处为向斜,地下水资源丰富,故B项错误;③处为断层,可能有泉水出露,故C项错误;④处低地的形成是断裂下陷导致的,主要是受内力作用影响,故D项错误。
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性学习
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3.实验材料:4cm x 30cm的“竹片”(或“木片”“三合板”)2片。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接近。
5.实验过程和现象 6.研究结论(1)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2)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
7.理论依据(1)褶皱形成的原理: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就形成褶皱。(2)断层形成的原理: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张力,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石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3)地震发生的原理: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这就是地震。
[2021北京延庆高二期末]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 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 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 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D.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库区所在谷地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故选C。
2. 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 地壳运动B. 流水作用C. 外力作用D. 风力作用
[解析] 该地区的褶皱和断层是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挤压形成的,故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地壳运动。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3. 以下对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处都是断层B. 甲为断层,受压力作用形成C. 乙为断层,受张力作用形成D. 该地质构造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 甲、乙两处岩层均发生断裂,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因此均为断层,A正确。断层形成后,甲处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为正断层;正断层主要是受到张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B错误。乙处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为逆断层;逆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与重力作用形成,C错误。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A。
4.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图示构造有关的是( )A. 喜马拉雅山B. 华北平原C. 长白山D. 汾河谷地
[解析] 喜马拉雅山属褶皱山;华北平原主要是河流冲积形成的;长白山因火山喷发而成;汾河谷地是内力作用产生地堑,然后受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故D项正确。
[2020山东潍坊高二期末] 下图为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断层移动了曾经连续的沉积岩层。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 该湖所在地区至少发生过的断层次数为( )A. 1次B. 2次C. 3次D. 4次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煤层1和煤层2发生明显错位,且沉积岩2右侧厚度明显大于左侧,说明在发生第1次断层后,又形成了沉积岩2,因右侧地势更低,沉积物才更厚,在煤层2形成之后发生了第2次断层。所以至少发生过2次断层。故选B。
6. 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 )A. 地震B. 泥石流C. 火山喷发D. 滑坡
[解析] 断层发生时,岩层断裂错位并释放能量,可能引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受地形、降水和植被等条件影响;断层处若要发生火山喷发,还要考虑板块条件和岩石圈厚度等。故选A。
2020年7月27日新华网报道,2020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56起、死亡81人。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面三题。
7. 丙处所属地质构造可能为( )A. 背斜B. 向斜C. 地垒D. 地堑
[解析] 图中岩层既有弯曲变形又有断裂错位,其中丙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
8. 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a、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 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解析] 首先图中a、b两处都位于含煤层和煤气层中,其次,a处于背斜的穹窿构造内,其上层有完整的岩层覆盖,岩层的封闭性较好,另外该处的海拔相对于两侧较高,煤气由于密度较小,往往集中于地势较高处,因而可以推测a处的煤气浓度应该很大,故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b处于向斜部位,相对于两侧地势较低,地下水最易在此集聚,因而易发生透水事故。
9. 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解析] 乙处煤层埋藏浅,可露天开采,为背斜,不易渗水,顶部出露地表,不易储气,比较安全。
10. 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B、C、D四地,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属于断层的是______。
[解析] 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可判断B、D是背斜,C是向斜,A处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是断层。
(2) 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的_________运动造成的。
[解析] 褶皱构造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
(3) 图中B处成为谷地,C处成为山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C处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
[解析]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4)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D四地应选择______地。
[解析] 隧道选择在背斜处,B、D相比,B处需打穿一个岩层,D处要打穿两个岩层,而且D两侧都有断层,所以B处更合适。
(5)如果E岩层是含水层,该地区也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那么该地区是否有石油的储藏?如果有,是A、B、C、D四地中的何地?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答案] 没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处背斜含水层已被侵蚀掉,D处背斜含水层出露地表,无法储藏石油。
[解析]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处背斜含水层已被侵蚀,D处背斜含水层出露地表,无法保存石油。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图中( )A. 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⑥B. 岩层②断裂之后相对下降C. 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D. ⑤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解析] 从图中看,岩层⑥被断层①切断,故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⑥,A错误。从图中的断裂处看,岩层②断裂之后左侧相对上升,右侧相对下降,B错误。④为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③是岩浆岩周围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C正确。⑤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故物质主要来源于软流层,D错误。
2. 图中区域( )A. a处适宜开凿隧道,可防水渗漏B. 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 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 d区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解析] a处为背斜,适宜开凿隧道,可防水渗漏,A正确。b处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花岗岩为侵入岩,B错误。c处有断层,地质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区岩石为石灰岩,该岩石易渗水,不适合储水,D错误。
[2020山东日照高二期末] 水系断错是流经活断层的河流,由于断层两盘的平移运动,使河流发生扭曲或断错,也称河谷错位或水系错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华莱士溪100多米的断错位移被认为是多次强震错动累积的结果。下图示意华莱士溪地理位置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该地质构造线附近最可能是( )A. 向斜B. 背斜C. 断层D. U形谷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河流沿地质构造线发生了明显的断错位移,是由于多次强震形成的断层导致两盘平移运动;向斜、背斜、U形谷都不会使河流发生断错位移。
4. 地质构造线附近两侧的地块相对移动方向为( )A. 西侧向西北、东侧向东南移动B. 西侧向东南、东侧向西北移动C. 西侧向西南、东侧向东北移动D. 西侧向东北、东侧向西南移动
[解析] 结合材料和图中信息分析,图中河流沿地质构造线发生了明显的断错位移,根据指向标判断,地质构造线西侧沿构造线向西北移动,东侧沿构造线向东南移动。
5. [2021辽宁辽阳高二期中]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说出甲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分析甲处形成山谷的原因。
[答案] 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解析] 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其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集体备课课件ppt,共57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评优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完美版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地质构造与地貌,强化训练,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