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 第08讲 文言实词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原卷版+解析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09讲 文言虚词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原卷版+解析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0讲 文言文语法知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2讲 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原卷版+解析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3讲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原卷版+解析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第11讲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原卷版+解析版)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11讲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原卷版+解析版)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文件包含第11讲文言文断句及翻译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原卷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第11讲文言文断句及翻译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解析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
1.掌握断句、翻译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及翻译文言句子。
2.突破做题过程中的难点,做到精准断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文言文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读”。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1.凭语感,先断易
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
【例1】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世说新语》)
解析:句中共有四个人物“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两个地名“渭滨”“关中”,一个官名“军司马”;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
答案: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2.“云”“曰”“道”,明对话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例2】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解析:文段中有三个“曰”字,是人物的说话提示,此处必然要断开。
答案: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3.借虚词,明停顿
如“盖”“夫”“其”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耶”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以”“则”“而”等助词、介词、连词常放在句中。
衔接点二 古诗文阅读|非常完美|
【例3】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战国策·齐策四》)
解析:从句意看,这段文字是使者与赵威后的对话。赵威后的话中有三个相同的结构,都以“耶”字结尾。在第二个“曰”字后面齐王使者的话中,“岂”是表反问的副词,应放在句首,和后面的“乎”照应,构成“岂……乎”句式。
答案: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4.辨句式,助句读
(1)文言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例4】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史记·管晏列传》)
解析: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 “于”引进主动者的被动句。
答案: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2)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断句。
【例5】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论贵粟疏》)
解析:开头的“夫”是发语词,后面是结构相同的对称句。
答案: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5.辨修辞,助断句
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辨识修辞手法,有助于断句。
【例6】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列子·愚公移山》)
解析:句中多字重复,运用了顶真手法。此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答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6.看结构,定断句
分析句子的结构,有助于断句。
【例7】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解析:这句话中“益者三乐”“损者三乐”是总说,继而分述,这就是总分关系。
答案: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文言文翻译
翻译的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实在不能直译的地方,再采用意译,即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一一对译,单音变双音”。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主要是对句式、修辞等的翻译。
直译为主,逐字落实。首先要注意逐词逐字地翻译,力求字字落实。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从构词上最大的差别是,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翻译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把单音词翻译成双音词。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将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语,如“妻子”要翻译成“妻子儿女”,“可以”常翻译为“可以凭借”。
意译为辅,文通句顺
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词语,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更难,需要根据词语的本义及上下文来揣摩。
翻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结合语境,把握句意
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必须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总体把握。将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在整个语段中进行揣摩,才能基本把握句子的大意。即前后推导,整体把握语意。
2.落实句式特点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翻译句子时,先判断句式,然后根据这种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如省略句,有时就必须补出它所省略的成分;倒装句,就必须调整语序。
3.落实重点实词和虚词
要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军”在句中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
4.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
忠实原文,不曲僻,不任意添加或都。“边”就是要求译文通顺流畅:“推”所有:译文尽量生动形象,特别是对描写性别是句、翻译时要传神。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即将写出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在译文中,要译出新文用词道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的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包括句末的标点,单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的的时候,才的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2)翻译的具体方法有五种:留,并是改、删。
①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宜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重.照抄不译。如:
赵忠文王十六年,康颜为越将,我多。火破之,取阳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自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画线的部分分别是帝王纪年,表地名和古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
②补:即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是畅,补充部分可加小括号。如: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或齐王纳谏》)
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这句话应译成:距离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③换: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替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画线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
再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古人讲“食”,现在讲“吃”;等等,
④改: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主要有下列几种:
a.宾语前置。如: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并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
b.定语后置。如: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画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的语序来翻译。
c.状语后置。如:
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句中画线部分翻译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
1.断句、翻译是中、高考必考题型,中考以选择题为主,高考今年由选择题向主观题过渡。
2.翻译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20字左右,含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
3.中考断句多为选择题设6~8处停顿,高考多为主观题设三处,难度适中。
(2023年福建省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俯眉暂仕②,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网,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答案】 A
(2024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
【答案】10. ADF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
“为将而降”与“降而为之……”为顶针的修辞手法,在中间的A处断开。
“为之”做“效死以战”的状语,“效死”是“战”的修饰成分,中间均不可断开,可在后面的D处断开。
“虽……,而……”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在中间的F处断开。
故选ADF。
【夯实基础】
断句对点训练
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庸夫/之怒也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D.下视/其辙
答案 B
解析 A.此庸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主谓之间要停顿,故正确停顿为:此/庸夫之怒也;选项错误;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谓宾之间要停顿,停顿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选项正确;
C.臣未尝闻也:我未曾听说过。主谓之间要停顿,故正确停顿为:臣/未尝闻也;选项错误;
D.下视其辙: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要有停顿,故正确停顿为:下/视其辙;选项错误;故选B。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选出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B.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C.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D.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B.分析文句可知,“清河张君梦得”指的是清河人张梦得,这种地点+人名的主语之后要停顿,中间则不停顿。“谪居”指贬官居住,是句中的谓语;“齐安”是地名,也是文中的宾语。所以谓语和宾语之间也要停顿。因此停顿为: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④,人莫能干以私。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李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B.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C.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D.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答案 C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意思是“我们身食朝廷厚禄,不时还有意外的赏赐,鸟在林中树枝上做个窝,姑且可满足,干嘛建造这些华丽的房屋呢”。据此断句为: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④。”高阳应曰:“缘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B.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C.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D.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用没干的木料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根据句意即可断句为: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耶?”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B.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C.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D.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作进一步判断。“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的意思是:不是因为疼的缘故,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敢有所毁伤,想到这里才哭的。文言虚词“是以”是因此的意思,它的前面应该断开,“非为痛”,承接上文,解释“大啼”的原因,后面应该有停顿。故根据语意和语法,正确停顿为: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答案选C。
翻译对点训练
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C.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虽然这样,但是,接受的封地是从先王那里,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
D.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答案】C
【解析】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虽然”,即使这样。故C项错误。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答案】(1)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2)(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有: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2)句中重点词有:呼,吆喝;尔,用作后缀,不译;与,给。
(3)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4)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
【答案】(3)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
(4)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即可:(1)谒:拜访;贽:礼物;辞:文辞;(2)或:有时;箸:筷子。
【综合运用】
阅读宋濂两篇赠序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删改》)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①,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②,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③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④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有删改)
【注释】①照磨:掌管宗卷,钱榖的属吏。②以例自免归:依惯例自请免职。③没(mò):高过。④试归而求:试着归家之后去寻找。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生以乡人子谒余( )
(2)及年壮方可出( )
2. 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B. 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C. 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D. 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流辈甚称其贤。
(2)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4. 【甲】【乙】两文都是赠序,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作者的某些情志或心怀。【甲】文旨在勉励马君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旨在勉励陈庭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全文及【乙】文,你读出了宋濂先生的志趣: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拜见 ②. 待,等到 2. A
3. (1)同辈的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
(2)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
4. ①. 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②. 要像古之贤士“坐守陋室”那样,甘居一室,深入思考,心纳天下,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 ③. 专心治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出师表
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有删改)
1. 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 以伤先帝/之明D. 遂许/先帝以驱驰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宜开张圣听(扩大)B. 以告先帝之灵(以为)
C. 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不端)D. 庶竭驽钝(表示赞赏)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帝王向臣子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
B. 文章第①至⑤段,在谈论形势后,提出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广开言路”。
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借助华丽的辞藻,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既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口吻。
4.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抒发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1. B 2. A 12. C
4. (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那以来二十一年了。
5. ①感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等可看出;②对光复汉室和辅佐刘禅为国尽忠的决心,从“庶竭弩钝”“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可看出。
【解析】
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
A.句意为: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此”为主语;“诚”译为“确实”,为副词;“危急存亡之秋”为宾语;“也”表判断,本句为判断句;应在副词“诚”后断一处,故断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句意为: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于草庐之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故断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句意为: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遂”意思是于是,“许先帝”作谓语,“以驱驰”作状语,故断为:遂/许先帝/以驱驰;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B.句意: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以:用来;
C.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D.句意: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庶:希望;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三条建议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亲贤远佞”;
D.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并非“华丽的辞藻”;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亲:亲近。先汉:西汉。后汉:东汉。倾颓:衰败。
(2)受任:接受任务;败军之际:兵败的时候;奉命:受到委任;危难之间:危机患难期间。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情感赏析。
①对先帝的感激:诸葛亮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里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三次亲自拜访他的草庐,征询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从而激发了他为国家尽忠的决心的深深感激。②对国家的忠诚: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光复汉室、辅佐刘禅为国尽忠的决心。如“庶竭弩钝”“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这里表现了诸葛亮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愿意竭尽全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这个目标。③对后主刘禅的忠告:诸葛亮在文中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邦的建议,如“亲贤臣,远小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等。这些建议既体现了诸葛亮对国家政治的关切,也表达了他希望刘禅能够成为一个明智的君主,从而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参考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劝学》)
1.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答案】B
【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意思分别为每天、向上、用箕畚。B项为名词作动词,游泳。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B.“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
C.“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而后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答案】B
【解析】B.“的卢”指的是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并不是千里马的别称。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课文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文章将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D.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
【答案】C
【解析】C项,“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答案】(我)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5.《劝学》第二段中运用的几个比喻在意义上有何内在联系?
【明确】这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和第二个比喻“冰寒于水”,是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自己。第三个比喻“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一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10讲 文言文语法知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文件包含第10讲文言文语法知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原卷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第10讲文言文语法知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解析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09讲 文言虚词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原卷版+解析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文件包含第09讲文言虚词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原卷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第09讲文言虚词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解析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08讲 文言实词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原卷版+解析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文件包含第08讲文言实词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原卷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第08讲文言实词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解析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