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的探究(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40217/0-17201389601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的探究(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40217/0-172013896024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的探究(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40217/0-17201389602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的探究(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40217/0-172013896031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的探究(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40217/0-17201389603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的探究(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40217/0-172013896038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的探究(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40217/0-172013896041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的探究(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40217/0-172013896044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的探究(课件)
展开一、思路分析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根据化隐性为显性的思路,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角度1:验证新物质的生成角度2: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
二、实验方案设计考向1 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反应1. 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吗?为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同学们设计如下方案:【实验1】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值,观察到反应后溶液pH___(填“>”“=”或“<”)7,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实验2】小明取4朵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做如图四个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Ⅰ中纸花变红,Ⅱ、Ⅲ中纸花______,Ⅳ中纸花变为_____;设计实验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及结论】由上述实验证明CO2与H2O发生了反应,并生成___(选填“酸”“中”或“碱”)性物质,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CO2+H2O=== H2CO3
(1)目的:从验证新物质的生成的角度来证明反应发生(适用于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有变化的反应)(2)方案选择:利用酸碱指示剂或检测pH的方法
考向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2. 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同学们设计如下方案:【实验1】小明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如图),分别取大试管中的液体于两支试管中。(1)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2)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也能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氯化钡溶液(合理即可)
【交流讨论】能否用酚酞溶液验证有新物质生成,请分析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同学继续设计下列三组装置,并记录现象:
不能,反应物NaOH与生成物Na2CO3均显碱性,均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无法验证
【实验分析】装置一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装置二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装置三中鸡蛋被吸入集气瓶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集气瓶中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集气瓶中
【反思交流】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会造成容器内气压减小,所以实验二中各实验均应做对比实验——将各方案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______。【实验结论】从上述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
1.从验证新物质生成来证明反应的发生(适用于与产物反应有明显现象的反应)(1)生成物分析:碳酸钠、水(2)方案选择:利用加入的试剂与产物反应有明显的现象(3)试剂的选择:2.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方案选择:利用反应前后二氧化碳减少造成的压强变化来验证反应发生(适用于有气体参与,反应前后压强有明显变化的反应)。
考向3 酸和碱是否反应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为探究二者是否发生反应,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1】同学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将稀盐酸慢慢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实验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已被反应完全,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3】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传感器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图2所示反应的终点在________内(选填“0~20 s”“20~40 s”或“40~60 s”)。
无明显现象(或无蓝色沉淀生成)
HCl+NaOH=== NaCl+H2O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反思交流】有同学设计图3装置进行实验,认为U形玻璃管中左侧的红墨水液面下降可说明反应发生并放出热量(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小组内其他同学对丙同学的实验提出了质疑,认为其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能放出热量
1. 从验证反应物消失的角度来证明反应发生:(1)方案选择:加入试剂法。检测pH的方法。(2)试剂选择:能与原物质发生有明显现象的反应的物质。方案一:原物质为氢氧化钠溶液:可溶性铜盐或铁盐等。方案二:原物质为稀盐酸时,试剂可为碳酸盐,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难溶性碱。2. 温度变化法(适用于反应前后温度有明显变化的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探究活动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HCl=== NaCl+H2O
【探究活动2】能否通过证明有水生成来证明其反应的发生?【设计实验】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小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b.醋酸是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不能使硅胶变色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实验
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
2. (2021本溪)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根据该反应原理分别设计了图一、图二两个实验。
CO2+2NaOH=== Na2CO3+H2O
【实验验证】(1)第一组同学按图一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第二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____,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2)第二组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打开止水夹,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反应,也能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鼓起
稀盐酸沿导管进入瓶内,瓶内产生气泡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三所示实验,观察到瓶中产生________,再次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___________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实验中所有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测得溶液的pH<7,且含有毒的钡离子。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要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填一种具体物质),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3)小组同学查阅了20 ℃时NaOH、Na2CO3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
经讨论,小组同学认为可以利用以上信息设计实验,通过观察明显现象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们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氢氧化钠配制成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再向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钠,由于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生成白色沉淀,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2NaOH+CO2=== Na2CO3↓+H2O
3. (2023广西北部湾)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提出问题】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设计实验】为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分析讨论】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可以是:(Ⅰ)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Ⅱ)验证______是否消失。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根据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确定氢氧化钠消失,由此证明反应发生
2024宁夏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突破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课件): 这是一份2024宁夏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突破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pH试纸,固体是否溶解,试管内液,软塑料,气球变大,面上升,瓶变瘪,外界大气压,水倒吸入锥形瓶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辽宁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研究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课件): 这是一份2024辽宁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研究 微专题 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减少或消失,稀盐酸或稀硫酸,稀醋酸,H2CO3,作对照,使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充,分反应,溶液不变色,合理即可,有新物质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江苏中考化学二轮中考考点研究 微专题 无明显反应现象的探究 (课件): 这是一份2024江苏中考化学二轮中考考点研究 微专题 无明显反应现象的探究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变红,有气泡产生,氯化钡溶液,试管内液面上升,软塑料瓶变瘪,气球体积变大,外界大气压,等质量的水,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无明显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