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
展开1.认识“哉、巍、弦”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注意“哉”“巍”的写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少”“为”等多音字字音,读出古文节奏,并能熟读成诵。
3.运用借助注释、资料、插图、联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在反复诵读中想象画面,感受艺术魅力,传承创新知音文化。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想象画面,感受艺术魅力,传承创新知音文化。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聊“知音”
1.课前同学们云游了知音故里、古琴台,联系你的生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知音的?
2.根据你们的理解,彼此心心相通,牵挂着对方,这样的朋友就是“知音”。(板书:知音)传承到今天的知音文化起源就是2000多年前《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板书:2000多年)知音故里汉阳正在大力推广知音文化,想让知音文化走向世界。作为中国人,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传承并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知音文化小小宣讲员”,把知音文化介绍给身边的人。
3.师生共同板书课题,指名解题。猜猜看,(出示课本中插图)谁是伯牙,谁是子期?
二、诵读文言,讲“知音”
1.当个合格的宣讲员可不容易,先要讲清楚知音的来源,讲好这个故事。讲好故事,先要读好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读好文言文你有哪些好方法?
2.同学们很会学习,读好文言文先要读通顺,接着运用借助注释、插图、资料、联系生活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最后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大家已经预习了,会读了吗?要不再练习练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流利。(出示)
学习任务一:我是小小宣讲员,我来讲“知音”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注释、插图、联系资料,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预设:
A.声音响亮,读得很流畅。这句话中有个多音字“少”,老师查了字典,读“shǎ”意为“数量少”,读“shà”意为“年纪轻”,这里的“少”读哪一个读音呢?
B.你对照注释知道“少选”指的是极短的时间,“少”在这里是“数量少”的意思,应该读“shǎ”,真会学习,请你带着大家读一遍。
C.最后一句话中两个“为”你读得很准:以为(wéi)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你为什么这么读?
D.你能根据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会学习。“以为”是“认为”的意思,所以读第二声;“复为鼓琴者"中的“为”是“给”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你能试着说说整个句子的意思吗?
E.说得真好,认为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理解了意思,相信你能读得更好,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3.读文言文要注意停顿,当我们理解了意思就能读出节奏和停顿。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了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这么短的时间说出了故事的大意,了不起。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故事理解了,再读一定会跟刚才不同。再练习练习,停顿难不倒你们。(自由读、指名读。)
(2)理解了意思,断句停顿读得多自然呀。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并出示。)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同学们发现老师的停顿和你们哪里不一样?我为什么这么读呢?
(4)“哉”和“乎”都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表示赞叹和赞美,停顿要略长些。你真会听,相信你一定能读好。你来试一试。(指名读、同桌读。)
(5)现在你就是锺子期,我是俞伯牙,我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男生接读)我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流水——(女生接读)
4.读好了故事,我们就要讲故事了。文白对照着把故事印在脑海中,才能讲得流畅。同桌两人,一人说现代文,一人对文言文,试着讲一讲。
(1)同桌互讲,可以看书讲。
(2)真难不倒你们,不看书,还敢讲吗?指名同桌讲。(出示)
伯牙( ),锺子期( )。方鼓琴( ),锺子期曰:“( ),( )。”少选之间( ),锺子期又曰 :“( ),( )。”锺子期死,伯牙( ),终身( ),以为( )。
三、想象画面,话“知音”
1.小宣讲员们,不知不觉故事就印在你们的脑海中了,现在我是去知音故里参观的游人,谁来给我讲讲2000多年前发生的知音的故事?
(1)指名讲文言故事。
(2)谢谢你的故事,太精彩了。可是我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为什么伯牙子期的故事就能成为知音文化的代表呢?(指名答)
2.你们不愧是“知音文化宣讲员”,博学多才,伯牙是楚国的上大夫,锺子期是位樵夫,伯牙不管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得懂,如此心心相通,心心相印,这可不就是知音吗?(指名板书:心心相通。)现在我们穿越一回,到2000多年前的楚国,你们都当锺子期,去到古琴台,听一听伯牙弹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懂什么?(出示)
学习任务二:我是小小宣讲员,我来话“知音”
(1)默读课文,画出锺子期赞美琴声的语句,反复读一读,如果你就是锺子期,想象说一说:从伯牙琴声中,我看到了的画面。
(2)把看到的画面说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内选择一个代表汇报。
3.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1)你看到了巍峨高耸的泰山,锺子期,就请你再深情地赞一赞,让我们也看到那高耸的泰山(指名读、齐读。)
(2)你看到了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锺子期,请你再来赞一赞吧(指名读、齐读。)
(3)锺子期呀,伯牙善鼓,你善听,伯牙心里想的,你全都知道,你真的是伯牙的知音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的起始,是人内心的感动产生的。(播放解说太山、流水象征意义视频资料:太山古代指泰山,流水指江河,古代指长江与黄河。泰山、长江、黄河象征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志向和气节)。锺子期呀,此时此刻,你还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
(4)你听出了伯牙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请你再来赞一赞伯牙的高山流水之志(指名读、齐读。)
(5)身为山野樵夫的你读懂了上大夫伯牙的音乐中表现的“高山流水”,是伯牙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你和伯牙的纯洁友谊也如泰山般万古长青,如江河般延绵不断,是真正的知音。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呢?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他们的知音情--(指名读、同桌读。)
(6)这段知音情,让《高山流水》成为享誉世界的“绝唱”。(出示资料)
1977年美国发射了两艘“旅行者”号宇宙飞船,飞船上安装了两张“地球之音”的唱片,这是为外星人特意设计的装置,可以在10亿年后仍发出声音。“地球之音”录有27 段音乐,《高山流水》古琴曲是首选乐曲。有人盛赞:“这是一首人类意识与宇宙共鸣的冥想曲。”
(7)这曲《高山流水》也让这段“知音情”成为千古绝唱。必须再来诵一诵,记住高山流水,记住这段知音情。
四、迁移运用,传“知音”
1.现在再来讲讲这个文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又来了一位游客,谁来做“宣讲员”?
(1)指名一男生人情境讲故事。
(2)讲得真好,我被伯牙子期之间心心相印的知音情打动了。可我不明白“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他可是一代琴仙,大家都想听他鼓琴,为了锺子期一个人就摔了琴,从此不再弹琴,这岂不是太可惜了?
2.出示:
学习任务三:我是小小宣讲员,我来传“知音”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如果你是锺子期,泉下有知,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你借助资料袋及搜集的资料,写一写你的想法。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片段。
4.听你们一说,我明白了,作为知音文化的宣讲人,你们不仅了解了2000多年前的知音,伯牙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去祭奠与自己唯一精神共鸣、灵魂相契的知音锺子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珍重友情、信守诺言的品质;还明白了知音文化传承到今天,早已不再局限于朋友之间的友情,它还代表着理解、认可、尊重与等待。
五、课后延学,发展“知音
1.主题阅读一:《荀子·劝学篇》《列子·汤问》中“伯牙子期”的故事;冯梦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主题阅读二:文白对读《管鲍之交》《陆抗和羊祜》。
3.实地参观知音故里、古琴台,去做一名“小小知音宣讲员”。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