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陕西语文中考备考重难专题: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4陕西语文中考备考重难专题: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件说明,阅读理解三层级,年版课标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件设计初衷 基于老师在总复习过程中对重难题型课件需求,聚焦记叙文阅读题型设计课件,落地名师解题法,讲解万唯中考原创题,助力老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二、课件亮点1.设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针对每一篇记叙文阅读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以“问题”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动态呈现讲解分析全过程。【文章讲解】文本字词句段、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等圈画批注讲解,加动画逐一出现;【试题讲解】答案、解题关键点加动画分步呈现讲解思路。3.活动性栏目设置,帮助理解题目。【核心知识框架】梳理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结构,深入解读文章。【方法总结】结合具体知识点整合答题方法。【教材设问回顾】回顾课内知识,链接课外设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4.互动环节设置,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本题考查点”,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将考试考点和练习题目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考试中更游刃有余。三、课件使用场景适用于中考专题复习
阅读理解是记叙文阅读的主要任务。鉴于此我们梳理了阅读理解三层级,希望通过三个层级的划分与理解,帮助老师提高阅读复习效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暗示了不富裕的家境,为下文做铺垫。
出自《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例析与指导》示例卷三
从“我”与母亲的对话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勤俭持家,严格约束子女不乱花钱。为下文的冲突做铺垫。
反常的原因:生活的劳累和心酸使情绪爆发。
母亲的反常体现在十分生气、追着儿子打。
详写:“我”执意买糖,母亲发脾气追打“我”。
略写:母亲牵着“我”融入芒花的幸福感。
略写:母亲在夏夜给“我们”讲故事,狗入芒花惊起萤火虫的动人情境。
满头白发的母亲令作者怜爱,芒花是母亲晚年白发的写照,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
详写:“我”执意买糖,母亲发脾气追打“我”
略写:母亲牵着“我”融人芒花的幸福感
略写:夏夜母亲给“我们”讲故事,狗入芒花惊起萤火虫
这篇文章通过三件事写出了母亲的勤劳、坚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以及带给作者良好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在作者的笔下,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明确题目要求:从详略得当的角度总结文章写了哪些事,即回答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哪件事详写、哪件事略写。
1.本文选材典型,剪裁精当。请通读全文,说说文章详略结合地回忆了哪些事。(3分)
信息提取整合:文章共写了三件事,综合每部分大意进行总结。
组织答案,规范作答语言。
【答案】(3分)详写了因“我”执意买糖,母亲发脾气追打“我”;略写母亲牵着“我”融入芒花的幸福感和在夏夜母亲给“我们”讲故事,狗入芒花惊起萤火虫的动人情境。(答对一点得1分;没有区分“详略”,三件事概述完整,得2分;能区分“详略”,三件事概述完整,得3分。共3分。)
【教材设问回顾】1.(八上《藤野先生》“思考探究”)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写一个小标题。2.(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思考探究”)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 原因→结果(逻辑)期待→破灭(心理) 悬念→结局(技巧)
结合语境,从突出人物特点方面分析表达效果。
描述内容:是对母亲额上汗水细致而具体的刻画。
2.挑战[批注1],联系上下文,赏析文中第一处画线的句子。(3分)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七上《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③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结合三个批注中体现母亲追打“我”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母子相拥时母亲的内心独白。
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的发展分别分析[批注2][批注3][批注4]所体现的人物心理,据此揣摩相拥时母亲的心理活动。
3.结合[批注2][批注3][批注4],揣摩母亲追打“我”的心理过程,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母子相拥那一刻母亲的心理活动。(4分)
【答案】(4分)[示例]我抱着他,听见远处的火车鸣响,伤口的疼和心里的悔一起涌上来。我为什么要追着打他?明明是我不给孩子买糖的钱,为什么要这么生气?我自责,不应该把生活的劳累、心酸发泄在孩子身上,不应该这么严厉;也庆幸在受伤的时候,儿子向我认错,跑来帮我。(评分标准:三处批注,引导学生关注“反常的原因”“反常的行为”“相拥的深情”。答案要从这三点思考,答对一点得1分;第一人称运用正确,心理活动贴合情境,得1分。共4分。)
(八下《社戏》“积累拓展”)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①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②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④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⑤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4.联结[批注5][批注6],思考文章为什么以“飞入芒花”为标题。(4分)
【答案】(4分)作者以“飞入芒花”为题,借“芒花”突出母亲形象。表现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白色的“芒花”,映衬了母亲年轻时的美丽,也是母亲晚年白发的写照。此外,母亲对“飞入芒花”之美景的欣赏,表现了她对美的事物的喜爱向往之情。(评分标准:[批注5]引导学生将芒花与年轻的母亲相联系,引导学生发现“母亲的美”;[批注6]引导学生发现满头白发的母亲令作者怜爱。答出芒花“映衬了母亲年轻时的美丽,也是母亲晚年白发的写照”得1分;表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得1分;表现母亲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得2分。共4分。)
【教材设问回顾】1.(七上《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2.(七上《散步》“思考探究”)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5.校园广播站请你为全校师生朗读这篇文章。请根据理解,为下面的语句设计朗读(请直接在句子上画出重音和停连),并陈述设计理由。(重音用符号“·”标注;停连的停顿用符号“∨”标注,连接用符号“∧”标注。标注示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4分)只有当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放的光泽,想起在这广大的人间我唯一的母亲。
明确题目要求:在句中标出重音和停连并陈述理由。
首先,需要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揣摩感情色彩,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对句子进行朗读分析:
只有当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放的光泽,想起在这广大的人间我唯一的母亲。
第一步,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标出重音、停连、划分节奏等。第二步,理解文本,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1)理解文本:①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②概括文本的中心思想;③分析段落、篇章结构;④分析字、词、句和修辞手法。(2)揣摩态度、感情色彩。通过对文本的分析、理解,揣摩作者的感情色彩,或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3)把握基调: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
(4)朗读技巧:①停顿和连接:根据标点符号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根据语法关系连接;②重音和轻音:分析句子所要表达的重点,通常能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起强调和限制作用的要重读;不能确定句子重点时,联系上下文,把它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分析;③语速和节奏:朗读时,由文本的思想感情带动,与文本情感基调相一致;④语气和语调:高声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
【答案】(4分)只有当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放的光泽,想起∨在这广大的人间∨我唯一的∨母亲。三个“想起”后停顿,以领起回忆的画面;其余的停顿,展示“我”在回忆中,内心情感的流动。“芒花”重读,突出芒花的美丽;“母亲”“光泽”重读,强调画面的主要内容,“广大”“唯一”“母亲”重读,表现“我”对母亲的依恋。“芒花中”和“霍然”连读,形象再现萤火虫飞起的动感。(评分标准:能标注出3处停连,得1分;能标注出两处及两处以上重音,得1分;能解释说明,并且逻辑自洽,得2分。共4分。)
【教材设问回顾】(九下《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积累拓展”)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朗读前,先和同学讨论:如何把握朗读的语速、节奏、语气和语调?
【拓展设问】6.文中描写了母亲的三幕镜头,从剪裁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第一步:根据文章中心和内容判断详写事件和略写事件。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作答语言。
第二步:从突出人物形象和品质、突出作者情感、文章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详写第一幕,突出母亲的勤劳与对儿子的严格要求(或突出母亲的勤苦节俭)(2分)略写第二、第三幕,从不同角度表现母亲的外在美,(2分)三幕互补,详略得当。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河北语文中考备考热点专题:记叙文阅读(散文)(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件说明,阅读理解三层级,年版课标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河北语文中考备考热点专题:记叙文阅读 (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件说明,阅读理解三层级,年版课标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 河北语文中考备考重难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件说明,年版课标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