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优秀课件多份
-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7 课件 0 次下载
-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6 课件 0 次下载
-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4 课件 0 次下载
-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3 课件 0 次下载
-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层薄,耕地减少,过度开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生态脆弱区;2.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3.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连续15年保持“双减少”。目前,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4%,森林覆盖率22.1%。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
1.概念: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5.中国生态脆弱区:(1)特征: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2)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原因: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原因:(1)自然原因:①根本自然原因: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②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本带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是旱作农业的低限,在300毫米以下时,农作物就会绝收。所以说具有临界性。
大风指的是风速大于17米/秒或八级以上的风,大风天数年均超过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10--30天。再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所以土层疏松。易发生土地退化。
【拓展: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飘;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
(2)人为原因:①主要原因: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②过度开垦。
③过度放牧。④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但过度放牧的后果则是草场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治理,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其次应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措施:(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2)构筑防护体系:①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一、土地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的退化。2019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我国防治荒漠化研究起步早,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为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查找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有( B )
2.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C )①气候干旱,多大风②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③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④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1.B;2.C解析:1.土地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盐碱化等都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①河西走廊反映土地沙化;②青藏高原反映的是冻融荒漠化;③哈尼梯田反映农田景观,未反映土地荒漠化现象;④云贵高原反映岩石裸露,是石漠化。B正确。2.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处于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②对;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①对;地表植被稀少,以荒漠景观为主,植被覆盖率低,③对;④是人为原因,不符合题意。C正确。
二、读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及其可能变化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四题。
1.图中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特征是( B )A.年降水量接近800毫米 B.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C.从草原向荒漠过渡D.从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分别是( A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公开课ppt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说课课件ppt,共5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完美版教学ppt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