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7第1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7第2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7第3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7第4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7第5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7第6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7第7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7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地理实践,课堂小结,随堂训练,问题引领,归纳提升,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标 定 位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素 养 阐 释1.结合具体区域,说明其自然环境特征,加强区域认知素养2.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掌握其综合治理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一、生态脆弱区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3.生态脆弱区的特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
    4.土地退化的概念: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6.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我国生态脆弱区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7.我国南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恶性循环示意图
    8.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北方农牧交错带概念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这是该带土地退化的根本自然原因。具体表现如下。
    (2)人为原因:本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如下。
    视野拓展农区向牧区扩展的人为原因是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综合治理原则
    【思考感悟】 除教材中介绍的途径,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提示: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太阳能、风能是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探究一 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表现
    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7.93%。
    结合材料探究:(1)什么是土地退化?(2)土地退化的危害主要有哪些方面?
    提示:(1)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2)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1.土地沙化(1)定义: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2)成因: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原有非沙土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如科尔沁沙地的形成。(3)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2.石质荒漠化(1)定义:在我国的石质山地,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后,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这就是石质荒漠化。(2)成因:山地坡度大、土壤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刷强烈;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地面植被破坏,使地表裸露,失去保护。(3)典型分布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区。
    3.土壤次生盐碱化(1)成因:主要是指不合理灌溉或者只灌不排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盐碱化。不合理灌溉(如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泛至土壤上层乃至表层,水分蒸发而盐分保留在作物根区,形成次生盐碱化现象。(2)分布:土壤次生盐碱化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4.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在科技部2019年11月22日举行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上,专题报告组表示:“在全球土地退化治理方面,中国和印度的贡献大约占全球的27%。其中,中国贡献20%,印度贡献超过7%。”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沙化问题尤为突出B.自然因素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石漠化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2)下列土地退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土地沙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石漠化D.黄淮海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危害普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我国南方地区的石漠化、红漠化尤为严重;土地退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且后者尤为重要;三江平原过度垦殖造成的主要危害是湿地破坏。第(2)题,江南丘陵地区为红壤分布区,植被破坏后形成寸草不生的类似荒漠的“红漠化”景观。西南喀斯特地区多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造成石漠化。西北干旱地区降水少,植被稀疏,风沙危害严重,土地沙漠化普遍。黄淮海地区灌溉农业发达,若灌溉不当,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强烈,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认知区域,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不同区域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而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
    探究二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鄂尔多斯市位于黄土高原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在夏季,蒸发量大,风大沙多,自然植被稀疏,生态调节能力脆弱。过去由于不合理的掠夺式开发,土地退化严重,出现了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多年来,鄂尔多斯市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多种措施推进荒漠化治理,现已取得显著成效。下图示意鄂尔多斯市降水量的变化。
    结合材料探究:(1)鄂尔多斯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如何影响该地土地退化?(2)鄂尔多斯市土地在春季极易退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降水过于集中,降低水分利用率;夏季强降水易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导致植被稀疏;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使得降水少的年份干旱严重,加剧土地退化。(2)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解冻,但降水少,土壤含水量少,土质疏松;春季植被稀疏,地表裸露,极易受大风侵蚀。
    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2.人为原因——起决定性作用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土地退化,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物理风化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风力沉积(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水土流失,最终形成了“红色荒漠”。第(2)题,“红色荒漠”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大,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形成“红色荒漠”。
    探究三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2019年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监测显示,自2000年以来,每5年监测一次,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实现连续3个监测期缩减。库布齐治沙模式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高度肯定,被称为“全球治沙样本”。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科学治沙,科技先行。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人们发明了甘草平移、容器植树、无人机植树等100多种沙漠生态新技术。在库布齐沙漠,目前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可达到85%。201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中国库布齐生态财富评估报告》,认定库布齐治沙共创造生态财富5 000多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全球首部由联合国官方发布的生态财富报告。结合材料探究:(1)库布齐沙漠所在地区应主要发展何种农业生产活动?(2)库布齐沙漠的治理中,人们采取了多种生物措施防治荒漠化,其主要的目的是什么?(3)在库布齐沙漠的治理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当地的农牧民脱贫致富?试举例说明。
    提示:(1)主要发展畜牧业。(2)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防治沙漠侵吞。(3)①在封沙育林育草时,引导当地农牧民种植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多年生的草药植物,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②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沙漠风光,发展特色沙漠旅游活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2.构筑防护体系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退化草场通过休牧而自然恢复→以地养地,自然恢复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调整牲畜→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生态脆弱区人口容量有限,人口过快发展,增加环境压力→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拓展探究1.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水土流失的成因。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②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a.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b.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c.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等开发建设不当。
    (2)从人类活动的技术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②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③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2.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①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b.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较差→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d.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②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因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2)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措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2017年9月9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牵头主办的“防治荒漠化,民间组织在行动”国际论坛开幕。论坛的主题内容之一就是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土地沙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防治土地沙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C.小流域综合治理D.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2)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而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以防绿洲退化为荒漠。第(2)题,结合草原地理环境特征,运用综合思维判断,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规律总结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时,往往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其中成因与防治措施是分析的重点。(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根据区域特征总结如下:①在湿润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易引发水土流失;②在干旱的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③在草原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易造成土地沙化。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①自然原因:区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一个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因此,分析自然原因时往往考虑气候、地形、植被类型及覆盖率、地表沉积物等。②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水平、政策导向等。(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走廊、草方格沙障、森林公园、淤地坝工程等。改:改善经济结构,改缓坡为梯田。法:健全环保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实验探究:草地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1.实验准备材料在校园内选取具有一定坡度且表层平坦、形状规整的草地,木板若干,两桶水(水量相同),固定拼接木板的材料及工具。2.实验过程(1)用木板隔离出约1平方米的草坪,要求草类植物品种单一,长势良好,修剪规整。在底端的木板开一较小的出水口;同样在相邻处用木板隔出与前者同样大的裸地。要求两隔离区域周边的木板拼接良好,除底端出水口外不漏水。(2)先后把两桶水倾倒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域内,要求倾倒时用力平稳。
    3.观察内容(1) ; (2) ; (3) 。 答案:(1)在隔离区域内(木板框内)形成径流的先后(2)出水口处水量的多少(3)从出水口端流出水的浑浊程度
    4.实验结果与总结(1)在此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水倾倒后很快形成径流的是    (填“裸地”或“草地”);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量裸地    (填“大于”或“小于”)草地;在出水口端流出的水较浑浊的是    (填“裸地”或“草地”)。 (2)请总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草地在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的作用有哪些。答案:(1)裸地 大于 裸地(2)避免流水(大气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保土保肥;增加下渗量,涵养水源;延缓形成坡面径流的时间,减少径流量。
    5.实验后的思考(1)草地除了在本实验中体现出的作用,还有哪些价值?(2)做该实验,除了用上述提供的材料外,你认为还可以用到哪些材料以增强观察效果?(3)你认为本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答案:(1)防止风蚀;放牧牛羊,具有经济价值;美学(观赏)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2)在两出水口端各设一接收容器,且为透明的玻璃容器。(3)准备过程复杂,耗时长、耗力大;所用材料多。
    6.拓展延伸(1)不同地区或环境下的草地发挥的作用有差别,请写出以下各处草地的作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 。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草地: 。 城市中的草地: 。 (2)近来有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大面积种植草坪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你能谈谈其中的原因吗?答案:(1)防风蚀、饲养牲畜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削峰补枯(平缓径流)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2)养护费用高;易污染地下水;在生态功能上有明显的局限性,起不到隔离带的作用等。
    1.下列属于生态脆弱区的是(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 ②内蒙古高原的浑善达克沙地 ③成都平原的农耕区 ④贵州喀斯特山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下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据此完成第2~3题。2.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退化只发生在图示三个地区B. A地区的土地沙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土壤盐碱化不属于土地退化3.A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类型属于(  )A.土地沙化B.石漠化C.土壤盐碱化D.三种类型都有答案:2.C 3.A
    解析:第2题,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某些半湿润地区都有可能发生,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是土地沙化形成的基础,但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起主导作用。第3题,A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
    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脆弱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答案:4.D 5.C
    解析:第4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第5题,图中土地退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第6~7题。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7.治理水土流失,生物技术措施很重要,其中最根本的是(  )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植树种草答案:6.A 7.D
    解析:第6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植被。第7题,水土保持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但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科尔沁沙地曾经土地沙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不合理的道路建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带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D.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载畜量答案:8.B 9.A解析:第8题,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过度放牧或农垦,易导致土地沙化。第9题,全球变暖,会使冰雪融水增加,但蒸发也会更旺盛,可能加剧干旱程度,这是土地沙化加剧的原因之一,不是“沙绿民富”的原因。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普遍较低。材料二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补充完整“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A        ,B         ,C        ,D        。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    丘陵地区,其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         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相关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预习探究,生态脆弱区,凶手是谁,国土护卫队特别行动,联手破案确定疑犯,线索三过度开垦,线索四过度放牧,抓拿主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公开课ppt课件,共60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