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夫、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任务一:借助图片识“矛盾”
教师课件出示刀、叉、剑、戟、矛、盾等事物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矛”、“盾”,学生认读,教师指导书写。
任务二:入情入景说“矛盾”
作者介绍: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尊称为“韩非”或“韩子”,是战国末期韩国都城新郑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在停顿处做上记号。
交流自学情况:课件展示课文停顿划分,学生按停顿朗读课文。
楚人 /有 /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 /不可陷之盾 /与 /无不陷之矛,不可 /同世而立。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
学习任务三:思维碰撞悟“矛盾”
一:走进卖家内心,理解“誉”之因
1、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 用横线标出楚人说的话,读一读。
2、师生交流:
出示句子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理解:“鬻、誉、陷”的意思。
出示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理解:“陷”的意思(古义:刺破. 今义:坠入、掉进)
二:走进买家内心,体会“驳”之由
出示句子: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理解:“或曰”的意思
想一想:买家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用提示语“既然……,那么……;既然……,那么……;如果……
”说说买家思维过程,完成表格。
想一想:为何楚人弗能应也?
三:走进韩非内心,懂得“立”之理
1、出示句子: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理解“夫、立”的意思
2讨论: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一则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照应,不要自相矛盾。
四:角色带入,背诵课文
学习任务四:联系生活用“矛盾”
思考:矛和盾真的不能同世而立吗?(学生谈谈生活中的“矛盾”)
学习任务五:课后作业
1开小故事分享会
2推荐读书《韩非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预习检测,整体感知,总结提高,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5 自相矛盾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5 自相矛盾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文主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