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内容与生命存在方式,毫无疑问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所谓地理环境,就是人类活动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为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
    文学地理学认为,文学有三个空间。第一空间,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第二空间,是指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建构的、以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为基础、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联想与创造的文学地理空间;第三空间,是文学读者根据文学家所创造的文学地理空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感受而再创造的文学审美空间。地理环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第一空间。我们所熟悉的那些著名的文学地理空间,例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吴承恩笔下的花果山、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等,都是以文学家所熟悉的某个客观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为依托、为原型,再融合文学家的主观想象、联想与创造,从而形成的既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或地方感,又有某种普遍的人生意义的文学地理空间。如果没有某个客观存在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空间为原型,文学家是很难在作品中凭空虚构一个全新的文学地理空间的。历史地理学者张伟然指出:“中古时期的小说对人物、时代往往虚构,而对空间场景却大多采取真实的态度,以至于史家经常引小说作为空间史料,这应该是中国文学中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特点。”(《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文学家在作品中所创造的这个文学地理空间,是他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展开冲突、抒发情感与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文学读者认识世界、思考人生、发挥想象、实现审美再创造的一个重要凭借。
    地理环境也深刻影响了文学作品的风格。在中国文学批评中,拥有大量的诸如博大、壮美、雄浑、委婉、灵动、峭拔、平易、秀美一类的术语,人们习惯用它们来描述或形容文学作品的风格,而这些术语最初则是用来描述或形容山、水、草原、气象以及有关动植物的。这就表明,在自然景物和文学作品的风格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联系。
    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征。其形成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主观方面,即文学家的自身条件,包括世界观、艺术修养、个人经历、禀赋学识等;二是客观方面,包括描写对象(即题材)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具体的时代条件,具体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心理素质等;三是形式方面,如体裁、语言、艺术方法、写作技巧等。在影响文学风格形成的上述各个方面中,文学家的气质、具体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以及题材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无疑是三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文学家如冰心先生所言,“生在气候适宜、山川秀美或是雄壮的地方”,他的气质就会受到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这样的气质来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风格就会打上其所生长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烙印。如果其作品又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那么其作品风格无论优美还是壮美,无论“温柔敦厚”还是“豪壮悱恻”,其所生长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烙印就会更加明显或深刻。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创作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就是人类活动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B. 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地理空间,文学家就不能在作品中虚构出全新的文学地理空间。
    C. 文学家在作品中创造的文学地理空间能够承载作家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情感与思想。
    D. 文学家的气质、具体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以及题材本身的特性会影响文学风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一开头提出文学与地理的关联,进而由浅入深,阐述了文学地理学的三个空间,接着论述了地理环境对文学作品的风格具有重要影响。
    B. 作者列举桃花源、花果山等例子,论证了文学地理空间是依托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并融入文学家的主观创造的。
    C. 张伟然关于中古时期的小说对空间场景大多采取真实态度的论述,为作者关于文学地理空间客观存在的观点提供了论据支撑。
    D. 文章作者认为,山川秀美或雄壮的地理环境中孕育出的作家,其题材选择必然偏向自然风貌,冰心先生所言强化了这一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江流域为《诗经》创作提供第一空间,如《氓》中“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的描写。
    B. 桃花源在现实中不存在原型,却成为后世文人的精神追求,这体现了第二空间的魅力。
    C. 有评论者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界定为青春王国,这是读者对文学的再认识和再创造。
    D. 文学第一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第二、三空间属于人的主观创造,三个空间呈并列关系。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地理空间,文学家就不能在作品中虚构出全新的文学地理空间”错,原文“如果没有某个客观存在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空间为原型,文学家是很难在作品中凭空虚构一个全新的文学地理空间的”说的是“很难”,选项说法绝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山川秀美或雄壮的地理环境中孕育出的作家,其题材选择必然偏向自然风貌,冰心先生所言强化了这一观点”说法绝对,原文“在影响文学风格形成的上述各个方面中,文学家的气质、具体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以及题材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无疑是三个很重要的因素”,可见强调作家的气质会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地理环境”不是绝对唯一的因素,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长江流域为《诗经》创作提供第一空间,如《氓》中“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的描写”错,淇水在今河南,河南属于黄河流域。
    B.“桃花源在现实中不存在原型”错,原文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都是以文学家所熟悉的某个客观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为依托、为原型……”,可见桃花源是有客观存在的。
    D.“第二、三空间属于人的主观创造,三个空间呈并列关系”错,原文说“如果没有某个客观存在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空间为原型,文学家是很难在作品中凭空虚构一个全新的文学地理空间的”,可见第二、三空间也不是完全虚构的,有客观原型。“并列关系”之说于文无据,只能说它们是有联系的、并存的。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面对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时,你可曾想过,这些食物的祖先曾经都是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野生动植物,比如蔬菜,大部分蔬菜的祖先是野生植物,小部分是藻类和真菌。这些野生植物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民族驯化,成了更加适合人类种植和食用的农作物。小麦来自新月沃土,水稻来自中国南方,茄子来自印度河河谷,它们分别被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类驯化。农作物在不同文明间的传播,使得现在的我们能够在一张餐桌上吃到这些被驯化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植物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它们的很多性状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繁殖而不利于人类的食用。人类经过漫长的历程,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了野生植物有利于人类的遗传变异,将野生植物改造成了适合人类食用的农作物,这一改造的过程就是“驯化”。
    你只需要在超市对生菜和莴笋进行观察,就可以体会到驯化的威力。生菜和莴笋外形相似,然而叶与茎的比例不同:生菜叶大而茎短,莴笋叶小而茎长。其实,生菜和莴笋是同一物种(莴苣)的不同品种,由于分别被朝着食用叶和食用茎的方向驯化,形成了今天两者外形的巨大差异。
    并不是每一种植物都能够被驯化。世界上共有近26万种开花植物,然而只有几百种得到了或多或少的驯化,其中只有十几种才是我们的主要农作物。其余的植物没有被驯化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植物自身不适合被驯化的原因有很多:异花传粉植物由于很容易和野生品种杂交,因而改良的品质难以得到保留,所以主要农作物均为自花传粉的植物。多年生的乔木和灌木把大量能量消耗在人无法食用的木质化枝干上,而一年生的草本把大量能量投入在果实和种子中,因而主要农作物绝大部分为草本植物。某些植物具备难以驯服的保护性的物质。野生杏仁和橡实均味道苦涩,因为它们分别含有苦杏仁苷和单宁酸(防止种子被吃掉)。然而野生杏仁失去苦味需要单基因突变,野生橡实失去苦味需要多基因突变,根据遗传规律,野生杏仁更容易出现不苦的突变体,被人保留。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杏仁在公元前8000年即被驯化,橡实至今仍未被驯化。另外,即使是现在看来很适合食用的玉米,其野生祖先也有不适合食用的性状:产量不如野生小麦。这可能就是相比于小麦,玉米更晚被驯化的原因,且驯化之初的玉米棒只有3~4厘米长。
    植物的驯化除了需要适合驯化的性状,还需要同一域有其他适合驯化或在别处驯化后传入的动植物使得当地人从采集狩猎社会进入农业社会。由于不具备上述条件,南非、西欧、北美洲东部的人们未能很早进入农业社会。南非人未能驯化当地的野生高粱,西欧人未能驯化当地的野生亚麻,北美洲东部的印第安人未能驯化当地的野苹果。高粱、亚麻、苹果分别在中非、新月沃土、天山山脉被驯化,后来传入了南非、西欧和北美洲东部。而新月沃土的动植物组合——提供淀粉的小麦和大麦,提供蛋白质的兵豆、豌豆、鹰嘴豆、山羊、绵羊、猪和牛以及作为纤维和油的来源的亚麻,使得新月沃土的先民们能够迅速进入集约型粮食生产的农业社会。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农作物和家畜容易适应纬度接近、经度差异大的环境,却难以适应经度接近、纬度差异大的环境。欧亚大陆广阔的东西轴线,使得驯化的动植物较为容易地传播到了欧亚大陆的其他地方。而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漫长的南北轴线以及撒哈拉沙漠、巴拿马地峡等地理屏障的作用,则阻碍了它们在非洲和美洲的传播,从而阻碍了这些地方的农业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薛浩然《植物相伴的文明与生活》)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同地区野生植物被驯化,农作物在不同文明间传播,使得现在的我们能够吃到被驯化自世界各地的植物。
    B. 异花传粉植物由于很容易和野生品种杂交,因而容易使人们得到新的品种,从而丰富农作物种类,最终促进社会形态的转变。
    C. 新月沃土的动植物组合提供了多样化的内容,促进了社会形态的转变,使得新月沃土的先民能迅速进入集约型粮食生产的农业社会。
    D. 植物的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的力量,也可以看到人类不懈的努力。
    5.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蔬菜起源于野生植物,这些野生植物来自不同地区,被不同民族驯化,成为更加适合人类种植和食用的农作物。
    B. 作者以生菜和莴笋的差异为例,说明了即使是同一物种,通过人类驯化也会产生显著的形态差异。
    C. 作者使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手法,说明了植物自身不适合被驯化的多种原因,使得文章内容科学准确,具有说服力。
    D. 因为非洲和美洲大陆经度跨越大而且有地理屏障,所以驯化的动植物不易在非洲和美洲传播。
    6. 小麦作为最早被驯化的植物之一,自身具备很多易被驯化的特性。请结合文章,概括小麦可能具有的适合被驯化的特性。
    【答案】4. B 5. B
    6. ①小麦是自花传粉的植物。②小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③小麦不具备难以驯化的保护性物质。④小麦的产量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异花传粉植物由于很容易和野生品种杂交,因而容易使人们得到新的品种,从而丰富农作物种类,最终促进社会形态的转变”错,原文说“异花传粉植物由于很容易和野生品种杂交,因而改良的品质难以得到保留,所以主要农作物均为自花传粉的植物”。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A.“蔬菜起源于野生植物”错,原文说“大部分蔬菜的祖先是野生植物,小部分是藻类和真菌”。
    C.“作比较的说明手法”错,文中有作比较“多年生的乔木和灌木把大量能量消耗在人无法食用的木质化枝干上,而一年生的草本把大量能量投入在果实和种子中”,有举例子“野生杏仁和橡实均味道苦涩,因为它们分别含有苦杏仁苷和单宁酸”,没有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手法,
    D.“驯化的动植物不易在非洲和美洲传播”错,原文“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漫长的南北轴线以及撒哈拉沙漠、巴拿马地峡等地理屏障的作用,则阻碍了它们在非洲和美洲的传播,从而阻碍了这些地方的农业文明的发展”,说的是植物的驯化,没有动物。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主要农作物均为自花传粉的植物”可知,小麦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②结合“一年生的草本把大量能量投入在果实和种子中,因而主要农作物绝大部分为草本植物”可知,小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③结合“某些植物具备难以驯服的保护性的物质”可知,小麦不具备难以驯化的保护性物质。
    ④结合“产量不如野生小麦”可知,小麦的产量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葫芦河边
    郭文斌
    每次回家,当车子从葫芦河大坝上开过,我就会想到我的童年。
    小时候,我和川娃喜欢趴在玉米秆搭成的房子里,看着永远不知疲倦的葫芦河水,心想,这些水是怎么来的呢,怎么就流个不停呢,它不累吗,哪儿是它的眼,哪儿是它的手,哪儿是它的脚呢?它这么匆忙地赶路,是要流向何方呢?又是要去寻找什么呢?
    川娃家的玉米地就在河边,被无边无际的苜蓿地包围着。玉米收完后,我们两人就用玉米秆在河边搭房子,再在里面横放两捆玉米,就是我们的炕。自己搭的房子有一种特别的美,玉米秆散发着太阳的香味,也散发着葫芦河水的气息。父亲说,玉米从一粒种子长成人那么高,除了吃阳光、吃地气、吃肥料,还喝河水。
    逢到旱年,这河水就更显得金贵。看着一河边的人,挑水浇田,川娃就会得意地说:“还是我爷爷有眼光,把院子打在河边。”我反驳:“可是逢到发大水,也危险啊!”只见川娃眼里的光芒一下子蔫了:“是啊……”有一年,河水涨起来,就淹到他家炕头,把一窝鸡全卷走了,他娘哇哇地哭了两三天呢!
    后来,要打坝了,这片玉米地也要没了。眼看着一条活泼可爱的河里多出来一个大坝,熟悉的景象不再,让人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惆怅。
    大坝打成那天,村里人敲锣打鼓地欢庆,川娃爹却蹲在坝面上,望着玉米地出神。我看到他的眼里噙着泪水。但川娃的好事来了,他爹拿出补偿款,请公社里最著名的裁缝给他缝了一身新衣服,可把我眼馋坏了。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今年回家,儿子嚷着要到坝里划船,我们一家就租了一条小船,在坝里游览。当船行至川娃家玉米地的水面上时,我跟儿子说,这下面,有你爹和川娃伯伯的童年哩!
    我给儿子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记得河坝修成后,我常和川娃在晚饭后到玉米屋,趴在玉米捆上。暮色中的河水有种说不出的神秘,对岸人家的灯光映在河水里,星星点点。蛙声像过队伍一样,一阵比一阵起劲儿。青蛙一定知道我和川娃正竖起耳朵听,才那么带劲儿地演唱。
    这是秋天。
    夏天的时候,我和川娃最喜欢烧玉米吃。一垄垄地找,一株株地看,找那些快成熟的玉米,烧着吃。寻个地埂,挖个灶,把玉米放在上面烧得半生不熟,饕餮一通,然后哈哈大笑,因为我们吃得满嘴满脸都是灰,变成了黑包公。
    春天,最难忘的是在河边割苜蓿。盼着盼着,苜蓿从地面探出绿色的小脑袋,我们就开始拿刀子割了,割满一篮子,回去让娘给我们炒上一小碟。那个香啊,真能把人香晕!
    苜蓿既带来了春天的消息,也带来了春天的恩泽。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能够吃到一碗香喷喷的苜蓿,真的是一种难以形容的享受。但苜蓿不能多吃,吃多了胀肚,往往一夜辗转难眠。
    终于有一天,苜蓿老得不能吃了,我们就割来喂牛。喂牛的时候也要操心,不能让牛吃多。
    有那么几天,一河滩的蓝色苜蓿花开放了,给葫芦河穿上一身蓝花裙子。蜜蜂像彩云一样覆在上面,如金的阳光经它们的翅膀折射到我和川娃的眼睛里,让我俩觉得这世界是如此甜蜜,如此光彩照人。
    川娃要折一个玉米秆咀嚼,玉米秆里的汁子就像蜂蜜水一样甜。每年收玉米时,我们都会美美地咀嚼一通。但是这个季节不能,我抓住川娃的手,说:“这玉米秆折了,它身上的玉米棒不就死了吗?”川娃恳求道:“就折一个。”我说:“一个也不行,这是伤天害理的事情。”川娃一听,缩回了伸出的手。
    川娃家种玉米时,爹带了我去帮忙。往地垄里点种子时,爹说,你看这种子多神奇,一粒下土,就能长出一株玉米。一个玉米棒儿上,又结着那么多玉米,少说也有二三百粒吧。一株玉米秆上,结四个玉米棒儿,就是一千粒。一粒种子,一下子变成一千粒,神奇吧,种一得千,这就是天理。再说,只有种子,没有地力,它也长不成,没有阳光,它也长不成,没有雨水、河水,它也长不成。一粒种子,要变成一千粒种子,里面包含着多少天赐的缘分呀!
    经爹这么一说,手里的玉米种子一下子神奇起来。再往犁沟里点时,我就多了一份感动和珍惜。
    在玉米屋里玩够了,就开始“渡江”。这是我与川娃常玩的一个游戏,因为那时候,我们都特别喜欢《渡江侦察记》这部电影,都崇拜李连长。于是我们俩交换着扮演李连长。只不过,在我与川娃的游戏里,枪是玉米秆做的,帽子是柳枝做的。
    小船靠岸,妻儿去爬山了,漫山遍野的杏花正在怒放。我坐在山坡上,望着葫芦河,再次想起了《渡江侦察记》中的台词:
    “四姐,我们要走了,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再见面的。”李连长说。
    “不管时间长短,我一定会等你的。”四姐说。
    一晃五十多年,我坐在故乡的山坡上,李连长和四姐的影像再次浮现在眼前,我的鼻腔陡然一酸。五十多年,这条葫芦河,一直不停地流着。岸边的父老乡亲,大半已经归去;孙子辈们,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长起来,他们再也不用像我和川娃那样,为衣食所困,也不用像我和川娃那样,要小心地提着鞋,蹚过葫芦河,跑几十里路看一场电影。
    但我并不羡慕他们,那曾是属于我们那代人的日子,是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课堂,是我们的童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开门见山,点出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是“我的童年”,紧接着抛出“我”和川娃的一连串发问,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画横线内容中把村里人和川娃爹对大坝打成后的表现进行对比,“望着玉米地出神”“眼里噙着泪水”的细节描写突显了川娃爹对土地的热爱与不舍。
    C. 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渡江侦察记》这部电影,突显了作者对快乐童年的追忆,同时也暗含自己未能参军当上连长的遗憾。
    D. 文章采用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的写作写法,既写出了“我”对童年的追忆,又引发读者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8. 文中多次写了与“玉米”相关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描写,给记忆中的秋天乡村生活蒙上了生动、温馨的色彩,试分析这种艺术效果是怎样营造出来的。
    【答案】7. C 8. ①结构上:“玉米”串联起文章前后内容,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②丰富人物形象,联结人物情感:围绕收玉米、吃玉米、种玉米,作者刻画了“我”、爹、川娃、川娃爹这些人物形象,表现了故乡人对土地、对劳动的热爱。
    ③强调主题:玉米这一传统农家作物,烙刻着社会生活的印记,玉米地因为修大坝而消失,它的境遇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④具有象征意义:玉米象征着“我”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9.
    ①内容上:选取“河水”“灯光”“蛙声”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安谧的乡村夜景。
    ②描写角度上:作者写灯光“星星点点”,“蛙声像过队伍一样”,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还通过对声音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场景的生动和温馨(或:这句话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如“河水”“灯光映在河水里”,也有动态的描写,如蛙声“一阵比一阵起劲儿”,动静结合,增加了句子的层次感和动感)。
    ③手法上:作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了青蛙以人的行为特征,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
    ④语言上:句子中运用了“起劲儿”“带劲儿”等口语化短语,也使用了“星星点点”的叠词,口语与书面语交织使用,营造出一种轻松、温馨、活泼的氛围。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C.“暗含自己未能参军当上连长的遗憾”错误。文中两次提到《渡江侦察记》这部电影,都是作者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光,表现的是对童年的怀念,并没有暗含自己未能参军当上连长的遗憾。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相关的内容作用的能力。
    结构上:由文中“川娃家的玉米地就在河边,被无边无际的苜蓿地包围着。玉米收完后……”“当船行至川娃家玉米地的水面上时,我跟儿子说……”“经爹这么一说,手里的玉米种子一下子神奇起来……”等内容可知,与“玉米”有关的内容在文中频繁出现,起到了连接文章内容的作用,使文章内容前后一体,也增添了文章结构的清晰度。
    人物上: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现了故乡人对土地、对劳动的热爱。“玉米收完后,我们两人就用玉米秆在河边搭房子,再在里面横放两捆玉米,就是我们的炕”等内容表现了作者儿时的快乐时光,凸显了“我”和川娃的形象;“川娃爹却蹲在坝面上,望着玉米地出神。我看到他的眼里噙着泪水”的细节描写突显了川娃爹对土地的热爱与不舍的形象;“爹说,你看这种子多神奇,一粒下土,就能长出一株玉米……”等语言描写又刻画了爹对土地、对农作物珍爱的形象特征。
    主题上: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玉米”是“我”家乡的传统农作物,文章既写出了它在我们儿时为我们带来的美味和快乐,也写出“后来,要打坝了,这片玉米地也要没了”的遗憾,这一内容既烙刻着与作者相关联的社会生活的印记,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手法上:玉米具有象征意义。由文中“当船行至川娃家玉米地的水面上时,我跟儿子说,这下面,有你爹和川娃伯伯的童年哩”等内容可知,玉米象征着“我”童年生活,代表着对美好童年的记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内容上:该句描写了很多生动、温馨的意象,如充满神秘感的“暮色中的河水”、星星点点的“对岸人家的灯光”、像过队伍一样一阵比一阵起劲儿的“蛙声”,为读者营造了一幅宁静神秘的乡村夜晚景象图,给记忆中的秋天乡村生活蒙上了生动、温馨的色彩。
    描写角度上:该句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或动静结合)。“暮色中的河水有种说不出的神秘”“对岸人家的灯光映在河水里,星星点点”是视觉描写(静态描写),“蛙声像过队伍一样,一阵比一阵起劲儿。青蛙一定知道我和川娃正竖起耳朵听,才那么带劲儿地演唱”是听觉描写(动态描写)。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不仅写出了视觉上温馨美丽的景象,还表现出了蛙声的生动与形象(或:不仅写出了静态的美感,也表现了形象的动态美),让读者感受到场景的生动和温馨。
    手法上:“蛙声像过队伍一样,一阵比一阵起劲儿。青蛙一定知道我和川娃正竖起耳朵听,才那么带劲儿地演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带劲儿地演唱”将青蛙人格化,赋予了青蛙人的情态,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上:口语与书面用语相结合。“起劲儿”“带劲儿”等词是口语化短语,“星星点点”是叠词,是书面用语,增强了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感。口语与书面语交织使用,读起来朗朗上口,使语言更具表使力和生动性,营造出一种轻松、温馨、活泼的氛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早孤,母何氏更适人。密年数岁,养于祖母刘氏。密事祖母以孝闻。有疾则泣涕恻息,日夜不解衣带,膳饮汤药必自尝。及长,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①。治《左氏春秋》。博综艺学,善属文。
    州辟从事,为尚书郎,转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馀,人间自足。”汉亡,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以祖母年老,志在致养,不应。晋武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遣,于是密上疏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帝览表曰:“密不空有名也。”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养。及祖母卒,服终,复以洗马征至雒②。
    未几,出为温令,数德陈教,政化严明。中山诸王每过温,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及密至,诸王过县,征求无艺。密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无烦扰,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自后,诸王过,不敢扰县。时郡从事贪冒,密恶之。尝与人书言:“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意在贾充辈也。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节高,弗劾也。密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直,不曲意势位。与人交每公议其得失,而切责之,常言:“吾独立于世,顾影无俦然而不惧者,以无彼此于人故也。”苟勖等恶之。出为汉中太守,未几,复免官。年六十四,卒于家。
    密有二子。赐,字宗石,能属文,尝为《玄鸟赋》,见赞于时。州辟别驾,举秀才,未行而卒。兴,字俊石,亦有文学。益州刺史罗尚辟为别驾尚为李雄所攻使兴诣镇南将军刘弘求救兴因愿留为弘参军。
    (节选郝经《续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②雒:都邑名,在今河南洛阳。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益州刺史罗A尚辟为B别驾C尚为李雄D所攻E使兴诣镇南将军F刘弘求救G兴因愿留为H弘参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指幼而无父的人,与《礼记》“矜、寡、孤、独、废疾者”中的“孤”意思相同。
    B. 白,指告诉、禀告。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便可白公姥”中“白”意思相同。
    C. 顾影,指回顾自己缥缈的前半生,与成语“顾影自怜”中“顾影”的意思不同。
    D. 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代以来成为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和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密早年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以孝顺祖母闻名。祖母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饭菜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B. 李密成年后,拜谯周为师,品德优秀,被谯周的学生比作子游、子夏。他研究《左氏春秋》,广具各种知识文章典籍之学,善于写文章。
    C. 李密曾在蜀汉时做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等职,蜀汉亡后,晋武帝多次征招他做太子洗马,他都严词拒绝,最终也没有任职。
    D. 李密为人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往往按公正的标准评论与他交往的人的得失优劣,自言对待别人没有厚此薄彼之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祖母年老,志在致养,不应。
    (2)赐,字宗石,能属文,尝为《玄鸟赋》,见赞于时。
    【答案】10. CEG 11. C 12. C
    13. (1)(李密)因为祖母年高,一心想奉养(祖母),没有接受任职。
    (2)李赐,字宗石,能写文章,曾作《玄鸟赋》,被当时的人称赞。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益州刺史罗尚征招他为别驾,罗尚被李雄进攻,派李兴到镇南将军刘弘那里求救,李兴趁机自愿留下做了刘弘参军。
    “益州刺史罗尚辟别驾”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C处断开;
    “尚为李雄所攻”为被动句,“使兴诣”省略主语“尚”,故E处断开;
    “求救”是动宾结构,“兴”是下句主语,G处断开。
    故选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从事把信的内容禀告给了司隶。/你这就禀告婆婆。
    C.错误。意思相同。句意:回顾自己缥缈的前半生而没有伴侣,但我却心无恐惧。/看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的情状。
    D.正确。句意:被举为秀才。
    故选C。
    【12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严词拒绝,最终也没有任职”错,由原文“于是密上疏曰……,服终,复以洗马征至雒”可知,应为“婉言拒绝”,最终任职了。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因为;“志”,一心想;“致养”,奉养;“应”,接受。
    (2)“属文”,写文章;“尝”,曾经;“为”,作,写作;“见……于”,被。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很早就没有父亲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被祖母刘氏抚养。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日夜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等到长大,(李密)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并列。研究《左氏春秋》。广具各种知识及文章典籍之学,善于写文章。
    (蜀汉时)州里征召他担任从事之职,后转任尚书郎,再转任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命出使吴国,吴主问蜀军马有多少,(李密)回答说:“官家用有余,民家自用很充足。”蜀汉平定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听他的名声,请他担任主簿,(李密)因为祖母年高,一心想奉养(祖母),没有接受任职。晋武帝立了太子,征召他为太子洗马。诏书多次下达,郡县催逼紧迫,他于是上疏说:“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不是徒有虚名。”赏赐奴婢二人,下令郡县供养。等到祖母去世以后,服孝结束,皇帝再次征用他,让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
    不久,(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县县令,用道德教化百姓,刑赏与教化严明。中山诸王每过温县,一定要求供应物品,当地官吏、百姓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经过温县,向当地的百姓征收没有限度。李密引书中记录说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以宾礼相待,不苛求烦扰家乡人供给什么。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慎,本国也会学习效法。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当时,郡里有个从事贪图财利,李密很厌恶他。(李密)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心里所指的是贾充等人。从事把信的内容禀告给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的名声清廉,没有弹劾他。李密离开温县,做州大中正,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责。(李密)与人交往,往往按公正的标准议论其得失优劣,并且严厉地责备其人,他常常说:“我独自立于人世,回顾自己缥缈的前半生而没有伴侣,但我却心无恐惧,就是因为我对别人没有厚此薄彼的缘故。”苟勖等人憎恨他。外调任汉中太守,不久,又被免官。六十四岁那年死在家中。
    李密有两个儿子。李赐,字宗石,能写文章,曾作《玄鸟赋》,被当时的人称赞。州里征招他为别驾,被举为秀才,还未成行就死了。李兴,字俊石,也有文学才能。益州刺史罗尚征招他为别驾,罗尚被李雄进攻,派李兴到镇南将军刘弘那里求救,李兴趁机自愿留下做了刘弘参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①二首(其一)
    范仲淹
    西湖载客恣游从②,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③。
    [注释]①北宋皇祐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百姓平安度过灾荒。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从乘船游赏西湖写起,确定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
    B. 次句写西湖周边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建筑大半是佛宫,参差不一,高低错落。
    C. 颔联写出诗人此时状态十分忙碌,连静下来想喝一杯酒都让他觉得是虚度光阴。
    D. 颈联互文见义,亭台楼榭与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一派生机。
    15. “先忧后乐”精神贯穿了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也常有体现。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中的“忧”与“乐”体现在何处。
    【答案】14. C 15. ①忧:为百姓遭遇苦难,而自己却不能像先贤文翁那样为国为民做更多事情而惭愧、忧戚。②乐:百姓安居乐业,“乐”上心头。看到西湖及周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生愉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 “颔联写出诗人此时的状态十分忙碌”错误。诗句“回顾隙驹曾不息”,意为回想过往,一刻也不曾停息地忙碌。可知,本联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并非“此时”的状态。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思想感情的能力。
    借助注释可知吴中发生饥荒,诗人借整修寺庙等行为助饥民度过饥荒,可知作者将百姓的饥寒放在心间,并尽已所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体现作者思百姓之“忧”。根据“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可知在安顿灾民时,作者时刻把灾情放在心上,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一刻也不曾停息地忙碌,体现作者思百姓之“忧”。根据“却惭何道继文翁”可知,作者为官一任,和以前的循吏相比,心中仍然感到惭愧,不敢说自己继承了文翁的卓越政绩。诗人眼见百姓受苦,自己却不能像先贤一样,为民解困,解民倒悬,因而心中生出无限惭愧,体现作者思百姓之“忧”。
    根据“西湖载客恣游从”,描写百姓在西湖上纵情游览,可知百姓生活安定,作者为百姓之乐而感到由衷地快乐。“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描写层层高台上建造的房屋是那么明朗开阔,杭州城许多人家的门前都郁郁葱葱,一派生机,诗人看到治下环境赏心悦目,风景怡人,内心十分欣慰,故而“乐”上心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再现日光黯淡、太阳即将落山之时人流连不去的场景,在动作细节中隐含人物的复杂心理。
    (2)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边树木的静态美和江水的动态美。
    (3)班级开展“古诗词里的啼鸣”专题活动,小刚在他的发言稿中写道:“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古人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景翳翳以将入 ②. 抚孤松而盘桓 ③. 云树绕堤沙 ④. 怒涛卷霜雪 ⑤. 其间旦暮闻何物 ⑥. 杜鹃啼血猿哀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易错字:“翳”“抚”“桓”“堤”“暮”“鹧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祁老太爷的生日是八月十三。口中不说,老人的心里却盼望着这一天将与往年的这一天同样的热闹。每年,过了生日便紧跟着过节,即使他正有点小小的不舒服,他也必定挣扎着表示出欢喜与兴奋。在六十岁以后,生日与秋节的联合祝贺几乎成为他的宗教仪式——在这天,他须穿出最心爱的衣服;他须在事前预备好许多小红纸包,包好最近铸出的银角子,分给向他祝寿的小儿;他须极和善的询问亲友们的生活近况,而后按照着他的生活经验逐一的给予鼓励或规劝;他须留神观察,教每一位客人都吃饱,并且检出他所不大喜欢的瓜果或点心给儿童们拿了走。他是老寿星,所以必须作到老寿星所应有的一切慈善,客气,宽大,好免得教客人们因有所不满而暗中抱怨,以致损了他的寿数。生日一过,他感到疲乏;虽然还表示出他很关心大家怎样过中秋节,而心中却只把它作为生日的尾声,过不过并不太紧要,因为生日是他自己的,过节是大家的事;这一家子,连人口带产业,都是他创造出来的,他理应有点自私。
    17. 下列句子中的“教”与文中加点的“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 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
    C.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D. 乡土社会是长老统治,是教化的过程,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有教化的义务。
    18. 下列句子与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语言表达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前天我同两个朋友到西湖游玩。
    B.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D. 赵州桥非常雄伟,主长50.82米,两端宽9.6米。
    19.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若将两处逗号改为顿号,标点符号使用无误。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7. C 18. A
    19. ①逗号停顿时间比顿号长,起到了延缓语势的作用,增强了“必须”的语意;②几个形容词单独成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③表现出祁老太爷对自身形象、生日宴以及自身寿数的重视。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教”是动词,让。
    A.动词,培育指导。
    B.动词,指教。
    C.动词,让。
    D.动词,教育。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方式的能力。
    画横线的语句“祁老太爷的生日是八月十三”语言表达方式是单句。
    A.单句。
    B、C、D都是复句。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首先逗号比顿号停顿时间长,有延缓语势的作用,结合语境强调“必须作到”,用逗号强调突出了语意。
    原句“所以必须作到老寿星所应有的一切慈善,客气,宽大”中,“客气,宽大”是形容词,两个独词句单独成句,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如果改为顿号,形容词是并列宾语,不能突出和强调语意。
    语句表现祁老太爷对自身形象、生日宴以及自身寿数的重视,用逗号比顿号表现效果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目前为止,_____①_____。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_____②_____,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而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很快就开始拉肚子了。
    对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_____③_____,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打折力度很大的特价蔬菜、牛肉、猪肉、蛋、奶、水果,之所以特价的原因就是因为积压了很长时间,再把这些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测试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语言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写在答题卡上,不超过75个字。
    【答案】20. ①加热仍是杀死细菌最好的手段(方式) ②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 ③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在家中囤积过量的食物)
    21. 示例: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语段指出杀菌的方式,“到目前为止”限定了时间,下文“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指出用加热的方式来杀菌,应填:加热仍是杀死细菌最好的手段(方式)。
    ②语境比较中餐和西餐吃法的不同,“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而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强调中餐在高温下烹饪,能杀死细菌,应填: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
    ③破折号后面是对“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的补充说明,下文说“尤其是很多打折力度很大的特价蔬菜”,可见存在在家里囤积食物的现象,应填: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在家中囤积过量的食物)。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
    “打折力度很大的特价蔬菜”重复赘余,删掉“打折力度很大的”,改为“特价的蔬菜”;
    “牛肉、猪肉”不简洁,改为“肉”;
    “之所以特价的原因就是因为”句式杂糅,可以改为“特价的原因就是”;
    “再把这些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买回家保存”不简洁,前文提到了“这些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此处可以删掉,改为“再买回家保存”;
    “考验测试”语意重复,可改为“考验”。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考场,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地方,而考场又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人生处处是考场,人生处处有考试”,只不过考的内容不同罢了。
    以上材料围绕“考场”展开讨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人生处处考场
    人生处处是考场,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填写人生的试卷,只有认真、努力,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每天我们都在面临着不同的考场测试,关于生命,关于温情,关于道义,关于人性,关于成长,每场考验都得用心、真诚、竭尽全力。这些考验让我们欢呼雀跃,也会沮丧伤感,也检验出了生活的幸福指数和人生的意义。
    面对人生大考场,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考试。面对选择题,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要以正直的灵魂为前提,辨清方向,认清黑白,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的方向。青年诸葛亮选择在恰当的时机出山辅佐英主,“一声长啸安天下”,他的选择成为了一生鞠躬尽瘁的起点和蜀汉称雄的落笔;嵇康的选择,是不与司马集团腐朽政治妥协,竹林论道,宁折不弯,展现出士人的风骨,七贤之首的名号注定名副其实。
    面对人生大考场,每一次坎坷就是一场考试,面对难题,我们可以选择坚强直面命运这场考验。世上没有风雨无阻的人生,面对厄运海伦没有放弃,张海迪没有放弃,郑智化没有放弃,霍金也没有放弃。正如鲁迅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因挫折和困难而萎靡不振的人注定与成功无缘,只有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风雨,才能看到灿烂的彩虹。
    面对人生大考场,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更加明智和坚强。人生的每一场测验都在激励我们学会坚强。锐峰出于钝石,明火炽与暗木,贵珠产与贱蚌,美玉琢与丑璞。生命的每一次测验都激励着我们趋与完美。战场成就英雄,时代考场造就伟人。没有一个英雄是不带伤痕的,就如简约的生命,有得必有失,有胜必有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成功纵然使人欢喜,失败亦能使人得到磨炼。
    面对人生大考场,我们还要在生命的考场中锤炼自我,提升自己,只有不断磨砺,不断强大,才能让我们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中锻炼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迎接挑战、创造价值,这才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
    人生处处是考场,面对选择、挑战和困难,必须拿出勇气和智慧去应对,这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同时,我们要认真、专注、诚实地接受考试,接受检验,拿出我们的勇气去面对一切的挑战!让我们不断奋斗,不断成长。在人生的考场上,用勤奋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选用的话题“考场”,是学子们都非常熟悉的地方。“考场”,指考试的场所,或者说实施考试的封闭空间。但材料明确指出考场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室里所举行的考试的地方,而是说明“人生处处是考场”。“人生”指明此处所说的“考场”并非只是针对学生时期而言,而是可以贯穿于整个人一生中的所有历程,比如童年、中年、老年等,“处处”指明考场是随处可见。考场不仅仅在学校里,也可在家庭里,在社会上等。“人生处处有考试”,就是说每个人每个时候,在不同地点其实都是在考试,踏出家门,行路是考试,乘车时,有没有让给老病残?在车上见到小偷行窃敢不敢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在柜台当服务员,在医院做护士医生,以至于买东西、逛公园、看球赛,都可理解为在人生的考场考试。在学校里当值日生、班长,或者在家里做儿女,怎样对待学习、工作,怎样对待家长?这一切考试都有及格与不及格之分。主考官是谁?是群众,是历史,评分标准是什么?是法纪,是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考场只是提供考试的范围场所,所以,写作的重心,还是要能准确理解这个特殊考场上的人,经历了怎样一场考试,在考试中有怎样的表现,有怎样的收获。
    写作时可以由实入虚,以先由学校设置的真实的考场入手,引出拷问人的灵魂的虚指的考场进行写作。可以抓住生活中的考场有哪些,在这些考场中我们要接受什么考试,应如何去获得优异的成绩等,根据这些内容打开思路。比如,可以论述小到人际关系,大到工作事业,几乎都要迎接检验测试,从而说明“人生处处皆考场”,人人都必须努力向自己、向社会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然后论述怎样才能通过考试?只有勤劳善良、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赢得这场考试;只有严于律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人,才能赢得考试;只有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积极向上的人,才能赢得这场考试。最终收束行文。若写记叙文,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揭示“生活处处是考场”的真谛。比如可以列举自己克服了对“暖暖被窝”的依赖,按时起床,“终于没有再次迟到”,通过了生活对我“自控力的考试”;也可以列举作为学生会干部的“我”不因有人求情,甚至以请客相拉拢而放弃公平、公正的原则,再次通过了生活对我做人处事原则性的考验。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虽然生活的考场无处不在,但只要我们明确目的,坚守原则,又何须担心通不过这一场场的考试。
    立意:
    1.诚实应考,无悔人生。
    2.在道义的考场中要挺身而出,见义勇为。
    3.在人生的考场上应该始终坚守道德底线。
    4.时代考场,做好选择,不负韶华。
    相关试卷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