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选题(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对此,我们应该按照下列哪一诗句的要求去做(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2.“男性都是阳刚果断的,女性都是温柔贤淑的”“男性适合从事管理类工作,女性适合从事护士、幼师等工作”……这些认知看起来合乎常理,其实属于( )
A.性别刻板印象B.职业上的歧视C.性格上的歧视D.性别上的差异
3.近来,青少年滥用右美沙芬的案例屡屡发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该药品长期滥用会导致神志不清、精神亢奋、产生幻觉等现象。这警示青少年( )
①行己有耻,拒绝不良诱惑②守护自由,尊重他人权利
③打破常规,尝试新生事物④遵纪守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最近总感觉压力好大呀!来到没人的户外,对着天空大声喊叫了一会儿,舒服多了!”这里情绪调节的方法是( )
A.改变认知B.注意转移法C.合理宣泄法D.放松训练法
5.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下列做法属于传递情感正能量的是( )
①弯腰捡起教室中散落的垃圾袋
②抱怨老师布置了太多作业
③认真辅导不会做数学题的同桌
④鼓励参赛失利的朋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在集体中,集体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下面现象中能让人感受到集体温暖的有( )
①下雨了,学校为学生准备了“爱心雨披”
②小兰生病住院,班上组织同学们到医院看望她
③篮球比赛,小冲被人恶意撞倒,他朋友把那个人打了一顿,为他出气
④梅梅遵守班级纪律,上课认真听讲,不迟到,不早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下列属于集体的是( )
A.志愿者、饭店吃饭的顾客B.军队、商场购物人群
C.企业、影院观众D.学校、少先队
8.大雁群在迁徙时,常“人”字形排列,并不断更换领头雁。飞行中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借助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动力,使其飞行省力。这就是所谓的“雁阵效应”。这启示我们美好集体是( )
A.民主的B.有竞争的
C.善于合作的D.绝对公平的
9.“愿景是集体成长的指南针,是前进的动力,是团队凝聚力的源泉。”美好集体的愿景应包括( )
①拥有共同的梦想 ②向往美好的前景
③承担共同的使命 ④具有相同的个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了(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1.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下面做法与特殊保护对应一致的是( )
①父亲带孩子参加创新学习活动擂台赛——家庭保护
②.学校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专题活动——网络保护
③放学时段,交警在学校路口疏导交通——司法保护
④我国实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政府保护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观察下图《保障“课间10分钟”》,其目的是( )
①培育、增强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②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
③充分保障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④引导青少年关注并守护精神家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联合推出《“知危险会避险”2024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交通安全主题课》节目。这堂课( )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②能够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确保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不受侵犯
④说明国家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4.中学生小峰品学兼优、爱好广泛。他除了保持各科成绩优秀,还认真学习书法、打乒乓球、游泳……当他在不同集体的角色发生冲突时,应该( )
①无需考虑自己的个人意愿②先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③考虑其中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④考虑所承担任务的紧迫程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班上有个出了名的“小帮派”。他们不遵守纪律,和老师、班干部对着干,并邀请小明加入。小明应该( )
A.加入,在同学面前很威风B.拒绝,小团体主义危害集体利益
C.加入,在小群体中我们能体验归属感D.拒绝,小群体都会危害集体利益
16.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应该( )
A.只要自己不违法就行了B.积极制定法律法规
C.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D.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会依法办事
17.下列事件能体现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最主要特征的是( )
A.学校严肃批评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并给予纪律处分
B.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C.张某因制作、传播侮辱他人的漫画,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
D.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18.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重点就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看到这则新闻,小单不解地说:“专门出台《条例》,未免太小题大做。”小亮则高兴地说:“只要施行网络保护条例,就可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了。”
请你运用相关知识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19.七年级下册的学习接近尾声,同学们感受到生活处处离不开法律。可是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人并不了解它,所以决定在学校附近的社区举办一次法律知识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请你为这次法律宣传活动设计两条标语。
(2)宣传过程中,你听到有社区居民说:“我又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法律和我有什么关系?”你应该和他说些什么,才能改变他的这种不正确的看法。
(3)请谈谈你参与这次活动的收获。
20.最近,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积极整理班级的事迹材料,准备代表学校申报市级优秀班集体。以下是该班同学整理出的优秀事迹。
【让和声更美】班级成立伊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就制定了夺取校优秀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课堂纪律、遵守校纪、人际关系等规则,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
【集体的温暖】小梁是留守儿童,他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性格比较内向,很少与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也不尽人意。同学们得知他的情况后,主动和他交朋友,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他。从此,小梁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有了起色,在学校举办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
(1)七年级(1)班的同学是如何让和声更美的?
(2)小梁的变化和成长说明了集体生活对我们成长有什么影响?
21.《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小明说:“我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我带着手机方便联系他们,而且用手机能快速查找作业答案,提高做题速度。可现在不让带手机,真烦人。”
(1)请你运用相关知识帮助小明消除烦恼。
(2)你所在班级准备举行以“我与集体共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你谈谈我们该怎样与集体共成长?
1.B
【详解】本题考查青春创造。
A: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故A不符合题意;
B: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如果要想认识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质,就得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探索发现,强调了实践的作用,故B说法正确;
C:是对友谊的描写,故C不符合题意;
D:体现了爱国,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性别刻板印象。
A:.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表明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在社会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题干中,“男性都是阳刚果断的,女性都是温柔贤淑的”“男性适合从事管理类工作,女性适合从事护士、幼师等工作”,这些认知属于性别刻板印象,故A符合题意;
BCD:题干未涉及职业上的歧视、性格上的歧视、性别上的差异,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D
【详解】本题考查行己有耻、学会自我保护。
①④:题干中,青少年滥用右美沙芬的案例屡屡发生。右美沙芬是不良诱惑,这启示我们行己有耻,拒绝不良诱惑。遵纪守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题干未涉及尊重他人权利,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题文中的左美沙芬属于不了诱惑,我们要坚决抵制不良诱惑,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情绪的调节方法。
C:我们的情绪需要调节。题干中,压力大对着天空大声喊叫了一会儿。这属于合理宣泄法,故C正确;
ABD:题干未涉及改变认知、注意转移法、放松训练法,故排除ABD;
故本题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传递情感正能量。
①③④:由教材内容可知,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传递美好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因而主动捡拾垃圾、帮助他人解决难题、鼓励朋友均是传递正面情感的表现,故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②:抱怨老师布置了太多作业是传递情感负能量,故②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A
【详解】本题考查集体的温暖。
①②:我们在集体中得到的温暖包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等。学校为学生准备了“爱心雨披”、班上组织同学们到医院看望生病的小兰,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属于小团体主义的表现,③错误;
④:属于遵守集体规则的表现,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7.D
【详解】本题考查集体的含义。
D: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分析选项,学校、少先队,属于集体,故D符合题意;
ABC:选项中的顾客、人群、观众都不是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故AB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8.C
【详解】本题考查美好集体的特征。
AB:民主和竞争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AB不符合题意;
C:依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的“雁群效应”强调了集体的力量,启示我们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故C符合题意;
D: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9.A
【详解】本题考查美好集体。
①②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材料,“集体成长的指南针”是拥有共同的梦想,“是前进的动力”指向往美好的前景,“是团队凝聚力的源泉”指承担共同的使命,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人们具有不同的个性,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C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
C:分析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通过,体现了权力机关制定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C正确;
ABD:都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A
【详解】本题考查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父亲带孩子参加创新学习活动擂台赛体现家庭保护;学校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专题活动体现网络保护,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放学时段,交警在学校路口疏导交通体现政府保护,故③说法错误;
④:我国实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体现司法保护,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2.A
【详解】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①②③:漫画《保障“课间10分钟”》,其目的是培育、增强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充分保障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题干未涉及守护精神家园,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D
【详解】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②④:题干中,“知危险会避险”2024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交通安全主题课,这能够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国家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题干未涉及社会保护,故①不符合题意;
③:确保,说法绝对,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4.D
【详解】本题考查排解集体角色冲突的策略。
③④: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故③④说法正确;
①②:我们可以考虑自己的个人意愿、兴趣、爱好,但应当首先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故①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5.B
【详解】本题考查对小团体主义的认识。
B:分析题干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小帮派”属于小团体主义,小团体主义往往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危害集体利益,小明应该明辨是非,拒绝加入,坚持正确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故B说法正确;
AC:此两项没有认识到小团体主义的危害,故AC说法错误;
D:小群体都会危害集体利益的说法过于绝对,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便有利于集体的发展,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6.D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办事。
A:我们自己不违法,也要宣传法律,依法办事,故A说法错误;
B:青少年没有制定法律法规的权力,故B说法错误;
C:青少年没有执法权 ,故C说法错误;
D: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小主人,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会依法办事,故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7.C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C: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分析选项,张某因制作、传播侮辱他人的漫画,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体现了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故C符合题意;
A:选项不属于法律范畴 ,属于学校纪律处分,故A不符合题意;
B:选项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法律的特征,但不是最主要特征,故B不符合题意;
D:选项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特征,但不是最主要特征,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小单和小亮观点是错误的。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施行是新时代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一环,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但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立法机关颁布专门法律保驾护航,还需要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协同发力,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③除此之外,未成年人自身也应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分析】考点考查: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原因、法治的作用、学会自我保护、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能力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①:专门出台《条例》,未免太小题大做;
观点②:只要施行网络保护条例,就可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了;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①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原因;
论据②:法治的作用。
第三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②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论据②:学会自我保护。
第四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9.(1)美好人生,与法同行;知法守法,共建法治社会;严守法律,合法行事等。
(2)可从以下任一角度作答
生活需要法律。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②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然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保障生活。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对课本内容加深了解,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实践经验,学会与人交往,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亲社会的意识;感受法律尊严,树立尊法、爱法、护法的意识。
【分析】考点考查: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的作用、依法办事的要求、树立法治意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论证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1)本题考查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的作用,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我又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法律和我无关。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生活需要法律。
论据②:法律保障生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参加活动的收获,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0.(1)①需要每个人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②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③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④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冷静考虑,慎重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⑤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2)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集体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可以学会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友好相处;可以学习他人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分析】考点考查:坚持集体主义、坚持集体利益、集体生活成就我。
能力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
核心素养:责任意识。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坚持集体主义、坚持集体利益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就制定了夺取校优秀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课堂纪律、遵守校纪、人际关系等规则,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坚持集体主义、坚持集体利益。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集体生活成就我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小梁在集体中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有了起色,在学校举办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集体生活成就我。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1)如何解决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的冲突:
我们有时会感受到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②我们要识大体、顾大局、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2)①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主管理。②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③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④需要我们的“自治”精神,表现为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⑤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如何在担当中成长?
①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体中没有旁观者,人人都要参与,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②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③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悉心呵护。④勇于担责,主动作为。⑤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分析】考点考查:建设美好集体、遵守集体规则、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遵守集体规则的知识,从理解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小明说:“我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我带着手机方便联系他们,而且用手机能快速查找作业答案,提高做题速度。可现在不让带手机,真烦人。”→可链接解决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的冲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我们该怎样与集体共成长,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增长到1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